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节选_灯下漫笔(节选) 知识要点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0-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一、关于背景
1925年前后(此间鲁迅先生小说集《彷徨》问世),中国社会异常黑暗。社会上章士钊的复古言论甚嚣尘上,胡适极力掀起“整理国故”的复古风潮,更有反动政府的文化围剿(杨荫榆、陈西滢等人便是御用吹鼓手)。鲁迅先生冷峻、沉静地审视社会风云,虽有“彷徨”,但仍然不断地对“国民性”进行探讨,深刻揭示群众的思想上的愚弱、懒惰、巧滑等劣根性。“议论文往往执滞在几件小事情上”,“遇到这些小事情,而偏有执滞于小事情的脾气”(《〈华盖集〉题记》),这种执着的精神在《灯下漫笔》中已经十分清楚。为痛斥复古者的谰言,为痛击愚昧同胞一掌并使之猛醒,更为了激励青年开创未来而写下了本文。第一部分发表于1925年5月1日《莽原》第2期,第二部分发表于5月22日《莽原》第五期。

二、内容分析
课文只选了《灯下漫笔》的第一部分。原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在1925年5月1日和22日《莽原》的二期和五期发表。全文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所谓中国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青年的使命”!全文两部分是一个有机整体。第一部分侧重于谈古,第二部分侧重于论今。两者既紧密贯通,又可以独立成文。

课文所选的第一部分,一共14段文字。文章在准确剖析中国历史的基础上,把中国历史概括为“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这正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段。由钞票贬值而引起对“人”的价格贬值的思考。

写北京的钞票兑现难,写自己的真实感受,钞票跌价,自己赔钱,反而“非常高兴”。为下文做铺垫。

第1段,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的开端。“几个国家银行的钞票,信用”见好,因此执迷现银的乡下人,稍明事理的人都乐意收受钞票。本段的第④句陡然一转“后来忽然受了一个不小的打击”,引出了下文。

第2段,写蔡锷反袁起义,引起钞票行市骤变,银行停止兑现,购物贬值,换铜元、外钞不成,向朋友借现钱怎么会有?局面甚残酷。

第3段,写自己的实感,三四十元的中交票,六、七折就换了出去,自己还“非常高兴”。

第4段,写自己怀里揣着银元,高兴之余,突发“另一种思想: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这就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是为什么呢?

这部分先写钞票的信用好,因政局动乱骤然变了行市,贬了值。到自己出手的庆幸,到触银深思,事情虽然不大,但却反映了现实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但这并不是作者的主要目的,它只是作者引起下文的一个铺垫。

第二部分,5—11段。考查中国社会历史的本质,得出“两个奴隶时代”的结论。

在纷乱至极的社会中,中国人在暴力的镇压下,不求人格,只求做上了轨道的奴隶,整个三千年的历史不过是想做而不得,或者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第5段,紧承第4段回答原因之一。假设有一种暴力使人不及牛马,当然打死奴隶赔一头牛马便要心悦诚服,因为他们本来牛马不如。

第6段,上面的“假如”绝不是凭空假拟,就来剖析历史。从钦定正史,到“鉴编”史纲,历来不过记述的都是这些“小玩艺”——“将人不当人”。可新近教科书却说“向来就很好。”

第7段,由第6段转折剖析中国人向来没争过人格,官与强盗的争杀,使百姓只希望有个主子让自己做牛马。但只求做稳牛马的日子实际是不好碰到的。

第8段列举各个时代动荡使百姓求做牛马也不能,因此只求另外的人来做主子。当个上轨道的奴隶。

第9段,承前面7、8段,百姓求之不得,而来者不是狡猾者,就是外族者,总之,他们教给百姓如何服役,秩序稳定了,百姓做稳了奴隶,因此欢呼“天下太平”!

第10段,上面的剖析令人信服,但偏有学者们不讲事实,而是美化历史为“发祥”、“发达”、“中兴”,作者直截了当地戳击“太绕弯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第11段,进一步指出那些“作乱人物”不过成了“给主子清道辟路的”。

这就是我们的历史。一部统治者使人民做奴隶的历史,一部老百姓甘心做奴隶的历史。

第三部分,12—14段,现实情况下走哪条路呢?我们只有创造“第三样时代”,这是我们青年的使命。

如果说第二部分从假设开始,剖析历史,揭示历史规律;那么,第三部分则从古到今,中国现在无不是在两种时代的方式下生活,“想做而不得”,因此,唯求“暂时做稳”了。稍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第12段,指出那些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虽“于现状不满”,但他们神往的是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而百姓不是迁进租界,就是避入教堂,因为那里可做稳了奴隶。

第13段,连用两个反问句,对提倡复古者进行批判。

第14段,我们也不满现在,但却不反顾,而是要创造第三样时代,是青年的使命。

全文从现实生活的兑现钞票起笔,谈行市,说心绪,陡然笔力一振,切入题旨,“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然后放开思路,说古道今,最后指出青年人的使命是创造“第三样时代”。

对比国学家崇奉国粹,文学家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热心复古,不难看出只有鲁迅先生“早就很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不忌惮地加以批评。”对比中国历史上有利用暴力使百姓不及奴隶的,有编纂正史、略史或者教科书使百姓本已奴隶的生活美化为“很好”的,更有甘心纳粮、磕头、颂圣的,不难看出只有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因此他才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毛泽东语)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3483.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