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卷一卷答案|2019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文化创新复习教案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江苏省南京六中XX年高考政治复习教学讲义(学案+测试)第五课文化创新一、关注考点
(3)文化创新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②文化创新的意义
③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④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二、考点解读
考点一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可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考点二 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考点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3.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离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
4.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考点四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1.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考点五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坚持正确的方向,要把握好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3.我们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三、知识体系
四、典型例题
1.XX年8月14日至26日首届青奥会在新加坡举行。青奥会
开幕式表演中用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其中最让人期待的点火仪式同样取材中国文化,展现的是“凤凰涅槃”的故事。青奥会开幕式表演烙上“中国印”的事实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新( )123456
a.要全面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
b.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要承认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拒绝任何外来文化
d.要承认传统文化都能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2.XX年6月8日,“澳大利亚文化年”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
“澳大利亚文化年”于XX年6月至XX年6月在中国举办,XX至XX年将在澳大利亚举办“中国文化年”。中澳互办文化年表明( )
a.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交流
b.文化创新的源泉是创作者的灵感
c.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d.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只要说起与肮脏为伍,与细菌相伴的苍蝇,中国人都恨
不得把它们赶尽杀绝。可是,这么龌龊的形象,却受到澳大利亚人的青睐和尊崇,并堂而皇之地登上澳大利亚50元的钱币。甚至悉尼奥运会还放飞了苍蝇吉祥物。对于这两种文化的差异,我们应该( )
a.学习和吸收外来的文化,勇于抛弃本民族的文化
b.通过文化交流,让澳大利亚认同我们的观念
c.加强不同文化的对话,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d.承认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XX年8月28日,中国水上运动会在山东日照举行。以“日
出海上”为造型的中心舞台,灵感来源于“海上观日出”的历史文化意蕴,并结合现代体育理念,利用现代光影技术,呈现出蓝色经济区蓬勃向上的活力。这说明( )
a.客观事物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要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个性
c.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d.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
5、材料1:据广电总局最新一项数据显示,XX年国内开拍
的电视剧中,50%以上是各类翻拍剧。从大年初一开播的浙版《西游记》开始,各类经典名著的翻拍剧就牢牢占据了今年的电视荧屏。继《西游记》之后高希希版的《三国》热播,观众刚拍完一轮板砖(“拍砖”,网络用语,大意是反对、批判),李少红版的《红楼梦》又开始幽幽怨怨地上演,正当观众惊呼此版为“红雷梦”时,张纪中版的《倚天屠龙记》又开始轰炸各大卫视荧屏,“人猿泰山”扮相的邓超版张无忌一出场就遭遇观众板砖无数……
材料2:与以往多数名著改编剧都面临“板砖”相比,《茶馆》却赢得了观众良好的口碑,其中很大原因就是《茶馆》保留了老舍原著的魂。无论是剧中人物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还是北京人幽默、好面子、喜欢正话反说的性格特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材料反映了我国电视剧创作中存在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谈一谈我国电视剧应如何创新?
答案:(1)①材料反映了我国电视剧创作的创新能力不足;②一些电视剧创作不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破坏了艺术的精髓。
(2)①立足社会实践,从社会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特别是对一些经典名著的再创作,既要保护和继承它们的合理内核,确保其“原汁原味”,又要体现时代精神;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立足于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在电视剧创作方面的有益成果;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创作出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
第五课文化创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XX年4月初召开的中国作协七届五次全委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们思考到中国文学进一步繁荣发展的重要问题。大家都有一种共同的感知:笔墨当随时代,作品应该反映时代的变化,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作品。这说明,文学工作者要创造出伟大的作品,应该( )123456
①自觉投身于伟大的实践当中 ②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③全面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④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③观点错误,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继承。
答案: d
2.继获得了首届中国电影“金扫帚”(最烂片)奖后,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三枪拍案惊奇》在XX年2月20日闭幕的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不仅没有获得任何奖项,而且还成为电影节开赛以来综合评价得分最低的竞赛片。批评者普遍认为胡编乱造的恶搞是该片失败的重要原因。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文化作品就是现实生活
b.文化创作不能脱离社会实践
c.不能以获奖与否作为评价文化作品的标准
d.中西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解析: “胡编乱造的恶搞”没有处理好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a观点错误,c、d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3.上海世博会多媒体秀《海宝来了》以多媒体互动技术为依托,将表演在空中、墙面、地面的三维立体空间展开,通过时空的跳跃、场景的变幻,使参观者亲历海洋的波澜壮阔和时空穿越的奇幻美景,从而展示本届世博会从上海出发、从现在出发,对人类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探索,生动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主题。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科技创新在文化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 ②文化创新要为社会实践服务 ③人们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享受文化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4.范曾是我国当代国画画家的一个代表性人物。在XX年2月3日闭幕的“范曾新春书画展”后,范曾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文化的发展振兴,首先要继承中华文化精华的部分,使之充分发展,不断创新,这样我们才有一个健康的文化振兴。这说明文化的健康发展( )
①离不开社会实践 ②不能失去文化的民族根基 ③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④离不开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①④不是对材料的反映。
答案: b
5.参加XX年全国政协会议的张艺谋导演说:“中国电影应该借鉴《阿凡达》这种更有创意和高科技的手段来丰富叙事,尤其是讲中国故事。我希望未来的年轻导演不要走故事片导演的老路。”这反映了( )
①科技进步推动文化创新 ②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要平等地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④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6.相声源于解放前的北京,天桥一代的艺人为谋生在舞台上相互对骂或戏谑以招揽看客,这是初期的相声。后经侯宝林等相声大师进行批判、改造,才成为一门真正的语言艺术,才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说明( )
a.文化继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b.对一切传统文化都应该剔除
c.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立的
解析: a不是材料的主旨,b、d观点错误。
答案: c
7.XX年5月6日至9日,朝鲜国宝级艺术团体——血海歌剧团潜心50年创作的大型歌舞剧《红楼梦》在北京的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该剧的创作忠实原著,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把握十分到位,剧中演员们的衣着打扮及动作台步借鉴了曾在朝鲜热播的中国电视剧《红楼梦》。朝鲜歌舞剧《红楼梦》的成功演出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123456
a.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推动了文化创新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c.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d.尊重和发展本民族文化是文化交流的根本
解析: 朝鲜文化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歌舞剧,体现了不同国家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b、c、d不是对材料内容的反映。
答案: a
8.中国XX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这一现象表明( )
a.文化创新要求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b.文化创新要求不断改变传统文化
c.文化创新的关键是剔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d.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博采众长
解析: 改变传统文化的说法不科学,故b不选,c、d观点错误。
答案: a
9.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这一主题是对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念将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地成长,对世界城市化进程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这说明( )
a.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发挥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才能使民族兴旺发达
解析: a、c、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答案: b
XX年5月24日至29日,中宣部在北京举行全国文化工作会议。运用相关知识,回答10~11题。
10.推进文化创新,要立足伟大实践,在投身火热现实生活中推进文化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当作大学校大课堂,善于从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进行文化的创造。这一要求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
a.推动文化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b.文化创新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解析: 材料强调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b、c不是文化生活角度。
答案: d
11.文化创新要着眼群众需求,在服务人民大众中推进文化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自觉接受群众的评判、市场的评判,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文化精品。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文化创作者的灵感可有可无 ④让每个人满意的作品才是文化精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③④观点不正确。
答案: a
12.“我很喜欢穿藏装,因为它有着一种古典魅力。但我平日工作非常忙碌,穿藏装的繁琐程序让我不得不放弃它。”XX年藏历新年次旺卓玛买了一套被“革新”了的藏袍,这种藏袍的“革新”体现在穿起来就像穿裙子一样方便,完全符合年轻女性的审美追求。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 )
①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②以追求经济价值作为主要目标 ③坚持继承和发展的统一 ④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②观点错误,传统文化的主要价值在于其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认同方面的作用。123456
答案: c
13.XX年3月,英国文化传媒体育部提出了一个国家数字参与计划。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所有的文化机构,运用新兴技术的发展来向更广泛的受众推广自己。文化与数字工程相结合的工作在英国广泛展开后,一系列的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有了自己的网站,公众的参与让这些文化设施从里到外鲜活了起来。这对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启示是( )
a.要利用现代科技,促进社会学习、文化和教育资源的整合
b.要使学习成为一种美德,成为人们实际生活的“第一需要”
c.要让学习成为人民的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d.要用新兴学习方式代替学校教育和读书等传统学习方式
解析: 材料反映了政府通过现代科技整合资源为学习型社会创造条件。b、c不答合题意。d观点错误。
答案: a
14.XX年3月23日,出席俄罗斯举办的汉语年开幕式的国家副主席xx说,中俄语言文化交流内容更加丰富,参与程度更加广泛,效果更加鲜明。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心灵因交流而沟通,友谊因交流而加深。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
a.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根本动力 b.有利于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c.是文化创新的目的和检验标准 d.会使民族文化趋同而失去特色
解析: a、c、d观点错误。
答案: b
15.XX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主体由汉字“心”、英文字母“v”、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构成,在呈现中国文化个性的同时,表达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上海世博会青年志愿者标志的设计创作( )
①来源于社会实践 ②完全是作者智慧和想象的产物 ③体现了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表明文化具有民族特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②观点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材料一 XX年4月底5月初成功举行的河南濮阳国际精品杂技魔术节,进一步提升了濮阳“中国杂技之乡”的知名度,同时通过杂技魔术节促进了经贸合作、拉动经济增长。近年来,在政府出台的“利用传统文化艺术杂技,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濮阳杂技产业迎来发展的“春天”,杂技团队的数量急剧增加。目前,濮阳市拥有各类团体50多个,从业人员近2万人,年经营收入近10亿元,年创汇超过1亿元。
材料二 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濮阳市立足当地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创新体制、采用新技术,突破传统杂技的单一表演形式,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杂技节目。XX年濮阳杂技团体创新推出的杂技情景剧《神龙部落》和《水秀》在全国引起轰动。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濮阳杂技在省级以上乃至国际杂技艺术节等大赛中获奖300多项。这些年濮阳杂技节目的发展,一靠创,自己开发;二靠挖,从传统节目里挖掘;三靠移,从外地外国移植,向其他艺术门类借鉴。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生活道理?(10分)
(2)结合濮阳市杂技节目发展的经验,说明应如何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10分)
答案: (1)濮阳通过举办国际杂技魔术节文化活动促进经贸合作、拉动经济增长,濮阳杂技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的增加和经济发展,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消费的增加,使得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0分)123456
(2)①濮阳市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通过体制、技术、形式等创新,通过文艺团体自己开发、创新杂技节目,说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依靠人民群众,推动文化创新,这是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②濮阳市立足于当地的传统杂技资源、重视从传统杂技中挖掘创新,说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③濮阳市杂技节目重视向外地外国其他文艺形式借鉴,说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要积极以其他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10分)
17.XX年5月24日至29日,中宣部举行的全国文化工作会议强调,推进文化创新,一要立足伟大实践,在投身火热现实生活中推进文化创新。二要植根历史文化,在继承优良传统中推进文化创新,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上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的光芒。三要着眼群众需求,在服务人民大众中推进文化创新。四要紧跟世界潮流,在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中推进文化创新,着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中华文化始终立于世界文化发展的潮头。
(1)为什么要重视我国的文化创新?(10分)
(2)上述材料中的要求是怎样体现文化创新的?(10分)
答案: (1)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影响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重视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③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10分)
(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因此,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实现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③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推进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优秀文化传统。④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因此,实现文化创新,要紧跟世界潮流,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10分)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495.html
相关教案
- 2019高三政治生活主观题_2019届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
- 2019天津高考政治|2019届高考政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索考点解读复习教案
-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知识框架】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 【2019年高考政治卷一卷答案】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教案之第九课
- [高三政治答题模板]高三政治答题套路
- [2021高考时政热点命题预测]2019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1:长江流域未来50年地面气温或将上升1.5-2℃
- 2019年高考政治卷一卷答案_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教案: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 高考政治选择题|高考政治实战演练
- 2019天津高考政治|2019届高考政治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 【节能减排】节能减排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详细阅读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详细阅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详细阅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详细阅读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详细阅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详细阅读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详细阅读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详细阅读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详细阅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