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杜甫的诗四首诗】李白诗四首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7-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2.李白诗四首
课文剖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海上来客,谈起东海仙山瀛洲,说它在烟涛浩渺中,实难寻求。越中来人,说起那里的天姥山,尽管云霞或明或暗,间或可见。海客:自海上归来的人。瀛洲:仙山名。传说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微茫:隐约迷离,模糊不清。信:实在。天姥(mǔ):山名,在越州剡县南八十里(今属浙江省新昌县)。越人:越地之人。越,春秋时国名,在今浙江省一带。语:谈。云霞:空中的彩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姥山高耸入云,像横卧天际,高超五岳遮盖赤城,其势无比。势拔:山势超出。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赤城: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境内。]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台山,传说高达四万八千丈,面对天姥山,像拜倒东南隅下。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
    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是陪衬,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转入正题。以下就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接着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说那天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简直像要塌倒了。这里的“天台四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非常高,并不是说它真有四万八千丈。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样高,而是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唤起了我们的幻想,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我想游天姥,因而梦游了吴越。一夜飞越,梦里见到镜湖明月。因:凭借,依据。之:指越人关于天姥山的传说。吴越:春秋时的吴国、越国。这里指越。古代因吴越两国相邻,故连类而及,是偏义复词。镜湖:即鉴湖,因其波平如镜,故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明月清辉,把我身影映在湖里,不久又把我的身影,送到剡溪。剡(shàn)溪:水名,在今浙江省嵊县南。]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当年谢灵运的住处,至今犹在,清波荡漾猿猴长啼,景致凄凄。谢公: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他游天姥山,曾在剡溪投宿。渌(lù)水:清澈的水。]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我脚穿着谢灵运的登山木屐,攀登峻峭峰峦,如上青天云梯。著(zhuó):穿。谢公屐(jī):谢灵运特制的登山木屐,有活动的齿,上山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青云梯:高耸入云的山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在云间的山腰,可见东海日出,身体悬在半空,可听天鸡鸣啼。半壁:半山腰。海日: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天鸡:神话传说中的神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山中尽是巉岩,道路千回万转,迷恋倚石赏花,忽觉天色已晚。暝:天色昏暗。]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熊吼声、龙吟声,在岩泉间震响,深林为之惊慌,峰峦为之颤抖。殷岩泉:声音震响于山岩泉水之间。殷,形容声音很大。]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乌云沉沉低垂,似乎快要落雨,水波淡淡荡漾,湖面腾起云烟。澹澹(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闪电划破长空,一声惊雷巨响,山丘峰峦,仿佛突然崩裂倒塌。神仙石府的石门,在隆隆声中打开。列缺:闪电。霹雳:巨雷。丘峦:山峰。洞天:道家称神仙居住的地方为洞天。石扉:石门。訇(hōnɡ)然:形容声音巨大。]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洞里天空青暝暝,望不到边际,日月交相辉映,照耀着金银台。青冥:天空。金银台:神仙居住的宫阙。]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神仙们以彩虹为衣,以风做马,他们踩踏祥云,纷纷飘然而下。云之君:云神,这里泛指神仙。]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老虎奏起琴瑟,鸾鸟拉着车驾,仙人翩翩起舞,列队纵横如麻。鼓:弹奏。回车:拉车。]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忽然令人胆颤,不由魂飞魄散,恍恍惚惚惊醒,不免惋惜长叹。悸:心惊,惊惧。恍:恍惚。嗟:叹息。]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醒来时看见的,身边惟有枕席,方才美丽烟霞,已经无影无迹。觉:醒来。向来:刚才,在此指梦境。]123456
    写得淋漓酣畅、引人遐想的是述梦部分。一入梦,便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诗人竟然在镜湖上空飞行,又值月夜,月光把他的身影投在清澈的湖水中;飞过镜湖,月儿依旧伴着他,直送他到登山的起点“谢公宿处”。接着写登山。本来是险峻的山路,但诗人却毫不费力,他“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如同飞升一样到了山巅。这时已是黎明,眼前出现了一幅雄奇的画面: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莽苍的群山。他又听到了桃都山顶天鸡的啼叫。这当然还不能说是仙境,但已经是接近仙境了,或者说它意味着仙境即将出现。果然,在诗人“迷花倚石”之际,暮色骤然降临,熊在咆哮,龙在吟啸,巨大的声音震得岩石、泉水、深林、峰峦抖动不已。至此,仙境已是呼之欲出了,但诗人却忽然将视线转向天上的云、山间的流水及水上的烟雾,出现了瞬间的宁静。这是为下文蓄势。接着便是雷电大作,地裂山崩,只听轰隆一声,神仙洞府的石门大开,青色的天空一望无际,日、月、金台、银台交互辉映,是真正的仙境。这一部分写梦境的进一步展开,时徐时疾,波澜横生,使读者目不暇接,恍若身入仙乡。梦境的高潮是仙人盛会。因为仙人们是从天而降的,所以先写他们的衣裳和坐骑。“云之君”即楚辞中的云中君,由于来者甚多,只拿他作代表。他们都聚集到那金银台上来做什么呢?诗人只写了“虎鼓瑟”这样一个细节,其余一切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这是一次幸福、欢乐的盛会,所有的与会者都在那里亲切地交谈,兴高采烈地举杯痛饮,像人世间的朋友们欢聚在一起。这样的“梦游”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但是,好梦不常:“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的烟雾云霞哪里去了?诗在梦境的最高点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仿佛音乐由响彻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转入低音,使读者心情也随着沉静下来。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世间行乐之事,实在如同梦幻,万事从古都像东去流水一般。]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我与诸君离别,不知何时回还?暂且在那青崖之间,放养白鹿,要走随即骑去,访问名川大山。白鹿:传说中仙人的坐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岂能低头弯腰,屈身事奉权贵,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摧眉折腰:低肩弯腰。事:侍奉。开心颜:心情愉快,笑逐颜开。这是全诗的主旨。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诗人由梦醒后的低徊失望,引出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了全诗的中心意思。这首诗是用来留别的,要告诉留在鲁东的朋友,自己为什么要到天姥山去求仙访道。这一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在短短的几句诗里,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矛盾,迸发出诗人强烈的感情。他认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还是骑着白鹿到名山去寻仙访道的好。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封建社会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抱消极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评价这首诗里所表现的李白的思想,决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更强烈的一面。在李白的思想当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的,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他的求仙访道,也不是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为了满足无穷的贪欲,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正像诗的结句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123456
    名家赏评 全诗波澜迭起,夭矫离奇,不可方物。韵脚的变换与四、五、七言句式,骚体句式,散文句式的错综运用,又强化了天风海涛般的气势和自由奔放的激情。(霍松林《唐诗精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日本国的晁衡大夫辞别了长安皇城。卿:尊称。帝都:即唐京都长安。]
    首句以赋笔点出晁衡辞官返国。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人和事。诗人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写诗答赠,抒发了惜别之情。
    征帆一片绕蓬壶。[挂起一片远行的船帆,绕过海中仙山航行。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与“绕”字相应。]
    次句紧承上句,由眼前联想到晁衡旅行之遥远和艰险。“征帆一片”形象传神,在茫茫大海之上,行船恰如一片树叶一样漂浮在水面之上,可谓险象环生,隐含了晁衡的即将遇难。此句联想景物,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明月不归沉碧海,[他像明月沉没在碧海里,不能回国。明月:喻品德高洁才华出众之士,一说是月明珠,此喻晁衡。沉碧海:指溺死海中。]
    第三句以比喻手法写晁衡之遇难。明月,是说晁衡高洁的人品如明月般皎洁。而晁衡之遇难,正如皓月沉于湛蓝的大海,所比自然贴切,引出末句无限惋惜和悲愁。
    白云愁色满苍梧。[整个苍梧山都为他布满哀愁的白云。苍梧:本指九嶷山,此指传说中东北海中的郁州山。相传郁州山自苍梧飞来,故亦称苍梧。]
    末句抒发诗人的悲痛心情。晁衡遇难,在诗人眼中不仅是朋友们的悲痛,连天宇似乎也是愁眉不展:层层白茫茫的愁云笼罩在海上的苍梧山上,好像在悼念晁衡的仙去。此处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有愁来写诗人自己之愁,将悲痛之情渲染得厚重蕴藉。
    名家赏评 是闻阿陪仲麻吕覆没讹传时之诗也。而诗词绝调,惨然之情,溢于言表。(日•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丁都护歌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自云阳乘舟北上,两岸商贾云集。云阳:即今江苏丹阳县。秦以后为曲阿,天宝初改丹阳,属江南道润州,是长江下游商业繁荣区,有运河直达长江。上征:逆水向上游行驶。饶:多。商贾:商人。]
    此二句把纤夫生活放在这商业网点稠密的背景上,与巨商富贾们的生活形成对照,环境便很典型。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炎热的夏季,纤夫拖着船逆水北上,多么辛苦啊!吴牛喘月:形容天气酷热。据说吴牛怕热,在夏天夜晚看到月亮也当作太阳,喘气不止。吴牛,江淮间水牛,“南土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一:语助词,以加强语气。]
    这里巧妙点出时令,说“吴牛喘月时”比直说盛夏酷暑具体形象,效果好得多。写时与写地,都不直截、呆板,而是配合写境传情,使下面“拖船一何苦”的叹息语意沉痛。“拖船”与“上征”照应,可见是逆水行舟,特别吃力,纤夫的形象就突现纸上。读者仿佛看见那褴褛的一群人,挽着纤,喘着气,一步一颠地艰难地行进着……123456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水浑浊得不可饮用,因为壶里的水多半是含有泥土。壶浆:壶里的水。]
    气候如此炎热,劳动强度如此大,渴,自然成为纤夫们最强烈的感觉。然而生活条件如何呢?渴极也只能就河取水,可是“水浊不可饮”啊!仅言“水浊”似不足引人注意,于是诗人用最有说服力的形象语言来表现:“壶浆半成土”,这哪是人喝的水呢。只说“不可饮”,言下之意是不可饮而饮之,控诉的力量尤为含蓄。纤夫生活条件恶劣岂止一端,而作者独取“水浊不可饮”的细节来表现,是因为这细节最具水上劳动生活的特征;不仅如此,水浊如泥浆,足见天热水浅,又交代出“拖船一何苦”的另一重原因。
    “云阳上征去”等六句写暑天拖船之苦。炎炎夏日,纤夫们逆水拖船,艰难地行走在两岸都是商贾云集的地方,对比之强烈令人震撼,拖船之苦况尤为触目惊心。热天最为难耐的便是口渴,而纤夫们只能就河中取水而饮,但河水混浊,一壶水中竟有半壶为泥土。通过这六句,读者似乎看到一群褴褛的纤夫,背牵着纤,喘着气,低着头,一步一步地行进在江边……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拖船的民工一唱起拉船的号子,心里就无限悲伤,泪如雨下。心摧:伤心、悲伤。摧,悲伤。]
    这两句写纤夫的心境。但不是通过直接的心理描写,而是通过他们的歌声即拉船的号子来表现的。称其为“都护歌”,乃极言其声凄切哀怨,故口唱心悲,泪下如雨,这也照应了题目。
    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众多工人开采的又多又大的石头,即使耗尽人力,也无法将它们拖到江边。无由:指没有办法。江浒:长江边。]
    “万人凿磐石”两句,场面更为让人惊心动魄,磐石大且多,即使有万人之力拖曳也难以达至江边。此句照应了“拖船一何苦”,极言行役之艰巨。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你看看这又多又大的石头,采不尽,运不完,给人民带来无穷的苦难,甚至千百年以后,人们都会为之悲痛不已!芒砀(dàng):芒山、砀山,在今安徽、江苏、山东三省的交界处。古时芒、砀山一带盛产文石(有纹理的石头)。一说芒砀是叠韵联绵字,形容石头粗重难移。掩泪:就是掩面而哭。泪,这里作动词用,当“哭泣”讲。]
    “君看石芒砀”两句由眼前所见联想到更远的将来,石芒砀,是指石头又大又多。这样的石头采之不尽,输之不竭,而纤夫之苦足以感伤千古,没有尽头。
    末四句却翻出更惊心的场面。“万人凿磐石”,结合首句“云阳上征”的诗意看,概指采太湖石由运河北运。云阳地近太湖,而太湖石多孔穴,为建筑园林之材料,唐人已珍视。船夫为官吏役使,得把这些开采难尽的石头运往上游。“无由达”而竟须达之,更把纤夫之苦推向极端。为造成惊心动魄的效果,作者更大书特书“磐石”之多之大,“石芒砀(广大貌)”三字形象的表明:这是采之不尽、输之难竭的,而纤夫之苦亦足以感伤千古矣。
越女词五首(其三)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在若耶溪遇见一群采莲姑娘,她们见有陌生的客人过来,便唱着渔歌,掉转船头躲避了。耶溪:即若耶溪在绍兴市南,传为西施浣纱之处。棹歌:摇着船,唱着歌。回:避开。]123456
    “棹”“入”二词入神之笔。“棹”指摇船的动作。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船之轻松欢快。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她们笑着躲进荷花丛里去,装着怕难为情就不出来了。佯:假装。]
    “入”是“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采莲女笑入荷花去,是一幅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何等鲜丽的画面。她竟然会“佯羞”,但人们不会因其“佯”而觉得在做假,反而觉得是别具情调的天真。
结构巧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对此欲倒东南倾”):以五岳、赤城、天台作比,写天姥山的地理位置和山势,是入梦之由。
    第二部分(从“我欲因之梦吴越”至“失向来之烟霞”):详写所游梦境。这一部分可分为四个层次:
    1.梦渡镜湖;2.梦游山景;3.梦入仙境;4.梦醒长嗟。
    第三部分(从“世间行乐亦如此”至结尾):梦醒后的感想。表达诗人性格傲岸,不事权贵的精神。
 
 
 
    《哭晁卿衡》
    首句以赋笔点出晁衡辞官返国;次句紧承上句,由眼前联想到晁衡旅行之遥远和艰险;第三句以比喻手法写晁衡之遇难;末句抒发诗人的悲痛心情。
    表现手法: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丁都护歌》
    全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暑天拖船之苦。
    第二部分写纤夫的心境。
    第三部分极言行役之艰巨。
    第四部分由眼前所见联想到更远的将来,纤夫之苦亦足以感伤千古矣。
 
    《越女词五首(其三)》
    诗歌的前两句写采莲姑娘见有陌生的客人过来,唱着渔歌掉转船头躲避。后两句写采莲姑娘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
 
写作特色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是我国古代诗人中浪漫主义流派的杰出代表。这首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它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别、留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套,而是借留别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在叙述的时候,又没有采取平铺直叙的方法,而是围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思的,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拓了广阔的领域。跟这样的构思相适应的是,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在这方面,诗人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他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把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杜甫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十分恰当的评论。还应该注意,作者不是为写幻想而写幻想的,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的主旨服务的。他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世界的憎恶,不愿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不事权贵的主旨,像一盏聚光灯,把全诗照明,幻想在这灯光里才生动起来,否则,即使再铺张百倍,也是不会放出动人的光彩的。123456
    《哭晁卿衡》
1.格调清新,想象丰富,含蓄飘逸
    诗忌浅而显。李白在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李白的诗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首短诗中,我们也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显得自然而又潇洒。全诗格调清新,想象丰富,含蓄而又飘逸。诗人寄悲情于景物,又借景物以抒悲情。三、四句中,“明月”既是自然景物,又可以看作是诗人采用了比喻手法来写好友的人品如明月一样清高皎洁。这样的友人遇难,正如明月沉海,让人该生多少痛楚!
2.拟人手法的运用
    诗歌的最后一句通过白云的愁来渲染悲哀的气氛,表达自己的无限哀痛。第四句中的“白云愁色”是拟人手法,通过写白云有愁来写诗人自己之愁,将悲痛之情渲染得厚重蕴藉。这样,景中有情,情中寓景,抒情手法巧妙含蓄。
    《丁都护歌》
    白描手法的运用
    全诗采用了白描手法,通篇无刻琢痕迹,由于所取形象集中典型,写来自觉“落笔沉痛,含意深远”,实为“李诗之近杜者”(《唐宋诗醇》)。如“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的直白描绘,震撼人心。
    《越女词五首(其三)》
    格调清新自然
    此诗写越中采莲少女活泼可爱的神情动态。整首诗风格清新自然,体现了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风。
主旨探究
    对这几首诗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梦游天姥吟留别》
1.诗作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和对光明世界的追求,有建功立业的一面,同时又宣扬了寻仙访道及时行乐的思想;我们认为诗作在艺术上是成功的,但其消极的人生态度应受到批判。
2.本诗通过对天姥幻境的描绘,表明作者对吴越山水的热恋和向往,以丰富的联想和大胆夸张的笔调,描绘出一幅“神游图”,抒发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愤激情绪。
    《哭晁卿衡》
    这首诗表现诗人失去好友后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别的真挚友情。李白与晁衡的友谊,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
    《丁都护歌》
    这首诗作于天宝六年(747)六月李白游丹阳横山时,描绘了纤夫拖船的劳苦情景,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越女词五首(其三)》
    这首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泼的采莲少女的形象,人物神态逼真。
对这几首诗的主旨你是怎么看的呢?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1031.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