[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PPT]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高三政治教案 2014-12-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8.2 
                              
一、 自主探究
1.读一读:明确学习目标,通读教材第63—66页。
【课标内容要求】
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目标分析】
• 知识:识记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理解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事物发展的形式;运用相关原理,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 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培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精神。
2.填一填: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___的,道路是___的,方向是___的、___的。
(2)新事物是符合________、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事物。
(3)___和___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4)量变是指事物______的增减和______的变更,是一种________的、_________的变化。
      (5)质变是指事物___________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_____向另一种_____的飞跃,是一种____的、_____的变化。
      (6)事物的发展总是从______开始,量变是质变的_________,质变是量变的_________;质变又为新的量变_________,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_____到_____,又在______的基础上开始新的_____,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
3.想一想:
(1)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为什么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二、合作学习
1、合作探究
 探究一:老子云:“图(注:打算)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注:开始)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回答(1)—(2)题。
(1)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
a、应坚持适度原则,办事情要注意分寸     b、抓住机遇,促成事物的飞跃
c、懂得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d、注重量的积累,为质变做充分准备

 探究二:被人们称为u盘的闪存盘是我国深圳朗科公司发明的,这项技术已分别在我国和美国获得发明专利。u盘不仅体积小、容量大,而且使电脑不再需要软盘驱动器。电脑因脱离软驱而变得更轻便,成本也因此降低了近百元。但是,朗科研发u盘的过程却仿佛是在黑暗中摸索。仅仅为了让计算机系统能识别u盘,研究人员就需要每天不间断地向电脑输入数据进行尝试,这一试就是8个月。XX年11月,朗科公司又推出了他们新开发的具备光盘所有功能的新一代闪存盘。朗科公司在以闪存盘取代软盘驱动器之后,又掌握了可以取代光盘的全新技术,朝着“让电脑更轻薄“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1234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朗科公司的研发工作是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2.释疑解难
关于量变和质变关系的易错观点
(1)质变一定比量变更重要吗?质变比量变更重要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要避免这个问题的片面性、绝对化。量变和质变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在认识上,不能用质变的重要性否认量变的重要性。任何否认量变重要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不能忽视量的积累。按照质量互变规律,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反对否定根本变革(革命)的右的错误,又要反对否定量的积累的“左”的错误。
(2)质变就是发展吗?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它包括前进性的变化,也包括倒退性的变化。经过质变,事物实现了由旧质向新质的变化。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质变、再在新的质的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和新的质变,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地进行下去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只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那些后退的、堕落的质变就不是发展。二者的逻辑关系也是交叉关系。
(3)事物的发展经过一次量变到质变就完成了吗?事物的发展是经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不断循环,不断前进的过程。
(4)事物的发展只属于质变,不属于量变吗?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认为事物的发展只属于质变,不属于量变的观点是错误的。
(5)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吗?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因此并非任何量变都一定能引起质变。
3.巧建结构

三、水平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与漫画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ⅰ      ⅱ      ⅲ       祖孙三“带”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体现的思想是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承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3、右图漫画《从小到大》启示我们
a、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b、质变是事物量变的总和
c、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d、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过程
4、“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主要告诉我们要
a、坚持发展的观点        b、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c、重视量的积累      d、充分尊重客观规律
我国古代有句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据此回答5-6题。
5、这句名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③没有量变的逐渐积累不会发生质变  ④量变是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显著的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234
6、这句名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善事、好事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
②坏事再小,干多了就会变成大事
③对于再小的坏事,也要坚决抵制,防微杜渐
④量的积累有两种趋势,引起好的、前进性的质变或不好的、倒退性的质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XX年,江苏)“重新排列的词句有了不同的意思,重新摆弄的思想产生新的思想。”这表明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事物结构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c、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d、质变只是新的排列组合
8、“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体现了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要坚持适度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9、下列名句符合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牵牛要牵牛鼻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哲学寓意是
a、新事物开始十分弱小                   b、新事物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c、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经过一个长期过程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二)双项选择题:
11、(XX,全国文综)“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c、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2、郑板桥有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其中的寓意是
a、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
c、旧事物不符合发展规律         d、新事物吸收了旧事物中合理的、积极的因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探究题
1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它们与我国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也进一步凸现;与此同时,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的问题也相当突出,贪大求洋,追求奢侈,挥霍浪费现象大量存在。如此下去,我国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制约,生产和生活环节就会恶化,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为此中央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并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号召全国人民“珍惜资源,从我做起”“为节约作贡献”。1234
用哲学观点说明节能、节水、节地……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从人人做起,从“一”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具体做起的理论依据。

四、走进生活
                              中国航天事业大事记(摘选)
    1958年4月,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酒泉运载火箭基地开始兴建。
    1962年3月21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75年11月26日,中国成功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并按预定计划于29日返回地面。
    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16日成功定点于东经150度赤道上空。
    1988年9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发射获得成功。
    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把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首次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取得圆满成功。
    1994年2月22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
    1998年5月2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征二号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竟争力。
    XX年1月10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正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XX年12月30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四号正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并在轨飞行6天零18小时后返回地面
    XX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并在轨绕地球14圈后返回地面。
    XX年10月12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这是继XX年10月15日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后进行的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船。
[探究提示]
1、研读《中国航天事业大事记》,体悟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2、运用这两个原理谈谈如何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如何实现你在灌中的宏伟理想?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640.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