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5-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16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课 题 云南的歌会 总课时 2 第1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重 点 积累生字词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难 点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教 具 小黑板 学具 文本
教学流程及教法、学法设计 时间
情 境
引 入 我们都爱唱歌,因为心情场所不同唱歌的内容也不同,让我们随着沈从文去欣赏云南的歌吧。介绍作者。  
2
展示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
首轮自学 自学内容 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8
 自学指导    认真朗读课文,画出读不准不理解的字词,利用工具书注释或询问同桌解决,8分钟后比谁读的准确流利。 
交 流
研 讨 生生小组交流生字词音形义,生展示,生评价,师生共同明确。 5
质 疑
答 疑 1.区别多音字:  和      兴      斗   
2.易读错字:   氛      哕 2
专 项
训 练 1.本文作者     ,        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主要作品           。
2.注拼音写汉字。
酬和   气氛   糯米  即物起兴  dūn距  jì huì  xī 微 4
二轮自学 自学内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6
 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思考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描绘了几个唱歌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呢?6分钟后看谁概括的准确。 
交 流
研 讨    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4
质 疑
答 疑     探究:三种歌会的描绘侧重点是什么?结合三个场面,说云南歌会有什么特点? 5
专 项
训 练     课后练习一 4
综 合
练 习     朗读课文 3
课 堂
小 节 学生谈收获 1
布 置
作 业 巩固生字词,再读课文。 
 云南的歌会
    一、山野对歌
 
二、山路漫歌             淳朴自然
场面宏大
三、村寨传歌      

附 记
  

课 题 云南的歌会 总课时 2 第课时 2
教学目 标  1.品析文章精彩片段,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
2.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方法。
重 点 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方法
难 点 品析文章精彩片段,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
教 具 小黑板 学具 文本
教学流程及教法、学法设计 时间
情 境
引 入 由云南优美风光图片导入 
2
展 示
目 标 小黑板展示学习目标 1
首轮自学 自学内容     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5
 自学指导     认真默读课文2、3段,划出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5分钟后比谁说的具体。 12345678910111213
交 流
研 讨  要点提示: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工笔描绘出云南歌手清新明快的特点。 5
质 疑
答 疑 课后二题 5
专项
训练 读2、3段,体会人物描写方法 7
二轮自学 自学内容 学习环境描写的方法。 5
 自学指导 认真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看看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钟后比谁说的具体、深刻。 
交 流
研 讨  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4
质 疑
答 疑   1
 专 项
训 练 课后三题  4
综合
练习 写一个小片段,100字左右,运用适当的描写方法,描写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或场景。 5
课堂
小结     学生谈收获(明确作者的思想感情) 1
布置
作业 搜集民歌民谣并体会民俗文化。 

板书
设计
             云南的歌会
    人物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环境描写:宏观   微观 

16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一、创设情境
云南是个山俊水美的地方,云南人的生活也像是美妙动听的音乐。大家用歌唱倾诉爱情、用歌唱激起劳动的热情,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云南的人们是怎样“用歌传情”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
二、展示目标
1.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首轮自学
(一)自学指导1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在课本上划出来,看谁找到又快又好。(5分钟后看谁掌握的更好。)
(二)词语展台
(3名学生板书。)教师从字的音、形、义帮助学生记忆。
(三)质疑板示(指名读,巩固记忆。)
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 淳朴  即物起兴  引经据典  悠游自在  龙吟凤哕
(四)专项训练
听写重点字词。
四、二轮自学
(一)自学指导2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的再次默读课文,边度边思考,本文写了哪几个场合的歌会?(提示:可以根据提示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三个不同场合的歌会情景)(5分钟后看谁概括的准确。)
板书:山野    歌   山野    歌  村寨    歌
我们已经了解了云南对歌的几个场面,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阅读,找出三个场面对歌的不同特点及作者写作的侧重点。(提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可以运用表格形式)(9分钟后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更好。)
(二)交流研讨

内容 特点 写作侧重点
山野对歌 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重点写唱歌人
山野漫歌 急性的自由歌唱,发挥性情,自然成趣 重点写唱歌的环境
村寨传歌 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云南民歌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重点写唱歌的场面
(三)质疑答疑
 “山野对歌”部分写对歌女子对表现热烈欢快的对歌场面有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四)专项训练
阅读课后习题二,为两段文字各起一个小标题。
五、课堂小结12345678910111213
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不同场合的歌会情景。这三个不同场合的歌会,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写法上各有不同。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人、艺术的品味与欣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吧!
六、 综合训练
本文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都相当出色,请仿照本文任何一种描写写一段话,可以写一个人,可以写一处景,也可以写一个场面。 字数要求:200字左右。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直接导入新课
二、展示目标
1.品味精彩片段,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首轮自学
(一)自学指导1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你所欣赏的语(句)段,并谈谈你喜欢它们的原因,注意分析这些语(句)段的写法和作用。8分钟后看哪个小组的见解更好。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二)交流研讨
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问题探究
第四段用很多笔墨写进城一路的景色,想一想路上的景色、小鸟的歌唱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呢,你觉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首先是一种写实,云南确实有着如此美丽的风光,也有如此动人的赶马女孩,作者此时所做的只是据实而录——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了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然后再在自然地写到女孩的歌唱。
其次为“赶马女孩子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生花烂漫,山鸟齐唱,这又是何等的生机活泼,而生活在其间的女孩儿日日领略,潜移默化,在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渐沾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第三,山鸟或悠扬或朴质的鸣唱与干“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呼应,交织成一片动人的田园交响曲。(学生表达的意思接近即可)
思想感情: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美好、 生活的美好的深切感悟。
(四)专题训练
找3—5名同学读一读文中的精彩语句或语段。
四、二轮自学
(一)自学指导2
文章中的场面,一般是指情节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时间和环境中,人物同人物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即“一个或多个人物,在某一境界中,占若干连续的时间而有所活动”。因此,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等描写手段的集中表现。它要求通过人物的活动写出全场的气氛。它既有全场的鸟瞰也穿插有个别人或事的特写。找出第五自然段中所写的人物及人物活动,区分哪些世对全场的鸟瞰,哪些是对个别人或事的特写?5分钟后看哪名同学理解的更好。
(二)交流研讨
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质疑答疑
哪位同学针对本文的学习内容还有疑问?生生、师生交流。
(四)专题训练
请你用100多字写一段场面描写。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六、综合训练:读一读,听一听其他文学作品中有关描写民歌的语言文字。

附:语段资料

过节和观灯
我生长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口的小县城,但是狮子龙灯焰火,半世纪前在湘西各县却极著名。逢年过节,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灯。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灯”,只是全城敲锣打鼓各处玩去。白天多大锣大鼓在桥头上表演戏水,或在八九张方桌上盘旋上下。晚上则在灯火下玩蚌壳精,用细乐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烧灯”,主要比赛转到另一方面,看谁家焰火出众超群。我照例凭顽童资格,和百十个大小顽童,追随队伍城厢内外各处走去,和大伙在炮仗焰火中消磨。玩灯的不仅要气力,还得要勇敢。为表示英雄无畏,每当场坪中焰火上升时,白光直泻数丈,有的还大吼如雷,这些人却不管是“震天雷”还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阵,迎面奋勇而前。我们年纪小,还无资格参与这种剧烈活动,只能趁热闹在旁呐喊助威。有时自告奋勇帮忙,许可拿个松明火炬或者背背鼓,已算是运气不坏。因为始终能跟随队伍走,马不离群。直到天快发白,大家都烧得个焦头烂额,筋疲力尽。队伍中附随着老渔翁和蚌壳精的,蚌壳精向例多选十二三岁面目俊秀姣好男子充当,老渔翁白须白发也假得俨然,这时节都现了原形,狼狈可笑。乐队鼓笛也常有气无力板眼散乱的随意敲打着。有时为振作大伙精神,乐队中忽然又悠悠扬扬吹起“踹八板”来,狮子耳朵只那么摇动几下,老渔翁和蚌壳精即或得应着鼓笛节奏,当街随意兜两个圈子,不到终曲照例就瘫下来,惹得大家好笑!最后集中到个会馆前点验家伙散场时,正街上江西人开的南货店布店,福建人开的烟铺,已经放鞭炮烧开门纸迎财神,家住对河的年轻苗族女人,也挑着豆豉萝卜丝担子上街叫卖了。12345678910111213
(选自沈从文《过节和观灯》,见《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

个性鲜明的云南民歌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倾诉男女间的相互爱慕,以歌唱激发生产斗争中的劳动热情,以歌唱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对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识广博、阅历丰富的老歌手,以长篇的叙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众和青少年传授历史知识、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和礼仪知识。据说,解放前的僳僳族人民“打官司”也是唱歌,原告、被告以歌唱申诉各自的理由,调解人也以歌唱进行裁决。一个高明的民歌手也就常常在本民族中得到人们的特别尊敬。
云南民歌不仅是云南民族音乐的核心和基础,而且对各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各民族歌舞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民族器乐发展的胚胎,它不仅孕育了各民族戏曲、曲艺音乐的形成,同时也为戏曲、说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他丰富的养料。在各类民族哭乐和花灯、白剧、壮剧、傣剧、扬琴、大本曲等戏曲、说唱音乐中,大量的曲调至今还保留着民歌的原型或近似民歌的变体。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各民族民歌歌词本身就是极其丰富多采的民间诗歌,许多文学价值很高的长篇叙事诗都是民间歌手创作的。自然,各民族民歌也正是文学艺术创作的肥沃土壤。
云南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歌曲均有其各自不同的个性,色彩鲜明,风格独特。而不同的歌种,不同的体裁,不同的演唱形式,不同的旋律风格,则显现出千姿百态、斗艳争芳的动人景象。
 

17 端午的鸭蛋
汪增祺
                                           
课 题 端午的鸭蛋 总课时 2 第1课时 1
教学目 标 1.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重 点 积累生字词
难 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教 具 小黑板 学具 文本
教学流程及教法、学法设计 时间
情 境
引 入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或让学生说说本地端午节的习俗导入) 
2
展示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
首轮自学 自学内容 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8
 自学指导     认真朗读课文,划出读不准不理解的字词,利用工具书、注释或询问同桌,8分钟后比谁读的准确、流利。 
交 流
研 讨 1.生生小组交流生字词音形义,生展示,生评价,师生共同明确。
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 3
质 疑
答 疑 1.区别字音字形:红苋菜  嚼  腌   12345678910111213
2.易读错字:  粽子  络子 3
专 项

训 练 3.本文作者是      。
4.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粽子    门楣     苋菜    籍贯    腌菜   4
二轮自学 自学内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6
 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结合课后一题,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端午的鸭蛋》的,进而理清文章思路。6分钟后,比谁说的具体准确。 
交 流
研 讨 要点提示:1.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2.写家乡鸭蛋得名声和特色;3.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 4
质 疑
答 疑 文章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为什么开篇用很大的篇幅写家乡的端午节? 5
 专 项
训 练 课后练习一 3
综合
练习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课堂
小节     学生谈收获 3
布置
作业 巩固生字词,再读课文 

板书

设计             端午的鸭蛋
  一、端午风俗
  二、家乡鸭蛋      层层深入(递进)
三、端午鸭蛋 
附记    

课 题 端午的鸭蛋 总课时 2 第课时 2
教学目 标 1.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2.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点 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难点 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具 小黑板 学具 文本
教学流程及教法、学法设计 时间
情境引入 作者家乡端午的风俗有哪些? 
2
展示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
首轮自学 自学内容 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
 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划出文中相关的语句。5分钟后看谁谈的具体、深刻。 
交 流
研 讨     要点提示: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以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 5
质疑答疑 作者介绍高邮鸭蛋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5
专 项
训 练 找出文中相关语句 读一读并以“这是     鸭蛋,因为             ”为句式说话并体会作者情感。 7
二轮自学 自学内容 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6
 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体会作者语言上的特色。6分钟后,看谁概括的全面、具体。 
交 流
研 讨
  要点提示:1.平淡而有味:“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无处不在。 412345678910111213
质疑答疑  
专 项

训 练 ①“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这一句话的好处是什么?
②“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句话有何特色?
③“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高邮咸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这两句有何妙处? 5
综合
练习 用一二百字介绍自己家乡的风俗。 5
课堂
小结 学生自己谈收获 1
布置
作业 预习下一课 

板书

设计             端午的鸭蛋
   一、风俗——对家乡的热爱  关注生活中的细节
   二、优美的语句——口语色彩  气息浓厚 

附记

17 午的鸭蛋
汪增祺
第一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本课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二、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
三、 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的哪些风俗习惯吗?(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们来学习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感受生活的情趣。
二 、展示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本课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 、首轮自学
(一)自学指导1
认真默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要求,边读边勾画)5分钟后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二)交流研讨
同小组成员共同交流学习成果。
(三)质疑答疑
师质疑,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出示小黑板)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腌(   )  门楣(   )  苋菜(    )   籍贯(   )城隍庙(   )
2.解词:     肃然起敬    嚢萤映雪
(四)专题训练:
找学生朗读课文。
四、二轮自学
(一)自学指导2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5分钟后进行交流,看谁分析的准确。
(二)交流研讨
   请你简要的分析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主旨。
(三)质疑答疑(问题预设) 
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要点提示: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七种风俗,一笔一笔写来,丝毫不乱。
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综合训练
再读课文,真正理清本文“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这一思路。领悟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留恋、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2.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1234567891011121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节,我们认真地读课文,掌握了一些字词,初步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本节课,我们再次认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 、展示目标
1.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2.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 、自学指导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文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文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文上的特色。5分钟后看谁的体会深刻。
四 、交流研讨
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把学生说的这些句子扣到作者的语言风格上。
要点提示:1.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现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2.课文中“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的例子是什么?
如:“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子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3.“有淡淡的幽默”例子有哪些?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张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五 、质疑答疑(问题预设)
1.文章的主题是写家乡的端午节的鸭蛋,为什么开篇要用那么大的篇幅写家乡的端午节?
鸭蛋本身是平常之物,因为是端午节的,才有特别的风韵和内涵。开篇用大量篇幅和笔墨写端午节的各种风俗,首先营造了一种浓郁的节日氛围和地方风俗风情,令人神往,为下文写鸭蛋作了情感铺垫。其次在介绍端午节风俗的时候,特别介绍家乡的吃“十二红”,其中一道菜就是鸭蛋,由此引出鸭蛋,自然而充满情趣。若开篇就写鸭蛋,显得太突兀直白,会使本来很有风俗特色的鸭蛋减色许多。
另外,文章要写的鸭蛋并不是平常鸭蛋,而特别指出是“端午的”,可见作品的着眼点并不单单是鸭蛋本身,而是借自己喜爱的鸭蛋来写家乡的民俗民风、儿时的美好记忆以及借鸭蛋而抒发一种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若抛开那些淳朴有趣的民俗,单写鸭蛋,就难以展示这种情怀了。文章的中心也就会随之浅白许多。
2.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引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否离题太远?
讲囊萤映雪两个故事是由孩子们把萤火虫装在蛋壳里自然联想到的,而且认真地把三种做法比较来谈,郑重其事地说要是现在的五号字就看不清了,非常孩子气,完全是以一种孩童的心理角度去思考、用孩子的口气去叙述,显得童趣盎然、自然纯真,正是对美好童年往事的无限遐思与眷恋。
六 、专题训练
有感情地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
七 、课堂小结
联系自身,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介绍印象最深的童年的或经历。
八 、综合训练
①把本课字词,读写一遍。
② 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12345678910111213
③说说本课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8 吆喝
萧乾                       
课题 吆喝 总课时 2 第  课时 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整体感知文意;
2.把握文章结构,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重点 积累字词,整体感知文意。
难点 把握文章结构,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教具 多媒体 学具 
教学流程及教法、学法设计 时间
情  境

引  入 同学们,一年四季,一天从早到晚,尤其在集市上,你都能听到各种不同的吆喝声?谁能给大家学几声。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一篇专门介绍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吆喝声的文章,它就是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萧乾先生的《吆喝》。 
2
展示目标 多媒体大屏幕展示(师口述,生齐读一遍) 1
首轮自学 自学内容   积累生字词,整体感知文意; 
7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勾画出疑难字词,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并说说初读课文后的感受?7分钟后,看谁学的好。 
交流
研讨 1.疑难字词;(音、形、义)
2.交流自己初读后所了解的内容。 3
质疑答疑    生质疑生答疑(围绕本文生字的音、形、义。) 5
专项
训练 1.给下列划横线字的注音:
囿 钹 招徕 铁铉  秫秸秆
2.看拼音写汉字:招lái  隔hé  吆he  吹xū  随机yìng变 
4
二轮自学 自学内容 把握文章结构,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6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注意语段之间的衔接过渡语句,它们像路标一样,标示作者的思路。阅读时看看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6分钟后,看谁概括的准确。 

 要点提示:如本文衔接过渡的语句有:①“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这一句很自然地将话题由北京商贩运用“乐器”招徕顾客转到口头叫卖,扣住了文章标题“吆喝”。②“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从卖吃食的转而谈论三种夜间吆喝:唱话匣子、算卦盲人、乞丐。③“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从“一日”转到“一年”。④“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是对吆喝的一种评论、概括。对吆喝的叙述介绍自此开始转向对吆喝的评价品析。 4
质 疑
答 疑 课文的总体结构是怎样的? 4
专 项
训 练 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介绍了什么? 2
综合
练习 学生再读课文 感受京城民俗风情。 2
课堂
小结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4
布置
作业 搜集整理街头吆喝声。 1
         吆喝
                萧乾
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发出的种种音响。
口头叫卖   从早到晚  12345678910111213
一年四季
          主要内容 
各种吆喝  声调变化
音韵节奏 
附记  

                                 
课题 吆喝 总课时 2 第课时 2
教学
目标 1.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2.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
重点 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难点 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
教具 多媒体 学具 
教学流程及教法、学法设计 时间
情境引入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的内容 2
展示目标 多媒体大屏幕展示,学生默记1分钟。 1
首轮自学 自学内容     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6
 自学指导 本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几例,仔细品读,体会其中的意味。6分钟后,看谁体会的深刻。 
交流

研讨 要点提示:就语音、语调、语速以及动作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如:“馄饨喂——开锅!”“硬面——饽饽”“行好的——老爷——太(哎)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卤煮喂,炸豆腐哟”…… 4
质疑
答疑 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4
 说说下列语句的含义:
1.“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再现了街头的热闹。)
2.“‘算灵卦!’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幽默的语言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心理。)
3.“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风趣的言语中透着小孩特有的顽皮和幼稚。) 4
二轮自学 自学内容 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 
5
 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思考:北京街头卖东西的有很多,为什么作者只介绍了其中的几种吆喝,其余的只简单说他们卖什么?(或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5分钟后,看谁概括的准确。 
交 流
研 讨 要点提示:作者只介绍了“卖馄饨、卖硬面饽饽、算卦、乞讨者、卖柿子、卖糖葫芦等多种吆喝声,其余的都只简单介绍卖什么。因为各种吆喝实在太多,作者不可能也无必要一一介绍,只需交代出有哪些叫卖者,读者自能体味到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于是作者只是择其要者加以简介。同时在最后四段对种种吆喝声做了一番归类概括的工作。 6
质 疑
答 疑 这会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从全文看,作者有较高的对材料加工裁剪的写作功夫。如何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的事物,本文为我们做出了示范。) 4
专 项
训 练 读课文,体会本文的组材选材特点。 212345678910111213
综合
练习     让有特长的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叫卖声,学生从中体验吆喝的民俗内涵。 4
课堂
小结    学生:互相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 2
布置
作业     让学生以“城市的吆喝”为话题作文,作为课外拓展延伸的作业。 1

 吆喝
                       萧乾
语言:富有地方特色
情感:        感情:怀念往昔生活
写作:组材选材适当 
附记   新课标第一网 

19春酒
琦君
                                   
课题 春酒 总课时 1 第  课时 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重点 感受作品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生活、诗一般的童年,激发学生珍惜花样年华,追求诗意人生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乡怀旧之情
教具 多媒体 学具 课本
教学流程及教法、学法设计 时间

情境

引入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是极喜庆的字眼。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准备些象征来年幸福、美满的东西,如春糕、春馍、春酒等。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 
2
展示目标 多媒体大屏幕展示,学生默记1分钟。 1
首轮自学 自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 6
 自学指导 朗读课文,勾划出不认识的字词,可询问同桌或借助工具书解决,同时思考文章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是何
组合在一起的?6分钟后,比谁能说的准确。 
交流
研讨 1.同桌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间进行交流研讨。小组间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好记录,准备班内交流。
2.找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准备评价。
3.小组选代表展示成果,如有疑问其他小组或同学助答。直到答准确为止。
4.老师:重点强调。
(1)文章主要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如今自泡八宝酒等四件事 。本文的构思非常精巧。作者在文末巧设文眼,却又不露痕迹,作者把许多有关的片断汇集于“家乡的味道”这个焦点上。 5

答疑 学生质疑结束后,教师设疑:(1)作者回忆儿时过年、喝春酒、喝会酒这几件事,有何意义?(2)文章结尾写道:“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春酒的味道吗?
学生答疑:(提问中下等学生,再提问优生,老师再强调)
(1)这几件事显示了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2)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12345678910111213
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5



练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a.气氛( ) 佛堂( )  划拳( ) 煨炖( )( )
b.撒开( ) 斟酒( )  家醅( ) 炮制( )
c.碗盏( ) 薏米( )  橄榄( )( ) 衣襟( )
d.闯祸( ) 挑剔( )  面颊( ) 枸杞( )( )
2.  解释成语并造句。
(1)一马当先:作战时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2)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3)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4
二轮自学 自学内容 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自学

指导 再读课文,文中有许多细节写得很有
情趣,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
乡浓浓的感情,请勾画出来,反复朗读
并把它推荐给大家,并说明理由。4分钟
后看谁说的好。 
交 流
研 讨
 方法同上(一轮自学中的交流研讨)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从差生谈起)——老师强调重点。 6
质 疑

答 疑 1.学生质疑结束后,教师设疑:
(1)“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寥寥几笔,就写出了阿标叔怎样的性格?
(2)“吃会酒,得了两条印花手帕,于是‘开心得要命’。”运用细节写出“我”怎样的性格?
2.学生答疑:(提问中下等学生,再提问优生,老师再强调)
(1)阿标叔:热情好客乐于助人
(2)我:天真可爱 3
专 项

训 练 “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体现出怎样的一种境界?
明确: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这种温馨的人际关系让人向往不已,而这一切都只包蕴在文中极不起眼的细节描写中 3
综合

练习 写出过春节时,最令你难忘的一件事或一种食品,并且围绕这种事或物塑造一个人物,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用上细节描写) 4
课堂

小结 学生:互相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
老师:这是记忆中的乐园,这是心灵的“理想园”,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濛。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我们。“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开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逝去的一切是多么清晰而美好地在作者的记忆深处招摇,撩惹起多少或感伤或甜美的心绪。那么,作为读者,我们该如何面对那逝去的时光呢?请拿起手中的笔,为过去摄影吧! 2
布置
作业 1.写一段文字,表现你过年的欢乐。
2.课外选读有关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并把它推荐给班里的同学。 

板书
设计

 春酒
一、喝春酒——风俗之美
二、喝会酒——人情之美   亲情 乡情  
三、自酿酒——家乡之美 
附记  
20俗世奇人
冯骥才                                     12345678910111213
课题 俗世奇人 总课时 1 第  课时 1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学习抓住一件事写人的技巧。
重点 只写一件事,曲折有致的叙事技巧。
难点 只写一件事,曲折有致的叙事技巧。
教具 多媒体 学具 文本
教学流程及教法、学法设计 时间
情境

引入 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今天,我们再来见识两位高人,他们就是冯骥才笔下的好嘴张巴、泥人
张。介绍作者。 1
展示目标 多媒体目标1、2 2
首轮自学 自学内容 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6
 自学指导 朗读课文,标出文章中疑难字词(生字及易读错写错的)利用字典结合注释解决。6分钟后看谁读的准确。 
交 流
研 讨 组内交流疑难字词。 1
质 疑
答 疑 区别多音字:
横     冲     嚼    吓 2



练 1.本文作者        ,    作家,有《冯骥才中篇小集》。
2.注拼音或写汉字。
阔绰    怵     模子   模样    琢磨     
liào高    qī好    shú米面    mēng 7
二轮自学 自学
内容 学习抓住一件事写人的技巧。 6
 自学
指导 默读课文,结合课后习题一体会人物“奇”在什么地方?6分钟后看谁概括的全面。  
交 流
研 讨
    要点提示:泥人张的“奇”在于他沉稳、干练,面对羞辱镇定自若,喜怒不行于色。杨巴的“奇”在于他随机应变,处乱不惊。 3
质 疑
答 疑 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5
专 项
训 练 本文以两位手艺人的高超技艺为话题,作者均只选一件小事来写“奇”,情节异常简单;但这一件事又极富戏剧性,一波三折。情节之奇,奇在一人一事,“奇”在曲折有致,请结合课文仔细品味并与同学们说一说。 4
综合
练习 为你周围有绝活的人,比如能一笔画出一个圆的数学老师,能模仿各种声音的同学,写一篇人物速写。要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特征,通过一事写出他们的奇处。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你学到了什么?掌握什么习作方法? 4
布置作业 任选本文一篇文章,改编成课本剧。 
板书

设计        
泥人张---奇---绝艺涅泥人
俗世奇人           事   智斗海张五
          好嘴杨巴---奇---绝活嘴巧
事   巧嘴化危难
教学反思 

综合性学习  到民间采风去
                             12345678910111213
课题 到民间采风去 总课时 2 第  课时 1-2
教学目标 1.借“采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2.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重点 培养学生运用问卷调查、采访、搜集整理文献资料等方法的能力。
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加工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具 小黑板 学具 课本
教学流程及教法、学法设计 时间
情境

引入 农村的民间文化的蕴藏量是很丰富的,许许多多的山岭、河流、古建筑、历史人物都附着美妙的传说,饱经风霜的老人普普通通的话语里却蕴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农村那美丽的田园风光一直为文人所称颂,民风民俗乡音乡情是历代不朽的绝唱;那些优美的民间传说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茫的谚语警句经久不衰,今天,让我们这些土生土长农家子弟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让我们一起到民间去采风。 3
展示目标 1.借“采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
2.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1
首轮自学 自学内容 各小组分头利用课余时间走村串巷到民间采风,并做好相关记录。 3
 自学

指导 方法:
(1)问卷调查 (2)访问座谈 (3)查阅文献 (4)摄影录像
活动形式:
(1)角色扮演(2) 研讨辩论(3)编写报刊(4)举办板报宣传
活动内容:乡土发现
活动一:
(1)确立目标(2)研究手段及工具(3)活动程序(4)形成资料 
交流
研讨 各个小组进行成果交流 3
质疑
答疑 通过调查你对家乡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2
专项
训练 各个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和活动汇报 5
二轮自学 自学

内容 各小组分头利用课余时间走村串巷到民间采风,并做好相关记录。 
1
指导 方法:
(1)问卷调查(2) 访问座谈(3) 查阅文献 (4) 摄影录像
活动形式:
(1)角色扮演(2) 研讨辩论(3)编写报刊 (4)举办板报宣传
活动内容:节日探源
活动一:节日探源
(1)确立目标(2)研究手段及工具(3)活动程序(4)形成资料 4
交流
研讨 各个小组进行成果交流 3
质疑
答疑 面对优良的传统你怎样看待现今社会中人们追求的“洋气”“时尚”这种现象? 5
专项
训练 各个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和活动汇报 5
综合
练习 讨论这两个活动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5
课堂
小结 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1
布置
作业 用一二百字写出你的感悟 4





 
到民间采风去

一、活动目的
二、活动形式
三、活动方法
四、活动内容

1234567891011121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730.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