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要有杆秤 】心中要有杆秤

八年级政治教案 2013-06-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政治教案】

第十一课 心中要有杆“秤”
课时:三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公平 意识,学会公平 地对待别人。
2、增强正义感,能乐于助人,做到见义智为。
3、确立是非观念,做一个正直的人。
[知识与能力]1、能列举生活 中的事例说明公平与不公平的表现,知道公平是相对的。
2、懂得公平待人对他人和自己的重要意义。
3、知道维护正义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结合实际说明在日常生活 中我们该如何支维护正义。
4、能够根据判别是非的标准,区分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
5、懂得一个正直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维护正义是每一位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
教学难点:未成年人要学会见义智为。
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人们能否公平待人,是否具有正义感,能否明辨是非、做一个正直的人,不一定要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而是自己的内心感受,因而他人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法做出客观评价的。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1:追求公平
导入新课:
走近公平----“是否公平大家谈”
材料:XX年12月9日,出租车司机高海军因着急送一名临产的孕妇支医院而边闯红灯。后来,交警欲对其处罚。高海军认为他是为送临产孕妇,该减免处罚,娘奔死,儿奔生,时间关乎两条人命,救人比什么都要紧,生命之于红灯,人性之制度,这种情况下,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但交警还是对他做出了处罚。
q:交警的做法正确吗?这样的处罚对出租车司机高海军来说公平吗?
(教师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真实的看法)
(学生 讨论、发言,交流自己的看法)
t:评价学生对上述问题的认识,通过总结加以提升。出租车司机为救人而冯红灯,对他这种精神,相关部门该对他进行奖奖励;但冯畿灯毕竟违反了交通规则,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所以理应受到处罚。
(设计意图:对于公平与否,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感受和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道德两难问题的设计,引起学生 情感的冲突,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中体会公平。)

讲授新课
活动一:众说纷纭话公平
t: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理解公平的?公平就是┅ ┅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有比较广的参与度,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放表达他们对公平 的看法,然后教师介绍一些中国别人理解的公平,最后可概括出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公平的理解。)

生:回答略。
t:刚才同学们都表达了自己对公平的看法,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其他人对公平有哪些认识。
出示材料:美国哈佛大学的哲学大师罗尔斯关于公平的三条原则:
(1) 每个人有获得最广泛的、与他人相同的自由;(权利平等)
(2) 人获得的均等待遇,其所获得的地位、利益应该对所有人开放;(机会平等)
(3) 如起始状况(收入和财富分配结果的平等)不同,处于不利地位者的利益应用“补偿利益”的办法来保证。(分配结果的平等)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其实质是一样的。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到的利益。12345

活动二:追求社会公平
材料一:《水浒传》中白胜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烧,田中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煎,公子王孙把扇摇。”
材料二:历朝农民起义的口号材料: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正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明朝末年李自成农民正义提出“等贵贱,均贫富”。
t:为什么历朝农民都会发动起义?
s:回答略。
t:这些口号可以说明什么?
s:回答略。
材料三:xx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班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强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必须把社会公平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xx”期间,社会和谐发展需要解决“四大矛盾”:
① 分配公平失衡,贫富差距加大;②教育不公,发展不均;③看病难,看病贵仍待解决;④劳动力供大于求,社会保障缺口多。
t: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为维护公平做了哪些努力?
s:回答略。
课堂调查:
可以让班里已经享受减免学杂费的外来务工子女和“两免一补”政策,帮困助学政策受益的学生来谈受益的情况,并谈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的优越性,引导学生了解对实现社会公平的积极意义。)
t:“新《义务教育法》从XX年9月1日开始正式生效,我们常州在贯彻《义务教育法》方面已经领先了一步,进一步保障农村孩子、流动人口子女享受义务教育,从今年秋季开始,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收,由各级政府承担。”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的工作实现了两个突破;即城乡一体和内外一致。我市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法律保障。
活动三:学会公平待人
XX年5月4日男单1/8决赛中刘国正和德国波尔在第七局打到12:13时,刘国正回球后球落到地板上,球出界了吗?如果是的话,刘国正将以12:14输掉决胜局,从而输掉整场比赛,而此时有一个人示意裁判球擦边了,这个人就是波尔,最终刘国正以15:13反败为胜进入8强。
当记者问波尔:“你知道不知道如果那个球没有被判为擦边,胜利就属于你了。”波尔说:“当时我没想那么多,因为那球是擦边了,比赛就是这样,公平竞争嘛,我必须这样做,公平让我别无选择。”
t:请同学们就波尔的做法谈自己的感想。
s:回答略。
t:从波尔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到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在与他人交往中,公正、平等地对待周围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而且能否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将对他人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追求公平,要求社会和他人公平地对待自己的同时,自己也公平地对待别人。
活动四::理智面对不公平
(小组合作讨论)要求:4人组成一个小组,推选1名组长和记录员。
1、请每们同学谈谈自己曾经遇到的不公平情形及当时的真实感受。记录员做好小组成员发言的书面记录。
2、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看法,一起讲座问题,遇到不公平情形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列举的对待不公平的方法和策略,尤其是大家共同认可的对策。
3、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推举1名代表在斑上交流小组的主要观点。
4、由同学代表进行本次主题讲座的小结、点评。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是希望学生能结合知、情、意、行综合看待公平问题,自觉培养对待公平问题的理智感,并培养自己的主人翁意识)12345
结束新课:
公平是相对的,在理解公平时,我们要善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以宽广的胸怀来看待公平。
结尾: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主题曲,天地之间有杆“秤”。

教学设计2:维护正义
导入新课:
《长霞当舞------任长霞生平事迹》
(网址:http://news.sina.com.cn/c/XX--06--07/13093390667.shtml)
t:任长霞为什么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感动?
s:回答略。
t:导出本课主题。
讲解新课:
板块一:走进正义
活动 一:联想无极限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正义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课件展示)提到“正义”,你会联想到哪些词汇?
t: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比一比哪组说得又多又准确。
(学生讨论、回答)
t:(简要点评)在同学 们的字典里,什么是正义呢?
s:回答略。
t:(评价学生对正义的认识,通过总结加以提升)
活动二:短诗带来的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以消极的态度对待非正义的行为,会产生不得的社会影响,从而使学生更加理发地认识正义。
(课件展示)马丁神父的忏悔录
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刻着一位德国新教牧师留下的发人深省的诗。他曾是纳粹的受害者,也是对非正义保持沉默的受害者。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会成员,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t:马丁神父为什么而忏悔?
s:回答略。t:对非正义现象的忍让会产生什么后果?
(学生讨论、回答)
t:(对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对非正义现象的忍让,客观上会纵容非正义 行为,最终祸害更多的人,有一天可能受害的是自己。
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活动一、二,概括出正义的基本要求。
活动三:忆往昔,年今朝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悟到有正义感做人的基本要求,初步树立做有正义感的人的信念。
t:请同学们讲一些中华民族古往今来有正义感人物的故事。
(学生讲述、交流)
t:中华民族具有崇尚正直的传统,有正义感,为人正直,这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我们中学生也要努力做一名有正义感的人。
板块二:维护正义
活动四:谁来为我做证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正义需要全社会成员来维护。
(课件展示)漫画《谁来做证》(漫画内容为:一小偷当众偷包,众人围观,警察抓信小偷后,无人站出来指证小偷。)
t:年了这幅漫画后,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讨论,回答)
t:在感叹世态炎凉的同时,我们要明白,正义需要我们,维护正义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
活动五:辩一辩、想一想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正义和正义行为离我们并不遥远,做一个正义的人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课件展示)
1、 学校里有位残疾学生,不少同学嘲笑他、欺负他,你会------
2、 见到有个别同学放学后进入网吧,你会-----
3、 班里有位同学由于家境贫寒,准备放弃学业,你会-----
4、 社区里有位孤寡老人,无人照顾,你会-------
t:面对这些情况,同学们的不同态度,会有什么结果?12345
(学生讨论,回答)
t:维护正义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要和歪风邪气做斗争。同时要富有同情心,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
活动六:实战演练场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做有正义感的人,不只是要维护正义,更要以实际行动见义勇为,见义巧为,匡扶正义,努力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
(课件展示,也可用小品表演的形式展现)
你支楼下朋友家时,发现他家的门已经被撬开而自己又已经走进支了,你和歹徒同时发现对方。
t:同桌讨论,共商解决方案,引导学生讨论出多种方法。
(学生讨论,回答)
t: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智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结束新课:
播放歌曲《八荣八耻正气歌》,师生共唱,引起学生的共鸣,促进学生情感升华。
t:社会离不开正义的支撑,正义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我们要有一颗同情心,要勇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做斗争,努力支匡扶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课外延伸:
以此为主题出一期板报。

教学设计3:明辨是非 为人正直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请你告诉他们,该如何处理遇到的事下列情形:
(1) 英语考试快要结束时,王强用脚轻轻地踢前桌好友李纲的椅子,向李纲要答案,李纲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2) 一天下午,在公园门口,小玉的妈妈指着正在扫大街的清洁工人对小玉说:“你看他们工作多辛苦,每天早早就起来清扫。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干这又脏又累没出息的活。”小玉妈妈的话对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讲授新课:
t: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面对一个选择。该不该这么做?别人的话对不对?这些都要靠自己去判断、去选择。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存在着是是非非。在善恶美丑交织的社会中,如何分辨善恶是非,就成为做人的首要问题。结合上面的材料,你觉得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加以引导)
t:从大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判断一件事是对还是错不是看它对自己是否有利,也不是看自己喜欢不喜欢,而是要看它是否符合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两大准则------道德和法律。
t:根据刚才的标准,请同学们观察思考现实生活。(表格展示)
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是非不分的现象 
自己生活中有无是非不分的现象 
是非不分会有什么后果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加以引导)
t:从同学们的交流中可以看到有些同学身上还存在不辨是非的行为。比如看到有人抽烟泡吧觉得好玩,就跟着学;看到电影中成帮结派觉得威风,也拉帮结派。这些以丑为美的行为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很不利。我们要向那些能分清善恶美丑的人学习,选择积极的行为。来看看一个案例。(课件展示)
    XX年9月10日,常州信息技术学院梁子伊教授在2路公交车上发现三四名歹徒正向一名女同志实施抢劫,其中一名歹徒扯下这位女同志脖子上的金项链后,将项链踩在脚下,见此情景,梁老师挺身而出,喝令歹徒停止抢劫。随后,梁老师一边与歹徒搏斗,一边请求公交车司机往派出所方向行驶。遗憾的是,公交司机到站点时,慌乱中竟将车门打开放走歹徒,车上乘客面对发生的血腥暴力熟视无睹。而在这一过程中,梁老师寡不敌众,被三四名歹徒围攻殴打,眼镜、鼻梁等多处严重受伤,眼部大量出血,最终倒在2路车站台上。12345
t:①在公交车上如何面对小偷,这是一个热门话题。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② 如果没有人出手援助,后果会如何?
    (学习讨论,发表自己观点。对于后果的思考教师要启发学生不仅对当事人,还有对社会的影响。同时提醒学生,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在保护好自己生命安全的情况下见义智为。)
t:面对恶势力,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是每个正直的人道德应该做的。同时,作为正直的人还一概具有一些优良品质。
(课件展示)
在美国历史上,一位作家在一次倒霉的投资中,损失了一大笔财产,最后趋于破产。他打算用他所赚取的每一分钱来还债。三年后,他仍在为此目标而不懈努力。为了帮助他,一家报纸组织了一次募捐,许多要人都慷慨解囊,这是一个诱惑-----接受这笔捐款将意味着结束这种折磨人的负债生活。然而,作家却拒绝了。他把这些钱还给了捐助人。几个月之后,随着他的一本畅销书的问世,他偿付了所有剩余的债务,这位作家就是马克 吐温。
t:这样做难吗?的确不容易。这就是为什么真正正直的人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钦佩的。其实,像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谁能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学生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
t:从同学们收集的材料中,我们可看出正直的人具有怎样的优良品质?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加以引导、总结,课件展示)
正直意味着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这一点包括有能力去坚持你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在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并能公开反对你确认是错误的东西。
正直的人不会为了一己之私利而丢掉做人的尊严.
正直使人具备了冒险的勇气和力量,他们欢迎生活的挑战,绝不会苟且俞生、畏缩不前,更不会让良知泯灭。
t:有人说:“正直的人会吃亏,不能适应社会。”你对此是怎么看的?
(学生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起好引导作用。)
t:最后,我将一句话送给大家并与大家共勉:“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zhengzhijiaoan/8533.html

  •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_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政治导学案年级:初二课型:新授使用时间: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和基本要求2、过程与方法:自主交流小组合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认识依法治国的重要作用,增强守法意识;理解法律监督的作用,增强守法意识二、重点难点:依法治国运用所...

    发布于:2013-06-15

    详细阅读
  • 【文明交往礼为先手抄报】《文明交往礼为先》学案

    一. 生活幽默以下是一位年轻人问路时的一段对话,请同学们与自己的同桌进行对话练习(年轻人):喂,过来老头,我来问你,到无棣新区还有多远?(老大爷):五拐杖!(年轻人)::五拐杖是什么意思,怎么不论里?(老大爷):论礼?论礼你应该管我叫大爷!1 这则笑话对我们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呢?2 请你阅读教...

    发布于:2013-06-15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卷人教版含答案|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复习教案

    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一、基本概念、基本知识1、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力。2、 我国现阶段人民的构成: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

    发布于:2013-06-14

    详细阅读
  • 第四单元B部分|第四单元树立远大理想教案

    第四单元 树立远大理想一、本单元地位在教材中的地位:根据整套教材的设计思路,每册的四个单元都是按照成长、交往、规则、理想四个板块展开的。本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就是“理想”板块的内容。该部分是整套教材中集中展现理想问题的部分,因而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个人既是生活在现实中,也是生活在理想中的。现实...

    发布于:2013-06-14

    详细阅读
  • 维护财产权的法律|《维护财产权》教案3

    《维护财产权》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了解公民财产继承权的两种实现方式, 什么是公民的智力成果权,使学生知道自己在法律上的经济权利,懂得合法的经济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加深对国家保护公民利益的理解,从个人财产权的角度强化对国家...

    发布于:2013-06-14

    详细阅读
  • 【交往的行为后果】第7课行为与后果教案

    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总第 22 课时课题第7课 行为与后果 第2课时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行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良好的行为产生良好的结果,不良的行为产生不良的结果。懂得个人的行为不应该危害自己、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 能力目标:培养明辨是非和严于律己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布于:2013-06-14

    详细阅读
  • 人格尊严不容侵犯_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序号课题第3课时 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班级姓名审核:学习 目标培养自尊心,自觉尊重他人,捍卫人格尊严 用法律维护自己尊严 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的主要内容学习重点:维护人格尊严学习难点:维护人格尊严的主要内容学习范围:教材71页到75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讨论、举例...

    发布于:2013-06-14

    详细阅读
  • 【三大优良作风】第三课优良的意志品质教案

    第三课 优良的意志品质教案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意志的力量,懂得优良的意志品质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2.学会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磨炼坚强的意志。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坚强意志的四种特征,能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 2.知道意志的作用:能激发人的潜能,...

    发布于:2013-06-14

    详细阅读
  • 【八上第九课美丽的颜色】八上第九课第三框《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三框题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交往艺术新思维》,对应课程标准“交往的品质”模块。本单元分别从礼貌礼仪、竞争合作、宽容、平等、尊重、诚信几个方面对交往艺术、交往品质进行多维阐述。而本节课《平等尊重你我他》正是从平等尊重的角度来说明交往的品质。本节课依...

    发布于:2013-06-14

    详细阅读
  • [如何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第一节《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教学案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在集体生活中“团结就是力量”,感受集体的温暖与力量,珍惜集体的团结能力目标:能够辩证地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理解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离不开个人;懂得团结就是力量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难点:团结就是力量教学过程:一、自...

    发布于:2013-06-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