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不是空洞的】议论,让空洞走开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议论,让空洞走开
——用形象说话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使学生了解“用形象说话”的三种方法;
          2、通过例析和训练指导学生初步掌握“用形象说话”的方法,促进其议论文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 ”。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方法并切实转化为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训练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高二的学生对议论文写作并不陌生,但往往苦于内容空洞、语言干瘪,得分不高,要想使自己的文章丰满而有文采,就应学会“用形象说话”。
二、讲析:
(一)、投影并介绍“用形象说话”的三种方法:
方法一: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形象的诠释
方法二:将推理论证过程转化为形象丰满画面
方法三: 将纯自然形象转化为审美形象
(二)、例析:
1、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形象的诠释
例1:责任感
定义:“责任感是指人们自觉地把份内的事做好的心情”。 (在这个定义中,“人们”、“自觉地”、“份内的事”、“做好”、“心情”都是抽象的。我们可以运用“形象诠释”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可以感性理解的形象。)
转化:“责任感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责任感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树立的公仆丰碑;责任感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责任感是保尔·柯察金顽强拼搏、热爱生命铸造的烈火金钢。”(——化枯燥为形象、化腐朽为神奇)
例2:包装
定义:1、包裹商品;2、指包装商品的纸、盒子。
转化:“包装是商品独特显眼的外壳;包装是房子富丽堂皇的外表;包装是帅哥身上笔挺的西装;包装是丑妇手中绚丽的太阳伞;包装是模特儿在T型舞台上走出的一字猫步。”
2、将推理论证过程转化为形象丰满画面
例1:“假如时光可以倒流” (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将推理论证过程转化为形象丰满的画面?)
转化:“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们可以去感受一下炎黄时期的史前文明,可以去见识一下秦始皇的残暴和秦二世的昏庸,可以去参观一下那修了35年却被项羽一把火烧掉的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可以去采访一下曾经哭倒那劳民伤财的万里长城的孟姜女……”
--将推理论证过程转化为形象丰满图景,用形象化的图景来说话,就能化虚(逻辑推理)为实(图景展现),避免就事论事,使文章具体生动。
例2:文化
       康熙们可以死去,大清朝可以灭亡,封建制度可以推翻,但中国人的奴才意识和皇权思想却总是变着花样“活”下来,时时刻刻地在中国人精神里萌发。虽然经过思想解放和民主制度的洗涤,可封建皇帝还是一个个地以历史主人公的姿态从古墓里爬出来,大清的辫子也越长越长,中国文人挖掘古典文化,实际上挖掘出来的却是封建皇帝的僵尸。(这里的语言成功地避免了纯逻辑的推理,将抽象、乏味的论证过程演绎成了血肉丰满的形象的历史画面。)
例3: “克隆技术高度发达的明天 ”(请同学们试着写)
参考: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也许明天当我们上街闲逛时,可以见到西施、王昭君开了美容院,貂蝉、杨玉环开了一家时装店,红拂、梁红玉成了武术教练,武大郎仍在卖他的烧饼,柳敬亭则已经站在了电视转播室里说书……
3、将纯自然形象转化为审美形象
    现实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山川房屋、田野大地,鸡犬虫鱼、山羊白兔,英雄豪杰之辈与怯懦猥琐之流皆可入文。但我们如果不赋予这些形象以丰富深刻的精神,我们所写的形象就是没有深度、没有美感的形象。
罗丹说:“我们在人体中崇仰的不是如此美丽的外表旧形,而是那好像使身体透明发光的内在光芒。”
这里,“美丽的外表旧形”,就是纯自然形象。“透明发亮的内在光芒”,就是具有深刻精神的审美形象。
例:祖国
    祖国是什么?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它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一片土地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和事。然而,当苏轼放言“大江东去”的时候,当岳飞歌咏“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时候,当文天祥叹息“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时候,当于右任悲鸣“山之上,国有殇”的时候,当毛泽东感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候,祖国是什么的答案还会这么简单吗?
(文章中的“放言‘大江东去”’、“歌咏‘八千里路云和月”’、“叹息‘零丁洋里叹零丁”’、“悲鸣‘山之上,国有殇”’、“感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就是苏东坡、岳飞、文天祥、于右任、毛泽东等人的审美形象。他们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伟人,而是有着丰富审美意蕴的精神丰碑,这就是用审美形象铸就的文采。)
(三)、总结
* 精彩的议论一定是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
(尽管议论当凭其强大的逻辑力量征服读者和听众,但它并不排除具体形象。它拒绝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讲求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思想展示。)
*“用形象说话”的积极作用:
1、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议论文字可以使议论的文字文质兼美,情理并具,可以使逻辑力量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2、以具体化的形象代替枯索的理性抽象,使得写作思路豁然洞开、想象纷呈。也使文章的境界变得雄阔、瑰奇。
文例:《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自信仅仅是成功的一半,为什么?
        自信是火。可以燃烧一个人的斗志,也可以焚毁一个人的前途。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没有绝对将会发生的事情。当人们对某事“有绝对把握”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时,这也许就是他们失败的开始。即使是闯过了大风大浪,有时候在小河沟里也会翻船。
        自信是水。它可以载起一个国家乘风破浪,也可以将一个国家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自信是一根两极绳。可以把一个国家拉上成功和发展的彼岸,也可以把这个国家拖入贫困与落后的苦难之渊。一个国家要时刻充满自信,只有这样,它才能在激烈竞争的世界上立足。自信只有和实力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胜利。
分析:这段文字,观念鲜明(“自信仅仅是成功的一半”)层次清楚,文从字顺。(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对于咱们的部分同学来说,已经很难得!)更为难得的:这段议论将“自信”比喻为“火”、“水”。通过比喻,揭示“自信”某些方面的特征——内涵。
运用形象化的修辞也是“具体化”的方法之一,以后会讲到。但是这段议论还是给人“没有内力”,“没有多少味道”的感觉,为什么?——“具体化”不够。不够具体,议论文便显得空洞而缺乏力度。
来看一看“具体化”后的全文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吗?前不久在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一场拳王争霸战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亿万拳迷心目中的英雄泰森和拳坛老将霍利菲尔德在小小的拳台上进行了殊死搏斗。泰森是自信的,他要用摧毁一切的铁拳教训一下老骥伏枥的对手;新闻界是自信的,赛前的舆论几乎一边儿倒地把胜券压在了泰森一边;拳迷们是自信的,他们认为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是永远的胜利者。然而泰森输了,事实的铁拳比泰森的铁拳更有威力。
        它用一个巨大的惊叹号警醒了泰森的支持者们,一条醒目的标语出现在每一个人的面前,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仅仅是成功的“一半”。
        自信是火,它可以燃烧一个人的斗志,也可以焚毁一个人的前途。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将会发生的事情,当人们对某事“有绝对把握”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时,这也许就是他们失败的开始。历史上有多少闯过大风大浪的伟人,在小河沟里翻了船。关羽勇不勇?兵败麦城成为千古憾事;拿破仑强不强?滑铁卢一战粉碎了他的帝国美梦。现实就是现实。高尔基说:一个人即使再伟大,可归根结蒂还是渺小的。不要因为自己在某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就提前将胜利的勋章挂在胸前。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只以最后的结果作为评价的唯一准绳,而实力、名誉都只是历史的尘埃,最终会被事实的飓风所吹散。
        自信是水,它可以载起一个国家乘风破浪,也可以用大浪打击它。二战中的日本自信得狂妄,幻想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结果呢?被中国的持久战所拖垮;文革中的中国自信得愚昧,“超英赶美”的红色风暴席卷全国,到头来,只落得浩劫后的残破与几代的悲哀。自信是一根两极绳,可以把一个国家拉上成功与发展的彼岸,也可以把这个国家拖下贫困与落后的苦难之渊。一个国家要时刻充满自信,只有这样,它才能在激烈竞争的世界上立足。但残酷的现实用蘸着鲜血的笔在历史的书页上写下了值得每一个人思考的话:自信这个勇猛的士兵是不可能单兵作战取得胜利的,而他只有和实力,和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指挥共同作战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自信是这么令人琢磨不透,没有自信不可能成功,过分自信又注定失败。广阔的世界上,唯有事实这根绳索能套住自信这匹难驯的野马。实事求是是治疗盲目自信的良药。多想一想,尼采何以说出“我是太阳,只能给予,不用吸收”的狂话;多稳一稳,布勃卡何以与奥运会的撑杆跳金牌失之交臂;还有那失街亭的马谡,那要消灭共产党的蒋介石。这些人是那么自信,却被事实打得那么惨。
        正确地对待自信吧,以自我为圆心,以盲目自信为半径,是不会画出一个完整圆的;只有既有自信又不沉迷于自信,才能把生活画得更为圆满。我们期待重新站起来的泰森除了固有的自信外还要多几分稳健,我们企盼世上的人们不再因过分自信而品尝失败的苦果。
        愿每一个人都拥有正确的自信。
三、课内练习:《每一个明天都是机遇》
    每一个明天都是机遇。认识这一点使我们快乐。因为明天就会有新希望、新创造、新转机。
要求:1、用具体化的方法使这一段中的画线句的论述变得形象生动。
2、150字左右。
参考:《每一个明天都是机遇》
    每一个明天都是机遇。认识这一点使我们快乐。
    蓓蕾将在明天怒放,风暴将在明天平息,雏鸟将在明天破壳,远行的人将在明天上路。就在明天,树木、群兽、海洋、土壤——天地万物完成了新的伟大释放和孕育,创造出无数的形态各异的生命。
    不仅如此,随着残夜消退,黎明来临,厄运成为转运,难题有了答案,沮丧让位于勇气,这是对明天抱有信心而在今天付出汗水的人终将得到的报偿。
四、课外练笔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同学们在一起最爱讨论这个问题。有的说成熟的标是稳重大方,有的说遇事有主见,有的说是会办事,有的说是懂得关心、理解别人,有的说是善于认识自我、否定自我……
请以“成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 字。
(提示:中学生正值风华正茂、多思多梦的花季。一方面,渴望独立、成熟,另一方面,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又有着不同 的见解,所以,这则话题,学生会觉得有话可说。从表面上看,话题本身就给学生发散出了众多题意,似乎从中任选一方面立意即可,但人云亦云,很容易落入俗套,难以出新。从文体上来看,用议论文体也似乎更得心应手。但恰恰是话题表面的思维模式,给话题意旨、文体留下了更广泛的开拓空间。“成熟”,见仁见智,完全可以各抒己见,各擅所长,在议论、叙述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阐发自己的独特感悟,只要与“成熟”有关即可。)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073.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