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学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2013-05-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政治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体验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
2、 理解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3、 认识从众心理的表现和作用。
4、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做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
二、 课前思考,预习
1、 想一想自己身边存在着哪些从众心理的表现,其中哪些有积极作用,哪些有消极作用,自己是如何对待的。
2、 要学会用辩证的、全面的、客观的观点认识和分析“从众心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等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从众心理的表现和作用。
四、启发思维
1、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形式可以是(   d )
①参加社会公益宣传活动    ②辍学到发达地区打工③到敬老院进行献爱心活动  ④开展助人为乐、学习雷锋活动 ⑤不上学到灾区去当志愿者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
2、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我们必须(  d  )
①正确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②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   ③紧随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与时俱进  ④抗拒外在的压力和诱惑,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
a.②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认识社会生活?

4、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从众心理?应该怎样克服盲目从众?

五、基础巩固
5、下面是八年级学生小李和他爸爸的一段对话:
小李:爸,星期天老师要带我们去学校附近的社区清扫垃圾,搞环保宣传。
爸爸:别去了,没有什么意义!
小李:那怎么行?老师说,这也是一种学习。
爸爸:能学什么呀?还不如在家多做几道题。
问题:小李爸爸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6、材料一:有时,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是虚荣心,老师在课堂上讲完一个问题时,总是问,听懂了没有,许多人都说听懂了,其实仍有人不懂,但没有人站起来让老师再讲一遍。而是跟着别人说,懂了。
材料二:林丹班上有许多同学穿了一种新的鞋子,认为很时尚,回家也向母亲要买一双,其实他还有一双还没有穿。
(1) 你认为上述材料中的同学做法对吗?为什么?

(2)你有这种心理感受吗?请说说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7、观察下列这些中学生的表现,回答下列问题。(第一幅图:“我的好朋友张ⅹ李ⅹ刘ⅹ都买了手机,我也要买!”第二幅图:“看你这个打扮。”“ⅹⅹ歌星就是这个打扮,我崇拜他!”)
(1)漫画中这些学生的做法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心理?

(2)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种心理?

六、综合拓展
8、山东小伙徐本禹本科毕业后考取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公费研究生。他却决定推迟入学,远赴贵州省大方县乡村支教。奉献与爱心使徐本禹从一名普通的志愿者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他和他的同伴们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农村教育,使更多的失学孩子得到资助。12
(1)、材料中的徐本禹为什么会这样做?

(2)、谈谈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关心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

9、时下有的校园出现了同学间比阔;花钱顾人写作业;花大量的时间交笔友;嘲笑和打击拾金不昧等校园好人好事。   
(1)、你认为上述现象已构成学校社会生活的主流了吗?你会跟他们学吗?

(2)试说说从众心理对我们会有哪些影响?

(3)、我们面对以上现象该怎么办?
 

答案:
1、d   2、d
3、4题的答案见基础训练上 知识梳理 8页4、5题
5、 (1)小李爸爸的观点不对。(2)因为中学生参加社区清扫垃圾、搞环保宣传等活动,是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具体体现。社会的发展对个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生活,我们必须深入社会这个大课堂,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锻炼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本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6、1)从众心理的两个方面。
(2)要从从众心理两个方面来回答。
(注:本试题有的具有开放性,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7、(1)从众心理或盲目从众心理。(2)从众心理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从众可以使人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另一方面,盲目从众、随波逐流却是危险的,它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我们应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克服盲目从众心理,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
8、(1)用行动为社会做贡献。言之有理可给分
(2)首先要通过看报、看电视、上网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感受发展的社会生活;要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关心民族的复兴大业;还要关心身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意思相近可给分。
9、(1)不是。不会。
(2)积极影响如,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风气的形成。另一方面盲目从众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意思相近可给分
(3)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克服盲目从众,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意思相近可给分。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zhengzhijiaoan/8294.html

  •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_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政治导学案年级:初二课型:新授使用时间: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和基本要求2、过程与方法:自主交流小组合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认识依法治国的重要作用,增强守法意识;理解法律监督的作用,增强守法意识二、重点难点:依法治国运用所...

    发布于:2013-06-15

    详细阅读
  • 【文明交往礼为先手抄报】《文明交往礼为先》学案

    一. 生活幽默以下是一位年轻人问路时的一段对话,请同学们与自己的同桌进行对话练习(年轻人):喂,过来老头,我来问你,到无棣新区还有多远?(老大爷):五拐杖!(年轻人)::五拐杖是什么意思,怎么不论里?(老大爷):论礼?论礼你应该管我叫大爷!1 这则笑话对我们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呢?2 请你阅读教...

    发布于:2013-06-15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卷人教版含答案|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复习教案

    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一、基本概念、基本知识1、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力。2、 我国现阶段人民的构成: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

    发布于:2013-06-14

    详细阅读
  • 第四单元B部分|第四单元树立远大理想教案

    第四单元 树立远大理想一、本单元地位在教材中的地位:根据整套教材的设计思路,每册的四个单元都是按照成长、交往、规则、理想四个板块展开的。本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就是“理想”板块的内容。该部分是整套教材中集中展现理想问题的部分,因而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个人既是生活在现实中,也是生活在理想中的。现实...

    发布于:2013-06-14

    详细阅读
  • 维护财产权的法律|《维护财产权》教案3

    《维护财产权》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了解公民财产继承权的两种实现方式, 什么是公民的智力成果权,使学生知道自己在法律上的经济权利,懂得合法的经济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加深对国家保护公民利益的理解,从个人财产权的角度强化对国家...

    发布于:2013-06-14

    详细阅读
  • 【交往的行为后果】第7课行为与后果教案

    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总第 22 课时课题第7课 行为与后果 第2课时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行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良好的行为产生良好的结果,不良的行为产生不良的结果。懂得个人的行为不应该危害自己、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 能力目标:培养明辨是非和严于律己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布于:2013-06-14

    详细阅读
  • 人格尊严不容侵犯_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序号课题第3课时 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班级姓名审核:学习 目标培养自尊心,自觉尊重他人,捍卫人格尊严 用法律维护自己尊严 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的主要内容学习重点:维护人格尊严学习难点:维护人格尊严的主要内容学习范围:教材71页到75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讨论、举例...

    发布于:2013-06-14

    详细阅读
  • 【三大优良作风】第三课优良的意志品质教案

    第三课 优良的意志品质教案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意志的力量,懂得优良的意志品质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2.学会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磨炼坚强的意志。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坚强意志的四种特征,能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 2.知道意志的作用:能激发人的潜能,...

    发布于:2013-06-14

    详细阅读
  • 【八上第九课美丽的颜色】八上第九课第三框《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三框题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交往艺术新思维》,对应课程标准“交往的品质”模块。本单元分别从礼貌礼仪、竞争合作、宽容、平等、尊重、诚信几个方面对交往艺术、交往品质进行多维阐述。而本节课《平等尊重你我他》正是从平等尊重的角度来说明交往的品质。本节课依...

    发布于:2013-06-14

    详细阅读
  • [如何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第一节《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教学案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在集体生活中“团结就是力量”,感受集体的温暖与力量,珍惜集体的团结能力目标:能够辩证地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理解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离不开个人;懂得团结就是力量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难点:团结就是力量教学过程:一、自...

    发布于:2013-06-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