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天津高考政治]2019届高考政治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考点解读复习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2014-12-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专题一 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1.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分配理论(了解)
(1)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①在经济学说史上,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他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②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他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在这里,他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2)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
①斯密关于三种收入来源的理论是二元的。他的“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的观点,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②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则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2.斯密关于市场作用与自由放任的基本观点(理解)
(1)斯密认为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
①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
②斯密认为,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关于如何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他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所有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市场活动。
(2)斯密的分工理论
①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流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②根据斯密的观点,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因此,与重商主义者主张国家于预经济不同,他认为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斯密意识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这是非常可贵的,但他颠倒了分工与交换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3)斯密关于社会利益如何实现的观点
①斯密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迫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②人们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社会利益是如何得到的呢?斯密认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这只“看不见的手”不是别的,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自由竞争。
(4)国家职能理论
在斯密看来,国家的职能只限于保卫本国不受侵犯、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以及建没和维护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三个方面。
(5)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市场的作用)
①斯密认识到了市场的积极作用:斯密看到市场能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活动中及时、灵活地传递供求信息,引导资本投向;认识到商品生产者为了把商品卖掉以实现其赚钱的目的,会把他掌握的资源投到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的部门中去;认识到了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这对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②但他未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123
总之,斯密从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认为扩大市场范围,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自由放任,才能更好地实现国民财富的增长。与此相应,他极力主张限制政府的作用。
3.斯密的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了解)
(1)内容: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他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
(2)评价:
①积极作用: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
②消极作用:1)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2)从根本上看,这一学说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
4.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收人分配理论(了解)
(1)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①对影响财富增长的因素的认识:李嘉图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他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所以,他主张通过降低地租的方式来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
②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的具体内容:
1)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上:李嘉图同意斯密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的观点,同时纠正了斯密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交换价值的观点,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2)在劳动决定价值上: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3)丰富和发展上:李嘉图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③评价:李嘉图把劳动价值理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但是,由于他把商品生产看成是永恒的,所以他无法理解价值所体现的商品生产者之间关系的特殊性。
(2)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①收入分配理论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他认为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工人创造的新价值,这是从他的一元劳动价值论必然得出的结论。
②相对工资理论:
1)内容:在经济学说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了相对工资这一概念。他认为,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得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雇佣工人的相对工资下降,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的国民收入中,工人阶级所占的份额下降,工人阶级与其他阶级收入差距拉大。
2)评价: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③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理论:
1)内容: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他认为真实反映雇用工人生活水平的应该是实际工资,而不是名义工资。
2)评价:认为名义工资上涨,实际工资不一定增加,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他的一大贡献。但是他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的原因归结于是人口的增长,表明他对此问题未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123
5.李嘉图的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理解)
(1)自由贸易学说
①内容:李嘉图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因此,国家不应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应废除“谷物法”。
理解:1)李嘉图认为利润是商品价值中扣除工资后被资本家占有的部分,因此工资高低决定利润的大小。要提高利润率必须降低工人工资。
2)工资由是由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的,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劳动者维持自身与其家庭所需的食物、其他必需品的价格决定的。因此,要降低工资,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降低个人购买的各种必需品的价格。
3)李嘉图认为,降低生活必需品价格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贸易的扩张,从国外进口廉价的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从而使国内市场上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下降;一是通过机器改良,提高本国的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本国生产的食物和必需品的价值,进而降低价格。
(2)比较成本学说
①内容: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他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的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得到好处。
②评价:
1)积极之处: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这一学说也有局限性: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到底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取决于许多方面因素,处理不好会给本国发展带来严重危机。实际上,它同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一样,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向外扩张、建立世界霸权的愿望。
3)启示:对现在的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注意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522.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