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赢高效备考2019语文答案_备考2019高效学习方案政治考点专项:经济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高三政治教案 2014-12-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考点突破
(一)国民收入
1.国民收入的含义
国民收入是指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

2.国民收入的实际内容:
它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用公式表示为:国民收入=v+m。
3.增加国民收入的途径:
一是通过增加投入生产中的劳动量;三是延长劳动时间;二是提高劳动强度;四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根本途径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广泛地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一方面增加产量,一方面尽可能地降低消耗,从而实现国民收入的迅速增加。
4.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
(1)区别
社会总产品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总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货币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总产值。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为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是个“净产值”。它标志着一国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而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可以看做是“毛收入”。
(2)联系:
首先,它们都是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辛勤劳动的成果,都是衡量一国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其次,社会总产值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社会总产品,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式。
再次,国民收入的实物形式,等于一年内所生产的社会总产品减去同期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产品,国民收入的价值形式,等于一年内的社会总产值减去同期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掌握三者关系可结合下图:

(二)国民收入的分配
1.国民收入按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和消费。




入 积累 扩大再生产 建工厂、修铁路、开垦土地、兴修水利等 扩大再生产是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是积累的主要内容。
  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修建学校、医院、体育馆等 是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必需的。
  社会物资储备 为应付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所需要的物资储备 是防止社会生产过程中断的重要保证。
 消费 个人消费 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的消费 有利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水平
  公共消费 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面的支出,环境保护、城市公用事业方面的支出等。 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

注意:在公共消费领域中,非生产性基本建设仍属于积累部分,这些基本建设以外的物质消耗,才属于公共消费。如:建一所学校属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是积累的内容。而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物质消耗,属于公共消费。
2.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1)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积累与消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表现在二者相互区别。积累和消费是对立的。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两部分是此消彼长的关系。1234567
积累和消费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表现在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在社会主义社会,从根本上说,国民收入不论是用于积累还是消费,都是为全体人民谋利益的,因此二者的一致性体现得更为明显。
(2)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
首先,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但是,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如果积累过多,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反之,如果消费过多,生产发展没有后劲,最终也不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
积累和消费不可偏废其一,都要有所增长,但前提是国民收入要有所增加,而且二者的增长程度要受一定时期客观经济条件制约。积累的最低限是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积累的最高限是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片面的高积累、低消费,或者只看眼前,不看长远,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消费,都是有害的。
其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在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两部分的价值形式称作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相一致,如果积累基金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长,会出现生产资料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甚至使企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出现短缺。如果积累基金小于生产资料的增长,则会造成生产资料积压,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减慢。
另外,消费基金也必须同全社会的消费资料相一致,如果消费基金超过消费资料的数量,就会出现消费品供不应求,物价上涨,社会不稳定,如果消费基金过少,又会造成消费品的积压,不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企业生产的扩大。
提示: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在国民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就是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  

国民收入(100单位) 供求关系 影响
物质构成 生产资料(40) 价


式  积累基金 60 供不应求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在建工程不能按期完工,企业生产资料短缺
    20 供过于求 生产资料积压,减缓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消费资料(60)  消费基金 40 供过于求 消费品积压,影响人民生活的改善和企业生产的扩大
    80  供不应求 物价上涨,影响经济稳定、社会稳定
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与价值形式,如图所示:
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行,要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平衡,而且二者的内部结构必须合理。在上表中,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安排不符合内部结构合理的要求。其中积累基金应为40(单位),消费基金应为60(单位)。
最后,国民收入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就是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社会经济的发展考虑,国家必须有一定的积累。国家增加积累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也要有一定的积累,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自身积累,扩大生产规模,采用新技术,增强发展后劲,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分配中又必须充分考虑到劳动者的个人利益,使广大人民群众从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实惠。1234567
可见,在社会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分配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是要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是否适度,主要是看能否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的意义:
正确处理这一关系,才能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以及结构的优化,才能既保证生产的扩大,又保证人民生活的改善,从而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3.国民收入分配的制约因素
(1)国民收入分配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
生产决定分配,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分配的性质、原则和形式由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状况决定。
(2)国民收入分配的状况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状况。
●误区警示
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不等同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解析:(1)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一面:积累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者也存在不一致的一面: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两部分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片面高积累或片面高消费都是有害的。
(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和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因此,生产决定消费。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3)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属于国民收入分配中必须处理好的关系。处理二者关系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两部分都有所增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分配必须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4)生产和消费都属于生产过程的环节,要保证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重视生产和消费环节。
因此,不能把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混同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真题再现
例题 政府用于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的费用属于________基金。     (  )
a.扩大再生产   b.公共消费
c.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d.个人消费
点评:本题应选b。公共消费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高劳动者素质及保证社会再生产正确进行所必需的。它包括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科教文卫事业和社会保障支出,故b符合题意。ac属于积累。d不属于政府支出的费用。
●考点突破
(一)财政的含义
1.财政的基本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国家的收入不等于国民收入,它只是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是国民收入分配中国家获得的纯收入。国家的支出是国家在各方面资金的分配,因此,从财政的概念可以看出,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财政的特点是,以国家为主体,具有强制性、社会性和集中性。

2.财政的特点
(1)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2)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3)财政分配的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的分配,具有强制性。
(4)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
(5)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1234567
(二)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
  国民收入 财政收入

别 含义 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在国民收入总量中,一部分要归国家占有,以便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分配和使用,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计算方式和来源 国民收入是在一定时期内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 财政收入是通过预算的方式确定当年的收支,国家本身通常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它必须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性地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形成国家掌握的收入,已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国民收入 财政收入
相同点 (1)都属于各部门劳动者创造的价值。
(2)都以利税(主要通过税收)来实现其收入。
(3)都是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重要经济指数。

(三)正确认识“财政赤字”
1.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2.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说有害还是无害。一般来说,出现赤字,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但在一定条件下,国家通过一定的财政赤字,对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实现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等会有积极作用。
(四)财政收入几种形式间的关系
  税 利 债 费
缴纳主体 纳税人 国有企业 投资人 
获得方式 依法固定、强制、无偿征收 按国家规定征收 国家财政通过借贷获得 提供服务收费,罚没款,损赠等
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 最主要的形式 比重不大 比重不大 比重不大
其他特点 征收面广,最稳定可靠 国有企业纳税后的利润,按规定上缴国家的部分 需要按时偿还 项目多,不稳定,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误区警示
关于财政的几点认识误区:
误区一 财政收入即积累,财政支出即消费。
解析:积累和消费是从国民收入的最终用途来划分的。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因此,财政收入本身既谈不上是积累,也谈不上是消费。财政支出按其具体的用途,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其中,既有属于积累的部分,如经济建设支出;也有属于消费的部分,如科、教、文、卫事业支出等。
误区二 国家财政是通过决算实现的。
解析: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它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决算则是上一年度财政收支的实际情况,是预算执行的结果。
误区三 财政收大于支是财政的理想状态。
解析:(1)若当年的国家财政中,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并略有节余,这是财政的理想状态。
(2)但财政不能年年有节余,节余过多,就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有效地运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
●真题再现
例题 近两年,广东省各级财政投入巨资进行禽流感防控,单是XX年省级财政投入就达8800万元,今年又有新的增长。在全球禽流感疫情严重的形势下,广东省家禽养殖业已成功实现整整两年没有禽流感发生。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1234567
a.防控禽流感的资金投入会降低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b.政府必须量力而行地投入禽流感防控资金
c.禽流感防控资金是政府提供的社会救济支出
d.禽流感防控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物品
点评:本题应选d。广东省财政投资防控禽流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表现,不存在降低宏观调控能力问题,a表述错误。防控传染病是国家必须履行的义务,量力而行的说法不准确,b不选。禽流感防控资金不属于社会救济,c错误。禽流感防控既是政府职责又属于公共需要,故选d。
●考点突破
1.财政的作用
第一,调节资源配置。要强调财政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而财政就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第二,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对于这一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我国财政支出有相当大部分是经济建设支出,特别是财政对能源、原材料、交通等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是,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的控制,有利于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结构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例如,国家通过财政支出,促进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实现物价稳定;通过财政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减少失业;通过失业救济金的发放,刺激需求,促进经济走出不景气状态。
第三,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这些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它们或者没有经济收入,或者可以取得部分收入,但难以维持自身的日常开支,所以,必须依靠财政的大力支持。
但是,我国目前教育还不够发达,有不少地区的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希望工程”和“助学工程”说明国家财政的力量还不够大,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这就进一步说明,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第四,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民的生活状况,一方面取决于财富的多少,另一方面取决于财富分配的状况。所以,财政的这一作用可从下面两点来认识:
一是财政支持经济建设,为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财政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支出调节社会分配,以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如果大量社会财富被少数人享用,大多数人处于贫困状态,难以说明人民生活水平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的驱动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但由于客观经济条件存在差异,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收入差距拉大是必然趋势。这一趋势如果任其扩大,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最终也将影响效率的提高。而财政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通过个人所得税,限制了过高收入;通过社会保障支出,保证了低收入者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所以,财政为实现共同富裕发挥着积极作用。
第五,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保证国家机构的存在和职能的正常行使,是财政的基本职能。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1)财政收入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经济发展水平包括经济总规模和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增加财政收入的关系,是源和流、根与叶的关系。经济发展水平是源、是根,财政收入是流、是叶。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能叶茂。那么,怎样才能使源远根深呢?也就是说,怎样才能使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大幅度增加国民收入呢?这就要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早日实现现代化。1234567
(2)财政收入受分配政策的制约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规模的大小,归根到底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只是形成财政收入的基础,是一种可能性,在社会总产值中最终有多少能成为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要通过现实的分配过程,所以财政要受到分配政策的制约。
在国家财政分配规模既定的条件下,财政分配是否合理,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财政分配的效益,而财政分配的效益又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发展的速度又制约着财政收入的增长。如果财政资金分配得当,使用合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就高,经济发展速度就快,从而也就使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加快。反之,财政资金分配不当,使用不合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就不高,经济发展速度就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也受到影响。可见,财政影响经济。
比如,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过多,这是财政资金分配不当的一种表现,其结果是:直接减少了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这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最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加。
国家财政收入过少,这是财政资金分配不当的另一种表现,其结果是:直接减少了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降低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最终也将不利于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从而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加。
那么,什么样的财政分配才是合理的呢?这就是: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误区警示
1.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充分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但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也将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所以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综合考虑,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财政收入越多不等同经济越发展
解析:财政收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取得的收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可以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巩固国家政权提供物质保证。因此,为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要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但财政收入越多不等同经济越发展。财政收入的来源是劳动者创造的社会财富。在一定时期内,劳动者创造的社会财富总量是一定的。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也将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所以,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真题再现
例题 (XX•北京)某班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老师给出了一张柱状图,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甲组同学对图的内容产生了兴趣。甲同学问:“这张图是什么意思?”乙同学说:“我也不清楚,不过我查过资料,图中社会建设支出的内容包括教育、就业服务、公共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1234567
请你告诉他们图中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结合社会建设支出的具体内容,说明这些支出是如何对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的。
答案:(1)社会建设支出与经济建设支出的规模逐年增加;社会建设支出的增加快于经济建设支出的增加。
(2)发展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就业服务能够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促进就业。增加公共医疗支出,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有利于经济建设。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可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积极性,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点评:本题采取研究性学习的形式考查了有关财政作用的知识与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过分析图表,一方面看到财政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支出总体规模都在增长,同时还要认识到二者增长速度的差异。其次要从材料中获知社会建设支出的具体内容,然后,逐个分析其对经济建设发展的具体作用。答案涉及到了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就业与搞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这启示我们,高考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把握知识间的有机联系。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636.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