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体味文化教案】高二政治体味文化艺术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2014-08-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分析文化的力量;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
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
    文化的含义;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媒体及用具】幻灯片及基本教具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方法一:视频播放“福娃”动画片
提问:“福娃”的设计反映了什么样的理念?
鱼(贝贝)、熊猫(晶晶)、奥运圣火(欢欢)、藏羚羊(迎迎)、京燕(妮妮)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被昵称为“五福娃”。五个“福娃”中,头顶波涛文样的鱼娃“贝贝”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因为水在中国传统中象征着积聚”,传递的祝福是盛世繁荣;熊猫“晶晶”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火娃“欢欢”象征着奥林匹克圣火,洋溢着北京XX对世界的热情;藏羚羊“迎迎”是中国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它身手敏捷,表现了奥运的运动特质和体育的灵动;燕子“妮妮”代表燕京以及大陆海洋和天空的统一体,把欢聚盛会的喜悦带给人们。它们以“北京欢迎您”的谐音命名,将北京的祝福带给世界。
中国文化里有五行之说,又有很多用“五”象征的吉祥意义,“福娃”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五环是奥运会的象征,“五福娃”的色彩与奥林匹克五环一一对应,在全世界也具有极强的可视性和亲和力,充分体现了奥运文化。
“五福娃”的设计以最富有中国特色的福文化作为整组吉祥物的阐释背景、以可爱的儿童作为标准化造型的基型、以外来的奥运圣火作为吉祥物的“老大”、以五个形象组合成一组吉祥物,这都体现出高贵典雅的东方文化与活力四射的现代奥运的完美融合。
    其设计既体现了奥运文化的精神,又浓聚了中华文化的风格。
过渡:从奥运吉祥物“福娃”设计所体现的文化理念,可以看出,“文化”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非常亲近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内涵。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
方法二:多媒体展示:
“我被托付一项困难的工作,就是谈文化。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我们想用语言来规范表述它的意义,这正象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着我们去寻找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以外,它无处不在。”      ——美国学者•罗威(a.l.lowell)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1234
过渡:既然学者们也不知道文化是什么,我们只有自己去体味了。
教学互动,合作探究
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情境导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到生活中去体味文化。布置学生分组事先收集有关文化现象、文化概念的资料,利用学生的旅游经历,感受各地及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制成课件,课堂进行展示。
<合作探究>
通过自己体味文化,你感受到什么?让学生自己总结。
<形成意念>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3、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来解读“文化”的概念。
(二)文化是什么
〈情境导入〉
让学生从各种途径得到文化的定义。(写出出处)或者多媒体展示:参考资料有: 
〈合作探究〉
你同意这些说法吗?为什么?请试着给文化下个定义。(教师提示“文化”一词的多种意义)
师生探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从以下方面来讨论,归纳:
<形成意念>
1、文化的含义——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这里要解释一下“意识形态”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自然现象)
〈合作探究〉
①展示图片:提问古树古堡是文化吗?将古树古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能称得上文化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②你能否用教材插图,再进行补充,尝试描述人类文化创造和演进的历程?
◇探究点拨:
       ①古树古堡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将古树古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过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人的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
      ②例如:文字的发明--…记数的发明(如阿拉伯数字)一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工业革命——1969年美国阿波罗登月行动——载人航天行动。
〈形成意念〉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月亮
 一个小孩子看到月亮,可能会形象化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如盘子和镜子等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而一个远离家乡的人看到月亮时,会更有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或者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
 月亮对于农民来说,中秋圆月代表团圆、丰收和圆满;
 天文学家眼中的月亮,只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已。
〈合作探究〉①人的文化素养是怎样形成的?
            ②人的文化素养怎样表现出来?1234
            ③人的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有什么关系?
〈形成意念〉
①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人们的文化素养总是通过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体现出来。这样,我们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就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③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必然表现在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甚至表现在这一时代的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而这些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也记载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因此.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践行要求〉
有人说,自然界中有人的活动,才会有文化的诞生。反过来,文化也对人的生活产生影响,这是文化与人关系的两个方面。因此文化可概括为“人化”和“化人”两个方面。试结合上述所学知识,阐述你的看法。
上述观点是正确的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所谓“人化”,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②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所谓“化人”,就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2、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这是教材对本部分内容经过逐层分析后的得出的最后结论。
  “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把握“文化”的含义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多媒体展示:
(1)广义的“文化”是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以用来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活动。这种广义的“文化”概念与“文明”的含义相近。例如,考古学中讲的“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通常就是这种广义的文化。(2)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3)我们这里所讲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
 〈合作探究〉
①这是一组发生在公交车上的镜头(教材插图略).你认为,这两个镜头中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和稚气未脱的学生,谁更有“文化”?
    ②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形成意念〉
①这一探究活动目的在于让同学们体会文化的含义.这里的“文化”是“文化素养”“文明”的意思。显然,从图中二人的表现看,稚气未脱的学生比西装革履的男青年更有“文化”。1234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一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基特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文化的外延)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合作探究〉
根据你所经历和知道的事实,说明文化对个人成长所产生的影响。或利用p8教材探究活动
〈形成意念〉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合作探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影响。
〈形成意念〉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课堂总结:
我们都生活在文化生活中,文化就像血液一样浸润着我们的心田,我们的生活需要文化,我们的成长呼唤文化,让文化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践行要求:
      材料:由文化部、科学技术部、信息产业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将于XX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本届网博会首次提出了“中国健康网络文化年”的理念,深刻地体现了政府部门在倡导净化网络空间,利用互联网积极传播先进科学技术、先进文化,逐步实现“以法治网”和“以德治网”并举,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和网络道德的方针政策。
      试用本课所学有关文化道理为打造“中国健康网络文化年”提几条合理化建议。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94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