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知识梳理|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导学案

高三政治教案 2014-12-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导学案
一、考点扫描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二、考情分析
专题
十三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江苏单科,25,2分
 意识决定物质 宁夏/辽宁文综,23,4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江苏单科,24,2分
三、知识梳理(一)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
①含义不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形成不同: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③特点不同: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
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人们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关于哲学的含义:                                       
  ①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③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②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③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联系: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12345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只有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家才不至于在研究活动中迷失方向。
  4、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为什么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
  ①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时代的历史人物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知识梳理(二)
1、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存在和思维那个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这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主要分歧。
(2)为什么: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1)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为世界本原的问题。
(2)凡认为存在是本原,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是本原,就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现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基本历史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本原,即物质 = 具体物质形态
b、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有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局限性: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根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它只是一种直观的想象和观测,缺乏科学依据,并没有真正揭示物质的本质;也很难解释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
②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a、基本观点:认为原于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即物质 = 原子、分子
b、进步性: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以一定的自然科学为根据来解释世界的物质性,是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和深化,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12345
c、局限性:第一,把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理论同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混为一谈。
第二,机械性,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物质运动的多样性。
第三,形而上学性,即否认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第四,不彻底性,即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社会历史领域去,把人的思想和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从而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 = 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中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它不仅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结合起来,而且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了唯物主义,做到了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它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是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②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哲学两个对子之间的关系
哲学上“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哲学中这“两个对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①其区别在于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是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是流。
②其联系主要表现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又受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的影响和制约。
知识梳理(三)
1、哲学与时代精神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②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的精华,就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③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12345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①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②邓小平理论。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这一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③“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它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四、真题再现(一)
1、(07山东24)“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2、(09上海15)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   )
a.民间的“实惠”思想          b.《老子》的思想
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 d.《本草纲目》的思想
真题再现(二)
1、(09上海4)古希腊哲学家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2、(09江苏卷2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3、(09福建卷36)XX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4、(09广东14)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
a.存在决定意识       
b.意识反作于存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5、(08广东14)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2345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真题再现(三)
1、(09江苏卷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8江苏27)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471.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