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_集合

高二数学教案 2014-06-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数学教案】


1.理解的概念;2.掌握的两种表示方法;3.会正确使用符号这三个学习目标即可 1.点、线、面等概念都是几何中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则是论中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也简称集.一般用大括号表示,例如“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组成的可以写成{汽车、飞机、轮船}为了方便.我们还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例如A={a,b,c}.2.中的元素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的元素.例如“中国的直辖市”这一的元素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中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如果a是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如果a不是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3.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  对于A和某一对象x,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是x∈A,还是x A,二者必成其一,不会模棱两可.例如,“著名的数学家”,“漂亮的人”这类对象,一般不能构成数学意义上的,因为找不到用以判别每一具体对象是否属于的明确标准.(2)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因此,中的相同元素只能算作一个,如方程x2-2x+1=0的两个等根,x1=x2=1,用记为{1},而不写为{1,1},如果把{1,2,3},{2,3,4}的元素合并起来构成一个新,那么新只有1,2,3,4这四个元素.(3)无序性  中的元素是不排序的,如{1,2}与{2,1}是同一个,但实际上在书写时还是按一定顺序书写的,如{-1,0,1,2}而不写成{0,1,-1,2},这样写不方便,其更深刻的含义是揭示了元素的“平等地位”.4.表示法(1)列举法  将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2)描述法  用描述表示的,对其元素的属性要准确理解.例如,{y|y=x2}表示函数y值的全体,即{y|y≥0};{x|y=x2}表示自变量x的值的全体,即{x|x为任一实数};{x,y|y=x2}表示抛物线y=x2上的点的全体,是点集(一条抛物线);而{y=x2}则是用列举法表示的单元素集,也就是只有一个元素(方程y=x2)的有限集.(3)图示法  为了形象地表示,我们常常画一条封闭曲线,用它的内部来表示一个,例如,如图可表示{1,2,3,4}5.特定表示法自然数集(或非负整数集),记作N,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N*或N+(注意,自然数集包括0);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Z,Q,R等数集内排除0的集,分别表示为Z*(或Z+),Q*(或Q+),R*(或R+).6.的分类①有限集:含有限个元素的叫做有限集.例如:A={1,2,3,4}②无限集:含有无限多个元素的叫做无限集.例如:N+③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称为空集.例如:方程x2+2x+3=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集. 例1  下列各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指出其中的是无限集还是有限集?并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出来.(1)直角坐标平面内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的点;(2)高一数学课本中所有的难题;(3)方程x4+x2+2=0的实数根;(4)图甲中阴影部分的点(含边界上的点).图甲                        图乙  解:(1)是无限.其中元素是点,这些点要满足横坐标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用两种方法表示这个:描述法:{(x,y)|y=x|};图示法:如图乙中直线l上的点.(2)不是.难题的概念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实际上一道数学题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因而这些难题不能构成.(3)是空集.其中元素是实数,这些实数应是方程x4+x2+2=0的根,这个方程没有实数根,它的解集是空集.可用描述法表示为:或者{x∈R|x4+x2+2=0}.(4)是无限.其中元素是点,这些点必须落在图甲的阴影部分(包括边界上的点).图甲本身也可看成图示法表示,我们还可用描述表示这个;{(x,y)|-1≤x≤2,- ≤y≤2,且xy≤0}例2  下面六种表示法:(1){x=-1,y=2},(2){(x,y)|x=-1,y=2},(3){-1,2},(4)(-1,2),(5){(-1,2)},(6){(x,y)|x=-1或y=2},能正确表示方程组 的解集的是:A. (1)(2)(3)(4)(5)(6)               B.(1)(2)(4)(5)C.(2)(5)                            D.(2)(5)(6)分析  由于此方程组的解是 因而写成时,应表示成一对有序实数(-1,2).解:因为{(x,y)| ={(x,y)| ={(-1,2)}故选C.评析  (1)既非列举法,又非描述法.(3)表示由-1和2两个数组成的.(4)是一个点.(6)中的元素是(-1,y)或(x,2),x,y∈R是一个无限集.以上均不合题意.例3  用符号∈或 填空.(1)3.14       Q,0       N,         Z,(-1)0        N,0       (2)2       {x|x< =,3        {x|x>4}, +       {x|x≤2+ };(3)3        {x|x=n2+1,n∈N},5       {x|x=n2+1,n∈N};(4)(-1,1)       {y|y=x2},(-1,1)      {(x,y)|y=x2}解:(1)∈、∈、 、∈、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2)2 = > ,3 = > =4,+ = = < = =2+ ,故填 、∈、∈;(3)令n2+1=3,n=±   n N.令n2+1=5,  n=±2,2∈N,故填 、∈;(4) ,∈.(因为{y|y=x2}中元素是数而(-1,1)代表一个点)例4   用另一种形式表示下列(1){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2){所有被3整除的数}(3){x|x=|x|,x∈Z且x<5}(4){x|(3x-5)(x+2)(x2+3)=0,x∈Z}(5){(x,y)}|x+y=6,x∈N+,y∈N+}解:(1)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还可以表示为{x||x|≤3,x∈Z},也可表示为{-3,-2,-1,0,1,,2,3};(2){x|x=3n,n∈Z};(说明:{被3除余1的整数}可表示为{x|x=3n+1,n∈Z});(3)∵x=|x|,∴x≥0,又∵x∈Z且x<5,∴{x|x=|x|,x∈Z且x<5}还可以表示为{0,1,2,3,4}(4){-2}(注意x∈Z})(5){(1,5),(2,4),(3,3),(4,2),(5,1)}例5。用另一种形式表示下面的:{x|(2x-1)(x+2)(x2+1)=0,x∈Z}.错误解答  的元素x是由方程(2x-1)(x+2)(x2+1)=0的根组成的,解方程,得x= ,x=-2,x= ∴  原可以表示为{ ,-2, }错误存在于解方程的过程和最后的表示当中,解方程时应注意到x2+1≠0,x∈R,所以,方程的根为x= ,x=-2.注意到已知条件x∈z R,才不致造成错误.因为 Z  所以,正确答案应为{-2}或写作{x|x=-2}.例6  已知A={x|x=a+b ,a,b∈Z},分析判断下列元素x与A之间的关系:(1)x=0,(2)x= ,(3)x= .分析  x与A的关系只有x∈A和x A两种.判断x是不是A中的元素,即观察x能否写成a+b (a,b∈Z)的形式.解:(1)因为0=0+0× ,所以0∈A.(2)因为x= = - ,无论a、b为何整数,a+b = - 不能成立,所以x= A.(3)因为x= = =1+2 ,所以 ∈A.评析  研究元素与的关系,一要注意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或描述法),二要准确判断元素的属性.例7  已知A={p|x2+2(p-1)x+1=0,x∈R},求一次函数y=2x-1,x∈A的取值范围.分析  关键是理解A中元素的属性.p的取值范围必须满足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p-1)x+1=0有实数根.解:由已知,Δ=4(p-1)2-4≥0.得p≥2或p≤0.所以A={p|p≥2或p≤0}.因为x∈A,所以x≥2或x≤0,所以2x-1≥3或2x-1≤-1,所以y的取值范围是{y|y≤-1或y≥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uxuejiaoan/19340.html

  • 中职数学教案不等式_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证明(三)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2.理解分析法实质——执果索因; 3.提高证明不等式证法灵活性 教学重点 分析法教学难点 分析法实质的理解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活动 (一)导入 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待学生回答和思考后点评. (学生活动)回答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问...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地理研究性课题|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性规化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化问题、可行解、可行域以及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了解线性规化问题的图解法; (3)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探索研究的能力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小学数学教案课题_数学教案-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性规化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化问题、可行解、可行域以及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了解线性规化问题的图解法; (3)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探索研究的能力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不等式的性质高中_不等式的性质2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同向不等式,异向不等式概念; 2.掌握并会证明定理1,2,3; 3.理解定理3的推论是同向不等式相加法则的依据,定理3是移项法则的依据; 4.初步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 教学重点:定理1,2,3的证明的证明思路和推导过程教学难点 :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教学...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椭圆_数学教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 2.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3.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通过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并渗透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二)

    线性规划教学设计方案(二)教学目标 巩固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能用此来求目标函数的最值.重点难点 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是教学重点. 如何扰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是教学难点.教学步骤【新课引入】 我们知道,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都表示平面...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直线的方程有几种]直线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 (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 (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 (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圆的方程】圆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也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2)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了解圆的一般方程的结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之间的互化. (3)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能够进行圆的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不等式_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二)

    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不等式”一章的内容,是在学完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本节内容具有变通灵活性、应用广泛性、条件约束性等特点,所以本节内容是培养学生应用...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 (2)理解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掌握两条直线的夹角. (3)能够根据两条直线的方程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 (4)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5)进一步掌握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