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高三政治教案 2014-12-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一、概述

本节课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主要学习内容有: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等。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能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2、能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性思维方式。

3、能举出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运用相关原理,知道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养成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能够初步坚持和把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在处理问题时,既能看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的区别,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形成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初步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及综合性思维方式等知识点的思路与方法。

 2、采用“三个一”授课思路,即教师善于挖掘课程资源,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准备一个学习提纲、找一则时政或事实素材、提一个疑难问题,教师紧扣此资源与其他资源整合进行授课的教学思路。

3、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学习,引领学生培养自主创新精神与实践的能力,以及培养集体主义的意识与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初步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2、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综合性思维,树立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是这一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高二(一)班是文科班学生,对哲学学习有较高兴趣;此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习将有一定的兴趣;

2、本班学生是年级中素质较好的班级,自我学习意识较强。但学生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弱。

3、学生此前已学过唯物论的基本知识,和辩证法部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本课作为前一节课的方法论,学生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延续性。

4、联系的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这对初学哲学,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关系不是很明确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设疑问难,循序渐进,用丰富而生动的现实材料来引出和论证相关观点。

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课前准备充分,课上组织讨论,提高认识,并将政治学科的思想和知识内化,避免空洞说教和简单灌输。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知识点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来源1、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性理解二者整体与部分统一性课件用网捕麻雀bf能够较易形成感性认识2分钟互联网2、系统优化的方法能够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进行分析事物1234幻灯三个和尚没水喝gg能够掌握系统优化方法3分钟自制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播放:黄荃模仿钟馗图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含义不同;

师(问):黄荃为何无法改动钟馗图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整体与部分的事例。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7:

  多媒体显示(内容见注2)

师析:①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体、学校、水分子、金牌的获得等),这是从静态来看,即从空间上看;也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如人的一生),这是从动态来看,也就是从时间上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②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并不是胡乱地堆积在一起就是一个整体,而是相互联系、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即每个部分都会影响其他部分,进而影响整体。③注意“金牌的获得”和“人的一生”这两种类型的整体形式。

展示:《井底之蛙》

引发学生思考回答:(略)

学生思考概括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学生从事探究活动:思考青蛙为何可笑?

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较有影响的典型事例,可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拓展学生思维,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同时为今后学习对立统一规律做好铺垫。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

使学生更全面准确地认识全体和部分的含义,为后面学习提供有力保证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2)整体和部分的相互联系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

○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3)处理好整体和部分关系

○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和要素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2)系统的基本特征

(3)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多媒体显示(见注3):

师析:(1)因为他不懂得捕雀的网虽然由一个个网眼组成,但网中的网眼相互制约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因而使网在功能上具备了单个网眼所不具备的功能。这说明,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2)结论参见课文p57。

师引导学生探险究活动得出如下结论:

    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和恩格斯谈论手的两句话可知,部分离开整体是无法获得的,人身体上的各个器官是构成人的活生生的肌体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分割的的统一性,它们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因此,脱离了人的身体的手不能算是人体的一个部分。

    

  多媒体显示:《一举而三役济》(内容见注4)

引导学生探究活动得出结论:

  这个施工方案全面考虑了施工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联系,结构合理、关系顺畅,既节约了资源,又大大缩短了工期,实现了整体的最优目标。古人尚能如此,我们更应该自觉地优化结构、协调发展,争取系统目标的最优化。1234

媒体展示《田忌赛马》

师问:1、田忌运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

2、说说田忌是怎样运用这一方法的?

探究与争鸣:是否整体的功能总大于局部?

媒体播放:三个和尚没水喝

课堂小结:展示本节课的逻辑结构图。

    学生探究活动:

(1)单个网眼为什么捕不到雀而网能捕到呢?

(2)根据(1)问,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探究活动:

为什么说离开了人的身体的手就不能算是人的一个部分?(课文p57探究题)

  学生探究活动:用哲学道理分析一举而三役济的意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小品或短剧“管中窥豹”,揭示成语所蕴藏的哲理。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了解系统内优化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

体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内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哲理内容,并自主以表演单位按不同等级评价,使学生学习评价方式多样化、科学化。

激发学生兴趣,了解优化系统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晰本节课的逻辑结构七、教学评价设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二)

一级指标

分值

二级指标

等级

一般

概述

5

说明学科、年级、教材版本,学习的内容和本节课的价值及重要性

5

3~4

2

0~1

学习目标分析

15

从学生角度确定教学目标,目标阐述清楚、具体,可评价

5

3~4

2

0~1

结合新课程标准,知识、技能、过程和情感体验并重,重视学生多元智能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5

3~4

2

0~1

处理好课标要求和拓展之间的关系

5

3~4

2

0~1

学习者特征分析

10

分析学习者起点能力,包括认知能力特征分析、认知结构分析、特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特征分析

5

3~4

2

0~1

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

5

3~4

2

0~1

教学策略分析

15

有创新,符合学科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5

3~4

2

0~1

教学方法和策略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

5

3~4

2

0~1

目的明确、阐述清晰

5

3~4

2

0~1

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5

媒体容易获得,媒体选择与设计符合学习者特征和教学的要求

5

3~4

2

0~1

教学过程设计

20

教法上有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5

3~4

2

0~1

方案简单可实施,对教学环境和技术的要求不高,可复制性强

5

3~4

2

0~1

各个教学环节描述清晰,能反映教学策略以及师生的活动

5

3~4

2

0~1

格式规范

5

3~4

2

0~1

教学评价

10

注重形成性评价

5

3~4

2

0~1

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提供了评价工具

5

3~4

2

0~1

教学资源

20

资源符合学习者的特征、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和目标的教学

5

3~4

2

0~1

资源内容丰富,并且正确、科学

5

3~4

2

0~1

表现形式合理,简洁明了、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5

3~4

2

0~1

尊重知识产权,说明资源来源和出处

5

3~4

2

0~1八、帮助和总结

  1.、“三个一”(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提纲、一个事例和一个问题,并在课内优化并解决问题)课堂教学资源的发掘,保证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利用电教媒体教学后,增加课堂教学信息的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增加了同学们对政治课的兴趣,加深了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理解。1234

2.、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课堂发言,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老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主动,对观点也把握得透。

3.、由于穿插许多现实材料,使学生进一步感爱到学习哲学的实践性和有用性,提高了他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反响极好。点评:石老师对课题的来源和内容描述清晰。但是,缺乏对课题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所教内容的价值分析。还忽略了教学所需的课时数。点评:石老师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了一个完整描述。尤其是对“过程与方法”的描述中,突出了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分析,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提高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点评:石老师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以及可能的学习困难做了细致的分析,为接下来的教学策略的选择提供了依据。这有利于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点评:石老师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坚持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但是,缺少对教学策略选择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对具体的教学方法策略也没有进行分析。点评:综合利用课件、幻灯片等多种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学习的热情,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活化”的基本特色。但是,对比后面的“教学过程”内容,发现存在一些出入。如播放:黄荃模仿钟馗图、展示《井底之蛙》、多媒体显示《一举而三役济》和媒体展示《田忌赛马》等,未在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中得以体现。点评:石老师对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设计目的进行了详细、清晰的说明。结合教学流程图,可以感受到石老师这节课安排的教学环节连贯、媒体选择恰当、活动形式多样,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也能够很好体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石老师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按照教育技术理论的要求,对一节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了规范化的设计,突出了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整合,很好地证明了教育技术理论不仅是科学的、可行的,而且是具有很强的实际可操作性。这也增强了我们学习和运用教育技术的信心。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524.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