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节英语课]我的高一第一节课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一:自我介绍:
我的课堂是“膨化食品”
相聚是缘,千年修的同船渡,以后我就来当艄公,把把舵,大家齐心协力来划船,把这条船划向北大、清华、最不继也的也划到理工大。让这条船把大家送到理想的彼岸。
二:讲几个故事大家听:
这些小故事都是我从网上看到或自己经历的。并且我还可能要给你们一些忠告,这些忠告被许多人证明行之有效,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地想一想。如果你有心,请记住这些故事,这也是写作文的绝佳材料。
第一个故事:大目标与小目标
没有远大的目标会使人失去动力! 没有具体的目标会使人失去信心! 记得有一个前苏联的政治笑话:“一位老人听农庄主席作报告,‘共产主义已经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了’。老人不理解,回家问上学的孙子什么是地平线,孙子对爷爷解释,‘地平线就是遥远的天边的一条线,我们能看得见却摸不着,你越是靠近它,就觉得它离你反而越远。’老人叹了一口气,‘完了,没有希望了!’” 如果我在这里要求一个语文基础很差的同学“一定要把语文学好”,其实也等于制定了一个“地平线式”的大目标。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你无从哪里下手。最后,恐怕也只能说一句“完了,没有希望了”。
对策是: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我曾想,在现实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稍微具有一点山田本一的智慧,一生中也许会少许多懊悔和惋惜。

2001年,河北省有一位老太太徒步到广州去看望女儿,引起媒体的轰动。记者问她,是什么精神支持她完成这一壮举的,老太太回答很简单,“每天走一段路不费劲啊!”

在河南省打工的一名农民工,由于不堪昼夜不休的繁重体力劳动,忙里偷“闲”想休息一下,不料被老板打断胳膊和腿扔出场外。身无分文的他历时6个月不远千里爬行回家。
今年50岁的孙文流,是郯城县泉源镇前寺村村民。2003年正月经人介绍到河南省蒙县东小球乡小宋庄砖厂打工。在河南,孙文流与同行的农民工一起,没白没黑地拉砖坯、出砖块,干了四五个月,繁重的体力劳动终于让他支撑不住了。一天夜里,孙文流想出去休息一会儿,结果被老板发现打断了左胳膊和右腿。当他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医生告诉他是巡夜的民警送他来的。当医院得知孙文流是山东外出的打工者,身上又无分文时,遂将其赶出了医院。
断了胳膊和腿的孙文流流落在了郑州街头,他只能在地上崴着走,每崴一下都得忍受钻心的疼痛。大约十多天后,一位好心人用一块木板和几个轮子给他做了一个四轮滑板车,有了这辆车,孙文流产生了回家的念头。他滑着小车,累了就歇会儿,饿了就向人乞讨,白天孙文流滑行赶路,晚上就睡在滑板上。他曾因炎热、饥饿,晕倒在烈日下,也曾因饥寒交迫晕倒在雪地里。他辨不清方向,问路也无人理他,以为他是个疯子,他只能在心里念叨:我要回家。他就这么用一只胳膊支撑着滑板,从酷热的夏季到寒冷的冬天。
经过6个月的爬行,孙文流终于回到了临沂,就在这一天,他鼓起勇气又问“这是哪里”,当路人告诉他这是临沂市平邑县时,孙文流哭了!这个好心的路人听了孙文流断断续续的可怜讲述后,把他送回了家。乡亲们看到鬼魅一样的孙文流都惊呆了,因为郑州方面打来电话告诉他的家人说,孙文流已于半年前失踪,村民们还都以为孙文流客死他乡了呢。

第二个故事:不可松懈
这是生活中一件小事。 去年到大连去学习开会,顺便把家属带上了,去的时候做的特快车,回来时做的普快。有了坐火车的经历,女儿很兴奋地向我介绍她的“重大发现”:“原来特快车普快车跑起来速度都是一样的,只是在车站上停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停靠的站点不一样多呀” 我告诉她,求学的人也是如此。有的同学是每星期一小站,好好“放松”一下;每学期一大站,“痛痛快快的玩个够”;初中升入高中,高中升入大学,更是人生的“大站”,不玩他个天昏地暗不算完。结果,他们就成了“普快”甚至“慢车”。 而你能有现在的成绩,不是因为你这辆车跑得比别人快,而是因为你是一辆“特快车”,不靠站,不停车,一直往前跑罢了。今后的人生路上,你是继续当一辆特快车呢,还是改为慢车呢?就看你自己的了!
再说一个:
好多年前, 我出了一个作文题:《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前途了吗?》 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列举自学成材的名人,只有一篇文章的结尾处使用了一个比喻,我至今忘不了。 “考取了大学,好比乘上了公共汽车,可以使你比较轻松的达到目的地。然而,毕竟是人多车少,车票很不好买,幸运者是少数。买不上车票怎么办?坐在原地嚎啕大哭吗?那无济于事。找一根绳子‘自挂东南枝’吗?那是孱头!唯一正确的做法是:坐不上汽车骑摩托车,没有摩托车就骑自行车,如果连自行车也没有,那就坚持步行吧,一步一步地慢慢地往前走,虽然慢一些,但,同样可以达到目的地。”
昨晚,一位十多年前的学生到我家里玩。这位学生由于身体残疾,当时学习也不好……
第三个故事:
登山运动员的行囊
同学们感叹中学生活的单调、枯燥、郁闷。认为是浪费了美好的青春年华。 我想讲讲“登山运动员的行囊”。 登山运动员的行囊里,除了维持生命的必需品, 没有一件多余的东西。 他们甚至不带水。因为山上能够找到。 让我们来设想: 如果他们不是带压缩饼干, 而是带全套的炊具和原料, 在高山上野炊,既浪漫又符合营养学的要求。 如果他们的行囊中带几套扑克, 也可以在休息时消除疲劳。 如果他们带一直支吉他, 登上山顶以后, 面对着呼啸的山风高歌一曲, 何等的潇洒!何等的浪漫! 然而,如果真的那样, 他们还能够登上山顶吗? 同学们如果真的有志攀登科学的高峰, 那么,你就检查一下你的“行囊”吧, 看看到底有没有多余的东西。
也说个登山的感受:
爬山时我们常常感到很累,特别是走到半山腰时,恨不得一屁股坐下再不起来。这时很痛苦,然而,更痛苦的还不是这个。更痛苦的是,你的同伴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向你高兴的招手。这时你心里的痛恐怕比刚才的累更难说出。

第四个故事:最需要的与最想要的
上学期,周末的一个晚上,我与一个学生在操场上散步。 东一句西一句的闲扯, 不是谈心,更不是谈话, 只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 我问他,“假如你有了大笔的属于你支配的金钱,你准备怎么用?” “那,可买的东西太多了!”他一时回答不出来。 “从原则上说呢?” “从原则上说,当然是先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了!” “不对!应该是先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 “这有区别吗?” “当然是有的。譬如我吧,我现在手头就有几万块钱,我真的很想在假期里利用这笔钱旅游。那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 “为什么不实现自己的梦想呢?你们上了年纪的人就是顾虑多!” “又回到了我们所说的‘原则’上了。我现在‘最需要的’不是旅游,而是抓紧攒一笔钱准备买房子呀” “老师!”他打断我的话,“这一些都与我们太遥远了。” “不对!”我郑重地说,“你们现在虽然暂时不需要为支配金钱而烦恼,但是,你们需要支配比金钱更珍贵的时间啊!这同样有一个优先考虑‘最需要’还是优先考虑‘最想要’的问题。” 我拍拍他的肩膀,继续说:“你前一段的时间就支配的不好,中午不休息去打篮球,上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打电子游戏到下一点,听你老爸说你最近又迷上了武侠小说-----这些,都是你‘最想要的’呢?还是你‘最需要的’呢?” 天上的稀疏的星光在闪烁,他长时间的沉默着, 我们慢慢的在静静的操场上走着。

第五个故事: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承载
有的学生感叹: 为什么同样一道题,别人做起来轻松自如;我却抓耳挠腮做不出来。 为什么同样的作文,别人写起来洋洋洒洒;我却呕心沥血不能成篇。 我让他们读朱熹的《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我告诉他们,你感到做题与写作有困难,那是你的知识的积累还不能承载你所需要的能力,不断的努力,不懈的积累,等到你的知识如汩汩滔滔的春水时,你再做现在的题目,写现在的文章,一定也会轻松自如洋洋洒洒的。不信你回头做做小学的题目试试。

这又回到了我刚才讲过的为什么我的课愿意做成“膨化食品”了。语文不同于其他科目,大家近半个学期几次考试也感觉到了,课本内容只不过是个范例,语文外延等同于生活。只有多积累、多涉猎、多留心、多思考、多练习,才能有所成就。
总结一下:五个故事送你十字箴言:目标、坚持、专一、惜时、积累。
前三个为态度,后两个是方法。
谢谢各位。下课了。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659.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