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知识点】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学案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一:知识网络体系 殷周时期:萌动
春秋战国时期:诞生
秦:统一发展
1.古代辉煌 汉代:正统 强势
的 历程 隋唐:扩展
源远流长 宋元明:延续
的中华文化 明清:面临冲击
我们 近代:救亡图存
的 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见证: 文字 / 史书典籍
中华 3.创造中华文化 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
文化 新辉煌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民族复兴和文化的兴盛
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文学艺术 / 科学技术
博大精深 1.表现 地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23456789
的中华文化 民族性——中华瑰宝,民族骄傲
2.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
3.中华文化的力量
1.民族精神的含义
2.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
永恒的中华 爱国主义是核心 勤劳勇敢
我们 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 团结统一 自强不息 ★
的 的基本内涵 爱好和平
民族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精神 4.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
当今爱国主义的主题123456789
1.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 / 社会主义时期
重要性——中华民族之魂
弘扬中华 2.弘扬民族精神 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
民族精神 的原因 必要性 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3.如何弘扬 发挥“主心骨”作用 / 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 ★
民族精神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 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二:重点知识梳理:(建议使用时间:20分钟)
一、弘扬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⑴ (从历史上看)⑵ (从内容上看)
2.中华文化之所以具有上述特点是由于?
⑴ ⑵ ⑶
3.中华文化为何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的区域文化之间有何关系?
4.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的地位?各民族对于中华文化认同的意义?123456789
5.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6.为什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⑴
⑵
应该如何坚持爱国主义?
⑴
⑵
⑶
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⑴
⑵必要性: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⑶重要性:
①
②
③
⑷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7.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⑴
⑵
⑶
⑷
⑸
三:典型题析:
1. (XX天津文综卷)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XX天津文综卷)《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3.(XX江苏卷)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XX福建文综)在《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 地缘近、血缘奈、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123456789
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XX年广东文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
a.包容性 b.不平衡性 c.同一性 d.时代性
我们的民族精神
1.(XX年广东文基)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
a.善良朴实 b.爱好和平 c.自强不息 d.艰苦朴素
2.(XX年高考山东文科基础,44)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 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 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3.(XX高考海南卷,16)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四:限时训练(建议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这就是中国书写的奥秘。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人生的写照。这说明 123456789
①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特有的 ④多彩多姿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汉朝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唐代的玄奘到“西天”取经,明代的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d.继承性是中华文化的最大优点
3.下列说法中能够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经久流传④我国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最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蓄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完整、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这说明
a.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b.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c.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中国的文学艺术在古代就大放异彩
5.深港澳台少儿文化艺术夏令营正式开营,140名来自深港澳台的中小学生在深圳进行为期六天的文化之旅。孩子们分别到中华民俗文化村、深圳博物馆、南山书城等地参观交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之所以开展上述活动是因为
a.文化艺术素质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前提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c.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d.丰富学生暑期生活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灭亡”这一古训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这表明
a.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求遵循古训
b.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c.弘扬民族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d.“社会主义荣辱观”已成为每个公民的道德选择
7.文化传承需要承载体,从文字、音乐到传统节日。从挂春联、买桃花到吃粽子、划龙船、登高望远,一项项活动无不在做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工作。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②我国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③中华文化有其丰富而绚丽的内涵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23456789
近年来,全国政协高度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先后对闽南文化、河洛文化、三晋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地域文化进行调研,不断推动全国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以此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回答8-10题。
8.在我国,之所以产生和存在着各具明显特征的不同区域文化,主要是因为
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②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③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④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中华文化是一个恢弘的整体,融合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主要显示了
a.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c.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0.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在结束对安徽“徽文化”的考察后认为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资源,加强对徽文化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安徽在中部的崛起,加强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明区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力量
a.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可以促进文化资源的持续发展
c.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 d.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二)非选择题
1.“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不爱社会主义等于不爱国。”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请阐述理由。(10分)
2.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设计吸收了往届奥运火炬的优点,又渗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火炬造型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的出现使人类文明得以更好传播。“祥云”的文化概念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北京奥运会火炬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的无穷魅力。
请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蕴涵着无穷的魅力?(10分)
3.XX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灾情惨烈,举世震惊。但中国表现出一个更加强大和成熟的国家形象: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做出镇定的反应,受到国际社会的称赞;灾区人民稳定沉着,没有出现秩序混乱而是积极自救。灾区到处是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行为。xx等领导人带头捐款,表达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关怀,激励灾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奋力抗震救灾。在全国各地,一个个捐助点前,普通老百姓排起长龙,慷慨解囊,争相献血,涌动着一片真情。
在大灾面前,国人挺起脊梁,展现出强大的抗灾自救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中华民族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这是一个国家伟大之所在,中国呈现给世界和国民一个有力、有序、有效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鲁迅先生曾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123456789
(1) 请结合材料说明,鲁迅先生所说的“民魂”指什么?其基本内涵是什么?(4分)
(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怎样理解“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6分)
(3)为什么要让“民魂”“发扬起来”?(8分)
(4)你觉得应该怎样来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10分)
4.材料一:XX年5月23日上午,xx总理来到在四川绵阳市区内设立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看望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师生,他在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勉励师生。“多难兴邦”源自《左传•昭公四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些遭遇劫难的国家,政权巩固,疆土拓展;有些未遭劫难的国家却政权不守,疆土丢失。现在,人们这样解释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材料二:《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或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4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1)“多难兴邦”源自史书典籍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古人和今人对“多难兴邦”的不同理解给了我们什么启示?(8分)
答案:
1-10.dbcb cbba dd
(二)非选择题
1.(1)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最浓厚感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2)我们不能要求历史人物爱社会主义,但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讲,爱国就要爱社会主义,爱社会主义才是爱国。(3)对于港澳台及海外同胞来说,虽然不能要求他们都有拥护社会主义,但至少不能反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只要拥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贡献,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所以,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2.答: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蕴涵着无穷的魅力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4分)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6分)
3. (1)民魂指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指民族精神的重要性。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123456789
③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⑶①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所以要让民魂发扬起来。
⑷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②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又要继承和发扬)
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又要警惕)
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4. ⑴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多难兴邦”源自春秋时期的史书典籍,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⑵①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777.html
-
[哲学常识考试题库]《哲学常识》第七课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详细阅读
《哲学常识》第七课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重点】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难点】自私不是人的本性【素质要求】⑴知识方面: 识记: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所包含的意思。 理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要求学生掌握错误原因;⑵能力方面: 提高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力:通过教...
-
[第二节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第二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案详细阅读
第二节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案第一框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从容说课第一,框主要讲矛盾特殊性及其表现。从总体上看,本框所讲的道理没有太大的难度,通过学生自己读、议,基本可以理解。老师的讲,主要在导入,处理重、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内在联系以及组织引导学生的议和练等几个环节上。第二,在教学...
-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知识梳理|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 一、本单元的地位 全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看待”、如何“树立”的起始点是生活、实践。生活和实践既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现实的历史的起点,也是哲学的逻辑起点。在这里,逻辑和历史、逻辑和现实是...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4 14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新课教学】:(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课堂探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道德典范。在你看米,...
-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思维导图]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详细阅读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一、课本知识整合(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1、政府依法行政(1)内涵:依法行政就是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各项事务。依法行政要求各级政府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注意: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
-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ppt】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学案详细阅读
一、考点整合 (一)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含义理解:(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所讲的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既不是广义的,也不是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
-
【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思维导图】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详细阅读
高二政治 ◆必修3 ◆第七课、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讲案 学习目标课标考纲 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内容目标 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重、难点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基本观...
-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教案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2)文字的作用、意义(3)史学典籍(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7)不同区域的文化(8)各民族文化◇理解:...
-
[七上数学第一节课视频]第七课第一节第三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详细阅读
第七课第一节第三框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人生价值的含义;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掌握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关系;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用贡献和索取的关系理解人生价值问题;通过“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提高学...
-
【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第二框题社会历史的主体详细阅读
第二框题 社会历史的主体二、社会历史的主体(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探究:(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探究提示:(1)不能。个人离不开社会,脱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