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断臂维纳斯_《米洛斯的的维纳斯》是否应该删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温岭二中 孔若秋

《米洛斯的维纳斯》,我认为应该从高中语文课本中删去,理由有三:

第一,从文章的内容来看。

日本清冈卓行的美学论文《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主要观点就是残缺美。

谁都知道,这观点并不是清冈卓行的发明创造。我国古代早就有相关的论述。老子云:“大音无声,大象无形。” 我国古代绘画中的空白艺术,早就讲究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空白”是虚,物象是实,虚与实辩证地统一于艺术品中。 “空白”并非没有东西,不是空而无物。艺术品中的“空白”体现了一种“虚灵”的“空间感型”,使艺术作品虚实相生,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如《深山藏古寺》等名画数不胜数。齐白石画虾,只画虾的动作,空白处观赏者便能想象出水。残缺美与空白艺术是一脉相承的,或者说就是空白艺术的翻版——仅仅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在我国的音乐、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电影、曲艺等艺术形式中,历来都讲究虚实相间的艺术。这些内容 ,宗白华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一文中说的非常透彻明白。它运用了许多具体的实际事例来详细地论证,教给读者艺术欣赏的辩证法 。可是清冈卓行在《米洛斯的维纳斯》中一开头就说米洛斯的维纳斯“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那时候,维纳斯就把她那条玉臂巧妙地遗忘在故乡希腊的大海或是陆地的某个角落里,或者可以说是遗忘在俗世人间的某个秘密场所。不,说得更为正确些,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对此,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说法绝对化得令人不可思议。难道米洛斯的维纳斯原本是不美的?难道“美”是残缺带来的,不残缺就不可能造就美。谁都会承认,米洛斯的维纳斯原本肯定是美的,只不过“失去双臂”增加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而已。作者也说:“她是一个美的典型。无论是她的秀颜,还是从她那丰腴④的前胸延向腹部的曲线,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赏哪儿,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 “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那么,人谁愿意使自己有意或无意地残缺来造就美?世上不可能有这样的傻子。表演《千手观音》的聋哑人,哪一个是自己愿意残缺的?阿炳、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等,他们是用意志创造了美,是奋斗努力造就了美,不是残缺带来了美。 “除了两条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难道后背上或上臂缺失一块就不行么? “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这是否也绝对过分了呢?难道“那个真正的原形”就不是艺术品?清冈卓行的文章中充斥的是种种绝对而偏激的说法。学习这样的议论方式有什么好处呢?

第二,从语言上看,《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语言重来复去,罗嗦累赘,东缠西绕,没有形象活鲜的词语,没有深刻的哲理性句子。全文没有具体的事例,尽是枯燥无味的说理。许多地方给人强词夺理之感。如:“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发现原形,又有什么可以“一腔怒火”的呢?何必因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呢? 如果真的发现了,又怎么能因自己的感受就否定得掉的呢?而且世界上肯定是存在过维纳斯那个真正的原形的。而且维纳斯那个真正的原形原来就是意见艺术品。

第三,因为文章是翻译的,所以拗口的语句随处可见。如:

1,“也就是说,使人不能不感到,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②地烘托着作品。”(句中,在“人们”应该加“有”) 2,“那时候,维纳斯就把她那条玉臂巧妙地遗忘在故乡希腊的大海或是陆地的某个角落里,遗忘在俗世人间的某个秘密场所”。(“遗忘”是无意的行为,而“巧妙”必然是故意的行为。既然是“遗忘”的,又怎能是“巧妙”的?既然是“遗忘”的场所,又何必用“秘密”来做定语?)

3,“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条玉臂”

(“隐藏”必定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既然是“隐藏”的,怎么会是“无意识”的呢?) “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飞跃”用“矫揉造作”来修饰,使人莫名其妙。)

4,“米洛斯的维纳斯显示了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惊人的调和”(“显示了”用词不当,应该是“表现出”。)

5,“无论是她的秀颜,还是从她那丰腴④的前胸延向腹部的曲线,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赏哪儿,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 (“秀颜“是个生早的词,应该是“秀丽的容颜”,“从…….. 不管你欣赏哪儿,无处不洋溢…….”是一个杂糅的句子。 。)

6,“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浓浓地“应该是“浓浓的”,移到“一种”后作定语)。

7,“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产生”(“一半”可以去掉)。

8,“因此,对我来说,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认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对我来说”,应该是“在我看来”,下面是我的看法,怎会是“只能”,应该删去)。

9,“那些方案对丧失了的原形是做过客观推定的,所以,为复原所做的一切尝试,都是顺理成章⑤的。”(“丧失了”缺少宾语,表意就欠明确,应加上宾语“双臂”)

10,“不兴许根本不是那样,而是一座显露着入浴后羞羞答答的娇姿的雕像。”( 原本是表示猜测,“不兴许 ”应该是“或许”)。

11,“文学竭力赞颂初次捏握情人手掌的幸福感受的述怀,才会拥有不可思议的严肃力量。( 力量“严肃力量”什么意思?定语欠妥) 。

正由于文章有这么多拗口的语句(说不客气一点,是有这么多病句)。学生学的时候很费力气,很难理解。因而也提不起兴趣来。这篇文章既然不是学习他的观点,也不是学习它的语言,还有什么可学?

高中语文中既然已经有宗白华的《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一文,何必再有清冈卓行的蹩脚货色《米洛斯的维纳斯》?

作者邮箱: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683.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