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祝福》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大连一中 常玉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目标 :  A、引导学生探究、理解的主题。
             B、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性格的复杂多样性。
教学重点: 小说的主题(包括小说标题的含义、小说的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等)
教学难点  :小说主要人物性格(祥林嫂性格的探究、造成悲剧的原因                   
参考资料:《教参》、《中国现代文学史 》、《鲁迅作品研究》等
授课步骤: 
一、课前预习
(一)应注意的正确读音
  祝福   暂寓   享用   悚然   照例    胆怯   即刻   谬种   负疚   形骸   两颊
  窥探   荸荠   讪讪   窈陷   洞穴    歆享   牲醴   朱拓   监生   蹙缩   剥豆
  炮烙   陈抟老祖      间或一轮       捺上花冠      不更事
(二)应掌握的词语
书上的:朱拓   形骸  讪讪   窈陷   歆享   牲醴 不更事    间或一轮   沸反盈天
补充的:暂寓(暂时居住)
         本家    鄙薄  大抵   聘礼
(三)要注意的字型 
寒暄 (喧) 烟霭(蔼)  走投无路 (头)   形骸  (骇  劾)    惴惴 (揣   湍)
(四)要知道的常识
康有为     四    书      送     灶       祝福            国子监(监生)
(五)具体语境中理解词义        
投机:谈话总是不投机。(见解相同)
      他是一个投机取巧的人。(利用时机谋取私利)
踌躇:我在极短的踌躇中,想……  (犹豫)
      什么踌躇,什么计划,都挡不住三句问。(犹豫的事)
      看他踌躇满志的样子。(得意的样子)
俨然:四叔俨然的 陪着。(形容庄重、严肃)
      村庄里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这孩子说起话来,俨然是个大人。(好像)
但是:她但是呜咽,说不出话来。(只是)
      本来他说要来的,但是没来。(表转折的连词)

二、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  
(一)导入  新课
         
1、回忆鲁迅及其作品
 
2、关于《呐喊》和《彷徨》(这两部小说集的大概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二)交代时代背景( 教参第2页“背景及意义”)
                   把握要点:适应新文化运动的需要,抨击、揭露封建文化思想,推进
                   民主新文化的进程。
三、小说情节概括(教参第五页“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一)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
        序幕 ——  写祝福景象
        结局 ——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 祥林嫂初卖改嫁 
        高潮 ——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 再写祝福景象
(二)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概括祥林嫂的悲剧人生
        开端——丈夫死后逃出婆家,第一次到鲁镇四老爷家做佣工
        发展——被婆家抓回买给山里的贺老六做老婆
        高潮——夫死子亡,第二次到鲁镇四老爷家做佣工
        结局——沦为乞丐,在鲁镇人们祝福时寂然死去。

四、人物形象分析( 教参第2——5页)
(一)小说三次写到“祝福”,在鲁镇人们祝福时,祥林嫂都在做什么?(此问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女主人公的际遇的悲惨和不公)
第一次“祝福:(彻夜干活   “一人担当”   能干     受称赞)
第二次“祝福:(只能烧火   “不得沾手”)
第三次“祝福:(满怀恐惧,寂然死去)
分析要点:生活悲惨     命运不公
(二)小说三次写到祥林嫂的分析外貌,都有什么变化?(此问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的外貌变化, 挖掘其社会根源。)
 初到鲁镇时的外貌:(死了丈夫,悲哀,但年轻,精神还好)
 再到鲁镇时的外貌:(夫死子亡,十分悲哀,精神不济,)
 临死前的外貌变化:(被赶出门,成为乞丐,精神已彻底麻木)
 分析要点:精神打击一次比一次大      每况愈下
(三)讨论:(教参第4页  “封建思想”“祥林嫂的心理”)
 (这些讨论意在引导学生全面把握祥林嫂性格的多样性,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主题的关系上加深对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该小说的主题。)   
      祥林嫂是否有过幸福和满足 ? 
      祥林嫂是否有过反抗和抗争?(参见教参第5页)
      婆家凭什么将她抓回?
      为什么要捐门槛?
      对她精神打击最大的事情有哪些?
      为什么要捐门槛?
      对她精神打击最大的事情有哪些?
      有人说,祥林嫂之死,鲁四叔是首恶,柳妈等是帮凶,你怎样看?(参教参第5页)
      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是什么?(社会原因——参见教参第4页“封建思想”)
      (内在因素——参见教参第4页“祥林嫂的心理”   参见教参第14页最后一段)
      分析要点:封建思想毒害当时社会的人们, 封建礼教害人、吃人。
(四)概括人物形象(教参3——4页) 
      祥林嫂:勤劳、善良、能干的劳动妇女,但咱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摧残下一步步走
              向死亡。
       四老爷: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捍卫者。
      “  我 ”:思想进步、有同情心,但软弱的小知识分子。
五、分析小说的环境(教参第3页;“冷漠的社会环境”) 
(一)对祥林嫂的不幸,她周围的人持什么态度?
(二) 祥林嫂被逼着一步步走向死亡,与哪些人有关?究竟谁是真正的刽子手? 
       明确要点:封建统治造成国民愚昧和冷漠,这正是祥林嫂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  
                 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刽子手。
 六、主题探讨
(一)的主题是什么?
      通过描写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二)作者以“祝福》为标题的含义?
第一,在情节结构上起线索作用。
第二,在思想内容上讽刺揭露现实、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七、作业 布置
        (一)试比较祥林嫂和秀禾(电视剧《橘子红了》)的性格和命运。(练笔)
        (二)书后作业 第四题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666.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