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语句衔接总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2-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语句衔接
此难点主要涉及语言的表达效果,情境性较强,难度较大。把握语言连贯的基本规则与要求,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是突破此难点的有效方法。
●难点磁场
[试题1](★★★★)填在下列横线处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雨停了,月亮穿过云雾,把明亮的光辉洒在广场上,广场像用银子铺成似的。在有积水的洼地上,              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
a.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把这五月之夜的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
b.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映照着如同水晶体一样的五月之夜的乡村,天空和地上到处闪动着月亮的影子,
c.同时有无数个月亮闪动着妩媚的影子,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
d.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天空和地上好像都在燃放着焰火,五月之夜的乡村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试题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春天,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我们能享受的一切,轻松地解除了心头的焦虑和感情上的纷扰,                   从大自然的微笑中,显露出来。
①充满了闲适欢愉;
②感受到了闲适欢愉;
③田野将是一片新绿,飘逸着令人沉醉的馨香,到处倾泻着春天的歌。
④田野将是一片新绿,飘逸着春天的歌,到处倾泻着令人沉醉的馨香。
⑤大地整个一副快乐的神态,
⑥整个大地一副快乐的神态,
a.②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案例探究
[案例1](★★★★★)(XX年全国高考试题)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语言连贯。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基本语法知识,语言节奏韵律知识等。
解析:(1)句中,两选项的差别细微,语序相同,但“俯瞰”一词的位置不同。从内容来看,“俯瞰”的应是“槐榆丹枫”与“松竹山茶”等全景,而非“槐榆丹枫”一景;从“音节和谐”这一要求来看,“俯瞰”之后用逗号,后面四个语言单位字数相同,自然体现了“音节和谐”的特点。(2)句中的差别仅在语序上,要注意视角的转换,由群山到层林到天空(白云)。从音节这个角度来说,押韵是一个重要因素,选④句,则“缭绕”与“并茂”押韵,体现了题干所要求的“音节和谐”这项要点。
答案:d
错解分析:错选b,谓语“俯瞰”位置错误。123456
方法技巧:此题具体特点是:①选项所提供语句的话题基本一致,情景氛围变化不大,不属解题难点。②题干明确提出了“音节和谐”这一要求,在拟题上是一个发展;解答本题,此项必是一个重要环节。③涉及描写角度的转换、语法分析、语言结构及形式等。
总体来说,做这类试题,应按照“瞻前顾后,上联下串”的基本思想,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理顺序和逻辑顺序等方面去分析和思考,力求做到在思想内容方面事理通达,在表达形式方面文理顺畅。
[案例2](★★★★)给下面一段文字的结尾选择一个恰当的句子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                  。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言连贯。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基本语法知识,篇章结构知识等。
解析:本语段的题旨是取得成就要耐得住寂寞。a句把“才能”与“耐得寂寞”并列,未能突出本语段强调的重点(观点)。c句内容不够合理,为了突出“耐得寂寞”而否认了“才能”的作用。d句中把“耐得寂寞”放在第二位,未能突出本语段的中心。
答案:b
错解分析:错选d,未能把握整体语段的核心语意。语段的主旨是强调“耐得住寂寞”。
方法技巧:结尾语句不仅要考虑与上文意思的连贯、情景的和谐,更要考虑到结尾语句在概括内容、归纳总结、体现主题等方面的特点。本语段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提示语:“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
●锦囊妙计
解题思路及方法例析:
一、话题一致
话题一致是保持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一个长句或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的角度一致,中心才会明确,语意才能贯通。如果中间转换了话题或陈述对象(主语),势必会影响到语意的连贯。
[例题]填到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佳的一项是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           ,从床底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了他
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
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
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辨析]此题的拟设角度主要体现在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方面。从给定的语境上看,这道题的陈述对象(主语)是“小明”,要找到衔接恰当的语句,必须把握这一特点。a、d两项是以“妈妈”为陈述对象的,与给定的语句衔接欠佳,先排除掉。再比较b、c,c项后一分句“终于把他找到了”的陈述对象也是“妈妈”;而b项有“但”,能连接上句构成语意本身存在的转折关系,这样全句的陈述对象是“小明”,是最佳的答案。
二、事理相通
用语要合乎逻辑才能保持连贯。事理不通,语言必然不通。前面说了两面,后面承接一面;或者反过来,前面说了一面,后面突然变成两面;前面从好处说,突然转到从坏处说,或者反过来,前面从坏处说,突然转到从好处说;没有因果的说成因果,没有递进的说成递进,等等,都会使句间失去连贯。一般来讲,影响事理相通的因素有:概念不清、判断不当、前后矛盾、因果关系不当、多重否定不当、前后对应不当等。123456
[例题]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意吻合,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对于爱好文科的考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          
a.从长远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就可能做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d.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培养的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辨析]简明、连贯的语言要做到句与句间概念清楚、判断准确、前后一致、关系明了。给定的语句含有两个不同的问题,从语意上看:前一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再看给定的选项:a、d是完全否定的,c是完全肯定,显然与原句中的关键词“是否”“要不要”不照应,排除a、c、d三项,正确答案就只有b项了。
三、情景和谐
语言带有情感。文字中所渗透的感情或喜或悲、或爱或憎、或褒或贬、或激昂或沉郁,文字所描写的景象或繁盛或凄凉、或热烈或肃杀。这样就要求上下文在整体上做到情感、意境保持一致。
[例题]为画线处选择适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崖壁下有好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辨析]给出的语句中,荒坟残碑,瘦水枯石,构成了一种凄冷沉寂的情调。而a项的五彩,c项的夕阳照射,都是暖色调,d项“透明的羽翼”则透着“亮”色,都跟原语境不合。只有b项无论从情景氛围,还是从描写景物的空间顺序上看,都是最恰当的。这一道试题,除情调问题外,也有事理逻辑上的问题:a项说石壁“夹江高矗”,c项、d项都说“对岸”,而原语境中交代的是坟前石碑“字迹模糊”,如果真在“对岸”,如何看得清“字迹模糊”?
四、结构严密
语句结构严密主要涉及以下一些内容:
①语言中常有些排比句、对偶句,这就要求结构上的统一,破坏了这种统一,也就失去了连贯性。②用主动句还是用被动句,用陈述句还是用疑问句,合起来说还是分开来说,等等,也常常会涉及连贯问题。③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若注意不到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间的逻辑联系,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例如:
[例题]填入方框处恰当的一组语句是
甲:小河上的薄冰融化已尽,小草从暖湿的泥土中苏醒,           ,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乙:阳光融化了河冰,细雨润泽了山色,            ,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123456
①春风吹绿了柳枝    ②春风把柳枝吹绿
③柳枝被春风吹绿    ④柳枝在春风中染绿
[辨析]甲句中用“冰”和“草”做主语,与选项中的“柳”是同类事物,可初步选定③④,再按句式一致原则,排除用被动句式的第③句,故甲处应选④。乙句中用“阳光”和“细雨”做主语,“春风”与其为同类事物;再从句式来看,排除用“把”字句的②,最后选定①。
●歼灭难点训练
1.(★★★★)下面语句中,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
全球经济调整发展,但人类在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其生存环境也受到极大的破坏,水土流失及荒漠化日益严重。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开始实施,要保证西部大开发的完全成功,                  。
a.应该从宏观上注意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
b.西部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必须提到议事日程
c.应该关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d.西部人民生存环境的问题必须早日列入议事日程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包车在冷落的郊道上走,靠右不远是一条小河,          ;车过去,便蓦然惊起,撒下一串哇哇的叫声,向凄迷的天野飞去。
①隔岸零落地蹲着些破陋的茅屋,
②一些破陋的茅屋零落地蹲在对岸,
③一片宽广的荒场就在左边,
④靠左一片宽广的荒场,
⑤荒草离离,一望无边。
⑥极目是离离的荒草。
⑦荒场上不时有些玄青的乌鸦,停下来觅食;
⑧有些玄青的乌鸦不时停下来,在荒场上觅食;
a.①③⑤⑧   b.①④⑥⑦   c.②④⑤⑦   d.②③⑥⑧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特别是每当早晨和傍晚,眺望环山,别有一番大自然的风韵。早晨,          在青青苍苍中,乳白的云纱飘游山腰,像仙娥在轻轻起舞。傍晚,           ,转眼间,         ,在暮色降临山野的苍茫中,峰顶却凝聚着一片彩霞,经久不灭。
①千山初醒,朝云出岫    ③万山倾泻霞光,重峦映照夕阳
②朝云出岫,千山初醒    ④夕阳映照重峦,霞光倾泻万山
⑤太阳落山,霞光消退
⑥霞光消退,太阳落山
a.②④⑥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4.(★★★★)填入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个比喻句是(   )
熏风阵阵,一望无际的麦田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              。
a.像铁骑驰骋在无边的草原    b.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c.像正在草坪上穿梭的剪草机   d.像列队正在扬帆出海的小船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123456
忽然远方出现了一片白茫茫的水,地气中船队似的那一片是一些低矮的建筑。
①一排紧挨一排的小红船浮在水面上;
②水面上是一排紧挨一排的小红船;
③随着吉普车的前进,再仔细看,
④在前进着的吉普车里,再仔细看,
⑤那不是水,而是缥缈的地气,
⑥这不是水,而是缥缈的地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岁月逶迤而来,蜿蜓远去,           。我们依旧喜欢翻阅那迷人的风景,           ,因为我们都曾拥有那无悔的青春,那不灭的希望。
①迷人的季节总是如期而到   ②迷人的季节总是匆匆地走了
③没有人拒绝,没有人推让   ④很多人拒绝,很多人推让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曾说:“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这话确有见地,人生一世,除了亲情、爱情外,友情更是不可缺的。因为                         。
a.友情是一种广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
b.友情是一种纯度,爱情是一种深度,而亲情则是一种广度
c.爱情是一种纯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d.亲情是一种深度,爱情是一种纯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8.(★★★★)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         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做出图解。
①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
②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
③山坡上树林茂密,水边石草杂置。
④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⑤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
⑥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撒在碧水上。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a[语句衔接既要考虑到话题统一、主语一致,也要注意语意上的贯通和情感色彩上的和谐。第1句着力于写月亮、月光,第2句也应紧承上文语意。b、c两项“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既不合事理,也难和上下句连贯。d项前一分句与上文承接自然,但“好像都在燃放着火焰”不合情境,且“五月之夜……世界”一句与横线后语句在语意、句式等方面不搭配。]
2.a[注意各组语句的表达效果。“闲适欢愉”是人的感受。最后处“显露出来”的主语应是“大地”,“大地整个……”修饰不当。]123456
歼灭难点训练
1.b[注意陈述对象和针对性。]
2.b[“隔岸”紧承上文“小河”,“靠左”与前文的“靠”相照应。注意描写的角度和语段的情境。]
3.b
4.b[“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的是“麦田”,下文语句的主语(本体)也自然是“麦田”,这样,才能主语一致,语意贯通。acd三项中的主体分别是“铁骑”“剪草机”“小船”,当然是不能形容“麦田”的。 b项用“海浪”来比喻“麦田”,是恰当的。]
5.c[分析的关键是主语的一致。“水面上”接上文“白茫茫的水”,“随着吉普车的前进”强调了视线的变化,“地气”为远处所见,指代应用“那”。]
6.a[此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内容连贯,二是把握意境,三是品味语感。“如期而到”与“匆匆地走了”给人的感受明显不一样,再者“匆匆地走了”用语毫无诗意,没有韵味,与描写的内容及语段创造的意境不合。“很多人拒绝,很多人推让”与前后内容不连贯。]
7.d[语段中有“除了亲情、爱情外,友情更是不可缺的”一句,分析此句,即可推知横线处“亲情”“爱情”“友情”的排列顺序,且能把握住在语意上,作者要突出“友情”这一基本倾向。]
8.a[①句与前面“相通的水”衔接自然,⑤句中“冷冷的光”与后文的意境相符。]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5326.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