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价值是什么]第二框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高二政治教案 2014-08-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一、学习指导

(一)知识网络

(二)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定义,理解如何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原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和条件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讨论分析为什么要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学法指导

1.结合实际。学生在学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首先要弄清其含义,并结合实际来理解价值判断产生的基础以及如何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2.讨论交流。在学习价值判断的主体性时,学生可以就某个身边的问题展开讨论,看看人们为什么会在同一问题上形成不同的意见,这些不同的意见是怎样体现他们之间价值观差异的,并思考为什么会形成这种价值观的差异。

3.从我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从我做起,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自己对人民群众的情感。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想一想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身边小事入手,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二、知识点拨

(一)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是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需要以及满足程度所作出的判断。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事实判断是对事物自身性质的认识,一般不涉及人的需要、喜好等主观因素,而且往往要排除人的主观因素干扰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结论一般来说是唯一的。衡量事实判断正误的标准,就是看人的认识与事物自身是否相符合。

价值判断是对事物属性与人的需要关系作出的判断。既然是对一种“关系”作出的判断,它就要考虑到双方的因素,一方面要考虑到客观事物自身的性质,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主体自身的需要。因此,价值判断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价值判断的结论一般来说不会是唯一的,但这并不排除价值判断有正误之分。衡量价值判断正误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价值判断要以事实判断为基础,因为没有对事物自身性质的认识,我们也就无法对它能否满足自身的需要作出判断。

例题:下列有关价值判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价值判断是对事物自身的性质所作出的判断

b.价值判断没有正误之分

c.价值判断表达的是人的主观喜好

d.价值判断是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价值判断的理解。价值判断是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需要以及满足程度所作出的判断。它既不是对纯粹客观事物自身性质的认识,也不是纯粹主观喜好的表达,因此a和c是不正确的。价值判断有正误之分,有衡量价值判断的客观标准,因此b项也不正确。d项是正确的,因为我们是在对事物自身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对它能否满足自己需要作出判断。

(二)价值判断的性质

价值判断具有以下几种性质。1234

第一,客观性。价值判断的客观性表现在价值判断不是人主观自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有其客观的来源。同时,价值判断的客观性还表现在价值判断的正误有一定的客观标准,不能只凭主观喜好来评价,正确的价值判断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二,主观性。价值判断与人的需要有关,因此具有主观性。主观性的表现就在于价值判断因人而异。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其价值判断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里,价值判断就会打上阶级的烙印。

第三,多样性。事物自身的性质多种多样,人的需要多种多样,因此价值判断也会显现出多样性。这要求我们不能在价值观上盲目求同,要在一定程度上坚持多元的立场。

第四,社会历史性。人们的价值判断都受到自己所在群体、阶级和社会的影响,表现出社会性。同时,社会的发展也会导致人们价值观的变化,进而使价值判断发生变化,这是价值判断的历史性表现。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评价现实和历史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片面化。

例题:几十年前,人们常说要勤俭节约,一分钱掰两半花。现在我们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观念,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这表明(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会推动社会意识的变化②价值观具有历史性③旧的价值观念都是不正确的④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价值观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价值观的变化表明价值观的历史性,这要求我们以历史的眼光评价各种价值观念,不能说旧的价值观就是错误的。正确答案为c。

(三)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要自觉遵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不能因为价值判断的主观性而否认价值判断应当遵守的原则。

首先,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不能违背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同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以历史的眼光来评价各种现实和历史中的价值观念,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价值观,跟上时代的步伐。

其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每个人、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需要和利益,那么办事情的时候以谁的需要和利益作为出发点呢?也就是要站在谁的立场上呢?应该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同时,人民群众的利益也是由各种具体利益组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善于从整体出发,协调各方利益,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例题:xx同志指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    )

a.未来社会的价值观1234

b.取消个人利益的价值观

c.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价值观

d.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数人的价值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正确的价值观的理解。我党的价值观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观,而不是未来社会的价值观,价值取向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a项不正确。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并不是说取消个人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要把党的价值观和个人的价值观区分开,因此b和d是不正确的。正确答案为c。

三、学习自评

(一)单项选择题

1.价值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下列属于哲学价值判断的有(    )  

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②这些花儿很漂亮③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④这些水果真香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价值冲突是人们面对多个价值选择时出现的选择困境。下列行为属于价值冲突的是(    )

①小明不能断定对面来人是小张还是小王②小明拿不准主意是参加学校活动还是在家休息③小明想不起《春》是朱自清的文章还是鲁迅的文章④小明不知道该不该把同学作弊的事告诉老师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3.“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直接体现了价值判断的(    )

a.历史性       b.阶级性      c.客观性      d.能动性

4.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皇帝希望通过炼丹术来求得长生不老;在西方,有很多科学家曾经梦想设计出永动机。这些都是永远不能实现的。这说明(    )

a.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b.正确的价值观是对人们需要的客观反映

c.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下列哪种价值观不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c.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d.为了效率可以放弃公平

6.许多地方为了一方私利而对污染企业采取地方保护主义。下列对这种做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这种做法保护了地方企业,是正确的价值选择

b.维护地方的特殊利益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c.这种做法体现出人民群众内部利益是无法协调的

d.这种现象说明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是由各种具体利益构成的

7.党的xx大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取向,这一原则有效地推动了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党的xx届六中全会又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把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的变化表明(    )

①价值选择具有历史性②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加深③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234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辨析:事物被人所喜爱就有价值,被喜爱的程度越高,其价值就越大。

2.邓小平说:“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

这里的“最好”意味着什么?在这里,判断“最好”的标准是什么?

四、能力拓展

1.某国有企业职工李某,工作认真负责,尽心尽力,常常为了自己企业的发展而放弃个人休息、交往和娱乐。后来,他发现该企业存在偷税行为,就写了一封检举信告发了该企业。

“为企业发展而放弃个人休息”与“写信检举该企业”是否是相互矛盾的行为?如何评价李某的这两种价值选择?

2.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价值取向的理解。

五、相关信息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三个重要价值取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规律,体现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统一,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定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高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遵循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因而它成为衡量现阶段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和行为,就是有价值的;对“三个有利于”的促进作用越大,其价值就越大。“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的标准。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93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