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赢高效备考2019语文答案]备考2019高效学习方案政治考点专项:经济货币

高三政治教案 2014-12-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考点突破
1.货币的产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要拿钱买商品,二者不能分离,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但是,在历史上,货币的出现比商品要晚的多,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产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最初的商品交换。当时人们只是用多余的产品来交换,是一种偶然的物物交换。这种交换用等式来表示,就是商品=商品。在这个等式中,“等号”左边商品的价值是通过“等号”右边商品表现出来的。
第二阶段:扩大的物物交换。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物物交换不断扩大,参加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这时,一种商品常和多种商品相交换。这种交换用公式表示为:
随着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的增多,这种物物交换的缺点也越来越明显。因为物物交换要求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交换才能成功。否则交换就不能进行。交换越是经常,越是扩大,物物交换的缺点就越突出。

第三阶段: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随着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出现了各种商品共同的等价物,这种共同的等价物也就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这种交换用公式表示为:

一般等价物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就分成了两步:第一步,用自己的商品换成一般等价物;第二步,用一般等价物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这种商品交换已经不是直接的物物交换,而是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了。
一般等价物由什么商品来充当,各地区不同,同一地区的各个不同时期也不同。
第四阶段:货币出现。商品交换范围的不断扩大,客观上要求一般等价物能够固定在一种商品上,以利于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最后,一般等价物集中到贵金属金、银上,这样货币就出现了。
2.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1)货币与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但是货币与一般等价物又有不同:
第一,含义不同。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而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第二,产生时间不同。其他一般等价物出现比货币早。
第三,特征不同。货币价值较大,用较少的货币能进行大量的交换;易于分割,分割之后既不会减少价值,又给交换带来方便;易于保存,不会因为保存时间的长短而使使用价值发生变化;便于携带,以利于在广大地区进行交易。其他一般等价物各自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上述某些特征,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第四,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并且是唯一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而其他一般等价物不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2)如何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是说在货币产生之前,金银是一种自然物或商品,货币产生后,并不是所有金银都充当货币,也可以用作装饰品等,货币消失后,金银仍作为一种自然物存在,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货币天然是金银”,只有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时,它才成为货币,因为金银有最适宜充当货币的优点,所以“货币天然是金银”。1234567
●误区警示
不要把货币与商品等同起来
解析:货币与一般商品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1)相同点:货币本身是商品,二者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者都属于历史范畴。
(2)不同点: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可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和一切商品相交换,而一般商品则不行;商品的产生早于货币;商品有价格,货币无价格,二者的职能不同。
●真题再现
例题 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与一切商品相交换。这表明       (  )
a.金银作为货币就不再是商品了
b.金银作为货币代表着一种生产关系
c.金银天然具有作为货币的社会属性
d.金银作为货币,其购买力大小是不变的
点评:本题应选b。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与一切商品相交换,这实质上是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故b正确。金银作为货币仍是“商品”,仍然具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故a错误。金银天然不是货币,在它不作为商品的情况下不具有社会属性,故c错误。金银作为货币其购买力是由它的价值决定的,而金银的价值随着生产金银的劳动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其购买力也必然发生变化,故d错误。
●考点突破
1.货币职能的含义
货币的职能就是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的五种职能共同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货币职能与货币本质的关系)。

2.货币的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货币的第一种基本职能
①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
②货币为什么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它本身是商品,也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其价值是由生产货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
③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货币作为固定的一般等价物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的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货币产生以前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交换价值)。商品价格的高低,一般地说与商品本身价值大小成正比。
价值、价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如图:

④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这是因为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它所做的只是表明某一商品值多少钱,而不是真正用商品与货币相交换的过程。
(2)流通手段——货币的第二种基本职能
①商品流通的含义: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它的公式是:商品——商品。货币出现后,货币就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它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直接的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其买卖行为都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从本质上看都是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因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但二者又是不同的——
第一,前者是物与物的直接交换,它的公式是商品——商品;后者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它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第二,前者在货币产生前就存在,后者则是在货币产生后。
第三,前者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满意就可成交;后者买和卖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分离的,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另一方面,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也随之进一步发展,如买卖脱节、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滞销、积压等问题。1234567
②流通手段的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
③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3)贮藏手段
①贮藏手段职能的含义: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就是货币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为什么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这是因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人们可以把它当作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③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它本身具有价值;二是它真正退出了流通领域。因此,人们在银行的储蓄存款,不能看做是在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因为它只是处于暂时的歇息过程中,没有完全退出流通领域。
④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因此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黄金饰品不能执行此职能。
黄金饰品与黄金是不同的:第一,二者的地位和职能不同。黄金主要是货币,执行货币的职能;黄金饰品是商品,具有黄金饰品本身特有的使用价值。第二,二者的价值或价格不同。黄金饰品的价格并不是黄金的价格,它是黄金的价格再加上制造、销售等费用和商店的利润,远远超过黄金的价格。假如把黄金饰品当作黄金收藏,它一到购买者手中就已经发生变化了,由于工艺不同等原因,有的可能升值,有的可能贬值。
(4)支付手段
①支付手段职能的含义——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就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
②支付手段是怎样产生的——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③执行支付手段职能需要用现实的货币。
(5)世界货币
①世界货币的含义——是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②货币在国与国的经济关系中具有以下作用:第一,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第二,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第三,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如国际贷款、转移财产、战争赔款等。
③一般来说,只有黄金或白银才能作为世界货币,铸币和纸币都是不行的。但是随着货币的发展,一些国家的纸币也具有某种世界货币的职能,如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
3.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价值是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都能决定价格的变化。使用价值不能决定商品的价格。
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③国家的宏观调控。
④纸币的发行量。
⑤消费心理。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某些商品的不可再生性和不可重复性,如古物、文物等。总之,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价格是由上述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
●误区警示
货币的基本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
解析:这种说法不确切。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是货币的五种职能,但只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才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因为在这里,“基本”是指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这两个职能是从货币产生时就有的,而货币的其他三个职能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的。 
●真题再现
例题 (XX•重庆)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必须对他们说:“ 我看见了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选编自圣•德克旭贝里《小王子》)。材料中提到的“十万法郎”是     (  )1234567
①房子的价格
②房子的价值
③房子的交换价值
④在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点评:本题应选b。本题考查了有关货币职能的相关知识。“十万法郎”是房子的标价,也就是房子的价格,体现的是货币充当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价值尺度职能。
●考点突破
1.正确理解纸币的含义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这里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发行的。如果不是本国国家发行的,就不是法定货币,而是伪币假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个国家都是犯罪行为。二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而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这两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2.纸币的职能
(1)纸币不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纸币自身没有价值,不能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虽然能购买一切商品,但它是货币符号,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纸币的票面价值是金属货币价值的代表,并不代表制造它的价值,纸币作为货币符号,一旦离开了它所能代表的货币,就只是纸片一张。就制造一张面额100元纸币的纸片本身而言,确实也有人类劳动的凝结,但这只是纸片的价值,它与代表的货币价值相比则太微小了。
(2)纸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是人们用来购买商品的,它会不断地从一个人的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手中。不会作为财富停留在某一个人的手中,因此,人们只关心它的名义价值,并不关心它的实际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纸币出现以后,它虽然没有价值,但可以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3)纸币不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纸币由于自身没有价值,因而不能作为财富的代表被贮藏。
(4)纸币具有支付手段的职能。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和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强调的都是货币在商品买卖中的媒介作用,都注重的是货币的名义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所以,货币的这两个职能都可以由纸币来完成。
(5)纸币具有世界货币的某种职能。
一般来说,只有黄金或白银才能作为世界货币,铸币和纸币都是不行的。但是随着货币的发展,一些国家的纸币也具有某种世界货币的职能,如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
3.货币与纸币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②产生不同: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而纸币是在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③属性不同:货币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纸币是货币符号,没有价值,不是商品。
④职能不同: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五种职能;而纸币一般只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⑤决定因素不同:货币的价值是由生产货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纸币的面值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
(2)联系:
①纸币是在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由金属货币演变而来的,没有金属货币,就没有纸币。
②纸币只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③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1234567
4.纸币的发行
(1)纸币的发行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纸币的发行权集中于国家。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面值和发行量,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
(2)货币流通规律
①决定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有三个因素:第一,待销售的商品量;第二,价格水平;第三,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内货币流通的次数)。前两个因素构成商品价格总额,商品价格总额除以货币流通速度,就是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用公式表示为: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由此可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②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每年生产的商品总量会不断增加,那么,货币的发行量也应该相应增加。但并非越多越好。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就会形成通货膨胀。
(3)影响纸币购买力的因素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一定时期发行多少纸币,纸币的面值大小是由国家决定的。但纸币的购买力则不能由国家决定,影响纸币购买力的因素有:
第一,纸币发行量的多少。一定时期内,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过多,纸币就贬值,购买力下降,反之购买力上升。
第二,商品的供求关系。一定时期内纸币发行量一定,如果商品供应量增加,商品价格下跌,纸币购买力就会增强。反之,购买力就会减弱。
第三,商品价值的变化。如果商品价值变化,商品价格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纸币的购买力。
●误区警示
1.认为“纸币的购买力是由国家规定的”
解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的发行权集中于国家,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取决于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比例关系,取决于它所代表的货币的价值。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时,其本身所代表的货币量就会减少,购买力就会降低,反之,购买力就会升高。
2.认为纸币可以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
解析:这是不对的,因为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因此不能直接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纸币只能作为价值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真题再现
例题 (XX•海南)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      (  )
①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②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③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④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正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点评:本题应选c。本题考查了对货币流通规律的认识。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从公式可以看出②④正确,③错误。由于货币价值越大,商品的价格水平就会越低,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少,所以①错误。
●考点突破
1.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联系:
(1)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量不平衡造成的。
(2)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1234567
(3)治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目的都是实现供需平衡,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区别:
(1)含义及实质不同: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2)表现不同:通货膨胀表现为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现象;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萎缩的现象。
(3)原因不同:通货膨胀主要是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另外,经济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生产资料价格大幅调整、需求膨胀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通货紧缩主要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引起的,另外,货币供应增长乏力、金融危机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
(4)危害性不同:通货膨胀的出现,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人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出现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5)解决办法不同:抑制通货膨胀主要是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货规模;抑制通货紧缩主要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调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
●误区警示
认为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解析: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二者关系是:
(1)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2)通货膨胀必然伴随着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就一定是通货膨胀。判断物价上涨是不是通货膨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其是否是因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一般地说,物价上涨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指某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其原因有三:一是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从而使这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引起该种商品价格上涨。二是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但社会上这种商品供不应求,引起该种商品价格上涨。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国家纸币发行过多,使纸币贬值,引起这种商品及社会各部门商品价格全面、持续上涨。上述一二所引起的物价上涨,不是通货膨胀。只有三才是通货膨胀。
第二种情况是社会各部门的商品价格普遍上涨。其直接原因有四:一是由于商品之间的比价关系调整,导致物价总水平上升;二是商品成本提高导致价格上涨;三是乱收费、乱涨价推动价格上涨;四是货币供应量过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过旺,引起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以上一二三所引起的物价上涨,都不属于通货膨胀,只有四的物价全面持续上涨源于货币因素,才是通货膨胀。
●真题再现
例题 (XX•全国ⅰ)假设XX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XX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XX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1234567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点评:本题应选b。此题解答的关键是对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和货币贬值20%的理解。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以后,商品的价值量随之下降,应该是1.5m=15元,即1m=10元。货币贬值20%后,相同货币只能购买到1-20%的商品,即0.8m=10元。因此答案就是12.5元。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631.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