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词语】正确使用词语(一)学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2-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一)
(时间45分钟,赋分100分)
训练指要
正确使用虚词是近年高考的必考内容。重点考查的是虚词的语法功能以及它特定的意义。它的运用可以从词义、语境、搭配、位置、是否滥用、是否残缺等方面加以考虑。解题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看意义理解是否准确;2.看表示的语句关系是否正确;3.看搭配是否对应;4.看位置是否恰当;5.看能否使语意表达简要。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既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又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能称为完全的或健全的人才。
b.警方还发现这个邪教组织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上就有不少蛊惑人心、反科学的内容。
c.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秘书处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
d.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雪已经在融化,哪怕远处山顶还是白茫茫的,毕竟是春天临近了。
b.有人对初学写作的人强调文法,结果使人捉摸不定,不敢下笔,对写作视为畏途。
c.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逐渐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d.无论有无考生缺考,监考员均需准确无误地在缺考登记卡上填写市、县、科类、考场号、科目代号等情况并签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古今多少画家诗人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不知要逊色多少呢。
b.如果一个人经常看外国小说,那么这个人的思想肯定好不了。
c.他们取火烤煮食物,大大减轻了用嘴巴撕咬生肉所用的力量,因为原来向前突出的嘴巴向后退缩。
d.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甚至从前神话中的一些幻想都可能成为现实。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水库建成后,即使遇上十天半月不下雨和多年不遇的大旱,庄稼也能保收。
b.这本书已经出版多年了,所以作者最近又作了较大的修改。
c.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法律,或者会专制主义盛行,或者会无政府主义猖獗。
d.如果不趁寒假把下学期工作安排好,6月初学生的高考成绩肯定会受到影响。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们应该采取补救措施,把被洪水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b.做题过多过滥,对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益,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c.上级领导要求学校的教职员工,要注意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充分理解认识日常工作对教育的关系。
d.在进入新千年的时候,我们产品的所有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名牌产品的水平。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中国乒乓球队是世界乒坛的“巨无霸”,他们可以偶尔失足,却不应该一败再败。尤其在失掉了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后,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乒乓球的知天命之年也是二次创业之始。
b.不少家长认为,让孩子接触钱、了解钱并学会使用钱,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以致适用未来经济生活的需要。
c.文化精品不能光叫好不叫座,否则,只听专家称赞而百姓不看,也是不能实现社会价值的。
d.他是班长,自己不肯去干脏活,并且要我们去干,那怎么行呢?12345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xx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描绘了壮丽前景。
b.由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XX年版《新华新词义词典》将1990~XX年出现的新词酷语尽收其中。
c.专家呼吁成立一个金融监管局,进而让剥离掉银行监管职能的中国人民银行只履行货币及相关政策,成为单一性的金融职能部门。
d.中国农业在实现历史性跨越中,长期贫困落后的农村面貌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亿万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温饱无虞,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越是希求人才出现的时候,越是要认真地鉴别人才,以便找到真正的有用之才。
b.校长除计划建设好体育艺术中心外,并且打算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
c.为学生减负,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因此,必须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
d.要认真学习历史,无论是中国的和外国的。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一个人的性格不是生来就具有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条件决定的。
b.不管学习和工作条件这么艰苦,师生们都不怕。
c.威尼斯不只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
d.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只能是两个文明同时建设,相互促进的结果。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经过他长达三年的苦心研究,终于在新品种的研制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b.至于我报考师范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
c.当时,他为什么把自己的想法不直接说出来呢?那是有原因的。
d.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实验室主任把节省下来的实验经费又购置了一台光谱分析仪。
b.中关村的竞争已不仅是产品销售的竞争,也是人才和科技开发的竞争。
c.通过申办XX年奥运会,北京开始了规模宏伟的城建计划。
d.他热爱足球事业,即使已经是四十岁的人了,仍驰骋在足球场上。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老张没有听从大家的劝告,反而继续干他的傻事,结果吃了大亏。
b.只要你能在一小时内完成这篇两千字的文章,虽然够不上发表水平,也可以录用你。
c.张老师除了懂日语外,教语文的刘老师也懂得一些日语。
d.对于他来说,首先需要的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接二连三的血腥事件,使世界各国人民          看清了东突恐怖主义的实质。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          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③          投资股票比投资开放式基金风险大得多,还是有不少人选择股票。
a.最后   况且  虽然  b.终于   况且  尽管
c.最后   何况  尽管  d.终于   何况    虽然 12345
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美两国保持正常稳定的关系,          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有利于亚太地区          世界的稳定和发展。处理中美关系要着眼于全球,着眼于21世纪。我们主张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严格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确定的各项原则,增加信任,减少麻烦,不搞对抗,中美关系          会继续得到改善和发展。
a.既    又   乃至   只有   才
b.不仅   也   乃至   只要   就
c.不仅   还   甚至   因为   才
d.既    还   甚至   只要   就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b.要是一篇作品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c.按照会议的要求,大家就目前的国企改革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发表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d.据说国际上已对“文化”一词的定义接近五百种。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如果对霍金的传奇经历好奇,就         在电视新闻里瞻仰一下他的风采。
②以色列总理沙龙在6次访美期间         宣传说,解决巴以冲突必须首先解决伊拉克问题。
③中国印刷术的发明         具有科学意义,对全人类的进步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④股票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          当初人们不了解。
a.不妨    反复   不只   尽管
b.不妨    重复   不止   不管
c.不如    反复   不只   不管
d.不如    重复   不止   尽管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不管是修缮          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            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愤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            收拾来的又           前夜残梦,          今日的游戏。12345
a.或   因为   虽然   不是   就是
b.或   如果   但是   仅是   不是
c.还   即使   所以   仅是   不是
d.还   如果   但是   不是   只是
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情况很复杂,你不了解一下就大发议论,          太主观。
②每逢星期天或节假日,我们          去文化市场逛逛,买点花草什么的。
③有意见就提          ,为什么吞吞吐吐这么不痛快呢?
a.未免   常常   吗  b.不免   往往   嘛
c.未免   往往   嘛  d.不免   常常   吗
19.选出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
a.对于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b.1月30日夜,本市普降大雨,对城市交通带来不便。
c.新上任的校长跟老校长一样,更关心学生。
d.有些炎症,西药中药都能治。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一年前在北京一家意大利餐馆偶尔与米卢结识的意大利人胡里奥,不曾想后来成为了米卢最最贴心的左膀右臂。
b.各高校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十分重视,通过减免部分学费,给予临时生活困难补助,安排勤工助学岗,联系助学贷款等方式帮助解决困难。
c.不符合规定的费用一律不能报销,由于我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不是我个人的。
d.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来自人才、信息等方面。由于能源通常是不可再生的,所以,人才势必成为21世纪各国展开激烈较量或争夺的焦点。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发展需要空间,个性发展需要广阔的空间。这是由个性的多样性、丰富性决定的。
b.改革后,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何况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受群众欢迎。
c.杂志社邀请了部分师生代表参加座谈,对如何将刊物办得更好听取了师生们的意见。
d.新形势给我们提供了新机遇,也使我们面临新的挑战,要么固步自封,要么被淘汰。

参考答案
1.d(“被”应删去)
2.d(a项应改为“尽管”,且“毕竟”前加“但”。b项应改为“把”。c项应改为“逐步”)
3.a(b项犯逻辑错误。c项应改为“所以”。d项应改为“以至”)
4.d(a项应改为“或”“或者”。b项删去“所以”。c项应改为“要么……要么……”)
5.d(a项删去“被”。b项应改为“反而”。c项应改为“和”“与”等)
6.a(b项应改为“以至”。c项删去“否则”。d项应改为“而是”)
7.c(应删去“进而”)
8.a(b项“并且”改为“还”。c项“而是”改为“而且是”。
d项“和”改为“还是”)
9.d(a项“由于”改为“由”。b项“这么”改为“多么”。c项12345
“不只”改为“不单”)
10.d(a项“经过”放在“他”之后。b项“至于”放在“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之前。c项“不”放在“把”之前)
11.b(a项“把”应改为“用”。c项“开始”改为“制定”。d项“即使”应改为“虽然”)
12.d(a项删去“反而”。b项应改为“即使”。c项“除了”移到句首)
13.b(①“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后出现的情况,符合语境。②③可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分别确定“况且”和“尽管”)
14.a(根据句子间的关系及关联词语的搭配确定)
15.c(a项“如果”移到“他”之前。b项“即使”移到“文字”之前。d项“已”移到“接近”之前)
16.a(根据语境及词义的区别确定)
17.d(根据句子间的关系及关联词语的搭配确定)
18.c(未免,实在不能不说是……,不免,免不了。常常,不止一次,且时间相隔不久,往往,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嘛,表示道理显而易见)
19.a(b项改为“给”;c项改为“同样”;d项位置不当)
20.b(a项改为“偶然”;c项改为“因为”;d项改为“和”)
21.a(b项改为“况且”;c项改为“就”;d项选择关系改为因果关系)w.w.w.k.s.5.u.c.o.m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5276.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