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高二政治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教案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备课资料
一、世界冠军败在电脑手下 但电脑是人制作的
1993年8月31日至9月3日在伦敦的英特尔国际象棋大奖赛上,出现了不同寻常的场面。对奕的一方,趾高气扬的31岁的俄罗斯棋手加里•卡斯帕罗夫是当今世界上排名前10位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之一。他的对手是台信息处理机,装有一个称做“天才2号”的程序。当300人观看这场棋赛时,这台微机的监视屏“不安地闪动着”,而卡斯帕罗夫的举止似乎更加激动不安,因为他“觉得肩负着对整个人类的责任”。比赛仅用了25分钟,这套电脑程序就击败了这位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只好愤怒又无可奈何地举手投降,气哼哼地离去。在场的所有观众都惊得目瞪口呆。虽然这位鼎鼎大名的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在输棋的前一天还表现得不可一世,没有把电脑放在眼里,而此时,经历了被先进的电脑技术战胜的痛苦之后,却不得不对它刮目相看了。
但是,“天才2号”并没有能最后赢得英特尔大奖赛,它在半决赛中被印度大师维希•阿南德淘汰。而阿南德在决赛中被乌克兰大师瓦西里•伊万丘克击败。阿南德认为,人类棋手仍要比电脑棋手略胜一筹。
——《思想政治课教学》1995.5
二、观念、思维、意识与精神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它们相对于物质来说,都是物质的最高产物和反映,是第二性的。
2.它们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具有能动作用。
3.思维包括观念,意识包括思维和观念,精神则包括意识、思维和观念。
区别:
1.内涵不同。观念是指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有时指表象)。观念也即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思维是指理性认识,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动过程,是人类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意识是高度发展,高度完善的有严密组织的特殊物质——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宗教信仰者和唯心主义者所讲的精神,是对意识的神化。而唯物主义者则把精神看作和意识、思维同一意义的概念来使用,认为它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2.外延不同。观念一般是指理性认识的结果;思维作为理性认识,则包括理性认识的过程和结果;意识包括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精神则不仅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且包括人的心理状态等。可见,精神的外延最大,意识的外延次之,思维的外延再次之,而观念的外延最小。
3.具体用法不同。比如:“观念支配行动”“思维和存在是对立统一的”“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等等。在这里,观念、思维、意识、精神是不能互相代替的,否则,或者不科学,或者不符合人们的习惯。
三、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善于画竹。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受到大家的赞扬。他的朋友晁补之,写了一首诗称赞他,其中有两句说:“与可画竹进,胸中有成竹。”“胸有成竹”从此作为脍炙人口的成语,流传至今。文与可“胸中”的“成竹”从何而来呢?是天生的吗?不是。是冥思苦想、主观自生的吗?也不是。它是客观存在的竹子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原来,文与可在他住处四周,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他对竹枝、竹叶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都有透彻的了解,因而当他画竹时,能够做到“下笔如有神”,快速地画出各种各样生动逼真的竹子。如果文与可不跟竹子打交道,那么不论他如何构思,也不会做到“胸有成竹”,更不会成为画竹高手,这也就是说人光有脑子,还形成不了意识,人只有用脑子去反映外部世界之后,才会产生意识。1234567891011
四、画鬼从何处取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但是,有了人脑并不等于就有了意识。因为,意识的内容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来源于客观存在。只有在实践中,外部世界的事物通过人的感官传入人脑,才能产生意识。人脑好比一个加工厂,原材料来自客观世界,人们意识中的一切内容都是由物质世界决定的。
人的意识有时也会出现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东西,如神灵鬼怪等。漫画中所画的“鬼”的形象,在实际生活中都能找到构成它的“零件”。“鬼”不过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反映在人脑中,又经过人的头脑重新制作罢了。如“牛头马面神”就是人们将实际生活中的牛和马放在人脑中组合起来的怪物。因此,意识虽然就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但其内容是客观的。凡是人们意识里的东西,都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某种原型,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它们的区分仅仅在于有的是正确的、如实的反映,有的是错误的、歪曲的反映。比如宗教的本质就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山东 范淑娟
五、意识对物质的反映=镜子对物体的反映吗?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意识作为人脑特有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有人曾把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比喻为镜子对物体的反映。这个比喻科学不科学呢?它们之间是不是一回事?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则故事:
据史科记载,东汉末年,宫廷淫乱,政治腐败。西凉刺史董卓,乘朝廷混乱之际,于190年宣布自为丞相,把持朝政,滥杀无辜,天下怨恨,司徒王允密约志同道合的大臣,计议诛杀董卓。次日骁骑校尉曹操,佩带王允之七宝刀来至丞相府,见董卓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卓曰:“孟德来何迟”曹曰:“马病行迟耳。”卓谓曰:“吾有西凉近来的好马,奉先(吕布)可亲去拣一匹赐予孟德。”布领命而去。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操急持宝刀在手,欲待要刺,不料,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曰:“孟德何为?”时吕布牵马到阁外,曹操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卓接视之,果宝刀也,遂递吕布收下。曹操骗过董卓后,不敢久留,借口试马逃之夭夭。
但是曹操拔刀的形象却深深地反映到董卓脑中,引起了他一系列的猜疑:曹操说献刀,似乎有理,但为何吕布离屋后、他面向内侧躺时才拔刀?为何被发现后才说献刀?曹操告辞而去,董卓不断回忆,发现了诸多破绽,遂派人召回曹操,回报曹操已仓皇逃走。于是董卓断定曹操是要行刺,遂采取行动,下令捉拿曹操。
从曹操蓄谋刺杀董卓的全过程看,董卓幸免一死,固然与其床侧之镜密切相关.但镜子反映的只是曹操拔刀的形象,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反映出曹操拔刀的目的.更不能说明其行动。而我们人的意识则不然。董卓在镜中看到曹操拔刀的形象,随即在头脑中展开了一系列的联想,进而采取了相应的行动。这充分证明人的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从意识的形成看,意识是客观事物通过实践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然后经过人的大脑记忆和处理而产生的一种反映。这种反映是积极的、能动的,它不仅表现在意识能反映事物的外表、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同于镜子的反映,镜子对物体的反映只能是物体的某个局部的外部现象,它的反映是一种机械的反映,是“直观的等同”,因而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意识的这种能动性还突出表现在人们可以利用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去指导行动,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董卓断定曹操是行刺,与其意识的能动性是密切相关的,这是镜子根本无法达到的。1234567891011
人的意识像一面镜子,它能照出其他镜子包括镜子里面的内容。但人的意识不仅仅像一面镜子,它还具有镜子所没有的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反映出现象的内部所隐藏的本质和规律。这种能力表现为一种由主观转化为客观的过程,表现为一系列积极的、能动的抽象化的过程。实际上,人类对外界事物的反映,更主要的是采取抽象思维的形式,即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形式,这是人类所特有的反映形式,是意识的高级形式。由此可见,意识反映的东西,虽然归根到底来自于物质世界,但是。这种反映不是直接的、具体的反映,而是间接的、抽象的反映。它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事物的内部联系,因而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由此可见,把“意识对物质的反映”简单比喻为“镜子对物体的反映”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六、老相识
玛莎在宠物商店看见一只很漂亮的鹦鹉,羽毛鲜艳艳的,还透着股机灵劲儿,标价却只有50元。玛莎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她问宠物店老板:“这么好的鹦鹉,真的只卖50块?”
老板打量了一下玛莎,把她拉到一边,低声说:“夫人,我是个诚实的买卖人,有话都给您说在前头啦。这只鹦鹉是很不错,但是它出身不太好,以前在夜总会呆过。呆久了,说的话难免会不入耳,所以很多顾客不愿买它。”
玛莎瞅瞅那只鹦鹉,鹦鹉也正歪着脑袋瞅着她,显得可怜巴巴的样子。玛莎动了恻隐之心,掏钱把它买了下来,然后带回家将笼子挂在客厅里。那只鹦鹉往四下里一打量。又看了看玛莎,张嘴说道:“哇,新的客厅,新的老板娘!”玛莎一愣,但马上回过神来:“哦,它把这里也当成夜总会啦。呵呵,有趣。”
过了一会儿,玛莎的两个女儿放学回来了。她们进屋看见鹦鹉,都兴奋地围了上来,那只鹦鹉瞥了她们一眼,开口说道:“哇,新来的小妞!”听了这话,两个女儿不高兴了,说:“妈,你怎么买了一只没有礼貌的鹦鹉?”玛莎赶紧劝道:“没事,它在夜总会呆过,你们别和它一般见识。”晚上,玛莎的丈夫凯恩下班回家了。玛莎刚要介绍她买的便宜货。不料,鹦鹉竟主动说道:“哇,凯恩,你又来啦!”
这则幽默故事表明: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由于高等动物只有建立在第一信号系统之上的感觉心理,而没有建立在第二信号系统之上的抽象思维,因此.再聪明机灵的鹦鹉也只能机械模仿人的一些言语而不能看情况“说话”,更不可能进行科学的抽象思维。
七、毛毛虫之死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试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天过去了,毛毛虫还不停地坚忍地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毛毛虫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只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只能消极地适应自然,而人不仅能够适应自然,还能改造自然,使自然界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1234567891011
毛毛虫之死的试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客观实际是各种事实的总和,又是变化发展的。从实际出发,就要看到客观存在的各种因素及其可能发生的变化,就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破传统,勇于创新,要创造条件,改变事物原有的状态,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八、学科内综合
科学家准确地预测到了XX年8月27日这天,火星与地球这一对在星空中遥遥相望的“兄弟”,将发生5万年来“最亲密的接触”。这一天,火星距离地球最近达到55756622千米。天文学家对这次火星与地球的“最亲密的接触”的时间和强度作了准确的预报。为了纪念这数万载难逢的一天,国际行星组织宣布8月27日为世界“火星日”。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事实说明 ( )
a.火星与地球这次“最亲密的接触”是偶然现象
b.人类终于完全认识了火星与地球的现象
c.火星与地球“最亲密的接触”并无规律可循
d.人们对火星与地球“最亲密的接触”及其规律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
2.火星与地球5万年来“最亲密的接触”被准确地预测到说明 ( )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③意识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本质和规律 ④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党的xx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党的作风建设和现状,明确提出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核心问题、重要內容和落实措施。据此回答3~4题。
3.要着眼于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做到 ( )
a.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加强“三个代表”的宣传教育
c.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d.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4.从唯物论的角度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了 ( )
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答案:1.d 2.b 3.a 4.b
●备课资料
一、诗家抬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样春花一样山,几人欢喜几人烦。”对事物的看法不一致,就像五指三长两短一样自然。诗人有见解,就要写诗,写出来,就难免“逆风吹”有人说“诗酒可消忧”就有写了诗、喝了酒的“过来人”,哭丧着脸说:“从来诗酒不消愁”。这就是诗家抬杠、仁智各见,天经地义。
唐太宗爱桃花,写过一首咏桃诗:“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装。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没想到,“两天红、三天谢”的桃花居然把这个“稍逊风骚”的李世民倾倒如此。更没想到当朝的大诗人杜甫却偏偏说“轻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贬得一钱不值,用诗与本朝天子抬了一杠。后来,唐明皇见太液池白莲盛开,而左右皆赞叹白莲娇美,说了句“争如我解语花(指杨贵妃)?”从此诗人多以“解语花”称赞美人,或者盛赞貌似美人的娇花。北宋苏东坡的《江行见桃花诗》偏不以为然,说:“我观解语花,粉色如黄土”也敢跟前朝的“皇帝老儿”抬杠。1234567891011
六朝诗人王藉到山里去,听见山林里有一两声蝉吟鸟叫,山林反而更显幽静,写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两句诗。喜欢的,说是“以动衬静,妙不可言”。不喜欢的,说“意发”两句直如一句。只是发表看法,还没有用诗去抬杠。后来,宋代王安石也到山里去,写了“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跟王籍唱了反调。清人顾嗣立在《塞厅诗话》中说王安石乱改王籍的诗句,点金成铁,“直是死句”,有不少诗评家都附和这个观点。
诗家观察事物的角度不一,心境、学养和遭遇,甚至审美感和能力不一,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的见解也不可能一致。例如写牡丹花,绝大多数诗人都写其娇艳,甚至称牡丹为:“帝王花”“富贵花”。这类诗中,晚唐皮日休的《牡丹》就很有代表性,说“落尽残红始吐香,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绝,独占天下第一香”,真是好话说尽,大有过情之誉。后来,明代有位没有名气的诗人朱文康出来抬杠,写了一首很有识见的诗,诗曰: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微可作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竟空枝。
上述所举抬杠诗,不仅仅是诗歌创作的形式技巧问题,在客观上还提供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评价事物的方法。
二、创新例题
墙壁上,一只蚂蚁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突然滚落下来,这是它第六次失败的记录。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开始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了……
甲感叹地说:“可敬的小蚂蚁,这样地执著,百折不回。我现在遭遇到一点挫折,能气馁、能退缩吗?”
乙却禁不住说:“可悲的蚂蚁,只要稍稍改变一下方位,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你就是不肯看一看,想一想。我正在做的那件事,一再失利,我也该学得聪明一点,不能再像蚂蚁那样蛮干一气。”
丙问智者:“两个人的见解迥异,他们哪一个对呢?”智者回答:“两个人都对。”丙非常困惑:“怎么可能都对呢?对蚂蚁的行为,一个褒,一个贬,对立如此显明,你是不是不敢分辨是非呢?”
请回答:
(1)智者根据什么理由说二者都是对的?
(2)甲、乙二人得出不同的见解的原因是什么?
(3)丙的观点对吗?为什么?(可不答)
(4)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答案:(1)由于客观事物性质的复杂性,充满着各种矛盾,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事物,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只要二者不是根本对立的观点,就可能都是正确的,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甲、乙二人分别看到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受到了不同的启示,二人都是正确的。智者正是根据这一点来判断甲、乙二人的观点,是符合事实的。
(2)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由于人们的知识、经验、思维方法以及当时的心情不同,在观察同一事实时注意的角度不同,因而得出了不同的正确结论。
(3)丙的观点是错误的。不懂得事物的复杂性、矛盾的普遍性,因而也就不懂得两种不同的观点都可能正确,陷入了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4)①甲的启示:挫折失败时不气馁,应坚定信念,战胜困难。②乙的启示: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③甲、乙共同的启示: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奋斗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智者和丙的启示:要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片面性。1234567891011
三、“哭婆”变“笑婆”的启示
《禅海珍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京都南禅寺以前住着一位绰号“哭婆”的老太太,她雨天哭,晴天也哭,成年累月神情懊丧,面容愁苦。南禅寺的和尚问她:“你怎么总是哭呢?”她边哭边回答:“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卖鞋的,小女儿嫁给了卖雨伞的。天晴的日子,我想到小女儿的伞一定卖不出去,下雨的天气,我又想到大女儿的鞋一定没有人去买。我怎么能不伤心落泪呢?”和尚劝她:“天晴时,你应去想大女儿的鞋店一定生意兴隆;下雨时,你该想到小女儿的伞一定卖得很多。”老太太当即“顿悟”,破涕为笑。此后,她的生活内容未变,但由于观察生活的角度变了,便由“哭婆”变成了“笑婆”。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可以说不胜枚举。一些人生活的内容差不多,可是他们的生活状态却不大一样。有的乐观,整日里笑呵呵的,而有的则内心充满抑郁与烦恼。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观察生活的角度不同。对此,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萧伯纳说,假如桌上有半瓶酒,有人高喊:“太好了!还有一半。”他看到的是“半满”,这个人便是乐观主义者。有人叹息:“糟糕!只剩下一半了。”他看到的是“半空”,这个人是悲观主义者。同样是半瓶酒,只是观察它的角度不同,便有乐观与悲观之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面对同一个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立场不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会不同,上述事例就是具体体现。
四、机会、学习、宰掉他
作家冯骥才曾写过一篇《富人区》的短文,大意是:在洛杉矶,一位美国朋友陪他去看富人区。他问:“你们看到富人们住在这么漂亮的房子里,会不会嫉妒?”他这位美国朋友惊讶地看着他,说:“嫉妒他们?他们能住在这里,说明他们遇上了一个好机会。如果将来我也遇到好机会,我会比他们做得还好!”
后来在日本,一位日本朋友陪他去看富人区。他又拿同样的问题问日本朋友:“你们看到富人们住着这么漂亮的房子,会嫉妒吗?”这个日本朋友稍微想了想,摇摇头说:“不会的。”继而他解释道:“如果一个日本人见到别人比自己强,通常会主动接近那个人,和他交朋友,向他学习,把他的长处学到手,再设法超过他。”
前不久,一位南方朋友来看他,他无意中再次想到问过美国朋友和日本朋友的那个问题,就问朋友:“去富人区参观,会不会嫉妒?”“嫉妒?”朋友眉毛一扬,笑道:“何止嫉妒,恨不得把那小子宰了!”
上述短文生动地说明,人们面对同一个客观现象,由于所处的立场不同,利益立足点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感受与评价往往大相径庭。面对许多致富的事实.文中的美国人认为是他们机会好,坚信只要有机会,自己可以比富人还富;日本人注重学习和超越,认为只要主动学习,就可以超越别人;而文中提到的中国朋友,则注重结果,希望占有和不劳而获。可见,对一个客观事实的感受,一旦同人们的具体利益联系起来,那么在观察问题时就会对同一事物形成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看法。
五、著名论辩与哲理
一次,正当爱迪生致力于发明白炽灯泡的时候,有一家大公司老板取笑挖苦他说:“你已经失败了1200次.该停止这种徒劳的游戏了!”1234567891011
爱迪生反驳说:。不!我的成就是发现了l200种材料不适合作灯丝。”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更不等于说,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人们面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人们的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尖锐的对立。在这个论辩中,爱迪生与大公司老板对发明白炽灯泡所抱的主观态度不同,公司老板认为是失败。而爱迪生却恰好得出是成功的结论。这主要是由于立场不同引起的。
●备课资料
一、意识的反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反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个关系密切的概念,但两者不是一回事。
1.内涵和表现不同
意识的反作用是指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层意思:一是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二是意识能动地通过实践作用于客观世界。它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2.外延不同
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第二个方面。
3.侧重点不同
意识的反作用强调意识通过指导实践,从而使得客观事物发生变化,强调意识的作用的结果,即有用性。而意识的能动作用,则强调意识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它既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又能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即能动性。
二、漫画的启示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又能反作用于物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漫画中的人物,就是在“欲”——这一错误意识的驱动下,置党性原则于不顾,为所欲为,最终身陷囹圄。漫画启示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自觉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以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那些见利忘义、惟利是图、为我所欲者,诫!
三、学习“三个代表” 实践“三个代表”
绿油油的麦子、鲜嫩的青草、又吐新芽的老树……三晋大地处处洋溢着绿色的气息。难以想象的是,这里去年曾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旱灾,10万亩耕地不能下种,全省灾民达430万人。
奇迹的发生并非偶然,农民们说“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是“及时雨”,干部们切实转变作风,和农民一同打造出了郁郁葱葱的春天。
针对部分农村干部文化水平低,吸收能力弱,各地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融入快板、漫画、戏曲、顺口溜等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中,使干部们受到深刻启发和教育。学教活动开展后,各级机关干部纷纷下乡进屯,村干部登门入户,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怨、所急,亲身体验“三个代表”的内涵和意义。1234567891011
方山县委书记王彤宇下乡前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换足200元2元面额的零币,以便在老乡家吃饭时付钱。无论是在贫困县里的山庄窝铺,还是一马平川的富裕乡村,农民们惊喜地说:“过去干部下乡,坐着小车转一转,富裕户里看一看,支书家里吃顿饭,临走说声好好干。想不到如今来了个大转弯!派饭派到农家院,山药丝丝烩杂面,走时放下两块钱,干部作风真在变。”
在祁县城赵镇里村农民眼里,省委书记田成平是他们攀上的“亲戚”。在这个华北地区重要的辣椒集散地,田成平和农民促膝而谈时得知,里村人有两大苦恼:一是由于重重关卡乱罚款,使只需150元就能完成的辣椒外运,往往增至600多元,令不少外省客商望“晋”却步;二是农民急于知晓外界农业信息,却看不到中央电视台7频道。田成平当即要求县长协调有关部门,完成了里村电视网络解密工作,同时安排省交通厅等部门在农副产品运输沿线暗访,继而专门下发文件严禁乱收费,并为农贩们“订做”了3000张农副产品运输“绿卡”。
在临汾市以乱闻名的枕头乡安沟村,村民们自编自演“实话实话”描述他们的好支书梁顺喜和村里一年来的喜人变化。XX年3月,离开双目失明的八旬老母,梁顺喜毅然奉命扎进了安沟。58岁的梁顺喜带头捐款、担炉渣,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10天内,长7华里、坑坑洼洼的土山路变成了宽阔平坦、贯通6个自然村的大路。
不一样的地方,一样的感动。在山西,梁顺喜式的好干部随处可见,不时给农民带来意想不到的实惠和温暖。XX年9月12日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将冀城县唐兴镇南官庄村农民的调产大棚卷得面目全非。紧接着,一场暴雨倾盆而下眼看不但血本无归,还要背一屁股债,农民哭天喊地,说再不种大棚蔬菜了。村党委干部立即买来农药和砖,分发到毁坏严重的19个大棚。翌日下午,在县委书记张北管的现场协调下,信用社把新增的5万元贷款挨个送到农民手中。经过干部群众7天的紧张救护,所有大棚修葺一新。此后,棚里的西红柿长势比灾前还旺,眼下大多已收了8批果实,收入达数千元。
据统计,大灾三年,山西省农民人均收入1965元,比上年增加了50.4元,增长2.6%。农民们高兴地说:“过去咱想的,干部不去做,做不来;现在好了,咱农民还没想到的,人家都已经做了。学教活动当真给农民送来了好干部,带来了实惠!”
——根据3月31日《山西月报》内容改写
(此材料可用于理解意识的反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四、知识并不全是力量
笔者从某书上读到这样一则短文:《知识并不全是力量》,此题目与XX年的一道高考政治试题恰好吻合。看后觉得很有意思,故照搬如下:
去看专家门诊的时候,她们的号是一前一后,住在城里的女人排在前面,住在农村的女人排在后面。
城里的女人穿着考究的衣服,根本看不出有四十多岁的年纪了,她雍容华贵,发黑肤白。农村来的女人大概是乡下来的,起得早了,早饭没吃,坐在长条凳上啃几只肉包子,穿着一件陈旧的棉大衣,头发乱蓬蓬的,有几根还粘在额头上。
城里的女人闻不惯五毛一个的肉包子发出的那种味道,站起来走到窗前。农村来的女人不知道她是嫌弃自己,照样吃得欢。1234567891011
城里的女人先进去,半个多小时以后出来时,她满脸悲伤,在出门的时候,差点摔倒,还扶着墙休息了一会儿。
农村的女人也看了半个小时,医生告诉她这病很重,三天后过来拿结论。她觉得医生在说谎,自己昨天还在田里干活,病重的人怎么还会有力气?心想这城里的医生真的像村里人说的那样,就知道赚钱。她走出了门诊室,心里很不以为然。
三天后,她们又相遇了。城里的女人依然衣服考究,但一脸惶恐,脸色蜡黄,旁边有她的丈夫,一个富态的中年人。
农村的女人还是一个人来,肉包子刚刚消灭掉,她用手帕在擦自己的嘴。两人得了同样一种病:乳腺肿瘤。城里的女人取到结论时,是她的丈夫架住她走出来的。
农村来的女人说,她得回去跟丈夫商量,家里的孩子上学还得用钱。
她们都动了手术,切除了肿瘤,又住在同一个病房,成了病友。只不过,农村女人为了省钱,手术后三天就坚持要出院,提前走了。农村女人现在还活着,她患的是癌症。从动手术到现在,已经整整七年了,她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患的是癌症,她对别人说她的那个地方生了一个块,被医生切掉了。每年她要养三头猪,还要种五亩地。
她不会知道和她患了同样病、同月做手术的城里女人早在五年前就死了。
这个结局有点让人难以解释。如果有,那就是精神,城里女人在知道自己的病后,精神便被击垮了,只剩下一个患病的躯体。
而这位农村女人,她太无知了,她的思想就像一片原始森林,没有受到任何污染而依旧清纯。
读了这则美文,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哲学启示?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城里女人之所以过早离去,不能不说与她“丰富的知识”有关;而农村女人之所以健康地活着,恰恰得益于她的“无知”。
对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对知识掌握的多寡而言,“博识”不一定绝对地好,“无知”也不一定绝对地坏。医生不愿意给知识分子,尤其是自己的同行治病——很多医生有此同感——原因就在于此。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知识多在某种情况下是坏事,但我们不能因此得出结论:无知就是力量。因为一般情况下,知识的功绩是主要的。
真理是相对的。“知识就是力量”是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深受马克思的推崇,它当然是真理。但此真理不是绝对的,不能说在任何情况下,它都是推动进步的力量。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则可能成为阻碍进步的枷锁、导致失败的元凶.故“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不存在的。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知识素质与精神素质,或者说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人的素质中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两大方面。死亡之神之所以过早地降临在城市女人身上,祸根就在于其精神素质太差,尤其是其人生观有缺失,而农村女人之所以被死神拒之门外,与其精神素质较好不无关系。
五、一加一大于二
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1加1等于2时,你应该想到大于2。”20年后,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曾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此时他已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而使他扬名的则是一堆垃圾。
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抻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没人应标。正在法国旅行的他听说后,立即飞往纽约,看过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未提任何条件,当即就签了字。1234567891011
纽约许多运输公司对他的这一愚蠢举动暗自发笑,因为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严格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就在一些人要看这个得克萨斯人的笑话时,他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他把木头等加工成底座;废铝、废铅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像身上扫下的灰尘都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不到3个月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l万倍。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经济学道理:拥有智慧能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生产性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企业家智慧和才能等要素在生产与经营中显得愈来愈重要,这就对传统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一堆垃圾有多大价值?如何让它产生出更大的价值?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独具慧眼,赋予这堆垃圾物超所值的纪念意义,使之产生“物以稀为贵”的效应,从而改变了废料的供求关系。这充分证明企业家的劳动是能够创造大量价值的精神劳动。
哲理分析:(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的人因立场、知识构成、思维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有无价值这一问题上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有效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客观条件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尊重客观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他“善于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达到了活动的最佳效果”。
六、文化站“甜”了苹果园
报报道: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平山县孟家庄镇的千亩苹果今年喜获丰收。起初,他们种植的苹果由于技术跟不上,个小质差,1千克只卖0.3元。1998年镇里建起了文化站,聘请了河北省农科院的教授担任文化站的常年专职老师,搞起了科技培训,仅一年多的工夫就培养了800多名“土专家”“林果迷”。现在他们的苹果个大质优,1千克能卖1.5元,农民们真正尝到了种苹果的甜头。“培训在文化站,效益在大山上”,群众高兴地把这千亩果园命名为“文化经济沟”。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而且能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孟家庄镇农民的千亩苹果之所以能喜获丰收,且价格大幅度上涨,既增产又增收,就是因为他们不是把眼睛只盯在经济建设上,而是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注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他们认真办起了文化站,农民用从文化站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进行科学栽培,同样的果园结出了与以前不一样的苹果。“培训在文化站,效益在大山上”,这是农民对文化站作用的亲身体会。所谓“文化经济沟”,可以说是精神文明之花在太行山上结出的又一丰硕果实。
有人认为唯物主义者只关心物质生活,不重视精神生活,这是对唯物主义极大的曲解。党的xx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早在1998年,中央三部门就开始在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共资助建设县、乡、村三级宣传文化站、室1800多个,资金总投入超过4亿元。1234567891011
但是,现在还有许多落后地区,不注意搞宣传文化站这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他们认为,现在经济建设还没有搞好,哪有工夫搞文化。显然,这是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是不重视意识的作用的表现。这种思想本身也是阻碍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原因。就是一些经济发展走在前面的地区,也由于不注意精神文明建设,结果造成经济与文化、政治、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孟家庄镇苹果丰收,给广大落后地区提供了一个成功经验,那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人们是否也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呢?
七、由一种观念赚六十亿美元想到的
据报道:菲律宾佣人已经成为菲律宾一个重要的“品牌产品”,是“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其专业化和职业化素质非一般保姆所能比拟。菲律宾7500万总人口中至少有10%的人到海外打工。仅XX年,这些散居海外的打工者就向国内汇回了60亿美元。菲佣成为该国最大的外汇来源。最近,中国上海家利来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将引进菲佣,且月薪高达300至800美元,提出需求的家庭已有30户。
中国劳务资源丰富,而且政府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为什么还要花大价钱引进菲佣?答案很简单:观念使然。辩证唯物论认为,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反之则不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菲佣在国际上之所以能独树一帜,得益于菲律宾人的就业观念。菲律宾文化具有罕见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与提倡隐私及个人满足感的西方个人主义文化和强调等级、看重“面子”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形成了强烈反差。在许多菲律宾人心目中,职业没有高低,劳动不分贵贱。有了这种观念,就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而反观我中国人就不是这样。早在XX年8月,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将“保姆”这一行当正式定名为“家政服务员”。改变的,只是名称,但积淀在名称后的,依然是这个行当“低人一等”的根深蒂固的旧观念。中国大多数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去做这一行,就算做了,也不会长久。许多下岗女工,虽然很需要钱,却宁愿去做一个月500元的营业员,也不愿意做一个月1000元的保姆;有的别无他法干了这一行。也是躲躲闪闪,连家里人都要瞒着。
党的xx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而落后的观念已成为我国扩大就业的一个巨大障碍。因此,要完成扩大就业这个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作为劳动者,必须转弯就就业观念,要树立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只要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意识。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653.html
相关教案
-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5.1意识的本质问题导读评价单_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
-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思维导图】政治生活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会考复习学案
-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 一年级下册第二节课|下册第六课第二节第一框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 【第二框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二框题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例子_8.1.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教学设计)
-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教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
-
[哲学常识考试题库]《哲学常识》第七课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详细阅读
《哲学常识》第七课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重点】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难点】自私不是人的本性【素质要求】⑴知识方面: 识记: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所包含的意思。 理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要求学生掌握错误原因;⑵能力方面: 提高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力:通过教...
-
[第二节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第二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案详细阅读
第二节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案第一框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从容说课第一,框主要讲矛盾特殊性及其表现。从总体上看,本框所讲的道理没有太大的难度,通过学生自己读、议,基本可以理解。老师的讲,主要在导入,处理重、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内在联系以及组织引导学生的议和练等几个环节上。第二,在教学...
-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知识梳理|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 一、本单元的地位 全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看待”、如何“树立”的起始点是生活、实践。生活和实践既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现实的历史的起点,也是哲学的逻辑起点。在这里,逻辑和历史、逻辑和现实是...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4 14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新课教学】:(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课堂探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道德典范。在你看米,...
-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思维导图]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详细阅读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一、课本知识整合(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1、政府依法行政(1)内涵:依法行政就是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各项事务。依法行政要求各级政府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注意: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
-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ppt】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学案详细阅读
一、考点整合 (一)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含义理解:(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所讲的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既不是广义的,也不是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
-
【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思维导图】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详细阅读
高二政治 ◆必修3 ◆第七课、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讲案 学习目标课标考纲 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内容目标 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重、难点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基本观...
-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教案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2)文字的作用、意义(3)史学典籍(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7)不同区域的文化(8)各民族文化◇理解:...
-
[七上数学第一节课视频]第七课第一节第三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详细阅读
第七课第一节第三框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人生价值的含义;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掌握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关系;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用贡献和索取的关系理解人生价值问题;通过“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提高学...
-
【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第二框题社会历史的主体详细阅读
第二框题 社会历史的主体二、社会历史的主体(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探究:(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探究提示:(1)不能。个人离不开社会,脱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