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战】反对党八股·.示例之一.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在批判错误中阐述正面主张,边破边立的论证方法。学习本文生动活泼优美丰富的语言手段。

2.认识党八股的罪状及其危害,培养、树立马克思主义文风。

教学时数 安排3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题解;朗读课文;分段;讲读分析讨论党八股第一条罪状。

教学内容与步骤

1.题解: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同志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讲演,是继《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后的又一篇重要的整风文献。

当时,为了总结历史经验,肃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恶劣影响,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党中央开展了全党的整风运动。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形式死板的文体,每篇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其内容空虚,立论必须根据朱熹的《四书集注》,不许有作者自己的思想,只能重复搬弄儒家教条,敷衍成文。八股文是封建统治者愚弄和奴化知识分子的手段,是禁锢人们思想的工具。

五四时期,很多留学生从欧美日本回国,说话写文章只知生吞活剥地搬弄外国的东西,一些浅薄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染上了这个毛病,形成了新的八股——洋八股;这种毛病传染给共产党内的一些人,就产生了党八股。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表现形式或宣传工具。

全文共有五个部分。课文选自第三部分,主要是列举党八股的种种罪状,对它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揭露。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文风的典范。

2.教师范读或指定同学朗读课文。读前提示:

(1)准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2)文章列举党八股的八条罪状,每条都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看上去整齐醒目。而列举的每条罪状都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问题,有文章内容,有表现形式……考虑一下每条各侧重哪方面来说明问题的。

3.启发学生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指出党八股有八大罪状,引出对党八股罪状的分析批判。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列举党八股的八条罪状,分析其危害并指出纠正的方法。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总结全文,阐明反对党八股、树立马列主义新文风的重大意义。

板书(可预先写在小黑板上):

4.分析党八股第一条罪状。

提问:党八股那么坏,况且还有八条罪状,我们为什么不说“禁止党八股”而说“反对党八股”呢?也就是说用“禁止”这个词好,还是用“反对”这个词好?

明确:用“反对”一词好。因为党八股是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这是很难用行政命令禁止的,实行上也是禁止不了的。可见用词要反复掂量,仔细斟酌。

提问:可是课文在说明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时,有一句话是“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讲“空话”不也是思想意识问题吗?课文却用了比“禁止”分量更重的词——“禁绝”,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作者在文章中强调,在战争时期,不论前方后方,时间极其紧张,工作特别忙,文章长无人看,报告长无人听,因此,“禁绝一切空话”是十分必要的。再有,“禁绝一切空话”,也只是我们党对干部的一种从严的要求,并非真正从行政命令上或法律上规定予以“禁绝”。

提问:课文怎样论述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用了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

明确:课文先提出本段论点:“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接着分析批判“空话”的两种表现形态:第一是长而空。长而空的后果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其产生原因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然后以斯大林的演说为范例,一褒一贬,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战争时期尤其需要简短和精粹的文章。第二是短而空。先承上启下,辩证地指出短而空也不好,因为“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紧接着用长篇巨著《资本论》作为例证,并引用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说明文章长短要服从内容的需要。最后得出结论: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

这段文章总的论证方法是边破边立的论证方法,但在论述具体问题时,又具有各种不同的论证特点:

用典型事例论证:斯大林的演说和《资本论》。

引用论证: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正反论证:《资本论》与有些老爷的长文章。

比喻论证:长而空的文章像“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布置作业 :

熟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是怎样分析批判党八股的第二至第五条罪状的。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讲读分析党八股的第二至第五条罪状,重点突出第四条罪状和“学好语言”的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

1.分析党八股第二条罪状。

(1)提问:在这段课文的开头,作者将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与第二条罪状作了比较,得出怎样不同的判断?为什么?

明确:①两个不同的判断:“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还可以说是幼稚。”“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则不但是幼稚,简直是无赖了。”②两个不同的判断,揭示了错误的性质有轻重之分。后者比前者理应受到更严厉的批判。

(2)让学生朗读课文(从“党八股的第二条罪状”至“简直是无赖了”),并考虑:在这段课文中作者用了哪些色彩极强的词与句式来强调“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比“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更坏?

明确:课文用“毒素”“无赖”等词,用“不只……而且……”“不但……简直……”等层递的句式来强调“装腔作势,借以吓人”之坏。

提问:能不能将“毒素”换成“因素”,将“无赖”换成“无聊”?为什么呢?

明确:这两个词都不能换。“毒素”,原指某些物质所含的有毒成分,用在课文中充分说明“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是有腐蚀作用的害人东西。“因素”却不含有这个意思,是中性词。“无聊”与“无赖”尽管都是贬义词,“无赖”还含有“无聊”之意,可还是有区别的,“无聊”仅指空虚无意义而令人生厌,“无赖”主要还含有强横无耻、刁钻泼辣、蛮不讲理的意思。课文用“无赖”一词极写“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恶劣行径,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文风强烈的憎恶,再联系下文对此种恶劣文风的尖锐批判来看,就非用“无赖”一词不可了。

(3)要求学生简单说明课文论述党八股第二条罪状的论证过程和使用的论证方法。

明确:这段主要讲的是写作态度问题,分4层论述。第1层,提出论点:党八股的第二条罪状“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第2层,分析党八股的虚弱的本质。课文指出恶劣文风是“无赖”之后,引用鲁迅的话对这种文风进行批评,再用正反论证的方法指出科学的东西不怕批,而党八股却害怕驳。第3层,分析党八股的错误手段,说明写文章做演说,要有严肃的科学的态度。这一层用列举《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的方法揭露党八股的错误。第4层,强调写文章、做演说要靠马列主义真理,小结上文。

2.分析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

提问:课文分析批判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时,列举了“工”字写歪、“人”字加撇的例子,进而批判了“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的错误,阐述了群众观点的问题。假如这个例子换成一篇“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的文章或演说将如何呢?

明确:假如将上述例子换成文章或演说,势必造成引文过长,结构臃肿庞杂;另一方面,“工”字写歪、“人”字加撇这个例子是十分典型的,请想一下,这么简单的两个字写得如此复杂而使人看不懂,如让写字的同志来写文章,做演说其结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我们在选择例证时要力求典型,力求以小见大,以一当十。

3.讲读分析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

(1)指定同学朗读这部分课文,其余同学考虑如何划分这段的层次。

板书:

第1层:指出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第2层:指出语言无味的八股调的危害性。

第3层:分析学习语言的必要性和途径,提出医治党八股语言病症的方法。

第4层:阐述作宣传工作必须学习语言。

(2)提问:课文把党八股比喻为“小瘪三”,这样比好在哪里?

明确:课文说党八股像“小瘪三”,这样的比喻形象生动。一是将抽象的党八股变成习见的具体形象。二是瘪三那副干瘪肮脏、面目可憎的模样,会激起读者厌恶、憎恨的感情。

(3)提问:普通知识分子语言乏味“那是难怪的”,为什么我们做党的工作的同志不学群众语言就不行呢?

明确:因为我们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

提问:由此可见学习语言与群众有关,亦即与我们的服务对象有关。那么,在前面课文里,作者是怎样阐述这个问题的呢?

明确:要求学生齐读课文(从“射箭要看靶子”至“是万万不行的”)。

(4)提问:作者号召我们向人民群众、外国和古代学习语言,但具体怎样学是各不相同的,请分析比较不同在哪里?

明确:第一,主次不同。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是为主的,是源。学习外国和古代的语言是次要的,是流。第二,学习内容和方法不同。“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没有限制条件。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它有生命力;“生动活泼的”,它有表现力;“表现实际生活的”,它有战斗力。反之,不学好人民群众的语言就要犯党八股的毛病,语言就像瘪三。“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这里强调学习的是“所需要的”,反之就不行。具体地说是“好的东西”“适用的东西”和“进步道理”“新鲜用语”,不能“硬搬”和“滥用”。也就是做到洋为中用。“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这里规定内容是“有生命”的东西,亦即“有生气”的东西,学习方法是“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古语中死的东西坚决不用。也就是说要批判继承,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由上面分析可知,课文概念确切,用词精当,很值得我们借鉴。

(5)提问:这一段的论证过程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一段主要谈语言形式问题。课文开首提出论点之后,揭露党八股在语言方面的拙劣表现,用“瘪三”作比,论证其干瘪无味、面目可憎。由此过渡到谈为群众服务这一问题,这样就把“对象”和“语言”结合起来了,进而很自然地引出为什么要学习语言的问题,指出学好语言和革命工作的重要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怎样学习语言的问题。最后课文提出凡做宣传工作的同志都要学习语言,水到渠成地小结了这一段落。

4.让学生归纳党八股第五条罪状这一段的要点。

明确:这一段主要批判觉八股的形式主义,讲思想方法的问题。课文批判党八股滥用数字序号而没有真切的内容,这和第一条“空洞无物”有联系。在分析批判其形式主义实质的基础上,从正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法,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紧扣整风和反对党八股的重要意义,引出对党八股六、七、八条罪状的批判。

5. 课文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不少复句,学习并掌握这些复句,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下边多重复句的层次关系:

布置作业 :

归纳课文中心,编写论证提纲,小结写作方法。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简析党八股第六、七、八条罪状和文章结论,归纳课文中心,编写论证提纲,小结写作方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1.继续讨论课文。

(1)提问:课文论述党八股第六条罪状的内容与前后文有什么联系?

明确:这段内容主要讲写作态度和造成后果的问题,在整篇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不负责任”是产生上述五条罪状的根源。“到处害人”则是它的必然结果。具体内容就是第七条罪状“流毒全党,妨害革命”和第八条罪状“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2)提问:“毒物”与“毒素”是同义词,但课文说宗派主义、主观主义是“毒物”,说“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是“毒素”,两个词能不能换用?为什么?

明确:在上述两个句子中,“毒物”与“毒素”两个词不能互换。党八股是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比较抽象,用“毒素”一词突出其腐蚀作用,说明党八股这种比较抽象的表现形式其实质是有害的。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是比较具体的东西,故用“毒物”这个比较具体可感的词。

(3)提问:课文在结束时说“必须抛弃党八股”,为什么不说“反对党八股”呢?

明确:“抛弃”除了含有“反对”意思外,还有“与之彻底决裂”的含义,因此较“反对”更进一层;文章至此已是结论部分,一般说,结论的内容不能机械地重复前文的话或只是语句数量上的递减,总要比前文有所提高和深化,此其一。只有“抛弃”党八股,才能更有效地“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此其二。

2.归纳课文中心。(指名学生口述,教师归纳后板书)

本文列举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揭露了它的实质,分析、批判了它的严重危害,并提出纠正党八股错误的有效方法,号召我们彻底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推进革命事业。

3.小结写作方法:

第一,边破边立的论证方法和多种论证方法。

本文着重对党八股的八大罪状进行分析和批判,在批判错误中阐述正面主张,有破有立,破中有立,这是全文总的论证方法。论述具体问题,它又运用了典型事例论证、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等多种方法,而且往往同时交错运用。

文中列举的八条罪状既是论点又是论据。课文剖析每条罪状,目的是从正面树立榜样,指明方向。

板书(可预先写在小黑板上):

(1)引论:指出党八股有八大罪状。(提出问题)

(2)本论:列举党八股八大罪状,论证其危害和纠正的方法。(分析问题)

(3)结论: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中心论点)(解决问题)

第二,严密的结构安排。

本文的结构安排是按事物内部联系组织起来的。文章列举党八股的八条罪状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前三条罪状侧重于内容;内容决定形式,故接着第四、五条罪状侧重形式;第六条罪状从革命责任感角度分析造成前五条罪状的原因;最后两条概括党八股的危害性,这八条既各有侧重,又互有联系;在论述每个问题时,都按马克思主义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组织材料。最突出的如“学习语言”这一问题:课文先数党八股语言干瘪的罪状,由此提出要学习语言的问题,接着分析为什么要学与怎样学,条分缕析,十分清晰。

文章结构紧密还表现在本文在破和立之间用了过渡的词和句,内容前后照应环环相扣上。例如,课文批判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时,先从坏影响和根源两方面揭露长而空的罪状,接着用“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么?”的问句过渡到对短而空的批判。紧接着又用“但是”这一词转到对当前任务的论述:“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文章最后再次提到反对长而空,与前文自然地呼应。

第三,生动活泼的语言。

本文运用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语言,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课文恰当地运用了一些俗语、成语、方言词和比喻,使文章妙趣横生,富有吸引力。

布置作业 :

(1)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2)课外阅读《反对党八股》全文。

〔附〕“思考和练习”部分答案:

(一)第四题可参看本教案有关内容。

(二)“思考和练习”二:

(三)“思考和练习”三:

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比“要由内容来决定”“要从实际出发”之类的说法更通俗、更生动,更亲切(同时也是“比喻”)。

成语:“对牛弹琴”“得胜回朝”。前者排除了原意讽刺牛的无知这一面,强调“不看对象,乱弹一气”的可笑,后者改变了赞扬替封建王朝卖命的人的原意,用以讽刺那些装腔作势而自鸣得意的人,都可以说是赋予新意而显得切中肯綮、风趣幽默。

方言:“瘪三”本是上海一带的方言,课文中用来比喻语言干瘪乏味的可厌可憎,具有视觉形象的具体性和直感性,胜过许多抽象的说明(同时也是“比喻”)。

比喻:以“懒婆娘的裹脚”比喻“长而空”的文章之令人掩鼻,以“洗脸、照镜子”比喻写文章、演说要有责任心,都很新鲜别致令人会心。还有像“党八股里面藏的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毒物,这个毒物传播出去,是要害党害国的。”这段话中,“藏毒物”的比喻,把党八股的实质危害,党八股与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相互关系等等比较复杂的问题,说得明白、透辟,具有“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言简意赅,十分精辟。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3942.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