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ppt|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2014-12-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重点:略
难点:略
教学目标:略
 
板书设计:
第三课、
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1、  诞生的三大基础
a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
b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
c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
2、  基本特征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在理论成果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复习旧课:
回顾上一框内容,主要是有两大方面,一是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一是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中,我们明确了: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在学习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时,我们明确了两个具体内容,第一、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即哲学可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第二、哲学能预示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更美好的未来,即哲学可以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
 
导入新课:
学习这些内容让我们了解到,哲学对社会的巨大作用,特别是我们要找到一个时代的真正哲学,那样,才能让哲学真正发挥它的功效。那么,现在我们找到了这个时代的真正哲学了吗?在我们中国,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终于找到了对中国近现代社会起促进作用的真正哲学,它就是——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非常有必要掌握下面两个问题: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产生于19世纪中叶?
②、为什么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仍然没有过时?
对这两个问题回答,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讲授新课: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产生于19世纪中叶?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应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1、诞生的三大基础
 
首先,它的产生有阶级基础,
 
a阶级基础
 
19世纪,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如: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c、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这些工人运动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革命者们在总结经验时得出一个教训: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因此,那个时代确确实实需要一个科学的理论,而马克思主义恰恰顺应的这一需要,从而,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有力的思想武器,
其次,19世纪的自然科学也取得了重要成就,
 
b自然科学基础
 
a、细胞学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生物进化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世界统一于物质)
这三大发现成为了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实证。
 
c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
 
费尔巴哈在唯物主义上的成就和黑格尔在辩证法的成就,都是当时相当成熟的理论,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它们,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成为了最先进的哲学。
因此,社会的进步,自然科学的发展,思维理论的成熟,都集中在19世纪,这些客观条件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再加上马克思和恩格斯,艰苦卓绝的努力,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了!!!这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真正的哲学!由此我们产生第二个问题:123
②、为什么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仍然没有过时?回答这一问题要从两方面阐述: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a、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只强调世界是(什么)物质的,但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没有做出科学的回答。 这个回答并没有用到实际生活中,没有起到对社会,对自然的作用。可以说是毫无实际意义。如事例:这是一辆自行车。自行车是物质的,但并没有说明这辆自行车有什么用?所以仅知道这是一辆自行车而不知道它有什么用,是毫无实用意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来需要了解的是这辆自行车有什么用,即,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
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局限性:只研究了世界是怎么样的,但在回答这个世界是什么时则陷入了唯心主义。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这个世界是联系的,这个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个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但为什么会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对此回答则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这些都是上帝(客观精神)或主观决定的。事例:自行车是运动的,为什么会运动?因为人的驱动,人又是谁来驱动?是上帝赋予人这一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打破了两着的局限性,在正确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基础上,也回答了世界是怎么样的,而且与人们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b、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有些人在自然观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但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上则陷入了唯心主义。如:有人承认水是客观存在的,水也是运动着的,但法国军队为什么能称雄欧洲?,他却认为这是由拿破仑的个人意志决定的。社会运动为什么有朝代更替?,他却认为这是上帝安排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而且也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正确揭示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规律和原因。(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同时清楚地看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实践。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重要特点!!
 
b、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
对于它的科学性,我们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它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它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中产生的,所以它是从实践中来的,第二方面,它是经过了充分的实践检验的,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指导下,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并走向成功,中国也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指导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并正确地指导中国人民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它是科学的

对于它的革命性,也应从两方面理解,其一是,它的产生就是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成功而产生的。如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指引革命走向成功的有力思想性武器。其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对以往哲学的革命性的否定。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地否定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等。123
 
综述,这两大特征都是以往哲学所不能有的。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又有了新的理论成果,而且这些理论成果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这些成果就是: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在理论成果
a、 毛泽东思想,
历史地位——第一个伟大的理论成果
精髓——实事求是
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b、 邓小平理论
历史地位——又一伟大理论成果
基本内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历史地位——最新成果
基本内容——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作用——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小结新课:这节课我们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产生于19世纪中叶?
②、为什么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仍然没有过时?
这节课的重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特征,难点也是它,所以希望同学们课后对这一内容要用心去领悟。下面我们通过一些练习来巩固一下知识点。
 
布置作业:
 
课堂练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阶级基础是(   a    )   
①19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自然科学的发展取得重要成就
④哲学社会科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点评:注意题干所要求的条件是“社会、阶级基础”,故选a。③④分别是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课堂练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两个结合和统一是指(  a  )
①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 
②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的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结合和统一 
④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结合和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思哲学基本特征的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c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解析:抓住“改造”这一材料核心,它所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即c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它产生的条件有( abd )
 
a.德国的古典哲学是其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b.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其产生的阶级基础
c.资产阶级革命的蓬勃发展是其阶级基础
d.自然科学取得的巨大进展,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三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自然科学条件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529.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