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教案语文|高二教案(1.3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1.3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宗教观念的本质。
理解:①意识的概念。
②分析意识的不同类型,说明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能力方面:
通过对意识的三种类型的分析及对其进行的概括,让学生体会哲学的思维要求,重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
觉悟方面:
⑴通过关于宗教本质的教学,进一步进行无神论的教育。
⑵通过对“人们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的分析,进行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
教学重点
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教学难点
⑴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和歪曲的反映。
⑵抽象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⑶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教学方法
①主要采用归纳法进行叙述。
②运用启发式教学,设疑造成悬念,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为什么说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什么是物质?
导入 新课
从自然界的产生来看:自然界既不是“神灵”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识创造的,而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首先,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其次,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以人类社会来看: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客观的,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也就是说,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所以说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世界上除了物质现象以外,还有一类现象即意识现象。那么,什么是意识呢?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又是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这些内容。
第二节 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课程标准》从高中学生的教育实际出发,把教学内容仅限定为“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教材有所扩展,在教学中要注意讲清三点::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③抓住重点,进行对比,透彻分析不同类型的意识为什么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教材列举了三组有差异的材料,每组的材料也是有差异的。
设问:什么是意识?意识是不是从来就有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有了人才有了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人的产生,劳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没有社会性的劳动,古猿就进化不成人,也就不会有人的意识。因此,意识是社会的直接产物。
提问:人脑与动物的大脑有什么不同?人脑有什么特殊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人脑有着极为复杂的结构和非常特殊的生理活动。人脑与高等动物的大脑相比,二者有质的区别,它们的物质基础不同,形成的机制不同。这就决定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只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没有高度发达的高度完善的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为基础,是不可能产生意识的。
提问:既然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只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否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呢?为什么?
要弄清这个问题,先给学生提供一个实例:
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家曾报告,有一个叫安娜的私生女,被她的外祖父惨无人道地关在楼顶的一件房里,不让她见人,不让她接触社会,每天只给她送一些食物和水。当人们发现安娜时,她已经6岁了,既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更不会使用餐具吃食物。科学家们为了使安娜适应社会生活,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收效甚微。4年半后,安娜不幸早逝。但在她死前仅学会了很少词语,但从未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更谈不上有正常人的意识。
提问:这件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有了人脑并不等于就有了意识。因为意识的内容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来源于人脑反映的客观实在。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所以,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
2.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客观事物在人的实践中作用于人脑,而人脑又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它们,成为不同的意识现象。
多媒体显示: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各种意识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提问:如何区分正确思想意识和错误思想意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人们面对同一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总会有这样和那样的差别。其中最重要的差别就是如实反映和歪曲反映的差别。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包括状态、性质、变化规律等)的意识,我们称之为正确的思想意识。反之,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意识,就是错误的思想意识。这二者的区别不在于对客观事物是否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想一想:为什么在平面镜前很美的人,而在哈哈镜前变丑了?
教师进一步点明:科学的概念和原理,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同实际相一致的计划和方案,都是正确的思想意识;以主观想象作出判断,作出脱离实际的决策,以及宗教中的鬼神观念等,都是错误的思想意识。
宗教观念中的上帝鬼神,是不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呢?假如这是一种反映,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反映?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宗教观念仍然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但这种反映是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和歪曲的反映”、“抽象思维是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因为,第一,它是理解本框题中心观点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障碍。由于学生易把 “反映”理解为“直观”的等同,因此,从直观上找 “鬼神”、“抽象思维”和“未来”等同的客观事物,这当然找不到。第二,认清宗教的本质有助于进一步树立唯物主义,克服有神论。讲解时,可通过课本书第15页的最下面一段文字,以学生已有的体验为基础,说明“宗教”可抓住“玉皇大帝的外貌酷似汉族人,上帝的外貌像西方人,可见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创造神的”、宗教观念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某种原型。从而理解“反映”的含义。应主要分析为什么是 “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揭示宗教本质。
多媒体显示: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人们日常生活的
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恩格斯
解释恩格斯语录“外部力量”和“幻想的反映”。外部力量有两种,一种是统治人们的自然力量,一种是统治人们的社会力量。当人们能自觉地认识和利用它时,就不会具有神秘感。当人们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它时,就会采取“超人间的形式”,成为盲目信仰的对象。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和宗教的本质。表明宗教的荒唐观念在人间有它的原型,它是客观事物的“幻想的反映”。
提问:是否可以认为,宗教观念中有上帝鬼神,客观世界中也一定有上帝鬼神呢?为什么?
(请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宗教观念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某种原型,因为宗教观念也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但宗教观念对“某种原型”的反映是不真实的。从本质上看,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决不能认为宗教观念中有什么就意味着客观世界中也有什么。
(2)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意识包括感觉和思维,而且更重要的是思维。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具体形象的反映,抽象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反映。
想一想:为什么说货币概念是商品经济的最深刻的反映?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作为具体的货币,形象各异,在不同情况下货币的职能也不同。而货币概念舍弃了具体货币的差异,抓住了货币的本质。它是通过人的思维来把握的,是人对货币的深刻反映。商品经济离不开货币,要从整体上、本质上把握商品经济,必须使用货币概念,在更大的范围内货币概念是商品经济实际的深刻反映。
(3)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和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提问: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是根源于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人们对现状的一切感受与认识,都根源于现阶段的各种各样的客观事物,根源于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是客观事物已经发生过的事实,那么,人们是依据什么对历史进行思考和总结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历史不是空白,自然史遗留下许多痕迹,社会历史则保存下许多历史资料,如实物器件、文字记载、口头传说、图画作品、近现代科技兴起后遗留下声像记录等。这些历史资料作用于人脑,经过加工分析形成了人们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发展规律的反映。所以,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总结,其内容归根到底还是来自当时的客观事物。
例举近现代史中一些事实来说明,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井冈山斗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和对历史的思考和总结,都可以依据客观事物现状和史料记载作出反映。但未来是还未出现的客观事物,人们只是有想象中的未来事物的状态,就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作出预见,并对自己将要采取的行动,提出计划方案,这也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吗?
(引导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人们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都是根据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作出的一种超前反映。不管是对自然现象还是对社会现象的认识都是如此。
教师强调:正确思想意识的科学预见性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反映形式。
多媒体显示: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共产党宣言》
提问:这个例子用在这里是为了说明什么?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要求畅所欲言,教师用历史知识归纳。)
(l)原来的预计,是对过去客观事物当时的现状作出的反映。
(2)现在看来,是对1948年解放战争这个客观事物现状的反映。
(3)再有一年左右时间,根据解放战争这个客观事物现状及其发展规律,对未来作出的正确判断和科学预见。
总之,《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的理论,它的预言,依据了社会发展规律和阶级斗争规律。这说明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其内容归根到底来自于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教师设疑:“电脑也能思维。”这种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释疑。)
“电脑思维”只是对人脑思维功能和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它同人类思维有本质的区别。第一,“电脑思维”的物质基础是机械的、物理的装置;人脑思维的物质基础是人脑。第二,“电脑思维”的过程是机构的、物理的过程,人脑思维的过程主要是生理的、心理的过程。第三,“电脑思维”没有自觉能动性,没有创造性,只能接受人脑的指令;人脑思维是人自觉进行的,有独特的创造性。第四,“电脑思维”没有社会性,不会去探求模拟的社会意义;人类智慧具有社会性,注重思维的社会效果。第五,“电脑思维”是一个纯粹的逻辑过程 (而且是人事先给定的),人脑思维除自觉的逻辑过程外,还渗透有情感、意志因素,穿插有灵感、直觉、顿悟等过程。可见,“电脑思维”不是本来意义上的人的思维,思维、意识只是人脑才有的机能。
综上所述,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些观点不仅直接表明了意识的起源与本质,而且还深刻地说明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进一步证明世界的本原不是意识而是物质。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多媒体显示)
1.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意识是客观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③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③意识的内容不是来自天上,而是来自人脑 ④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A.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④
2.从本质上说,意识是 ( )
A.客观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社会实践的产物
C.客观实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D.人脑特有的机能
3.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下列各项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487.html
-
[哲学常识考试题库]《哲学常识》第七课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详细阅读
《哲学常识》第七课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重点】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难点】自私不是人的本性【素质要求】⑴知识方面: 识记: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所包含的意思。 理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要求学生掌握错误原因;⑵能力方面: 提高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力:通过教...
-
[第二节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第二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案详细阅读
第二节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案第一框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从容说课第一,框主要讲矛盾特殊性及其表现。从总体上看,本框所讲的道理没有太大的难度,通过学生自己读、议,基本可以理解。老师的讲,主要在导入,处理重、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内在联系以及组织引导学生的议和练等几个环节上。第二,在教学...
-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知识梳理|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 一、本单元的地位 全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看待”、如何“树立”的起始点是生活、实践。生活和实践既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现实的历史的起点,也是哲学的逻辑起点。在这里,逻辑和历史、逻辑和现实是...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4 14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新课教学】:(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课堂探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道德典范。在你看米,...
-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思维导图]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详细阅读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一、课本知识整合(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1、政府依法行政(1)内涵:依法行政就是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各项事务。依法行政要求各级政府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注意: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
-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ppt】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学案详细阅读
一、考点整合 (一)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含义理解:(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所讲的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既不是广义的,也不是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
-
【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思维导图】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详细阅读
高二政治 ◆必修3 ◆第七课、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讲案 学习目标课标考纲 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内容目标 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重、难点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基本观...
-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教案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2)文字的作用、意义(3)史学典籍(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7)不同区域的文化(8)各民族文化◇理解:...
-
[七上数学第一节课视频]第七课第一节第三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详细阅读
第七课第一节第三框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人生价值的含义;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掌握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关系;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用贡献和索取的关系理解人生价值问题;通过“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提高学...
-
【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第二框题社会历史的主体详细阅读
第二框题 社会历史的主体二、社会历史的主体(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探究:(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探究提示:(1)不能。个人离不开社会,脱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