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眠 川端康成_花未眠..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0-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江苏省金湖县第二中学 丁志平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够通过感知,升华到分析概括,进而理解课文主旨

2、找到并揣摩有含义的语句,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课文主旨及思想感情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海棠》中的佳句,他半夜醒来,点起蜡烛,原因是担心花儿睡去,花儿是不会睡的。千年以后,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随笔散文《花未眠》,这位作家就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川端康成。

板书课题:花未眠 川端康成

二、检查预习

1、 字词

⑴壁龛(kān) ⑵ 绽放(zhàn) ⑶邂逅(xiè hòu) ⑷陶冶(yě)

⑸拙劣(zhuō) ⑹ 迥(jiǒng)然 ⑺ 拜谒(yè)

2、 解释

⑴不可思议(荒诞,出乎常情) ⑵众所周知(人人都知道)⑶邂逅(不期而遇) ⑷迥然(相距很远)

⑸难能可贵(做了难做的事,很可贵) ⑹陶冶(培养)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引子:作者在旅馆中,清晨发现“花未眠”,“大吃一惊”,由此产生了新发现,什么新发现?

(明确:“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3节

“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5节

2、作者由花联想到文学,他指出了一种不良现象,什么现象?

(明确:人们观赏画中花,不留心欣赏真的花。

3、作者举了很多例子,说明只有走进现实中去才能产生真知,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 ⑴李迪等人(画)、罗丹等(铜像)——对自然美仔细观察创作出优秀作品,也让人领略到自然美

⑵宗达(自家小狗对比)——肯定宗达的写实精神、细致观察

⑶长次郎(茶碗)坂本二郎(画)——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是融合的,相得益彰。

4、举了这么多例子,作者要说明什么?

(明确:自然美与艺术美是相通相融,相得益彰的

5、又联想到自己的一次游玩,在游览中发现了什么?

(明确:自然总是美的,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最后一段:照应开头,突出美是无限的是邂逅所的,是亲近所的。

附板书:花未眠 ——自然美无限,人感受美有限

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

联想文学——人们观赏画中花,不留心欣赏真花

(例)李迪等(画)、罗丹等(铜像)—观察仔细 自然美艺术美

宗达(小狗)——写实 相通相融

长次郎(茶碗)、坂本二郎(画)—在我心中相互呼应

联想游览——自然总是美的,只是某些人看到

四、研读课文

1、讨论三个观点之间的联系。

(观点⑴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⑵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需要反复陶冶。

⑶艺术美与自然美是相通的。

明确:告诉我们美是无所不在的,应该提高审美能力,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这也是课文的主旨所在。

2、讨论一下几个句子的含义。

⑴ 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明确:它的哀伤来自无人欣赏,凌晨四点的海棠美丽芬芳,却少人喝采,作者为人而哀。 ②花到开时离败不远了,作者移情寄哀伤,为花而哀。作者深悟到:人类感受美的能力是极有限的,而自然美是无限的。“哀伤”是作者彻悟后的心绪流露。按理说,大自然总是有美可寻的,只要人活着,就该毫无阻碍地享受它,可遗憾的是生命发现美的机会并不常在。

⑵ 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明确:① 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②人生是一个寻求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有意或无意错过的过程,但只要坚韧地活下去,才能不断发现美。③我们要用毕生的追求使感受美的能力不断加强。

⑶坂本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明确:文学艺术家应该发扬写实精神,认真观察自然,准确表现自然,使欣赏者从艺术美中领略到真正的自然之美,这才是文学艺术的极致。我们应该不断地发现美,亲近美,感受美,也只有这样才会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美存在于自然中,美也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

⑷ 第四段引述雷诺阿·米开朗基罗的例子,其意图是什么?

明确:以这两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代表,说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

六、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从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学到了许多哲理。美是无处不在的,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

人有人言,花有花语,二者交流,也是一种缘分,它来自于心灵上的豁达与冲淡。川端康成对此深有感触,看到海棠花未眠,于是写下了一篇素雅恬静、韵味深长的小品文——《花未眠》。他向我们轻声诉说出一种哀伤之美,并一路领着我们寻找这哀伤的源头,终于发现到人类感慨的是生命发现美的机会并不常在,两相邂逅,才产生一番动人的情怀。而在这片情的背后,也隐隐透出了沉沦在日常生活中的人的苦涩。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曾邂逅了哪些美呢?

罗丹说得好啊,“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今天起,让我们尽情拥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吧!

七、作业 练习:完成练习题

作者邮箱: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3822.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