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案】师说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和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3.认识从师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第一段的作用及其论证结构。
  2.意动用法及“主谓短语中的‘之’,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
憙拑
                    第一课时
憗拕
字词正音:
    读dòu(句读)  郯tán(郯城,县名)  苌cháng(姓)  聃dān(用于人名,崐老聃) 贻yí(赠送)

解题: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崐见解。“师”是本文要着重论述的论题。“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崐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是他35岁时在长安当国子监崐四门博士时写的。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痛加针砭。着重崐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事应采取的态度,有破有立,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崐本文是韩愈文集中的名篇之一。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生三岁而孤,靠兄嫂抚崐养长大。幼年好学不倦,到十七八岁,学问已有相当扎实的基础。二十五岁中崐进士,二十九岁登上仕途。以后历任地方上和中央的一些官职,其间有两次因崐上疏皇帝提意见,被贬官,第二次差一点儿被处死。最后官至吏部侍郎(相当崐于副部长),故亦称韩吏部。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崐昌黎。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韩愈、韩退之、韩昌黎、韩吏部、韩崐文公是同一人的许多异称。
    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他的重要功绩,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倡古文运动,主崐张恢复先秦、西汉的优美散文传统,坚决摒弃南北朝以来只讲究文章形式,不崐重文章内容,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文风,并提出要创造性地学习古文,反对崐模仿因袭,人云亦云。(观点“师其意不师其辞”、“唯陈言之务去”、“唯崐古文必己出”、“文从字顺”)他不仅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崐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崐散文: 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所崐以后人称他的文章为潮水一般(韩潮)。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当时和后代崐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崐世师”。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崐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他所谓“古文”,是和当时流行的重词藻、轻内容的骈文相对立,即奇句崐单行,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
    初中课本选了他的《马说》一文,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知崐己,难得重用。把自己一腔愤懑之情发挥得无余,富有现实意义。

    古之学  者⑴必有师。师者,所以    传  道  受  业  解  惑也⑵。人
        求学的人    名师      是靠(他)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学者:者字短语,相当于名词               受同授

非生    而知  之者⑶,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  师,       其  为  惑也⑷,
  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              却  跟从老师(学习) 那些成为疑惑的
        而,表顺承                而,表转折

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⑹  道也固  先乎吾,吾从    而师之⑺;生乎吾
            在        懂得的道理本来比我早    跟从(他)拜他为师
            相当于介词“于”            师:名作意动:以……为师

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          师  道也⑻,夫庸  知 
                                    是(向他们)学习道理的    哪管识别

其    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⑼?是故⑽无⑾贵      无贱,    无长   无少,
他们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无论地位尊贵  地位卑贱  年龄大 年龄小
之:结构助词,无实义 于:表比较,比 无……无……:无论……还是

道  之所存,       师  之所存⑿也。
道理存在的地方 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意为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老师)
之: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所字结构中间
憙拑
                    第二课时
憗拕
    嗟乎!师    道⒀之不  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
    唉   从师的风尚  没有传播                                   超出
                   之:取独 也:表句中停顿

人⒁也远矣,犹且⒂从师而问(于)焉;今之众人⒃,其下⒄圣人也亦远矣,而崐一般人      尚且        向老师请教    一般人    低于              却崐                        焉:代词代老师

耻学于⒅师。      是故圣益  圣,愚益愚⒆。圣人之所以为  圣人,愚人之
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      更加圣明    愚昧            成为
耻: 以……为耻,形作意动  前一个“圣”,作名词,后一个“圣作形容词,崐前一个”愚“作名词,后一个”愚“作形容词。  之:取独  所以:……的原因

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     爱其  子,  择师而教之;于  其  身⑴也,
          大概      这个原因吧  自己的子女    来      对于他们自己
          其:表测度语气,大概   其:活用为第一人称

则耻师⑵焉,    惑  矣⑶。彼  童子之师,授  之  书而        习  其
  以从师为耻(真)糊涂啊    那些孩子      教给他们书(帮助他们)学习其中崐耻:意动 焉:语气词                       之:代词,代童子  而:表承接

句读⑷者,非吾所谓传其      道  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⑸,惑之不解,
文句              向他们传授道理    的人
                                            之: 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

或  师  焉,或不    焉⑹,小          学  而大遗⑺,吾未见  其明也。崐有的从师      不从师      小的方面倒要学习    放弃      看出  聪明
        焉:语气助词       小、大:形作名。

巫  医⑻乐师⑼百工⑽  之  人,不耻相  师⑾。士大夫之族⑿,  曰师  曰
巫婆医生      各种工匠这些        互相学习        这一类人  称老师
                      之:指示代词 耻:意动

弟子云者⒀,则群  聚  而笑  之。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  相若⒁也,道
学生等等    就成群聚集  嘲笑他们  他们              年龄相似      懂崐             之:代巫医乐师百工    之:代嘲笑者

        相似也,   位  卑          则足  羞,     官  盛          则
得的道理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 (以)职位高(的人为师)就

近  谀⒂。”呜呼! 师    道  之不复⒃,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
近乎谄媚          从师的风尚    恢复
                  师:名作动 之:取独

不齿⒄,今其    智  乃⒅反  不能及,   其可  怪也欤⒆!
看不起    他们的智慧竟  反而    赶不上 这可真    呀
                                       也欤:两个语气词连用,重点在后

    圣人无常    师⑴。孔子师郯子⑵、苌弘⑶、师襄⑷、老聃⑸。  郯子之崐          固定的          曾经以                        为师      这崐                          师:名作意动,以……为师

徒⑹,其贤  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  人    行,      则必有我师⑺。是故
类人    才能                  几个人一起走  (其中)就            所以崐
弟子不必⑻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  道有先后,术  业  有  专攻⑼,
    不一定              强比      懂得          学术技艺各有专门研究崐
如是  而已。
像这样罢了

    李氏  子  蟠⑽,年十七,好古文,六艺  经    传⑾皆通⑿习  之,不
      家的孩子叫蟠的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  普遍学习它
    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传:解释经书的著作

拘于时⒀,  学于余。余嘉⒁其能行  古        道⒂,作《师说》以贻之⒃。
受时俗的限制          赞许    奉行古人从师的道理            来赠送他
憙拑
                    第三课时
憗拕
小结:
一、托古立论,正面阐述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
    提出论题──“古之学者必有师”
    开门见山,明确表明观点──为学必须以师。
    托古是为了讽今,总领第二段。
    老师的职能作用──“传道受业解惑”(今天基本上是这个范围,但内涵崐不同)
    从事学习的必要性──人均有惑,不从师无以解惑。
    否定了“生而知之”的说法,但认为“从师”是“解惑”的唯一途径,忽崐视了社会实践探索,有片面性。
    从师应有的态度、择师的标准──不问年龄大小,闻道先乎吾,即从而师崐之,这一看法是可取的。

[1] [2] 下一页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393.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