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案_游褒禅山记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一.教学要点 
1.读准下列字词,掌握它们的写法: 
褒禅 庐冢 窈然 仆 碑 怠 胜 相 观  
2.重点掌握以下实词和虚词: 
(1) 一词多义----观  得  其  然  
(2) 文言实词    者 夫 盖 
3.掌握几种倒装句的类型; 
4.学习体会本文将议论/记叙/描写/抒情恰当结合的写法并 
为倒装句分类; 
5.学习本文将情/景/理浑然融合的写法; 
6.学习本文以事明理的写法及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二.教学设想 
三教时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2.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重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3.多种表达方式的恰当运用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 一 教 时 
一.请生回忆初中学习过的一些文言文, 说说有哪些`记"文,这 
些`记"文有什么特点. 
中学习过的游记文章有: 
核舟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记"是一种文体, 可以记叙, 也可以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二.引入新课 

.1. 

游褒禅山记 
初中阶段,我们曾学习过一篇王安石的文章<伤仲永>, 
你都了解些哪些? 
王安石(1021--1086) ,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神宗时,曾推行变法,后因保守派 
反对失败后,退居江宁,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也称荆公.卒谥文. 
其散文雄建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作品今存<王临川 
集><临时川集携带遗等. 
2.<游>文是王安石矢职回家时,浏览此山后所记. 
三.熟悉课文 
1.请生朗读课文,尽量做到声音宏亮,句子流利. 
2.读准下列字音: 
褒 庐 谬 窈 怠 惑 相 胜 圭 父 
3.再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各段内容. 
4.从表达方式考虑,课文共五段,各段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第一段叙述,介绍褒禅山的有关情况;第二段叙述,记写游山情 
况;第三/四段议论,第五段补记游山的有尖情况. 
四.作业  
1.熟读全文,翻译全文,背会前二段. 
.2. 
第 二 教 时 
一.检查复习 
1.默写生字词; 
2.请生背诵1-2段. 
二.学习第一、二段. 
1.根据课文注释及课下预习,翻译第一段. 
2.重点词语及句式 
⑴ 实词: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下--舍,读社,筑舍定居,名词用如动词.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⑵虚词  
盖音谬也--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大概"的意思 
盖余所至--发语词,也含有大概之意. 
⑶句式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者也式判断句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概音谬也--同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始舍于其址,即,始于其址舍,介宾 
短语后置. 
三.重点研读第三段 
1.请生翻译本段. 
2.掌握下列文言知识: 
⑴ 字词 
于时--在这里是文意上的承前启后,可译作"对于这件事". 
⑵ 句式 
古之人观于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倒装句,介 
短语后置. 
.3. 
此余之所得也--判断句. 
3.讨论: 
在这一段里,作者一开始就指出古人浏览观赏,"往往有得", 
其"有得"的原因是什么呢?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作者引出古人观赏有得的目的是什么呢? 
借托古人引出自己的观点.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象古人那样探究思考的广泛而深入呢?作者 
从哪些方面来发挥的? 
讨论归纳: 
从五方面阐述: 
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嘏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突出"志"的重要性; 
⑵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吃不足者,亦不能至也--说明"力 
"的重要性; 
⑶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 
能至也--说明"物"的重要性; 
⑷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在己为有悔--物、力都足以至 
而未至,肢有"悔";只有"尽吾志也,可以无悔也"--强调"尽 
吾志"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议论,说明要"求思之深而无不在",要有--志、力 
、物;但一切事物都可能存在其不足之处,当力和物难求时,只有" 
尽吾志",才能做到"无悔"、无"可讥". 
4.第四段,作者从仆碑发生联想,指出对待传闻应该采取深思 
慎取的态度. 
.4. 
四.总结全文 
1.请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本文主题思想. 
作者记叙游览褒禅山,抒发秘书的感想: 
无论治学处事,都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无讥无悔,也应该 
有深思慎取的态度.从今天来看,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 
五.讨论完成书后练习二,掌握"其'的用法及特点. 
关于"其"的几种用法: 
"其"的用法主要有两种:作代词和语气助词.具体用法如下: 
1.用作代词: 
(1) 代第三人称: 可译作 "他的" "他" "他们" "它" .例: 
安求其能千也?<马说> 
(2) 作物主代词, 表领属关系,可译作 "他(它)的" "他(它)们 
的" .例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 又作指示代词,表近指,译作"这""这些";远指,可 
译作"那""那些".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4) 用在数词之前,表示"其中的"意思.例:蜀之鄙有二僧 
,其一贫,其一富. 
2.用作副词. 
(1) 表示推测、估计,可译作"大概""或许".例:圣人之 
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 表示诘问,可译为"难道""怎么". 
(3) 表示祈使,可译作"一定".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 
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4) 表示未来,可译作"将""将要".例:以残年余力,曾 
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用作助词,表示加强语气. 
六.讨论完成练习三,学习掌握"观、名、文、求"等实词的用法. 
七.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五. 
2.完成同步练习各题.

[1]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405.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