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与刑罚问题、诉讼_犯罪与刑罚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犯罪的三个特征,我国法律责任的种类。了解刑法、犯罪及应受到怎样的惩罚。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主刑和附加刑,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犯罪问题的有关知识,知道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框是第七课的教学重点,因为第七课主要通过讲述违法、犯罪及其制裁,对学生进行刑法教育。主要讲清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教材表述了刑法的概念,刑法的任务,刑法的作用。二是犯罪,犯罪概念有三层涵义,分别揭示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讲犯罪的概念,必须结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学生掌握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对犯罪的概念也就掌握和理解了。三是犯罪分子应受刑罚处罚,讲刑罚的概念,主要弄清刑罚与其他制裁措施相比较而具有的特征;讲刑罚的种类,弄清主刑和附加刑的特点,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附加刑可以随主刑附加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
教法建议
1.利用教材或学生们在网络、影视等途径收集到的案例展示于课堂,使学生认识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启发学生思考一些如:怎样衡量一种违法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对犯罪分子为什么必须实行刑罚?…
2.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去收集身边的案例,设计研究专题。然后以文字、照片、图片、课件等形式在课堂上交流;也可用讨论会、辩论会等形式进行探讨。如:关于主刑和附加刑的量刑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犯罪的三个特征,我国法律责任的种类。了解刑法、犯罪及应受到怎样的惩罚。
2.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主刑和附加刑,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学习犯罪问题的有关知识,知道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
难点:犯罪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
整堂课以启发式教学方式为主,从实例中让学生了解犯罪及其处罚。
第一步:复习旧课,适时引入新课。
1、复习旧课,填写下列表格:
类 别
定 义
处 罚
违宪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2、阅读投影一中的案例:
初中生孙某不懂法,看到本村常丢东西,居民意见很大,孙某认为是租房的外地菜贩子所为,于是萌发了报复“老外地”的想法,曾经结伙拦劫,打伤过往的外地菜贩子,共抢得人民币几千元,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263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判处孙某有期徒刑8年。
提问:
孙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吗?为什么?
人民法院判处孙某有期徒刑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简要归纳。)
孙某的行为不是一般违法行为,而是犯罪行为。因为,它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并受到了刑罚处罚。人民法院判处孙某有期徒刑的依据是刑法。
教师从这里适时引入新课。本节课我们学习犯罪,刑法、刑罚的关系。
第二步,介绍我国刑法及其意义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7,并填写下表:
刑法的定义
第一部刑法颁布时间
现行刑法颁布时间
刑法的任务
刑法的意义
教师检查学生填表情况,并进行总结:
刑法是一国家名义规定什么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
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卫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概括起来就是惩治犯罪、保卫人民。
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第三步,明确犯罪及其特征。
1、什么是犯罪?
请同学判断: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并适时引出犯罪的概念。
违法行为是指一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而犯罪行为则是指违法行为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所以,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投影二:
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教师提问:从投影中你能概括出犯罪的特征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归纳。)
2、犯罪的特征
第一,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这是犯罪的首要特征,也是它的本质特征。这一点把犯罪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区别开来。判断一个人是否犯罪,首先要看他是否实施了某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如果没有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就不能认为是犯罪。
须指出,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指危害社会的行为已经造成了社会的危害,其二,是指危害社会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如犯罪的预备行为和某些犯罪未遂。
案例材料:
未成年人犯罪未遂,要追究刑事责任吗?(详见扩展资料)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刑事违法性。
看教材P98“想一想”:怎样衡量一种违法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同学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和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标志,即当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达到触犯刑法的严重程度时,这种行为才被定为犯罪,没有达到触犯刑法的程度,就不认定为犯罪。
第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刑罚当罚性。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刑罚是对犯罪行为社会危害程度的一种评价,在某种情况下,刑罚重的说明犯罪的社会危害大,刑罚轻的说明社会危害性也相对要小一些。某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只要触犯了刑法,就应当用刑罚予以及时制裁,这样才能使犯罪分子得到某种惩罚。
总之,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刑罚当罚性 ,是由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所揭示的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决定的,他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犯罪概念的总体,成为区分犯罪与非罪的总标准和尺度。
第四步,说明犯罪分子应受刑罚处罚。
阅读案例:
成克杰因单独或伙同情妇李平收受巨额贿赂,于2000年7月31日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9月7日裁定核准成克杰死刑。
在案例中,我们看到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这些表示的是对犯罪分子实行的刑罚。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概括出刑罚的定义及种类。
同学概括总结之后,教师展示投影:
教师概括: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刑罚的目的:第一,使犯罪分子改恶从善,成为自食其力、遵纪守法的新人,第二,还可以对社会上不稳定分子起到警戒和抑制作用;第三,还可以现身说法的教育群众,提高守法护法的自觉性。
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应的主要刑罚,其特点是只能独立适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同时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
总结:
今天明确了三个基本概念:犯罪、刑法、刑罚及其内在联系。
犯罪是某种行为触犯了刑法受到刑罚处罚的特有的法律现象;刑法是确定某种行为是否犯罪的法律依据;刑罚是某种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并触犯刑法的必然法律后果.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zhengzhijiaoan/7860.html
-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_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详细阅读
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政治导学案年级:初二课型:新授使用时间: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和基本要求2、过程与方法:自主交流小组合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认识依法治国的重要作用,增强守法意识;理解法律监督的作用,增强守法意识二、重点难点:依法治国运用所...
-
【文明交往礼为先手抄报】《文明交往礼为先》学案详细阅读
一. 生活幽默以下是一位年轻人问路时的一段对话,请同学们与自己的同桌进行对话练习(年轻人):喂,过来老头,我来问你,到无棣新区还有多远?(老大爷):五拐杖!(年轻人)::五拐杖是什么意思,怎么不论里?(老大爷):论礼?论礼你应该管我叫大爷!1 这则笑话对我们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呢?2 请你阅读教...
-
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卷人教版含答案|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一、基本概念、基本知识1、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力。2、 我国现阶段人民的构成: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
-
第四单元B部分|第四单元树立远大理想教案详细阅读
第四单元 树立远大理想一、本单元地位在教材中的地位:根据整套教材的设计思路,每册的四个单元都是按照成长、交往、规则、理想四个板块展开的。本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就是“理想”板块的内容。该部分是整套教材中集中展现理想问题的部分,因而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个人既是生活在现实中,也是生活在理想中的。现实...
-
维护财产权的法律|《维护财产权》教案3详细阅读
《维护财产权》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了解公民财产继承权的两种实现方式, 什么是公民的智力成果权,使学生知道自己在法律上的经济权利,懂得合法的经济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加深对国家保护公民利益的理解,从个人财产权的角度强化对国家...
-
【交往的行为后果】第7课行为与后果教案详细阅读
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总第 22 课时课题第7课 行为与后果 第2课时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行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良好的行为产生良好的结果,不良的行为产生不良的结果。懂得个人的行为不应该危害自己、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 能力目标:培养明辨是非和严于律己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
人格尊严不容侵犯_人格尊严不容侵犯详细阅读
序号课题第3课时 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班级姓名审核:学习 目标培养自尊心,自觉尊重他人,捍卫人格尊严 用法律维护自己尊严 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的主要内容学习重点:维护人格尊严学习难点:维护人格尊严的主要内容学习范围:教材71页到75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讨论、举例...
-
【三大优良作风】第三课优良的意志品质教案详细阅读
第三课 优良的意志品质教案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意志的力量,懂得优良的意志品质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2.学会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磨炼坚强的意志。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坚强意志的四种特征,能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 2.知道意志的作用:能激发人的潜能,...
-
【八上第九课美丽的颜色】八上第九课第三框《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三框题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交往艺术新思维》,对应课程标准“交往的品质”模块。本单元分别从礼貌礼仪、竞争合作、宽容、平等、尊重、诚信几个方面对交往艺术、交往品质进行多维阐述。而本节课《平等尊重你我他》正是从平等尊重的角度来说明交往的品质。本节课依...
-
[如何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第一节《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教学案详细阅读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在集体生活中“团结就是力量”,感受集体的温暖与力量,珍惜集体的团结能力目标:能够辩证地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理解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离不开个人;懂得团结就是力量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难点:团结就是力量教学过程: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