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思维导图|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一、明确考点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4、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5、规律的概念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二、考情分析
本课主要涉及了唯物论(每年高考的重点)的部分知识点如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如08、XX年海南卷20题考了世界物质统一性;江苏卷XX年28题、XX年31题考了物质运动的规律;XX年广东卷23题、江苏卷26题考了运动的概念。
三、基础知识梳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含义:不依赖于 ,并能为 所反映的 。
(2)唯一特性:
2、世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是物质的
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世界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本质上是客观的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2)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3)运动的特性: 的、 的和 的12345
(4)静止的特性: 的、 的和 的
(5)物质世界是 和 的统一
2、运动是有规律的
(1)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的 的联系。
(2)特征:①规律是 的,是不以 为转移的,既不能 ,也不能
②规律是 的
(3)方法论要求:
①必须 ,而不能 ,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 。人可以在 的基础上,根据规律方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四、重点问题探究
1、全面理解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1)物质的含义
(2)世界是物质的
①原理:
②方法论:
【对应练习】 ⅰ、(XX海南卷20)XX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
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
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2345
ⅱ、 下列选项中既能够坚持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又能驳倒“神创论”观点的是 ( )
a.从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看,它是客观世界自己发展的必然结果,既不是神的杰作,也和人类无关
b.从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看,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与生产方式都是不以任何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c.人类社会的一切客观过程都控制于人的计划、目的有条不紊的强制作用下
d.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自然界是完全相同的
2、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对应练习】 ⅰ、(XX广东卷23)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
a.辩证法 、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 辩证法、形而上学、 相对主义
ⅱ 、(XX江苏卷 2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注意: ☆理解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时,要避免割裂它们之间的关系
具体表现 归宿
割裂物质和运动
的关系 离开物质谈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
割裂运动和静止
的关系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3、正确理解物质运动的“规律”
特 点 含 义 表 现 方 法 论
客观性
普遍性
【对应练习】
ⅰ、(XX江苏卷31)《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ⅱ、(XX全国卷i 30)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XX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这说明:12345
①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
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
④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五、时政热点链接
1、减速、下落、撞击……北京时间XX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
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京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嫦娥一号
原定一年的工作任务已经超期完成,并出色地实现了探月工程的四大目标。与此同时,中国探月二期工程,
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嫦娥二号卫星计划XX年底前完成发射。
2、XX年9月28日17时37分,遨游太空68小时27分钟的“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
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
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神舟七号”飞天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
中国将突破载人航天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然后再研制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
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初步规划在2020年左右建成在人空间站。
结合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击月球以及“神舟七号”飞天成功,思考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
普遍性的?
六、巩固检测
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它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 )
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②不可能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
③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④先有意识后有客观实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高考资源网
2、正确表述运动、静止之间关系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
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一定是无条件的
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
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高考
3、唐诗《回乡偶书》中有这样一句诗:“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它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c.我们在看到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也不能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
4、北京时间XX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成功完成硬着陆。材料说明( )12345
a.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b.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d.规律具有主观性高考资源网
5、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xx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正确认识和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我们党的发展壮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共产党必须正确认识和自觉运用这三大规律来执政,这是因为( )
① 掌握了规律就能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②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 正确把握规律,是我党执政的根本目的 ④ 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②④
6、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社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等。这些规律告诉人们,只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类文明才能进步,违背了这些规律,社会发展必然出现问题。
请回答:
(1)怎样理解“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
(2)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
1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汉们还求认识规律的时候,人们的行动是盲目的。人们一旦认识了规律,就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违背客观规律,不仅办不好事情,而且必然遭到失败。因此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
2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以对规律的认识为基础,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统一起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我们少受或免受其害。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895.html
-
[哲学常识考试题库]《哲学常识》第七课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详细阅读
《哲学常识》第七课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重点】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难点】自私不是人的本性【素质要求】⑴知识方面: 识记: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所包含的意思。 理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要求学生掌握错误原因;⑵能力方面: 提高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力:通过教...
-
[第二节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第二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案详细阅读
第二节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案第一框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从容说课第一,框主要讲矛盾特殊性及其表现。从总体上看,本框所讲的道理没有太大的难度,通过学生自己读、议,基本可以理解。老师的讲,主要在导入,处理重、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内在联系以及组织引导学生的议和练等几个环节上。第二,在教学...
-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知识梳理|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 一、本单元的地位 全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看待”、如何“树立”的起始点是生活、实践。生活和实践既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现实的历史的起点,也是哲学的逻辑起点。在这里,逻辑和历史、逻辑和现实是...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4 14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新课教学】:(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课堂探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道德典范。在你看米,...
-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思维导图]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详细阅读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一、课本知识整合(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1、政府依法行政(1)内涵:依法行政就是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各项事务。依法行政要求各级政府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注意: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
-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ppt】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学案详细阅读
一、考点整合 (一)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含义理解:(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所讲的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既不是广义的,也不是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
-
【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思维导图】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详细阅读
高二政治 ◆必修3 ◆第七课、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讲案 学习目标课标考纲 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内容目标 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重、难点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基本观...
-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教案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2)文字的作用、意义(3)史学典籍(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7)不同区域的文化(8)各民族文化◇理解:...
-
[七上数学第一节课视频]第七课第一节第三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详细阅读
第七课第一节第三框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人生价值的含义;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掌握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关系;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用贡献和索取的关系理解人生价值问题;通过“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提高学...
-
【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第二框题社会历史的主体详细阅读
第二框题 社会历史的主体二、社会历史的主体(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探究:(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探究提示:(1)不能。个人离不开社会,脱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