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知识点|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一、学习指导
(一)知识网络
(二)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矛盾含义和基本属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含义;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深刻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内涵;熟练运用相关方法论,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三)学法指导
1.找一找“祸福相倚”与“得失转化”的有关事例,从而揭示对立统一关系。
2.注意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关系,正确理解、区分哲学上所说的“矛盾”、“斗争性”与日常生活所用概念的区别。
3.查找资料撰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是如何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
二、知识点拨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同时存在、始终不可分割的。我们应该在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它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哲学上讲的矛盾,既包括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也包括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3.哲学上讲的矛盾不同于逻辑学所讲的矛盾。前者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后者则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的现象,这种现象违反了逻辑规则。
4.要注意矛盾双方的依存和转化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5.不能将哲学上讲的矛盾、对立、斗争等同于政治术语中的矛盾、对立和斗争,后者仅是前者的一种表现形式。
例题:“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 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这段话说明( )
a.难与易因人而异 b.学与不学因时而异
c.学与不学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d.难与易的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矛盾概念的理解。学生应该准确把握矛盾双方“统一”的含义:一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另一方面,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此话的意思是“难”与“易”的转化,条件是“学”或“不学”。正确答案为d。
(二)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事事有矛盾。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包含着矛盾;人类社会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极其复杂的矛盾;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一个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在新旧矛盾之间绝没有哪怕是一刹那无矛盾的状态,即时时有矛盾。
2.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正确对待矛盾,承认矛盾的客观性,这是正确认识矛盾的前提;勇于承认矛盾,敢于揭露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关键。同时,我们要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防止片面化。
例题:基因是指生物性状遗传的基本因子。近年来,转基因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步,已生产出转基因大豆等食品。科学家还在进行将人类基因转入某种动物基因的试验,以便为人类器官移植提供来源。这表明( )
a.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
1234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事物之间存在着客观普遍的联系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解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基因作为生物性状遗传的基本因子,沟通着大豆、人类、动物之间的关系,是它们之间内在联系的基本依据。a、b 项虽然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题干主要是讲述人类实践的客观过程和客观结果,并没有揭示出认识的发展,故不选 d。正确答案为c。
三、学习自评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表述,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是( )
a.欲擒故纵,声东击西b.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c.物极必反,相辅相成 d.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是( )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大量使用农药消灭害虫,虽然有较好的效果,但残留的农药也会造成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同时害虫还会产生抗药性,增大进一步防治的难度。这表明( )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相互转化③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④凡事都要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中医讲求对症下药,有时对同一类疾病根据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疗法,称为“同病异治”;有时又对不同的疾病根据相同的病理采取同一类疗法,称为“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最突出的共同点是重视( )
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b.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c.意识的能动作用 d.从整体上把握现象之间的联系
5.台风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危害, 也给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 是维持地球能量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哲学上看, 这表明( )
a.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处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 d.应该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其本质
6.“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 孟子这句话从哲学上告诉我们( )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来自书本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非选择题
1.辨析:任何事物之间都构成矛盾。
2.云南省地处边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国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订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云南省制订发展战略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四、能力拓展
1.国务院总理xx在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搞好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工作,扩大试点范围;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今年把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到XX年,要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1234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如何体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
2.辨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五、相关信息
(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矛盾普遍性、客观性的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是一切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学习矛盾普遍性、客观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1)要承认矛盾是普遍的和客观的,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坚持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一切的原则;(2)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一分为二,防止片面性;(3)既看到事物内部对立的一面,又看到统一的一面,这种方法通俗地讲就是一分为二。
(二)矛盾具有特殊性
矛盾特殊性的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个特点不是外表的,而是内在的,它是一切事物的内在本质,也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内在原因或根据。
矛盾特殊性的表现:(1)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意义: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不是各不相干的,而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 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变化的。从空间看,在一定场合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 反之亦然;从时间看,在一定阶段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发展阶段则变成特殊性的东西, 反之亦然。
方法论意义:(1)应该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2)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四)正确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者的区别: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根源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都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反之,则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根源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所作出的不同回答。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的属于辩证法;采取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的属于形而上学。总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回答的是世界本原是什么的问题,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回答的则是世界状态怎么样的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有唯物和唯心之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各有辩证的和形而上学的区别。1234
二者的联系: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又受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影响和制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所以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因为:(1)一般来说,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然后才能进一步解决这个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2)如何解决世界的本原问题,规定了解决世界的状况怎么样问题的方向。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既是物质的,又是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要正确地、如实地揭示世界的本质,不仅要坚持唯物的观点,而且要坚持辩证的观点。没有辩证的观点就不可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底,就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客观物质世界,只不过两者研究的角度不同罢了。唯物论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 而辩证法所要进一步回答的则是世界的状况究竟“怎么样”的问题。二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是坚持辩证的唯物论,它在解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时是贯穿着辩证法的。同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它在解释世界状况 “怎么样”时,是从唯物论原则出发的,始终贯穿着唯物论。
1234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909.html
相关教案
- 高二政治培优计划|高二政治注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教案
-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教案]必修4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学案
-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
-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教学反思]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否定之否定规律)
-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
- 【第一框题是什么意思】第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领导是由什么决定的_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学情分析】高二政治◆必修3◆走进文化生活学讲案
-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教案|《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教学设计
-
[哲学常识考试题库]《哲学常识》第七课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详细阅读
《哲学常识》第七课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重点】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难点】自私不是人的本性【素质要求】⑴知识方面: 识记: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所包含的意思。 理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要求学生掌握错误原因;⑵能力方面: 提高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力:通过教...
-
[第二节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第二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案详细阅读
第二节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案第一框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从容说课第一,框主要讲矛盾特殊性及其表现。从总体上看,本框所讲的道理没有太大的难度,通过学生自己读、议,基本可以理解。老师的讲,主要在导入,处理重、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内在联系以及组织引导学生的议和练等几个环节上。第二,在教学...
-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知识梳理|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 一、本单元的地位 全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看待”、如何“树立”的起始点是生活、实践。生活和实践既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现实的历史的起点,也是哲学的逻辑起点。在这里,逻辑和历史、逻辑和现实是...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4 14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新课教学】:(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课堂探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道德典范。在你看米,...
-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思维导图]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详细阅读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一、课本知识整合(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1、政府依法行政(1)内涵:依法行政就是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各项事务。依法行政要求各级政府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注意: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
-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ppt】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学案详细阅读
一、考点整合 (一)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含义理解:(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所讲的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既不是广义的,也不是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
-
【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思维导图】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详细阅读
高二政治 ◆必修3 ◆第七课、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讲案 学习目标课标考纲 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内容目标 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重、难点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基本观...
-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教案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2)文字的作用、意义(3)史学典籍(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7)不同区域的文化(8)各民族文化◇理解:...
-
[七上数学第一节课视频]第七课第一节第三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详细阅读
第七课第一节第三框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人生价值的含义;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掌握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关系;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用贡献和索取的关系理解人生价值问题;通过“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提高学...
-
【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第二框题社会历史的主体详细阅读
第二框题 社会历史的主体二、社会历史的主体(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探究:(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探究提示:(1)不能。个人离不开社会,脱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