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新课标|《沁园春·长沙》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一、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 

二、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 

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老而弥坚) 

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橘 舸   遒    遏 

三、研习全文 

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 

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 

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争)流                            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 

奔    击     行     啸      翔      游      鸣       走        排       藏 

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 

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并出示此词全文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问题:仔细分析这两首词,谈一谈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明确:字数相同,相应位置的结构相似,韵脚相同。 

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现出雅驯典重、旷达疏放、豪迈悲壮的风格。 

练习二:根据有关词的知识,从选项中选出恰当的一项: 

沁园春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晨霜耿耿;云山离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呤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A、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B、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C、渐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D、渐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五、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1、展示作者像 

 

 

 

 

 

 

 

 

 

2、初步了解作者作品特点:气冲斗牛,胸容天下。 

练习三:阅读以下两首诗,请说一说哪一首是毛泽东作品。 

   咏蛙 

 

    果然生就大肚样,会有人来下池塘。人静夜寂叫荷叶,“不是胆小是谦让。”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咏蛙 

 

蛤蟆本是地中王,独卧地上似虎形。春来我不先张嘴,哪个鱼鳖敢吭声?” 

 

 

六、小结、作业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座的各位若能从本首词中悟得一些,并能给你们的生活一点帮助,中那将是一大幸事。 

请仔细诵读本词,并能熟练背诵。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        深山,鱼         潭底,驼            大漠,雁         长空 

奔    击     行     啸      翔      游        鸣       走        排       藏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练习二:根据有关词的知识,从选项中选出恰当的一项: 

沁园春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晨霜耿耿;云山离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呤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A、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B、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C、渐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D、渐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练习三:阅读以下两首诗,请说一说哪一首是毛泽东作品。 

   咏蛙 

 果然生就大肚样,会有人来下池塘。人静夜寂叫荷叶,“不是胆小是谦让。”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咏蛙 

蛤蟆本是地中王,独卧地上似虎形。春来我不先张嘴,哪个鱼鳖敢吭声?”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的确立 

《沁园春·长沙》是《成人中等学校高中课本·语文》(上册,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第六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教学要求为两大点:一是了解诗词的一般知识,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二是学习诗词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围绕这两点,我定下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其中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重、难点;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为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为难点。 

二、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分析 

学习诗词,首要在于营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氛围,以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诗词形成一种感性认识。为此,在导入  这一环节中,我有意引入较多的有关秋景的诗句,与学生一起诵读、品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分析、鉴赏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读懂诗词的基础之上。由此,我采用诵读方式,帮学生疏通字词,解决词意,让学生对本词先有一个整体的感觉。再次,在诗词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肤,是可感,可亲的;情是景的灵魂,是轻灵,飘渺的。因此,解读诗词的捷径就是从赏景入手,进而把握诗情画意,进而了解作者。基于这一认识,在教学中,我着重落实了对于本词的秋景赏析但又不局限于对景的分析,更在于引导学生体察词情、词境。另外,在诗词赏析之中,必须重视诗词遣词造句的特点,因而,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训练,以让学生对此有所感悟。在达到这些目标之后,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笔下的文章特点,进而完成“由物及人”的目的。第四,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对词的结构及特点在初中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为此,我在教学过程 中,引入《沁园春·雪》,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试着归纳出词的一些特点,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关知识,并通过训练加以强化。第五,有这么句古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又有这么一句话“好读书,不求甚解”,都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因而,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加强诵,力求达到当堂背诵本词的目的。 

三、简要说明教学方法 

基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动手、脑及发展学生能力的目标,本课中,我基本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开拓学生思路,放手让学生动手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在此,必须说明一点:师生互动是这节课教学方法的精髓,是一个互辅互促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反馈(课后补充说明) 

 

 

 

 

 

 

 

 

 

 

 

 

 

 

 

 

 

 

 

兔边分玉树,龙底耀铜仪。会当同鼓吹,不复问官私。 

 

 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401.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