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教案】阿房宫赋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一”“焉”“之”“流”“走”等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

3.了解唐代文赋的特点及与骈体文的区别。

4.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词语用法与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 :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赏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由回忆《过秦论》的内容开始,引入新课。)

二.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

三.背景介绍与解题:

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多用铺陈夸张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称为骈赋。唐宋时,它已经爪尖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

四、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霁何虹(雨过天晴)      B  尽态极妍(美丽)

C  鼎铛玉食(铁锅)              D  直栏横槛(栏杆)

E 辇来于秦(坐车)               F  朝歌夜弦(早上)

五、断句:

1、骊山北构而西折

2、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3、杳不知其所之也

4、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5、多于庾之粟粒

6、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六、讲解第一段。

(一)补充解释

1  六王毕,四海一    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  骊山北构而西折    而:表顺接的连词。北、西:名词作状语。走:达。

3  各抱地势    抱:适合,随着。

4  盘盘焉    焉:……的样子。

5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落:量词,座,所。

6  复道行空    行空:横跨半空。

7  不知西东    西东:互文见义,指各个方向。

8  歌台暖响    响:声响,指歌声和乐声。

9  而气候不齐    而:然而。气候:天气(风雨晴雪),指情况。齐:相同。

(二)分析内容。

1  前四个3字句:写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

2  第二句:从全景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3  第三四句:写阿房宫依山水而建,突出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

4  第五句:由实写楼阁、廊檐到虚写长桥复道。

5  第六句:用夸张、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来陪衬它的宏大宽广。

(三)板书总结:

七、作业 :课后自译并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段:检查翻译、背诵及活用词掌握理解情况。

二、分析第二段。

(一)补充解释:

1  辞楼下殿   辞:离开。下:走下,名词作动词。

2  辇来于秦   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

3  朝歌夜弦   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晚。弦:名词作动词,弹弦,奏乐。

4  为秦宫人   为:成为。

5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绿云:黑发。

6  雷霆乍惊    乍:突然。

7  杳不知其所之也    之:动词,往,到。

8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9  齐楚之精英   精英:出类拔萃的人。

10  金块珠砾    块、砾:名词作动词,当土块、当石子。

(二)分析内容:

1  第一句:照应“六王毕,四海一”。

2  第三句:写宫人梳妆打扮,着力表现其明艳动人。

3  第四五句:写宫人的凄惨生活,揭示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

4  第六七句: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被践踏。

5  小结: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靡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

(三)板书内容要点:

三、分析第三段。

(一)补充注释:

1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心:心意,意愿。

2  秦爱纷奢    纷:多,繁华。

3  人亦念其家    念:顾念。

4  奈何取之尽锱铢    奈何:怎么,为什么。

5  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比。南亩:田间。

6  多于周身之帛缕    周:全。帛缕:借代衣物。

7  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攻占。

(二)分析课文:

1  前四句:对比人心事理,质问秦统治者的贪婪与残暴。

2  第五句:比喻、排比,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  第六七句:写“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

4  小结:由描写转入本段的议论抒情,逐渐显示文章旨意。

(三)板书要点:

 

四、分析第四段。

(一)补充注释:

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词作动词,族灭。

2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如果。爱:爱护。

3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为:做。

4  谁得而族灭也    得:能够。

5  秦人不暇自哀    哀:哀叹。

6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二)分析内容:

1  第二句: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2  第四句: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

3  第五句:用“后人”委婉地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意味深长。

4  小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三)  板书要点:

五、总结全文

1  揭示主题:不爱人民的统治者必将导致灭亡。

2  写作特色:

(1  想象、比喻与夸张相结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  描写、铺排与议论抒情相结合。

(3  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六、作业 :课后练习。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297.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