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化学集体备课记录】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2014-04-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化学教案】

 1、确定本周课程教学内容
内容和进度:完成3-1醇 酚的教学习题讲评
第一课时:醇;
第二课时:醇习题讲解
    第三课时:酚
第四课时:酚习题讲解
   2、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典型代表物,认识各类物质的性质;强化结构决定性质;
教学重点:乙醇、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醇和酚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3、资料准备: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材、《步步高》
 4、新课授课方式(含疑难点的突破):                                          
1.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学生已经了解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在复习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深入研究乙醇的取代、消去、氧化反应的基本规律,并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化合物。
【方案ⅰ】复习再现,探究、接受、迁移学习
复习再现(情景创设):复习乙醇的结构和性质,通过计算机课件、立体模型展示乙醇的结构,深入认识羟基官能团。
 
探究学习: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点,首先讨论乙醇和水结构的相似点,进而根据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推测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规律。然后开展讨论,对比乙醇、水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现象,书写乙醇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探究乙醇的还原性──乙醇被重铬酸钾酸性溶液,或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的反应,讨论小结实验现象。
接受学习:演示乙醇的消去反应实验,讲解乙醇的消去反应规律;讲解乙醇的取代反应规律;讲解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反应规律。
迁移学习:根据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规律,推测甲醇、正丙醇、乙二醇、丙三醇与金属钠反应的产物;根据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反应可能生成乙烯或乙醚的反应规律,推测2丙醇可能的反应产物;根据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的规律,推测1-丙醇与氢溴酸反应的产物;根据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规律,推测1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产物。
小结提高:分析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变化的基团和不变的基团,归纳反应中“官能团转化”的规律。
例如,乙醇(ch3—ch2oh)→乙醛(ch3—cho),变化的是—ch2oh→ —cho,不变的是ch3—,规律小结:醇→醛,即r—ch2oh→r—cho。
【方案ⅱ】资料呈现,探究学习,交流提高
资料呈现(情景创设):教师展示有关乙醇的各种学习资料,如乙醇的样品,乙醇的结构模型,乙醇的燃烧、与重铬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的实验录像,乙醇消去反应制乙烯的实验录像,探究实验用的实验仪器、药品(如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铜丝、硫酸铜溶液、naoh溶液、锥形瓶、试管、酒精灯等)。
提示研究问题:观察记录乙醇的物理性质;为什么乙醇能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的产物是什么?如何检验乙醇催化氧化产物?人喝酒后,脸红、发热的原因?(注:这是因为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醛刺激人体表面毛细血管引起血管扩张)123
探究学习:学生分组研究有关学习资料,讨论上述提示问题,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归纳总结有关结论。
交流提高:各组同学选派代表交流探究结论,教师进行评价和点拨,并进一步要求学生书写乙醇与钠的反应、 消去反应、与氢溴酸的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苯酚的结构和性质
【方案ⅲ】实验探究,对比思考,总结提高
情景创设:用计算机课件展示苯酚的分子结构模型。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开展实验探究,了解苯酚的性质。
 
对比思考、讨论提高:
(1)苯酚、乙醇均有羟基,为什么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反应?
(原因:苯酚中苯环使羟基o—h键极性变大,可以部分解离出氢离子而表现出酸性)
(2)苯酚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而甲苯不能反应,为什么?
(原因:羟基使苯环变得活泼,易在邻、对位发生取代反应)
小结:有机物分子中基团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学习迁移:认识其他酚类,如甲酚的三种结构,推测甲酚可能的性质。
交流提高:了解酚类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药皂中加入苯酚消毒,医院消毒用来苏水的主要成分是甲酚肥皂溶液等)。
二、活动建议
【实验3-1】
乙醇与浓硫酸混合液加热会出现炭化现象,因此反应生成的乙烯 中含有co2、so2等杂质气体。so2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因此要先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naoh溶液洗气,以除去co2和so2。为降低炭化程度,减少副反应,反应温度要控制在170 ℃左右,不能过高。
将反应生成的乙烯气体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观察到褪色现象后,可更换尖嘴导管,将乙烯点燃,观察乙烯燃烧现象。
【实验3-2】
重铬酸钾酸性溶液是k2cr2o7晶体溶于水、再加入稀硫酸配制而成。实验时建议做空白对比实验,以便更好地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实验3-3】
苯酚溶于水形成的浑浊液,实际上是乳浊液,苯酚呈油状,不是沉淀。因此苯酚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苯酚后不写“↓”。实验时,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建议使用较大的试管,苯酚用量稍多一些,开始时加入水的量不要太多。
【实验3-4】
苯酚溶液一定要较稀,可将配制好的苯酚溶液稀释后使用,否则不易出现沉淀。溴水量较少时,可能生成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而不沉淀。因此,溴水浓度一定要大,应选用橙红色的饱和溴水,如果加入少量溴水后不出现沉淀,可继续加入溴水直至出现沉淀。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了解含酚工业废水的危害及含酚工业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含苯酚的工业废水处理的参考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设备①进行的是操作____________(填写操作名称),实验室这一步操作所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
(2)由设备②进入设备③的物质a是____________,由设备③进入设备④的物质b是____________;
(3)在设备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设 备④中, 物质b的水溶液和cao反应,产物是______、______和水,可通过________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分离产物;
(5)上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6h6、cao、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萃取; 分液漏斗(2)c6h5ona;nahco3
(3) c6h5ona+co2+h2o→ c6h5oh+nahco3 123
(4) caco3、naoh;过滤  (5)naoh水溶液、co2
三、问题交流
【思考与交流1】
某些分子(如hf、h2o、nh3等)之间,存在一种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称为“氢键”。以水分子间的氢键为例,由于氧吸引电子能力较强且原子半径较小,因此氧原子上有很大的电子云密度,而由于h—o键的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氧原子,氢原子接近“裸露”的质子,这种氢核由于体积很小,又不带内层电子,不易被其他原子的电子云所排斥,所以它还与另一个分子中的氧原子中的孤对电子产生相互吸引力。这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是氢键,如图3-1所示。
  
    图3-1  水分子中的氢键示意图
形成氢键的条件是:要有一个与电负性很强的元素(如f、o、n)以共价键结合的氢原子,同时与氢原子相结合的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必须具有孤对电子。在常见无机分子中,氢键存在于hf、h2o、nh3之间,其特征是f、o、n均为第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较小,同时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电负性强)。因此电子云密度大,具有较强的给电子能力,是较强的电子给体。
在有机化合物中,具有羟基(—oh)、氨基(—nh2)、醛基(—cho)、羧基(—cooh)等官能团的分子之间,也能形成氢键。因此,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相比,醇具有较高的沸点;同时,这些有机分子与水分子之间也可以形成氢键,因此含有这些官能团的低碳原子数的有机分子,均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思考与交流2】
处理反应釜中金属钠的最安全合理的方法是第(3)种方案,向反应釜中慢慢加入乙醇,由于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比水与钠的反应缓和,热效应小,因此是比较安全可行的处理方法。
【学与问1】
乙二醇的沸点高于乙醇、1,2,3-丙三醇的沸点高于1,2-丙二醇,1,2-丙二醇的沸点高于1-丙醇,其原因是:由于羟基数目增多,使得分子间形成的氢键增多增强。
【学与问2】
乙醇在铜催化下,可被氧气氧化成乙醛。实验方法如下:
(1)将铜丝卷成螺旋状,在酒精灯氧化焰中灼烧至红热,将铜丝移出酒精灯焰,可观察到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表面有黑色氧化铜的铜丝再次灼烧至红热,迅速插入盛有无水乙醇的锥形瓶中,可观察到铜丝迅速恢复红色,说明氧化铜被还原成铜,反应是放热的。如此反复操作几次,可闻到锥形瓶中的液体有不同于乙醇气味的刺激性气味。如取少量锥形瓶中的液体,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可观察到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上述两个反应合并起来就是
 
可以看出,反应前后铜没有变化,因此铜是催化剂。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huaxuejiaoan/18342.html

  • 【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元素符号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理解氧化物的概念。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情感目标:  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建议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

    发布于:2014-04-30

    详细阅读
  • 【获取安全的饮用水教案】获取安全的饮用水

    课题2 获取安全的饮用水学习目标1、了解从天然水中获得科饮用水的一半步骤与原理2、了解自来水厂获取大量可饮用水的一般步骤与原理3、掌握由普通饮用水质取纯净水的方法与原理4、认识污水处理的方法,污水处理的意义学习过程1、天然水含有很多杂质如 、...

    发布于:2014-04-30

    详细阅读
  • [电解池阴阳极判断]《电解池》一课时

    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电解原理,会判断电解池、电极产物、电极周围溶液ph值及整个溶液ph值的变化②能书写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培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利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的实验,探究电解原理。了解电解的应用,特别是电解在电镀、电解精炼、电冶炼等方面的发展前景。3.情感态度与...

    发布于:2014-04-30

    详细阅读
  • 硝酸咪康唑乳膏|硝酸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使学生了解硝酸的用途。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硝酸的性质解释日常见到的现象、学以致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王水可溶解铂、金等)。情感目标:   通过硝酸的浓度变化—量变引起质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

    发布于:2014-04-30

    详细阅读
  • 【原子】原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能用分子、原子观点分析化学反应实质;  2.了解原子和分子的相似点、相异点和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概念及基本性质;  4.解原子的组成,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5.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以及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组...

    发布于:2014-04-30

    详细阅读
  • 【高二下学期化学集体备课记录】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

    1、确定本周课程教学内容内容和进度:完成3-1醇 酚的教学习题讲评第一课时:醇;第二课时:醇习题讲解 第三课时:酚 第四课时:酚习题讲解 2、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典型代表物,认识各类物质的性质;强化结构决定性质;教学重点:乙醇、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醇和酚结构的差...

    发布于:2014-04-30

    详细阅读
  •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视频讲解_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

    发布于:2014-04-30

    详细阅读
  •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状况;  水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水污染的后果及防止水体污染;  了解水的组成及物理性质。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查阅媒体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

    发布于:2014-04-30

    详细阅读
  •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高二化学期末知识点归纳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高二化学知识点比较杂乱,而高二阶段又是化学难度和广度都在增加的时候,这个时期化学科目一定要按照章节,掌握各个掌握的知识点,归纳整理出来,本文整理出高二化学前五章节的知识点,提供出来,方便同学们查看复习。一、 元素化合物: 类别 序号 问题 答案 卤族元素 1 遇淀粉变蓝的物质 i2...

    发布于:2014-04-30

    详细阅读
  • 高二下学期化学工作总结_高二下学期化学《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集体备课教案

    1、确定本周课程教学内容内容和进度:第五章 第一节合成有机高分子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有机合成材料第三节 功能高分子材料 2、教学目标: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加聚反应、缩聚反应;了解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其结构、性质。通 过阅读教材,提高阅读获取信息能力。教学重...

    发布于:2014-04-3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