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经济生活专业术语】2019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教案4

高三政治教案 2014-12-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一、考点解读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4、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考点讲解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1)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2)传统文化的继承形式: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

补充:a正确区分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文化观念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文化形态的反映,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对经济和社会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b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区别:(1)含义不同: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而民族文化则是指某一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民族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2)侧重点不同:传统文化侧重于更多的是指过去遗留或流传下来的的文化内容,侧重于过去的文化,后者则更多的是指至今仍存在着、并不断发展更新着、表现着民族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内容,侧重于当今的文化.
(2)特点不同: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历史性,继承性.而民族文化主要特点是具有地域性
(3)各有自己的参照物,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传统文化往往是与现代文化相对而言,民族文化往往是与外来文化相对而言.
(4)性质来看:传统文化里面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性质呈现为中性,而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正面肯定的.
(5)指向不同:传统文化的内涵,包含风俗、礼仪、信仰、习惯等,主要是一种道德与宗教的价值,也具有政治与教育的含义。民族文化的内涵,包含风俗等的层面,但更多指文化精神和价值系统,尤其是往往被赋予了现代的特殊价值,因而更多具有政治与教育的含义。123
(6)从稳定程度看:传统文化是历史留下仍保存在今天的,具有固定性.而民族文化往往是在旧的基础上有新的开展与变化,是发展变化的.
联系:a都是指民族国家历史上形成的、固有的、能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表现出民族国家面貌特色的文化部分,都具有民族性,都是反映一个民族的特点的文化。b民族文化本身渗透着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

(4)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①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①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②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①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文化具有时代性,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面对这种状况我们需要认真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只有不断抛弃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即糟粕,才能使民族文化更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不至于成为拖累社会进步的包袱。认为文化的继承就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其实质否定了传统文化的两面性和时代性。123
文化的发展是指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不是对旧文化的简单否定。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文化的发展是克服传统文化里面的糟粕又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曲折性的上升,前进,认为文化的发展就是对旧文化的完全否定,其实质是没有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否定了继承

4、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社会制度的更替(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旧文化:帝国主义文化(殖民文化)、封建文化(腐朽文化);新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
a.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b.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③思想运动(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④教育活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2)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等特定功能。  
①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选择、传递)。
②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创造)。
③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637.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