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主体的原理及方法论]《社会历史的主体》

高二政治教案 2014-08-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教学案(新人教必修4)
第十一课 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对社会主体的学习,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

【学习过程】 【导学设计】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材料一:有人说:“英雄造时世”、“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天历史。”也有人说“时世造英雄”。
材料二:马克思、恩格斯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1)结合教材内容,对材料一、二的观点作出评价。

(2)材料二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历史观?

2.材料一: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人民来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
材料二:XX年奥运会开幕式给全世界人民献上了一场丰盛的文化大餐:华丽炫目的灯光效果、源远流长的文化意境以及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更让世人惊叹的是整齐划一,美轮美奂、壮观的人阵制造了震撼的视觉效果。这些都凝聚了亿万群众的智慧和心血。据统计,参与的演员及工作人员达28583人。
材料三: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在包产合同书上按下18颗鲜红的手印,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开端的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就在这里起步了。实践证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最重要的改革,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
(1)材料—说明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什么作用?

(2)材料二告诉我们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道理?

(3)结合材料三,联系我国改革的具体实例,说明人民群众在推进改革中的作用?

3.材料一:XX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xx总理在两小时后直达灾区最前沿;xx亲临灾区,慰问抢险救灾人员和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雷霆万钧奔赴现场,各军种十万大军迅速集结灾区。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材料二:XX年5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公告宣布,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XX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联系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认识。

【巩固提升】
【学习过程】 【导学设计】
一、选择题
1.人民群众中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指(   )
a.工人阶级    b.农民     c.劳动群众    d.知识分子
2.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a.人民群众与各级领导干部有着密切联系
b.万事民为先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第一位的
3.xx同志指出,我们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共建共享理论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人民群众可能创造真理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123
a.①③     b.②④    c. ①④     d.②③
4,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书写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十万筑路大军凭借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巧妙运用现代科技,用集体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这一奇迹。青藏铁路的奇迹表明(   )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践成功的决定因素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④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①②⑧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邛崃市羊安镇汤营村是四川省西部一个普通村庄。XX年10月,滚村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组建了汤营三联农业公司,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农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被称为新农村建设的“汤营模式”。上述材料表明了(    )
①社会制度的变革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③必须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④创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从哲学上看,“以人为本”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③唯物史观的要求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靠人民群众付诸实践、取得实效。这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②认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某村党支部书记坚信“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他利用自行研制的冬暖式大棚技术,带领全村致富后又无偿向全国300多个县市推广,许多农民因此走上致富之路。该村党支部书记的做法体现了共产党员在实践中
a.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b.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c.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d.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
二、非选择题
9.xx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广大干部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
    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什么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

10.材料一:XX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30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的抗议和骚乱,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的风潮,粮食危机有向世界蔓延之势。123
  材料二: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储备充足。
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99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