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八首拼音】近体诗八首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三、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讲解《山居秋暝》,自学《越中览古》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课前引入--复习诗歌的知识 
二、 课文分析详细过程: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刘逸生《唐诗小扎》(有删改) 
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用热闹的字面不是写出热闹的境界而是写出幽静的境界。
我说它是"寓静于动"或"动中显静"。同样是水飞、云起、鸟啼、花发,在别的诗人笔下,也
许只能是热闹的铺排,而在王维的笔下却恰好就是幽静的意趣。你看: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栾家濑》)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这一类小诗,画面上充满了动态,有些还是十分热闹,然而意境还是异常幽静的。这些在纸
上看来又吵又闹的家伙,完全没有破坏作者所企图创造的意境,反而是构成这意境的主力。
你能说不是有点奇怪吗?照我看来,这就是人们把王维的优秀山水诗和那些冷漠枯寂的作品
区别开来,认为他的诗"丰缛而不华靡"的原因之一。 
这首《山居秋暝》,通过对于秋色的描写,说明山中仍然是一片美丽和平的恬静,从而作出
人们可以继续在山中隐居的结论。开头两句,容易明白,不用多说。这里要着重谈的是中间
那四句。 
中间四句,作者全力描写秋天的晚景,亦即题中点出的"秋暝"。写秋,前人很容易写出一片
哀颓萧杀: 
"庭风吹故叶,阶露净寒莎。"(雍陶)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僧无可) 
"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司空曙) 
都不免罩上一层黯淡的色彩。比较豁达的是: 
"大暑去酷吏,清风来故人。"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杜牧) 
可是王维在这里却把"空山"的秋暝写的如此热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上一句是所
见,下一句是所闻。"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上一句是所闻,下一句是所见。错落地把当时的景色、人物勾画得如此幽美,如此绚丽。看
起来,这里洋溢着一片热闹;可是,这些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的热闹,和作者所要表现
的幽静基调并不抵触,反而是相反相成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正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
幽"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写出事物的动态不是为了破坏这个幽静的境界,而是为了烘托
它。人们从这些喧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活泼生
机,因而它给人的感觉,就不是枯寂阴森,荒凉可怕。它和那些写幽静就必然是寂寞凄清的
寒瘦诗人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被称为"四灵"之一的南宋诗人翁卷(字灵舒),他在雁荡山
时,曾写出他的观感: 
"背日山梅瘦,随潮海鸭寒。平途迷望阔,峻岭疾行难。" 
"岚蒸空寺坏,雪压小庵清。果落群猴拾,林昏独虎行。" 
我不知道作者当时的心情如何,也许他认为这样才算是"真实"地写出雁荡山的景色。然而,
他未免把幽静看得过分死板了,认为只有使用瘦、寒、迷、难、空、昏、坏、独等类字样,
才显得幽静,因而他不能不堕入了枯寂的一途。许多山水诗人也打不破这个圈子,把幽静通
向冰冷,甚至通向死寂。然而,幽静并不等于枯寂冰冷(假如不是有意描写枯寂死寂的
话),只有知道幽静与热闹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相反相成的关系,才不难理解王维的优秀山
水诗何以与众不同。 
在诗的结末里,诗人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来点明自己愿意留在山中的意思。翻成现
代汉语就是说,春夏两季的许多花花草草,如今都已经衰谢了。由他去吧(所谓"随意")!
山中的隐士(所谓"王孙",是泛指,也包括作者在内)完全能够欣赏这些迷人的秋景,用不
着楚山去的。收束了全诗,并点出作者作诗的用意。 
三、 背诵这首诗歌 
四、 自学《越中览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讲解《登高》,自学其余近体诗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课前故事引入 
(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
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
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
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棗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
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
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
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二、 课文分析引导 
1、 放音乐《二泉映月》 
2、 老师在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全诗。营造凝重的课堂气氛。 
3、 师再朗诵,学生跟读 
4、 讲解:要想读好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你就把你自己当成作者,化身为其人,就当这首诗
或这篇文章就是你自己写的。老师在读这首诗时就真是这样想的,我想我就是杜甫,就是那
个老病孤独的杜甫。我就站在长江边上,衣衫褴楼,蓬头垢面,登高望远,怀想家乡,思念
亲人,牵挂祖国,同时更凄凉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这一辈子。 
所以,读好一首诗,理解--这是首先要做到的。注意,所谓理解,就是理性地把握。(板
书:理性地把握)这应是诵读好的一个前提。 
可是,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你们并没有跟我一样非常理性地。深入地理解这首诗呀,你
们为什么也读得这么好呢? 
3、启发式教学:(1)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2)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 
(3)十四字写六种景,什么特点? 
(4)急风、高天、哀猿、清清、白砂、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身体的,
还是心灵的?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飞鸟,你们想像一下,应该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 
同学们敢于展开想像,用自己的想像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总之,这是不是一只欢乐
的鸟呢? 
我们为什么不把它想像成一只欢乐的呢?而且大家为什么都认为是一只,而不是多只? 
诗人毛泽东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诗人王维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鸟鸣山更幽"。
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5)教师提示:就让我们化身为杜甫,站在高天下、急风中,面对清渚、白沙、孤鸟,诵
读一下这两句。"风急"--要读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齿间颤抖着读出这两个字;"天高"--调子
要很高并带拖腔,冲上去,描绘得很辽远,但内心很孤单渺小;"猿啸哀"--要有欲哭的调
子;……读"鸟飞回"--要想,我杜甫孤独漂泊,远离家乡,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晚年
了,我还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吗? 
语调、表情、动作都要配合上。"天高"--要仰视,清渚、沙白--要俯视,"鸟飞回"--要远
望,向着家乡看。 
要求学生对老师的示范,既要听,又要看。(师生共读) 
(6)颌联,写了几种景物? 
由落水,我们想到什么?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 
生命怎么样?长久还是短暂? 
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
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 
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那么,这两句应该怎样朗诵?你就是杜甫,面对萧萧落木,
你应该是什么心情?读这句你应该想什么?你心里的潜台词是什么?第二句,面对滚滚不尽
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怎么样? 
同时,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仅仅是无可奈何吗?
难道他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吗?他是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祈求长生不老呢? 
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读的时候,大家应该把这种豁达、坦荡,那种气魄
读出来。应该读得昂扬一些。站在长江岸边面对汹涌的波涛,目光远望,音调略高。尤
其"滚滚"二字应该读出磅虑的气势。待到这里,已经是第三句了,前三句一直低沉,此时应
该高昂一些。   
5、集体背王维诗《九月九回忆山东兄弟》 
6、讨论杜甫的人生 
三、 根据本课的学习,自学其余几首近体诗 
1、 学生自学 
2、 每首诗歌指一名学生分析讲解,其余学生讨论是非 
四、 课后小结和作业  
1、 小结课文内容 
2、 背诵全诗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065.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