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荷花淀

高二语文教案 2025-11-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广东省开平长沙师范学校 蔺建昌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手法
  
   2、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3、领会小说体现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 通过景物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三、教学时数:
  
   课内自读课文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熟悉课文:
  
   一、导入  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在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城5县(《》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
  
   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派。
  
   三、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分析情节线索:
  
   1、 让学生概括文中几个场面的内容:
  
   ① 月夜编席②夫妻话别③探夫遇敌④助夫杀敌⑤学夫杀敌
  
   2、 让学生找出这篇小说的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崐──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3、明线暗线分而又合,合而又分:
  
   明线──几个妇女的活动: 送夫、探夫、遇夫、学夫
  
   暗线──地区队的活动
  
   4、小说要表现那些人物?
  
   明确: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第二课时
  
  
  
   分析课文:
  
   一、赏析景物描写:
  
   1、学生集体朗读:从“月亮升起来了……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并思考:
  
   ⑴、 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⑵、 它们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⑶、 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鉴赏讨论: 讨论明确:
  
   ⑴、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
  
   ⑵展示了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清新宁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⑶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益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体现了她对家乡的爱。
  
   ②、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的形象。
  
   ③、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3、朗读再品味:
  
   二、鉴赏人物对话: (注意神态描写)
  
   1、朗读“夫妻话别”一节中的对话描写,思考问题⑴: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三层: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
  
   2、鉴赏讨论:
  
   ⑴、问: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②、“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③、“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言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④、“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十分复杂,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舍不得丈夫离开。因为她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所以,这是一种责怪的口气。“总是”有自豪也有嗔怪。
  
   ⑤、“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阻拦,在“小家”和“大家”发生矛盾的时候,她选择了“大家”,说明她能顾大局。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这是她的顾虑。
  
   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顾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质。
  
   ⑦、“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⑧、“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也表现了她的忠贞。
  
   3、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顾大局、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4、作用:a:反映人物的心理,思想变化和性格;b:发展故事情节,交代事情经过。
  
   板书:
  
   追问 体贴、温柔
  
   对 机敏、稳重
  
   赞同 顾大局
  
   话 明大义
  
   应嘱 吃苦耐劳
  
   勇敢
  
   5、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对话也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怎样不同的个性呢?
  
   明:“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三、小说的主题:描写了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和家国之爱,表现了人性的纯美,品格的崇高。
  
   四、艺术特点:语言简洁传神,充满诗情画意。点面结合,剪裁得当。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165144.html

  • 窦娥冤的作者是谁?|窦娥冤

    一、阅读目的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二、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1)通过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2.教学难点 :(1)戏...

    发布于:2025-11-25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目的]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么,教学本文的重点自然是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本设计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

    发布于:2025-11-25

    详细阅读
  • [草原诗词七首]词七首

    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3.学习品析,了解映衬烘托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一、导入 :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沙淘尽人物……”导入...

    发布于:2025-11-25

    详细阅读
  • [装在套子里的人]装在套子里的人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育点1、 了解世界文学史上的短篇小说三巨匠。2、 欣赏小说中的语言艺术。(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分析小说形象的能力。2、培养学生初步养成比较阅读的思维习惯。(三)、德育渗透点激发学生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深入体会小说的现实意义。二、重、难点着重认识社会背景与别里...

    发布于:2025-11-25

    详细阅读
  • [项链]项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括玛蒂尔徳的人物形象,力争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小说精巧的情节来透视人物的性格。 能力目标 1.训练快速阅读、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 情意目标 引导学生公正客观评价玛蒂尔徳的同时,发扬人性中的善和美,摒弃虚伪...

    发布于:2025-11-25

    详细阅读
  • [促织]促织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借讲前朝故事来揭露自己所处清朝“盛世”黑暗现实的创作意图。 2.了解本文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迭起、跌宕多姿等特点,了解作者通过怎样的构思和表现手法来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3.掌握课本所规定的必须掌握的多义实词,尽可能熟悉一批文言词语。 教学设想 1.课文较长,故事情节曲折多变,但...

    发布于:2025-11-25

    详细阅读
  • [巴尔扎克葬词的作者]巴尔扎克葬词

    教学目的:一、学习巴尔扎克和雨果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和他们宽广的胸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友谊观。二、学习本文不同于一般葬词的写作特点,鉴赏里面蕴涵着的作者对巴尔扎克的深切悼念之情。三、鉴赏这篇葬词中高度浓缩、既诗化有哲理化的语言,充分体味它的思想感情。教学设想:学习本文,要以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发布于:2025-11-25

    详细阅读
  • 【赤壁赋】赤壁赋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 “赋”的有关特点。 2.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3.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4 理解作者由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和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的情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

    发布于:2025-11-25

    详细阅读
  • 美丽中国的现代诗|中国现代诗四首

    教案示例《再别康桥》《死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两首诗意象运用的特点。通过学习,体会两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教学难点:《死水》意象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 播放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主题曲《飞的理由》,并展示徐志摩的图像。 伴着这熟悉的乐曲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

    发布于:2025-11-25

    详细阅读
  • 虎丘记_虎丘记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写景的艺术与构思的方法。能力目标: 培养品味文言文精巧语言的能力,学习鉴赏优秀古代散文。情意方面: 正确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对祖国山水雄奇壮丽之美的感受力。教学过程 一、学生听读课文(或放录音,或教师范读) 检测听读,回答:...

    发布于:2025-11-2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