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概论第五章教学参考|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五(单句分析)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2-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第六节 单句分析


1.什么是句子分析

句子分析不要和句法分析混淆:

句法分析就是短语分析,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短语的结构成分、层次以及各层的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

句子分析是分析句子的结构类型。分析的步骤是:先确定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单句,再确定是主谓句还是非主谓句;如果是主谓句,再根据谓语的结构指出是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还是形容词性谓语句。如此一步步地确定句子的下位句型。(参见教材371页的“句型系统表”)

2.动词性谓语句主语的确定

单句分析的重点是主谓句,因为非主谓句的结构很简单。

分析主谓句,我们先谈谈如何确定主语。要确认主谓句的主语,名词性谓语句和形容词性谓语句的主语就是话题,也就是陈述的对象,不难确认;其难点是确认动词性谓语句的主语。

动词性谓语句的主语有种种情况:

第一,典型主语——动词谓语前边只出现一个名词性成分(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且这个名词性成分既是陈述的对象(话题),又是施事。例如,“猫/没有吃供品。”“外国朋友/喜欢来中国旅游。”这是比较容易确定的主语。

第二,非典型主语。有多种情况:

其一,动词谓语前边也只出现一个名词性成分,但主语是话题而不是施事。例如,“电灯/修好了。”“电灯”是陈述的对象(话题),但它不是施事,因为“修”这个动作不是“电灯”发出的。

其二,动词谓语前边也只出现一个名词性成分,但主语是施事而不是话题。例如,“谁/打破了玻璃?”“打”这个动作是“谁(问话人所不知道的某个人)”发出来的,因此是施事;但主语并不是话题,因为话题是回答“谁”或者“什么”这类问题的,“谁”不能回答“谁”或者“什么”这样的问题,因此,不是话题。

其三,动词谓语前边出现两个名词性成分,其中一个话题,一个是施事。例如,“自行车/他骑走了。”这两个名词性成分都看作是话题。表示话题(陈述对象)的一个在前,是全句的主语;表示施事的一个在后,只是充当全句的谓语的主谓词组的主语。

双主语句有一定的条件:第一:话题主语必须出现在施事主语之前;第二,话题主语代表有定的事物;第三,时间词语处所词语不充当话题主语。

其四,动词谓语前边出现两个以上名词性成分,其中包括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和方位词。例如下面四句,确定主语就有一定难度了。

(1)今天家里我有事。

(2)今天家里有事。

(3)家里今天有事。

(4)窗台上昨天鲜花摆满了。”

遇到这类复杂句子,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确定主语:动词前边的名词性成分不止一个时,选择一个主语。选择的顺序是“施事——工具——受事——处所——时间”。按照这种方法分析,第(1)句的主语是“我”,第(2)(3)句的主语是“家里”,第(4)句的主语是“鲜花”。主语之外的词,就是修饰语了。

3.双主语和宾语前置的区分

在“非典型主语”的第三种谈到的“双主语”句子,和宾语前置句容易混淆,因为它们都是动词谓语前边出现两个名词性成分,并且这两个名词性成分都不是表示时间、处所的。如下面三句:

(1)自行车/他骑到学校去了。

(2)他/什么车都不会骑。

(3)他/谁都不理睬。

但掌握了两种句子的格式特点,就容易区分了:双主语句必定是话题主语在前,施事主语在后;宾语前置句主要是采用“一……都(也)+没有(不)”的格式,或宾语是疑问代词(或者是由疑问代词充当定语的定中短语)并常与副词“都”、“也”相配合。按照这种方法分析,第(1)句是双主语句,第(2)(3)句是宾语前置句。

4.连述谓语句的分析

分析主谓句的谓语,难度最大的是分析连述谓语句。

连述谓语句是由连述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连述谓语句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谓语中几个组成部分都能单独和全句主语直接构成陈述关系,所以一般称之为“连动式”。例如,“大家/下河洗澡。”此句谓语的两个组成部分“下河”和“洗澡”都能单独和主语“大家”构成陈述关系,组成“大家下河”、“大家洗澡”。

一种是谓语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不能单独和全句主语直接构成陈述关系,而是前一部分述语动词所带的宾语是后一部分谓语的主语,也就是说,前一部分述语动词所带的宾语“身兼两职”,既与前一部分的述语动词构成支配关系,又与后一部分的谓语构成陈述关系。既是受事,又是施事,所以一般称这种句式为“兼语式”。例如,“大家/称她是姑娘。”句中只有第一部分谓语“称她”能和主语构成陈述关系,第一部分述语动词所带的宾语“她”既和动词“称”构成支配关系,又和第二部分谓语“是巧姑娘”构成陈述关系。

有时两种连述谓语结构在一起构成复杂的连述谓语句。例如,“你马上起草一份作战计划报送军部请军首长批示。”

连述谓语句容易和某些句型混淆,这里谈谈连述谓语句和两种最容易混淆的句型的区分:

第一,与双宾谓语句的区分,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1)大家称她是巧姑娘。

(2)大家称她巧姑娘。

(1)句我们分析过,是连述谓语句中的“兼语式”。(2)句则是述宾谓语句中的双宾谓语句,述语“称”带了两个受事宾语“她”和“巧姑娘”。这两句的区别在于,(1)句中“她”和“巧姑娘”之间用“是”构成陈述关系,而(2)句没有用“是”,它们之间不能构成陈述关系。

第二,与主谓短语作宾语的述宾谓语句的区分,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3)我通知他明天来。

(4)我知道他明天来。

这种情况可以从两方面区分:一是看前后两动词所代表的行为是否有因果关系。如果有因果关系,那就是连述谓语;如果没有,则属主谓短语作宾语。(1)句中“通知”与“来”有因果关系,而“知道”与“来”没有因果关系。二是看能不能变换语序。能变换语序的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变换语序的是连述谓语。(4)句能变换成“他明天来,我知道”,(3)句则不能变换,变换了意思不通。

练习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

(l)多香的茶!( )

这杯茶真香!( )

(2)王教练体格健壮。( )

王教练的体格的确健壮。( )

(3) 这个问题,他有很多经验。( )

对于这个问题,他有很多经验。( )

(4) 我背熟了《蜀道难》。( )

我把《蜀道难》背熟了。( )

5.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

这三个术语除了句法我们在前面接触过,后两个术语以前可能很少接触过,且它们容易混淆,在这里作个比较: (1)句法分析是指分析语言单位与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即分析词与词之间是主谓关系、述宾关系、定中关系等结构关系。

(2)语义分析是指分析语言单位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句子时,要求指明主语或宾语是施事、受事、时间、处所等。如“来客人了”和“客人来了”两句,前一句宾语“客人”是受事,后一句主语“客人”是施事。

(3)语用分析是指分析语言单位与说话人主观态度之间的关系。语用分析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语气。句类分析属于语用分析。参见第五节第2个问题“什么是句类”。

其二,新信息和旧信息。在主谓结构的陈述句中,谓语代表新信息。

其三,指称和陈述。例如“天下雨了”中,“天”是指称,“下雨了”是陈述。

其四,定指和不定指。指称可以分为定指和不定指。例如,“客来了”的“客”是定指,因为对话人心目中知道这“客”是谁。“来客了”的“客”是不定指,因为对话人心目中不知道这“客”是谁。

第五,焦点和疑问点。焦点是陈述句中新信息的重点。一般的句子,焦点在后。如“王冕死了父亲”,焦点是“父亲”;“王冕父亲死了”,焦点是“死了”。有意强调的句子中,书面语可以用对比、副词“是”等形式突出焦点,口语可以用重读来指明焦点。

疑问句有疑问点,即要求对方回答的重点。特指问的疑问点用疑问代词表示,选择问的疑问点用肯定与否定重叠的形式表示疑问点。反问句没有疑问点。

6.常见的语法错误

教材归纳了常见的五大类共十六小类语法错误,要求能识别、修改这些类型的语法错误,并能指出其错误类型。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797.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