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自读导言
同学们,你们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后,对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革命斗争中致残以后,又能写出鼓舞了数代人的名著而感佩不已,读了美文《我与地坛》之后,为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人生并成了有一定名气的作家而拍案赞叹。你们是否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伦•凯勒(投影显示作者事迹简介)。
眼睛是心灵的门窗。它既是人们摄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是人们发送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秋波一送,表达千般风情;眼神一瞥,会有万种暗示。可是具有正常视力的人你能想像得到一个永远处于黑夜中的盲人对光明是何等的渴望吗?读了海伦•凯勒感人肺腑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后,你肯定会有所体味。你将会为自己拥有视力而庆幸,将会懂得热爱生活,将会知道珍惜生命、关爱人生。
学习要求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光明的渴望之情和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3、深刻领悟文章蕴涵的人生哲理,从中获得有益启迪。
学习的侧重点是体味作者质朴的语言、洋溢的诚挚美好的感情,体悟其中深刻的哲理。
◆自读程序
1、整体感知课文
要求学生运用速读方法,浏览课文,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领略课文大意。课文虽然较长,但线索分明,条理井然。开篇设问总领全文,接下来依次写三天看的内容,最后述说感受。自读时,抓住文章结构特点,理清文脉,就能快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精读理解课文
整体感知领略课文内容仅仅是自读的初始,应当在此基础上运用精读的方法细读课文,方能控其精妙。这一阶段要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和典型材料揣摩玩味,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假如看到东西的第一天,作者第一眼要看的是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而这其中首先“长时间凝视”的是她的启蒙老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些材料中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呢?

3、朗读体味课文
声情并茂的朗读是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文章语言之美的最有效方法。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亲切动人,洋溢着作者对生活、对人生、对人类的真诚而崇高的情感。惟有认真地朗读,才能体味这语言的优美、情感的炽热和境界的崇高。
4、品读感悟课文
品读是阅读深入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求聚神凝思对作品认真阅读,细心品味,咀嚼赏鉴,吸收营养。就课文而言,应重在感悟其朴实语言中所释放出的对生活、对人生的极大热情和凝聚其中的关于生命的深邃思考。文章作者从其盲人的独特角度,表达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切关爱,同时对某些生理功能健全的人漠视人生、消极生活的态度提出了善意规劝。言出肺腑,深含哲理,启人思考,发人猛醒。
(解说:阅读的过程也是追寻作者思维轨迹的过程,是一个对文本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据此,我们对自读程序作了如上设计。这样既遵循了人们认知的一般规律,也符合学生解读文本的特殊规律。在自读过程中辅之以一定读书方法的指导,对学生养成独立阅读能力,进而自奋其智读书求知是大有裨益的)
自读点拨
为帮助学生把自读引向深入,教师应当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点拨中除了进行一些读书方法的指导之外,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体悟课文的结构美、语言美、感情美和哲理美上。
文章思路清晰,板块分明。课文以设问开篇总领全文,接下来按时间先后写了假如能有三天视力该看的东西和看后的感受,层次井然。即使是其中的一天,也以时间为序排得有条不紊。正是这选材精当井然有序的描述,才使丰富多彩的内容,叫人读来非但不感驳杂,反而觉得意犹未尽。文章结构之妙的另一方面是作者真挚的情感洋溢于全篇字里行间,如同粘合剂把文章各板块牢固地整合为统一的有机体,全文浑然天成。
文章篇幅较长,读来却令人兴味盎然,除了其结构的特色之外,语言的朴实美也是其重要因素。文章语言字字出自肺腑,句句娓娓动听,如行云流水,亲切自然,感人至深。其最成功之处表现在对世人无端地浪费生命、无意间虚掷天赋的规劝上。语重情长的热忱谏言中,没有一丝教导的口吻,没有一点训诫的语气。作者从一个独特的盲人角度,怀着满腔热情,运用委婉的妙语,做出真诚的规劝,做到了药良而不苦口,言忠而不逆耳。
(一)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从课文中归纳出假如有三天视力作者所要看的东西并思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以怎样的态度和感情来对待生活的?
2、认真阅读作者真诚规劝世人的语句,谈谈其语言艺术的效果和其中蕴涵的哲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解答下列问题。
①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有造诣的小提琴家,而且还能弹一手好钢琴。最意味深长的动人情景是,他常常同普朗克在一起演奏贝多芬的作品。弹钢琴者,是量子论和相对论共同构成了20世纪物理科学两大支柱。在科学上,他们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一幅优美和壮丽的图景,在音乐艺术中,他们同样能奏出扣人心弦的乐曲。
②除音乐外,爱因斯坦还推崇文学。他热爱莎士比亚、歌德、海涅、陀斯妥耶夫斯基和萧伯纳的作品。在他青年时代,他常常同友人在一起朗诵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大家知道,高斯是18、19世纪的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可是在爱因斯坦心目中,陀斯妥耶夫斯基比高斯更重要。听听他的自白吧:“陀斯妥耶夫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给予我的都要多,比高斯还多!”爱因斯坦如此重视艺术的作用,对于我们从事教育和自然科学的人来说,不是可以引起一番深思吗?
③在他的心目中,艺术和科学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并不是因为它们是两个闪闪发光、可以放在口袋里永远占有的金币,而是两个无限的、永远也没有终点的世界。从事艺术和科学的最大乐趣不是占有,而是不断地追求。
1、为什么说爱因斯坦同普朗克一起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是最意味深长的动人情景?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爱因斯坦之所以推崇艺术,是因为他认为科学和艺术都是值得永远追求的世界。
B、艺术与科学有着共同的目标,所以追求科学美的人同时钟情于艺术美。
C、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壮美图景,在音乐艺术中也配合默契。
D、认为文学艺术在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上远远胜过科学,是爱因斯坦认为陀斯妥耶夫斯基比高斯更重要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1、解答时要抓有代表性的材料,体会作者对光明的渴望之情和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积极态度。2、见自读点拨的有关内容。
(二) 1、两位科学家的心目中,科学和艺术是互通的、互补的,他们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优美图景,又一起奏出扣人心弦的乐曲,使人们看到了科学与艺术的互补和统一。2、B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070.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