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思维导图]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2014-08-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一、高考主要考点
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2、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3、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4、了解公平与效率的含义;5、说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2、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注意: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而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和分配。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2)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
(3)按劳分配的意义和地位。
例1、在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有很多,但其最终原因是(  )
a.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含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②意义
4、此外,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也属于非按劳分配。
例2、(XX•全国)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     )
   a、按劳分配       b、按管理要素分配    c、按劳动成果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
例3、 (XX•江苏•不定项)下列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中,正确的有(     )
a.它只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     b.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分配方式
    c.它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d.它是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例4、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切合法的劳动收人和合法的非劳动收人,都应该得到保护。这里所说的合法的非劳动收人包括……(      )
①国有企业职工所获得的奖金收人      ②个体工商户的收人
③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收人         ④银行存款、购买债券、投资股市获得的收人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2345
1、效率与公平(是什么)
(1)效率的含义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例4、我们积极完善按劳分配机制,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主要是因为它有利于(   )
    a.实现社会公平     b.体现平均分配    c.提高经济效率     d.防止两极分化
(3)公平的含义(包括:公平的含义、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例5、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收入差距的调节问题,明确提出了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等一系列政策。这表明(       )
    a.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效率问题。  b.社会主义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c.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d.有效调控收入差距,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致性,矛盾)
3、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因(为什么?共二点。注意新教材有改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2)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畴内,使分配的结果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坚持注重效率,维持公平相协调,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又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4、如何实现兼顾效率与公平(怎么样?)---(三个要求)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改革分配制度和健全社会保障,不断缩小分配差距。
1、以下对收入差距以及国家缩小收入差距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①会导致平均主义,不利于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  ②收入差距会激发效率,差距越大,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就越大  ③收入差距过大,就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采取措施缩小差距是明智之举  ④意味国家将不再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之所以提出要不断缩小分配差距,是因为符合
①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②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③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④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人民日报》在《为科技下乡进一言》一文中指出,和在乡镇搞一些热热闹闹的摆桌咨询活动相比,带着自己的科技成果进村入户要艰苦得多。要让科技真正进村入户,就得把农民和科技人员“绑”在一起,使农民的利益和科技人员的利益统一起来。这种“捆绑”不是要“生拉硬扯”而是要建立一种符合市场原则的激励机制。12345
3、为建立这种机制,就必须对科技人员
    a实行按劳分配   b.实行按技术要素分配  c.实行按资本分配   d.实行按劳动力分配
4、材料所说的“使农民的利益和科技人员的利益统一起来”,从经济学上看就是()
    a按土地要素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        b按劳分配与按技术要素分配的统一
    c.按信息要素分配与按技术要素分配的统一        d.按资分配与按劳分配的统一
5、除了管理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以外,我国还存在以下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
    ①按土地要素分配    ②福利性分配   ③按劳分配   ④按技术要素分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在杜会主义初级阶段,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从生产关系上看是由        决定的。
   a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状况     b,我国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c.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d.公有制为主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7、某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信息,进行技术发明,并将自己的技术发明提供给某企业,从而获得了一份收入,这份收人属于
    a.非正当收人               b.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人  
c.按技术要素获得的收人     d.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获得的收入
8、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xx”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分配上应该坚持
 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③同步富裕,共同发展  ④平均分配,消除差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XX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都有所增长,但最终消费率仍呈下降趋势。只有拓宽增收减负途径,才能做大消费蛋糕。这是因为……()
  a.我国个人收人的来源逐渐多样化    b.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人受到国家保护
  c.收人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d.消费品价格直接影响消费品水平
兼顾公平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原则。
10、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效率与公平是相辅相成的。这是因为
    a.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效率与公平的对立方面已经消失
    b.我国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都以提高企业和国民经济效率为首要目标12345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d.兼顾社会公平是提高效率的物质基础,提高效率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政治保证
11、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和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做到
    a.使个人收入与其经济活动的贡献相联系   b.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c.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    d.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12、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在我国收入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有利于(  )
    ①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③增加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          ④以最少的经济投人取得最大的经济成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13、下列各项对按劳分配理解正确的是()
  a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b.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c.按劳分配的实质是按劳动的时间进行分配   
d.按劳分配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范畴
14、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王某在农村集体经济联产计酬中获得的收入
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福利性分配收入  ④孙某在国家机关工作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xx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必须进一步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大作用,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15、近年来,一些农业科学家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迅速成为“科技富翁”。这种分配方式,其意义在于
     ①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②兼顾社会公平,促进低收入者收入的提高   
③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④有利于激发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活力,创造社会财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简答
21、根据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抽样调查结果,我国XX年在人均的全部收入中,劳动收入占63.3%(其中公有制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同时股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国家加强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形成的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由1995年的19.4%上升36.2%。12345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什么经济制度?
      (2)在这一制度中应坚持什么原则?这一原则是怎样达到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的?

2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什么影响?在我国收入分配中初次分配应怎样注重效率,再分配应怎样兼顾公平?

23、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差距不断扩大。到XX年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差距约为5:1。有研究表明,城乡居民收入过分扩大问题,与我国国内市场销售不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滞后等有密切的关系。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有什么意义?

(2)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当怎样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问题。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选择题:1、c2、d3、b4、b5、c6、d7、c8、a9、c10、c11、a12、b13、b14、d15、c

21、答案:(1)材料反映了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实施这一制度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个原则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达到共同富裕。平均主义只能导致普遍贫穷。同时,又通过各种政策,调节过高收入,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人,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尽可能实现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收入过分悬殊就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23答案(1)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扩大内需,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的公平,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采取多种手段调节收入差距,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3)“多予少取”,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4)完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25、答:题中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2)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但同时也会造成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别。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一方面我们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另一面国家对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加以适当调节,有效地防止两级分化。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60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