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框架_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复习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2014-12-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75">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75">

考点

考纲解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结合打黑除恶事例,说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2.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结合社会热点,理解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与方式

区分各种选举方式的特点,懂得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结合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理解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理解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利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理解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本单元突出主干知识,主要考查方式有:①通过社会实际问题,分析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②结合打黑除恶,惩治犯罪,说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③以具体材料为背景,考查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途径,分析出各种选举方式的优劣,明确村民自治及其意义,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意义。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但非选择题比重不断加大。复习中围绕公民这一行为主体,以公民政治参与为核心,准确记忆基本知识,利用比较分析法,把握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还要注意国家领导人与网友在线交流,基层自治组织的运行状况,立法机关开门立法,政府决策广泛听取意见等重大社会热点。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广泛、真实的民主(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①工农联盟为基础的②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在于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③人民当家作主。(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④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⑤制度、⑥法律和⑦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4)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具有⑧专政职能,人民民主专政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温馨提示要正确区分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社会基础是“人民”,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5)我国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⑨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⑩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2.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写入我国宪法。(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1234567(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二、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1.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选举人大代表和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温馨提示自由是相对的,政治自由也不例外。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保障,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监督权:公民的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对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这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温馨提示公民既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又要履行政治性义务,这体现了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2.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是立法上的平等,也不是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上的绝对平均主义。坚持这一原则,必须反对一切特权。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的具体要求: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温馨提示不能认为只有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三、政治生活:积极参与,重在实践1.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作为中国公民,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需要学习政治知识;贵在实践。1234567

1.误区警示:关于对选举权的认识、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把握误区一: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领导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权利我国选举法规定,我国公民的选举权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村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组织。我国村民、居民通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这种直接民主的形式实行村民自治、居民自治,逐步增强民主意识,养成民主习惯、学会民主管理,提高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但这种选举区别于作为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选举。误区二:关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常见误区

错误认识

指正

等同论:权利即是义务,义务即是权利

权利与义务是有严格界限的,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

割裂论:权利和义务是可以分离的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

先后论: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

这种理论实质上来说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侧重论:享有权利比履行义务更重要

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不能说哪一个更重要

均等论:享有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

公民享有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不可能完全等量【例】 为了提高我国高收入群体自觉纳税的意识,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首次明确提出个人年收入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须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公民(  )a.收入越高,义务越大            b.权利和义务都不容推卸c.必须自觉履行义务              d.基本义务是不断变化的解析: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要求我们珍惜自己的权利,同时要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上述材料强调“自行申报”,即强调公民要“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故选c项。答案:c◆ 温馨提示该题的b项不易排除。从法律上看,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二者密不可分。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实践的过程看,义务是不能推卸的,但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权利有时被放弃。但这并不否认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的原则。

1.(XX广东文基,7)我国的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和妇女、归国华侨等都有适当的比例,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这表明我国民主具有(  )a.广泛性    b.真实性    c.绝对性    d.渐进性答案:a解析:全国人大代表来源广泛,反映民主广泛性的特点。b项没有体现;c项说法错误;d项是讲民主的发展,不合题意。故选a项。2.(XX广东单科,11)“你对国家的热爱更高于你对职业和薪水的追求。”这是某媒体对姚明回国参加奥运会的高度评价。姚明的行为体现了我国公民(  )a.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b.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原则1234567c.坚持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对等的原则d.把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答案:a解析:“对国家的热爱更高于对职业和薪水的追求”体现了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道理。故选a项。3.(XX山东文综,19)某小区有些居民晚上经常一起打牌娱乐,影响了一张姓居民的正常休息并引发争执。居民委员会就此召开居民会议,通过表决,会议作出了这些居民可以继续以原方式娱乐的决定。该决定(  )a.错误,因为它没有吸纳张姓居民的意见b.正确,因为它是居民会议民主决策的结果c.错误,因为张姓居民的休息权受法律保护d.正确,因为居民的娱乐要求受法律保护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判断,“有些居民”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利是不对的。而居委会的表决却认为“有些居民”的行为可以“继续”。所以,居委会通过的决定是错误的。居委会决定的错误在于无视张某的合法权利,而不是因为没有吸纳某个人的意见。因此,正确的是c项。

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背景材料材料一:XX年,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联合起草法规机制,先后审议地方性法规19部,其中制定和修订河南省就业促进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信阳南湾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9部法规;初次审议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城乡规划法实施办法、农村公路条例、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等法规草案4部法规;审查批准郑州、洛阳两市提请的地方法规、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专利促进和保护条例,洛阳市城市公园和广场管理条例、旅游条例、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尸乡沟商城遗址保护条例6部法规。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立法任务。法规草案在审议通过前,全部予以公开。先后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39次,听取各方面意见,努力使制定的法规更为完善。

材料二:中国首次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XX~XX年)》宣示,我国将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保障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严禁刑讯逼供,保障被羁押者权利与人道待遇。材料三: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但是政治参与的过度或不当,同样不利于政治文明建设和基层群众自治的健康发展。有序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新要求;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理论分析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既要依法享有宪法规定的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也要依法履行宪法规定的政治性义务。2.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河南探索联合起草法规机制,开门立法,落实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做到了对人民负责。3.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坚持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了公民的政治权利。4.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政治参与是公民的权利,同时参与要有序,这是公民的义务。12345675.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的原则。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6.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提高政治素养、政治参与态度端正、政治参与能力增强的表现,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热点预测1.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公众最愿意用什么渠道参与反腐?”的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网络曝光”,75.5%的人选择此项。网络举报与传统的举报方式相比,其优点在于(  )①举报方式快捷,提高了举报效率 ②为广大群众参与反腐拓宽了渠道 ③提高了举报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④降低了群众举报的成本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d解析:认为网络举报提高了举报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是片面的,③排除;b项不如d项完整。2.你认为依法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哪些重要意义?应从哪些角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权,请你提出至少三条建议。答案:(1)依法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证,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维持社会安定有序的重要机制。(2)进一步完善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权的党内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权的人民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权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权的行政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权的司法制度。解析:第(1)问可以从民主、社会方面回答意义。第(2)问可以从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提出建议。

一、单项选择题1.(XX福建厦门一中半期考)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进入一审,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表明,在我国(  )a.人民民主具有法律保障b.公民是国家的主人c.城乡居民享有同样的权利d.公民的民主权利在不断扩大答案:a2.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一方面要不断扩大广大群众的民主权利,另一方面要对破坏社会稳定与和谐的违法犯罪分子实行专政。这是因为(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强国之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c.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d.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答案:b解析:a项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d项排除。国务院新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七部门XX年1月5日上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并曝光了首批存在低俗内容的网站名单。据此完成3~4题。3.在网络上,人们可以交流情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说明我国公民依法享有(  )a.申诉控告权         b.批评建议权c.言论自由权             d.知情权答案:c解析:在网络上发表见解是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的体现。4.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①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自然、社会环境 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234567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是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为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②③与题不符。5.读漫画,下列对举报认识正确的是(  )

岂能如此“联合办案”①举报是公民实现监督权利的一个重要途径 ②对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③举报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④举报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③错误,因为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含③的选项应排除。因此,答案选c项。6.据统计,我国的网民人数仅次于美国,排世界第二。在人们广泛使用网络的同时,我国政府又对网络的合理使用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并要求公民认真遵守这些规定。上述材料表明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  )a.权利与义务都是由政府规定的b.公民既要享受权利,又要认真履行义务c.公民应该先享受权利,后履行义务d.公民要享受权利,必须先履行义务答案:b7.(XX福建安溪、南安一中、养正中学联考)公民李某向某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打电话,声称自己与某甲型h1n1流感病人有密切接触。后经调查得知是谎报。嫌疑人李某的行为构成了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公安机关依法对李某行政拘留十日并罚款500元。下列新闻标题中与此事件最符合的是(  )a.国家利益至上,个人绝对服从b.疫情关乎稳定,自由岂能滥用c.坚持就是胜利,危难方显真情d.政府对民负责,及时化解危机答案:b8.(XX广东六校联考)十一届全运会于XX年10月16~28日在山东济南隆重举行。全运会吸引了十几万志愿者积极参加。庞大的志愿者队伍的出现凸显了(  )a.我国公民履行义务的意识不断提高b.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c.公民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d.我国公民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答案:a解析:在我国,权利和义务相互统一,积极参与全运会服务,说明我国公民的义务意识不断增强,b、c、d三项与题旨无关。9.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采取下列________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①每位同学都积极行使选举权,参与选举活动②参加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 ③参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活动 ④参加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管理活动 ⑤就环境污染问题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建议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答案:c解析:①的观点是错误的,选举权的行使是有条件的,并不一定是“每位同学”都能参与的,据此选c项。二、非选择题10.针对“中学生与政治生活”这一话题,某校组织同学讨论,并形成下列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态度:1234567观点一:“相关论”,即政治与我息息相关,要主动参与政治生活。观点二:“无关论”,这是政府官员的事,是成年人的事,将来我准备从事技术工作,政治对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观点三:“复杂论”,政治太复杂,最好远离政治。观点四:“无所谓论”,参不参与政治生活无所谓。请结合自己对政治生活的了解,简要对上述各种观点进行评析。答案:(1)政治生活的内容更多的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问题,它直接影响到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对人们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要主动投身于政治生活中。政治“相关论”的观点是正确的。(2)虽然社会有分工,政府官员和技术工作人员与政治的关系密切程度不同,但是无论将来从事何种工作,作为一位公民都会有自己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任何人都不可能孤立于国家政治生活之外。因此我们要培养公民意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政治“无关论”的观点是错误的。(3)政治生活与经济、文化生活一样,也有其自身发展规律,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把握其规律。政治“复杂论”的观点是片面的。(4)公民积极而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增强公民意识,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还能够适应社会文明进步。政治“无所谓论”是公民意识淡薄的表现。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505.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