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港的变奏ppt】《汉堡港的变奏》..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0-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本文综合运用多种叙述方法的写作特点。

(二)了解本文在叙述中将记叙、议论、描写有机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理解本文刻画人物时所运用的烘托和陪衬的手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可分为几部分?各写了哪些内容?

分析:全文共3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7段)写中国汉川号货轮改变了汉堡港的节奏。

第二部分(8~32段)写中国汉川号货轮引起汉堡港变奏的原因——破例装载一套贵重设备,胜利完成了高难度的装船任务。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按装船事件的三个环节,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8~19段)写贝汉廷以极其详尽的配载图和极科学的说明维护了装运本国急需设备的权利。第二层(20~27段)当在与西德工头吉亚特较量之后,贝汉廷组织全船技术力量出色完成了装货任务。第三层(28~32段)写由于贝汉廷的严格要求,船员们艰苦奋战,装运的货物绑扎得无懈可击。

第三部分(33~35段)写汉堡港变奏的热烈场面,赞美引起汉堡港变奏的汉川号船长贝汉廷。

(二)课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他?

分析:中心人物是汉川号船长贝汉廷。

文章采取以下三种方法来刻画他:首先,是正面描写。例如,写他率部下共同奋战制订配载图,写装载成功后,他没有频频“谢幕”,却“满头大汗地躲在船舱里”,“婉谢”记者拍照,这些正面描写,写出了他强烈的责任心和谦逊淳朴的性格。其次是侧面描写。例如,在写“绑扎”和“检验”这两个情节时,文章从验货师由吓唬、挑剔,到后来“未等绑扎完毕就开来了检货证明”,这就从侧面衬托出贝汉廷杰出的指挥才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再次是在对照中来表现人物性格。例如,通过吉亚特从傲慢、固执到被动、认输的前后对照,衬托出贝汉廷的有胆有识。

(三)题目中的“变奏”指什么?可否将题目改为“轰动汉堡港的特大新闻”?

分析:“变奏”是个音乐名词,它是指某一主题音乐的变形,即用变换旋律、节奏、调式等手法来使乐曲发生变化。用“变奏方法”构成的乐曲,有时甚至比原曲更吸引人。

作者把汉堡港的正常活动比作一支乐曲,这支乐曲是惊涛骇浪和台风都改变不了的,但是以贝汉廷为船长的中国汉川号货轮的到来,却一下子就改变了这个古老港口的节奏,让它奏出了新的变奏曲——中国人也是好样的。

题目含蓄、新颖、内涵丰富,又具有贯串全文的作用,改题却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四)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分析:这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主要写了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汉堡港的市容和古往今来很有节奏的特点,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二是汉堡港的变奏和引起其变奏的原因,概述故事的主要梗概;三是轰动的场面,描写故事的高潮,具体写出汉川号是怎样使汉堡港变奏的,并且补充交代了时间。

(五)第一部分中,作者是怎样写汉堡港的节奏发生变化的?

分析:作者首先作了一个总的概括,写汉堡港改变了它正常的节奏。接着,从三个方面加以叙述:先写港口各个单位频繁来往,电话不断,是在暗示各单位都在相互交流情报,探听有关汉川号的信息;接着,写人们激动不已,表明汉川号货轮破例装载一套贵重设备的消息已经传开了;最后,写十几位老船长打破常规集体下海,亲自去拜访汉川号,说明汉川号的这个举动确实影响巨大。作者就是这样,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汉堡港的忙碌,即写出了它的变奏。

(六)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叙述方法,具体体现在哪里?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分析:文章第一部分用了倒叙手法,先写出汉堡港改变了正常的节奏,然后在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用顺叙方法写出引起变奏的原因和结果。采用倒叙手法,可造成悬念,引人入胜;也突出了中心,强调了汉川号破例装载一套贵重设备的奇迹对汉堡港的震动之大;同时也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让以贝汉廷为首的汉川号的海员的形象更加高大。采用顺叙手法,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从中领会以贝汉廷船长为代表的中国工人的爱国热情、科学态度和实干精神。本文第二部分第2层,写到德方代理误认为配载图是汉川号大副个人绘制的时候,作者写了一段插叙,介绍了这幅配载图的来历。这段插叙突出了中国海员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深化了人物描写,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也使结构上有了变化。

(七)本文在叙述中有机结合了描写、抒情和议论,请举例说明之。

分析:①叙中夹议。如文章第二部分结尾写道:“汉川号就是这样使得汉堡港改变节奏,为我国的海员,为我们的祖国争得了荣誉。”这议论点明了所叙的汉川号创造的装货的奇迹的深刻的意义。此外,对贝汉廷的赞美之词往往脱口而出:“这是一幅何等详尽的配载图啊!”“这哪里是什么配载图及注释,简直是一份科学报告”。这些议论既勾连了上下文,又揭示事实所包含的深意,有利于深化文章中心,引起读者共鸣。②将抒情、描写有机结合,如“一百多年来,汉堡港早就形成了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寓丰富于单纯,多变化而又精密,就像成熟的乐队演奏熟悉的乐曲”;“明媚的阳光,彩色的裙衫,童稚的欢笑,一下子使得汉堡港这支一百多年的古曲焕发青春的明丽,奏出奇异而动人的旋律”。这些描写照应了标题“变奏”的比喻义,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贝汉廷为首的汉川号海员所创造的奇迹以及由此表现出的中国人民的志气的赞美之情。

(八)分析本文标题的深刻含义。

分析:《汉堡港的变奏》一文的标题新颖,独特。它由一个偏正短语构成,又运用了比喻修辞。作者把汉堡港的正常活动比作一支乐曲,这支乐曲是任何惊涛骇浪和台风都改变不了的,但是以贝汉廷为首的“汉川”号货轮的到来,一下子就改变了这个古老港口的节奏,所以作者称之为“变奏”,以此歌颂贝汉廷为代表的中国海员的能力和气魄。借以比喻“汉川”号在汉堡港引起了轰动。

(九)阅读下面的几段文字,分析其中比喻句的深刻含义。

分析:①汉堡港是忙碌的。各国的船舶穿梭似地来来往往。码头上吊杆不断起落……但是工人们的脚步是稳重的。一百多年来,汉堡港早就形成了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寓丰富于单纯,多变化而又精密,就像成熟的乐队演奏熟悉的乐曲。

比喻汉堡港忙碌而“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工作。

②那些日子里,全船像要参加国际棋赛一样,把货船,甲板的布置图纸(1:100)贴在木板上,把货物按比例缩小做成硬纸模型,反复组合,这盘特殊的“棋”下了几百次。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3828.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