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衔接的方法与技巧】句子衔接的十六项基本原则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2-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句子衔接题句子衔接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型,也是技巧性较强的一个知识点.另外,衔接题也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要判断那一项衔接的更紧密。下面把常见题型及解题规律作一归纳。 
1. 保持陈述主语的一致的原则。
例如: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中午12时,
a. 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获取了全部赃物赃款。
b. 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获取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c. 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赃款也同时抓获。
析:在一个句子中,要围绕一个对象进行陈述,即保持主语的一致性,从这一原则出发,排除a,c两项,选出b项.
在这一题型中还有一个变形.因为汉语有承前省略主语的习惯,这个主语可以承前一句的主语、宾语省,也可以承前一句的介宾短语的宾语省.有时.我们会发现前语境和后语境的主语悄悄的改变了,例如:
小明不愿意上学,有一天,他钻到床底下躲了起来______,送到学校去了.
a. 他妈妈将他从床底下拉出来
b. 被他妈妈从床底下拽出来.
析:在这一例句中,我们发现,后语境的主语已不是”小明”------不可能是小明自己送自己.在这种题型中,我们应从何下手呢?横线上肯定是选择一个被动句,用被动句来保持主语的一致性,即所选项的主语仍然是”小明”,而后的主语是被的宾语”他妈妈”。
练习;在语段的甲乙两处,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白帝城在四川奉节县城东四公里处,(甲)。
这是三国时蜀主刘备兵败托孤之处,(乙)。
白帝城扼守瞿塘峡的西口,江面狭窄,水势湍急。
  甲;a、高峡背依,长江下临。
    b、背依高峡,下临长江,形势雄壮。
  乙;a、城内有白帝庙、武侯祠、望江亭、观星亭等古迹。
    b、白帝庙、武侯祠、望江亭、观星亭等古迹就在城内。
2.保持句式的一致的原则
例1:鲁大海 :高高的个子,(a脸庞微黑,b微黑的脸庞_)
例2:黄包车在冷落的郊道上走,靠右不远处是一条小河,(a.一片宽广的荒场在河的左边.b.靠左是一片宽广的荒场.)
析:在上述两个例句中,例1的前语境”高高的个子”是偏正式的名词短语,据此我们选出b项.例2 根据前语境的句式选出b项为答案.

3.如果语境或选项中出现一些指代词或指代性的短语,那么要让这些指代性的短语紧跟在他所指代的内容后面。 (指代就近的原则)
例1:XX年后基因产业的利润将达到100亿美元,(a.在上海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发布了这一信息..b.这一信息是在上海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上发布的.)在这个例子中,”这一信息”就是指代前语境的那句话因此答案为b项.
例2:有这样一种东西,他在我们面临激流险滩时,或是在我们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时,_____
a. 能帮我们走出困境,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它,就是桥.
b. 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桥,就是这种东西.
在这个例句中,a和b的区别在于“它”的位置,“它”即指代前语境中的“一种东西”,因此答案为a项。
在这一规律中,还要注意一个变形,就是“近指”和“远指”的区别。例如:去年春天,我在杭州疗养(a.这儿的风景美极了。b.那儿的风景美极了)。既然说是“去年春天”,说明我现在不在西湖,因此应用远指。答案为b。
4.为使衔接紧密,可用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首尾相接的原则 )12345
所谓顶真,即用上一句的宾语或末尾的词语作为下一句的开头。例如:忽然远方出现了一片白茫茫的水, 地气中船队似的那一片是一些低矮的建筑。(①一排紧挨一排的小红船浮在水面;②水面上是一排紧挨一排的小红船;③那不是水,而是缥缈的地气 ④这不是水,而是缥缈的地气。)根据前语境的“水”字,用顶真法选出②句;再根据后语境的“地气”,及这儿是“天边的水”,因此该用远指,选出③句,所以这一句的答案为②③。
5.注意语境中暗示的顺序及有关信息。 (一一对应的原则)
例1:二厂和三厂各有所长:
a.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b.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强,二厂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在这个例子中,语境给我们暗示了“二厂和三厂”的答题顺序,及应该陈述各自的长处。根据这两点选出答案为a项。
例2:人们常用“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来形容(a.人们各有所长 b.人们各有所短)因为前语境中“逊”和“输”都是说“梅”和“雪”的短处,据此选出答案为b项。
6.为使衔接紧密,用上一句的宾语作为下一句的主语。 (首尾呼应的原则 )
进得武侯祠大门, 体现了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君尊臣卑的思想。
①堪称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的“三绝碑”首先扑入我们眼中,
②首先扑入我们眼中的是堪称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的“三绝碑”
③它以裴度撰文、柳公权书法、诸葛亮业绩冠绝于世。
④裴度撰文、柳公权书法、诸葛亮业绩使它冠绝于世。
⑤在祠中筑建得最高的是刘备庙。
⑥刘备庙却在祠中筑建得最高。
析:①②句中选出②句,然后以“三绝碑”作为陈述主体选出③,后语中的“体现”的主语应该是“刘备庙却在祠中筑建得最高”,而不是“刘备庙”,因为上句是说“诸葛亮”业绩冠绝于世,但“刘备庙却在祠中筑建得最高”,因此选出⑥句,答案为②③⑥。
7.为使衔接紧密,让下一句的宾语或句末部分与上一句的末尾部分所说内容相同或相关。
例如:唐人街上有许多中国饭店, (首尾相近的原则 )
a.“大上海饭店”、“淮扬酒家”、“四川火锅”的招牌在夜色中闪烁。
b.在纽约的夜色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大上海饭店”、“淮扬酒家”、“四川火锅”的牌子。
因为上一句的末尾是“中国饭店”,因此我们将叙述这一内容的句子选出a作为答案。
8.将要强调的部分放在后句。( 强调置后的原则)
因为一般的复句都是强调后句,因此,我们因根据语境,把作者强调的部分放在后句。例如:
奶奶年轻时天资聪明,心灵手巧,不仅(a.能读书写字,而且做得一手好女红。
b.做得一手好女红,而且能读书写字),很被村里人看重。
在这个例子中,内容并无大的区别,但奶奶受到村里人的敬重不是因为一手好女红(这是封建社会女子的必备技能),而是因为能读书写字(这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是稀罕的)。因此答案为b。
再例如:a.虽然你的英语比我好,但我的数学比你强。b.虽然我的数学比你好,但你的英语比我强。在这两个选项中,a项强调自己的长处,别人听了当然不舒服,而b项把强调别人的长处的内容放在后句,表达得较为得体。
9.使选项的意境、氛围与语境所表达的情调吻合。 (情景和谐的原则)12345
例如: 巍峨挺秀的秦岭消没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a.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因为语境中的意境是暗淡的、丑陋而灰黄的,因此选项中就不能是色彩鲜艳的、明亮的,感情基调就不能是昂扬乐观的。
例如;为划线处选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____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的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
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
的峭壁上。
  题中“坟地”“残碑”“枯水”,渲染的是一种凄凉的气氛。a项“五彩”
“夕阳”“烘炙”渲染的是一种热烈的氛围;d项“透明”格调清新,也与原文
不谐,故a、d项要排除。c项虽也有“枯草”“落叶”之凄凉感,但既然“崖壁
在江对岸”,那“字迹模糊”就显得不合清理了,不能做答案。只有b项,“冷”
“萎落”“瘦削‘含凄凉感,与原文气氛一致,为正确答案。
10.根据语境所举的例子及提供的信息来确定首句。 (总分一致的原则)
经常有这样一种类型,语境是几个例子,空出了首句让你选择。例如: -----------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留下了散文名作《徐霞客游记》;发明炸药的诺贝尔,出版过诗作和小说;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常从数学王国到文学王国来换换脑筋。
a.说起科学,还应该想到它的一门嫡亲--文学。
b.卓越的科学家,往往有较高的文学造诣。
c.文学作品不但具有文学价值,还有宝贵的科学价值。
在这个例子中,很明显的属于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因例子述说的都是科学家和文学的关系。因此答案为b项。
再比如:真理是朴实无华的。真理就在我们日常生活里,但是看惯了,就发觉不出来了。可是有一天我们看见了, 。
a.就仿佛好友重逢,呵,久违了,多么想念你!
b.就如同第一次看见了一般,呵,这样的事。
c.便如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呵,多么让人高兴!
d.便宛如面黄肌瘦的饿汉见到面包一样,呵,我需要你!
这一题语境中已经明确告诉你真理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d项显然不合理,a项老友重逢是认识的,c项哥伦布是第一次到达那儿,都与语境不合,应选b项,表达一种吃惊之情:这就是真理吗?
11.在连动句当中,两个动作之间没有宾语的间隔是衔接较紧密的。例如: (连动相连的原则)
a.他小心翼翼的摘下水蜜桃,放到铺着软纸的筐里。
b.他小心翼翼的将水蜜桃摘下,放到铺着软纸的筐里。
b项中把“摘”的宾语用“把”字句提前,两个动作就显得一气呵成。
12.注意作者要强调的感情基调。 (基调一致的原则)
例如:
a. 昙花开花时美艳绝伦,只可惜它的生命太短暂了。这就好比人生,我们要使短暂的生命放出异彩。
b. 昙花的生命非常短促,但开花时美艳绝伦。这就好比人生,我们要使短暂的生命放出异彩。 12345
a句表达的是一种惋惜、遗憾,就如同我们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b句的前句与后句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
13看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一致的原则)
  例如:选择与原文衔接最好的一项。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_____。
  a、就是缺少发现  b、就是要去发现  c、而是缺少发现  d、但是要去发现
  习惯上,“不是”不能跟“但是”搭配,由此排除d项。因原句有“美是到处到
有的”,故不存在选择关系,a、b两项“就是”与“不是”构成选择关系,与句意
不符,要排除。只有c项“而是”与“不是”构成并列关系,符合句意,为正确答案。
14事理相通的原则
    用语要合乎逻辑才能保持连贯。事理不通,语言必然不通。前面说了两面,后面承接一面;或者反过来,前面说了一面,后面突然变成两面;前面从好处说,后面突然转到坏处说,或者反过来,前面从坏处说,后面突然转到从好处说;没有因果的说成因果,没有递进的说成递进,等等,都会使句间失去连贯。一般来讲,影响事理相通的因素有:概念不清、判断不当、前后矛盾、因果关系不当、多重否定不当、前后对应不当等。
    [例题]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意吻合,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对于爱好文科的考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                  
    a.从长远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d.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培养的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15音节和谐的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XX全国卷的题干与往年相比稍有变化,往年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改为“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这就给考生一个暗示,本题中要求填人横线处的语句,不仅要考虑语意的连贯,还要注意音节是否和谐。而音节的和谐常常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句式对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
   [例题]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345
 16结构严密的原则
    语句结构严密主要涉及以下一些内容:①语言中常有些排比句、对偶句,这就要求结构上的统一,破坏了这种统一,也就失去了连贯性。②用主动句还是用被动句,用陈述句还是用疑问句,合起来说还是分开来说,等等,也常常会涉及连贯问题。③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若注意不到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
    [例题]填人方框处恰当的一组语句是
    甲:小河上的薄冰融化已尽,小草从暖湿的泥土中苏醒,       ,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乙:阳光融化了河冰,细雨润泽了山色,             ,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①春风吹绿了柳枝  ②春风把柳枝吹绿③柳枝被春风吹绿  ④柳枝在春风中染绿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5333.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