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妹文原文_17、祭妹文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2-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十七、祭妹文

                     袁枚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从生活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材料,按时间顺序概括死者一生以及寓情于事的写法。掌握一些多义词的意义。

   2、认识封建礼法对妇女精神的毒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掌握记事、抒情、析理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寓情于事”。

   2、难点: 文中感情的自然流露。

三、教学时数:

    自读课文: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

 

                             第 一 课 时

 

作者简介:

    我们学过袁枚的作品《黄生借书说》。

    袁枚(1716--1798)清初诗人、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市)人。乾隆进士,曾官江宁知县。不久辞官,定居江宁(南京市)之小仓山,故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对于诗文的创作,他反对传统的儒家礼教的束缚,主张直抒性情。这就是他所首创的著名的“性灵说”。不过,从他的创作实践来看,他的作品大多数是抒发闲情逸致的。他的作品集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和笔记小说《子不语》等。袁枚自成一家,与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解题:

    本文是袁枚哀悼胞妹袁机的一篇祭文。现代人用开追悼会的形式悼念死者,并用悼词来概述死者生前的事迹以及对死者的怀念。在古代则用祭祀形式悼念死者,并在祭祀时朗读祭文。祭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有文体。祭文以主持祭祀人的身份和口吻写的,它的内容包括概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作者和死者的关系、交往以及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思想感情等等。本文抒写对亡妹的悼念,着重写兄妹之间的亲密关系,情真意切,语出肺腑,读来哀惋真切。

    本文是袁枚的著名散文作品。袁的《祭妹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泷罔阡表》,历来被认为是祭文中的绝唱。

 

课文串讲:

     

                             第 二 课 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  害,远吊        (于)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

        生病        说没有危险  悼念(友人)              怕我伤心    别人

 

走报。 及至绵  (3)已极,阿奶问(汝)望兄归否,强应曰“诺”。    已(4)予先

  报信 等到病势非常危急                 不          嗯        我已经

 

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详,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      气绝。

                    吉利      长江    在                    (已经)

                                 未时:下午一至三点。辰时:上午七至九点。

 

四支犹  温,   一目未瞑,盖  犹  忍    死  待    予也。呜呼痛

    还是温热的       闭上 大概还是不忍心死去等待着我吧      多么使人悲

 

  哉!早知诀(于)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    共汝

痛啊                         行        还  许多    话      (多少事)同你

 

    筹画也。而今        已矣! 除吾死外, 当  无见期。 吾又不知何日死,

一起商量        (一切都)完了        之外 肯定    日子

 

可以见汝,而  死后之有知  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  难明  也。然则    抱

          并且        知觉      和              终究  明白        (我)

此无涯    之憾, 天      乎,    人    乎,而竟      已  乎!   

  无边无际  遗撼这是天意吗  还是人为的呢  竟然就这样完了吗

 

    汝之诗,吾已付梓(5);汝之女,吾已代  嫁; 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

                  印                   你  出                   

 

窀穸(6),尚未谋  耳。先    茔  在杭,江广河深(7),     势          难

墓穴         营谋    祖先的坟墓        宽    (路途遥远)在这种情势下很难

 

          归葬,故请  母  命  而宁  汝于斯,便  祭   扫也。其  旁  葬汝

将你的骨骸运回    得到母亲同意  安葬          于祭祀扫墓   你的墓旁

                                宁:安定,引申为安息。

 

女阿印(8)。其下两冢,一为阿爷  侍者(9)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 

                       是    的妾                                 空旷

 

渺(10),南望原隰(11),西望栖霞(12),风  雨  晨  昏, 羁        魂(13)

辽阔        低湿的原野         山    刮风下雨早晨黄昏 你寄居他乡的灵魂

 

有伴,当不孤  寂。 所怜者, 吾自戊寅年(14)读汝    哭侄诗后,至今无男,

          孤单寂寞 伤心的是   从              写的

 

两女牙牙 ,    生(于)汝死后,才周  (1)耳。予虽        亲  在未敢言老(2),

    才牙牙学语                 一周岁       虽然(因为)母亲健在

牙牙:幼儿学语的声音,象声词。

 

而齿  危  发秃, 暗里自   知,知在人间尚  复  几日!阿品(3)远官(于)河南,

但牙齿动摇  掉光 暗中自己明白         还能再有几天          作官

 

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    者。汝死我埋,我死谁埋? 汝淌有灵,可能  告  我。

                能继承的人                                能不能告诉

 

    呜呼! 身前    既不可  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

              的事    堪回想

 

食。     纸灰飞扬,朔风野大,   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

  享用祭品         北风又猛又大                             唉,伤心呀

 

呜呼哀哉!

 

课文分析:

    本文除开头结尾外,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组织材料的。作者以兄妹间的亲密关系作为贯串全部内容的线索,写出死者一生的经历,显示死者的品德,抒写了对死者的深情悼念。

    开头总说亡妹葬于异地,起笔便无限哀伤。( 第一节写作者与死者的关系,葬三妹时间、地点,因葬妹而撰文设奠,这是祭文必不可少的部分。)

    主体部分先概述亡妹不幸的一生,把她的“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归咎于诗书。以下按时间顺序叙事。

    结尾直抒悲痛之情。

    从选取材料的角度看,作者在祭奠亡妹时,边哭边诉,想起什么就说什么,儿时的回忆,往日的手足情,对亡妹身后事的安排,一齐倾诉出来,似乎写得很散;但是这一切往事,又始终围绕着亲密的兄妹关系和哀悼亡妹这一中心,这就使文章在结构上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一、开头总起说了些什么? 结尾时与开头怎样呼应?

    先总写其妹素文死后还不能回归故里,竟葬在离家七百里的异地,一开头就充满无限哀伤之情。结束时,直抒悲痛之情,“哭汝”二字总括全文,“奠汝”二字与前文交代话中的“奠以文”相应。用“呜呼”领起,结束时连说“呜呼哀哉”呼应开头一段的悲叹,一往情深,使悲痛的气氛回荡不息,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二、中间记事,以什么为顺序概括死者的一生?

    中间记事,按时间先后为顺序来概括死者的一生,可分为四段:

    第二节,承上文的祭奠说明致死之由,归咎于诗书,以“爱听古人节义事”引起对往事的回忆,过渡至下文死者的一生。

    第三节,记幼年琐事,表现兄妹间融洽无间,快乐与忧伤的感情。

    第四、五节,写义绝高氏元母家后兄妹相依之情。

    第六节,写病危和永诀。一步紧似一步,一波高似一波,到“四支犹温,一目未瞑”,文情达到顶峰。

    作者把昔日相聚的深情厚谊,和如今永诀的悲凉凄苦交织,形成鲜明对比,加深加浓了悲剧的气氛,文章感情起伏跌宕,布局疏密有致。

 

三、记事选用哪些材料? 这样的材料对表达感情有什么关系?

    祭文是为表示对死者的怀念,怀念可以直接抒情,也可寓情于事。本文用了寓情于事的写法。

    但是人的一生,可写之事很多,这就需要有选择。选什么? 1、 跟文章体裁有关;2、 跟作者对死者一生持什么看法有关;3、跟如何才能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有关。

    本文是祭文,目的在怀念,那么总不会在文中说死者生前存在什么问题、缺点之类,而是应该着重显示死者的品德。在封建礼教下,一个女子的品德无过于对待父兄、对待婚姻的态度。对待兄长即作者自己,是笃厚的。对待婚姻,遇人不淑,身世可哀,作者归咎于诗书“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坚贞若是”。“识诗书”便成为通贯前后的线索。

    幼年时,写捉蟋蟀“奋臂出其间”;写共读《缁衣》其声琅琅,先生也“不觉莞尔,连呼则则”;写阿兄远行“掎裳悲痛”;写阿兄衣锦还乡,又扶案出,使一家“瞠视而笑”。才一沉浸往日的欢乐之中,就立即被无情的现实拉回,深深地陷入无法排遣的悲痛漩流,以乐衬悲,更添伤感。这部分是细致描写。

    归家之后,“堂上阿奶仗汝扶持”,足见对长辈的敬爱;“家中文墨  汝办治”,足见精明能干(与“汝嫂……于些微缺然”相衬托);“明经义谙雅故”,足见知书识礼;作者生病,既“终宵刺探”,分外担忧,又“为说稗官野史”、“聊资一欢”,失去这样的妹子,怎不叫人悲痛欲绝! 这部分是大笔勾勒,与前后对照,形成疏密相间的布局。

    病危之中,先是“阻人走报”、“虑戚吾心”,继而“望兄”来归,最后还“忍死待予”,作者想到自己开始时“信医言无害”,后又延宕迟归,以致未能在妹临终时一见。作者感情渐次昂起: 有后悔,有无法解脱悲痛的重压,直至哀痛之极的呼号。

    所述事情,无不跟作者有关。因为只有通过跟自己直接关联的事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怀念死者的感情。这些事情都极琐碎,记叙时又不厌其详。越是详尽地回忆,记叙亡妹生前细小、琐碎的事情,越能显示出亡妹对自己的感情之厚,越能反映出作者因妹亡的心情之哀。

 

四、哪些句子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哀痛的心情?

    作者对亡妹的悼念,情意真挚,语出肺腑,有很强的感染力。作者从亡妹儿时的情状直写到气绝后“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把她的一生经历以及他们兄妹之间亲密情谊生动地表达出来。“寓情于事”,“情见于辞”,是祭文中的名篇。

    突出表达作者哀痛心情的句子,除前面已举的一些外,还有第五节末的“呜呼! 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一句即见作者的品德,更表达兄妹间亲密相依,如今遽而永诀,何等难舍,何等哀痛。第六节在写到“四支犹温,一目未瞑”时,可以说已经是一字一泪,到这一节的末尾“然则抱此无涯之撼,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则更是呼天抢地悲怆已极。第七节“汝死我葬,我死谁埋”,第八节“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及“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等处,痛极而鸣咽的语言,叫谁听了也不能不鼻为之酸。总之,本文抒写了作者悼念亡妹的深情,字字皆泪,如泣如诉,悲痛的感情有时象翻腾奔突的波浪,有时又象伏藏于心底的鸣咽的泉流,又时缓时急,令人情动神伤。

 

作业 :

[思考和练习]: 第二题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836.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