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海泛舟是什么短语]《科海泛舟》八下6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5-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科海泛舟》教学设计
  浙江省平湖市乍浦初中沈晓萍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2、培养学生在科学追求的进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3、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搜集整理资料,读科学家的故事,谈与科学结缘的经历,模仿写浅显的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课外搜集科学家的故事,小组内交流,每个小组推荐1至2篇,在班级交流。
  第二课时
  课外先回顾自己第一次迷上科学的故事,或第一次接触奇妙的科学的小故事,第一次发现科学其乐无穷的奥秘的故事。最好用文字记下来。课内先小组交流,选出最好的全班交流。
  第三课时
  教师提供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等例文。学生范读,听读。课堂上仿写一篇探究科学的作文
  【备课资料】
  八项工程有望使青海湖生态环境根本改善
  新华网西宁9月6日电(记者顾玲)记者日前从青海省有关部门获悉,青海省计划从现在起用八至九年时间,重点实施包括天然草地保护与治理工程在内的八项工程,力图使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据青海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八项工程分别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天然草地保护与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及水源涵养工程、封湖育鱼和裸鲤人工放流工程、自然保护区工程、高效生态畜牧业工程和普氏原羚拯救工程。
  青海湖是我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长期以来,受自然环境演变和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湖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湖水水位在42年时间里下降了3.6米,湖区沙漠化趋势严重,草场植被破坏严重,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裸鲤也由于过度捕捞数量锐减,鸟类栖息地环境恶化。
  从2002年开始,青海省已对青海湖周围的2.77万公顷耕地逐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力争用两至三年的时间将青海湖周边的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还确定2001年至2010年为十年封湖育鱼期,并已通过人工增殖的措施,放流孵化青海湖裸鲤936万尾。
  今后,青海还将通过天然草地保护与治理工程,治理中度以上退化草地。湖区的沙化问题将主要通过防沙治沙工程、水土保持及水源涵养工程解决。对已有沙漠化趋势的地带,通过人工种草、造林和工程固沙等手段进行防治。
  青海省还准备通过自然保护区工程,扩建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建面积22.67万公顷的天峻舟群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使流域内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92.19万公顷。并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重点实施普氏原羚栖息地恢复、种源基地等建设。
  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日渐“消瘦”,记者日前从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了解到,近25年来,青海湖湖面已萎缩近150平方公里。经卫星遥感测量,青海湖西岸和北岸陆地相对推进距离分别达到1566.3米和3266.9米,年平均推进距离分别为62.6米和130.6米。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专家表示,青海湖在1975年~2000年的25年间,湖岸总体变化趋势是陆地相对向湖水方向推进,湖岸形体整体萎缩。除此之外,水位下降、沙化、旱化、草原退化等已使青海湖百“病”缠身。如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长此下去,青海湖不是变成沙湖就会变成死湖。12345
  美丽的青海湖──百“病”缠身
  作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所,青海湖早在1992年就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拉姆萨尔湿地保护公约中著名的湿地保护区和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流域总面积2.96万平方公里的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维系着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生态安全。同时,青海湖孕育了丰富而珍贵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天然的“高原生物基因库”。
  但是,这片哺育了众多生命的美丽湖泊,其自身的生命力却在不断减弱。水位下降、湖面萎缩,沙化、旱化、草原退化已使青海湖百“病”缠身。
  记者近日在青海湖采访时看到,由于湖面萎缩,湖水下降,青海湖岸边裸露的湖床随处可见。在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青海湖下社水文站,一根用于水文观测的标志杆孤零零地立在湖中裸露处。水文站站长杨维忠指着这根标志杆说:“这是2002年立在湖岸线的,如今湖岸线离它已有30多米的距离了。”
  青海湖西北部的乃索麻村,住着一个叫罗桑的藏族老大妈,她说,她从小就住在湖边,在湖边长大,过去湖岸就在离家十来米的地方,但是现在湖岸却离家越来越远,都快看不到了。
  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凤霞介绍,青海湖在1975年~2000年的25年间,湖岸总体变化趋势是陆地相对向湖水方向推进,湖岸形体整体萎缩,变化较大的湖岸为东岸沙岛和海晏湾地带、北岸沙柳河入湖一带地区、西岸布哈河入湖地带。经卫星遥感测量,西岸和北岸陆地相对推进距离分别达到1566.3米和3266.9米,年平均推进距离分别为62.6米和130.6米,湖区东岸沙体形似“鸟嘴”侵蚀东岸湖水,近100公里的水体被分离,只有很窄的河道连通湖区,且“鸟嘴”有继续延伸趋势。
  除了湖面萎缩,有资料显示,青海湖正在从单一的高原大湖泊分裂为“一大数小”的湖泊群。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工程师徐维新说,早在20世纪60年代,青海湖北缘就分离出面积达48.9平方公里的尕海湖。后来又分离出沙岛湖和海晏湖两个新湖泊。根据最新的卫星照片显示,在青海湖东北面,又有一个面积达96.7平方公里的湖泊近期已基本从青海湖分离出来。
  昔日的青海湖,曾是西王母“千帐之国”草肥水丰的广袤牧场。但现在青海湖周边退化草地面积已达65.67万公顷,占区域草地总面积的34.9%,并仍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沙化土地面积已达765平方公里,且每年以10余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生态恶化使青海湖原有的屏障效应日趋弱化。
  据了解,青海湖周围原有78条大小河流,是青海湖的补充水源,但现在多数河流已经枯竭,未枯竭的也水量锐减,注入湖中的总水量比50年前减少60%以上。青海湖水位目前正以每年8厘米至10厘米的速度下降。而水位下降也使青海湖变得越来越咸: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局的勘测表明,1962年青海湖含盐量为12.49克/升,目前已达到16克/升。同时,由于青海湖水体含盐量较高,且钙、镁、氯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平衡,平均ph值已由过去的9上升到9.2以上,有的水区高达9.5,碱度比海水还要高。青海湖水的盐碱化对水生饵料生物和鱼类的生存及繁衍造成严重威胁。破坏了青海湖鱼鸟共生型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青海湖一直引以自豪的鸟类数量。12345
  专家诊断:人为活动、气候暖干是“症结”所在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的开垦活动,使湖畔5万公顷的最好草场毁于一旦;上世纪80年代,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环青海湖一带又有人开垦草原,广种薄收。这种掠夺式经营使湖区生态遭到了空前的破坏。
  专家认为,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不争的事实,人为因素是造成青海湖地区草场退化以及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而青海湖水位下降、湖面萎缩则主要是由于长期气候暖干、造成湖面蒸发耗水量大于入湖补给水量造成的。
  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局长李其江说,青海湖入湖补给量由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湖面降水三部分组成;耗水量由湖面蒸发量、人为耗水和湖区潜水蒸发量三部分组成。经计算,青海湖湖水补给量1959年至2000年的多年平均值为36.9亿立方米,而耗水量多年平均值为40.5亿立方米,平均每年青海湖水量减少3.6亿立方米。而据测算,上世纪80年代中期,青海湖年亏损水量中,人类耗用水仅占1/5,这说明人类活动对青海湖水位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凤霞说,分析青海湖周围各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发现,随着全球变暖,青海湖湖周也出现了气温升高、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加等气候变化特征。据观测,1975年至2000年,青海湖湖周气温增幅为每10年0.49℃,其数值明显高于青海全省的平均增幅和全球每10年0.03℃~0.06℃的气温增幅。同时,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青海湖环湖地区降水量也开始出现显著的减少趋势,而进入90年代后蒸发量却出现了显著的增加趋势。由于蒸发量增加、降水量减少,直接导致了青海湖水位下降。
  因此,专家认为,气候暖干化是直接导致湖水水位下降、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的原因,而人类活动则加剧了这些变化。同时,水位下降、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又反过来促进气候朝暖干化方向发展。
  美丽容颜何日再现?
  专家建议,如果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长此下去,青海湖不是变成沙湖就会变成死湖。为此,青海省政府从2001年起,启动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工程、天然草地恢复和治理工程等十大工程治理青海湖生态,治理范围涉及到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4个县、23个乡。计划在今后30年内在湖区投入50多亿元,使湖区流域生态发生根本性改变,并建立起良性循环的湖区水体生态系统。
  2003年8月1日,青海省十届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草案)》开始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为一个自然保护区制定的法规,标志着青海湖及其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进入了法制保障新时期。
  目前,青海湖环湖地区已开始退耕还林还草,40多万亩耕地有望恢复草原本来面貌。
  然而,生态环境破坏易,恢复难。青海湖治理工作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现有的保护措施能否让青海湖生存下去,重新回到昨日的美丽?人们仍然不无担忧。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多名院士今年在对青海湖流域进行初步实地考察后提出,青海湖流域是一个大的、综合性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圈”,青海湖治理对中国乃至全球生态变化意义重大。过去人们只注重对青海湖核心区进行治理而忽视了周边大面积的治理,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流域是青海湖重要的来水补给地,周边地区的污染、沙化等问题都会对湖区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治理仅仅盯着湖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要彻底治理青海湖,必须将整个青海湖流域纳入保护治理范围。12345
  新华网兰州10月9日电举世闻名的敦煌月牙泉正面临水位逐年下降所带来的严重威胁。近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张明泉教授等专家通过认真研究,提出了防止月牙泉环境退化的三条对策:控制地下水开采量、调整产业用水结构及人工回灌地下水。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浩瀚缥缈,波澜壮阔,是大自然赐与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青海湖水平均深约19米多,最大水深为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还要高。由于这里地势高,气候十分凉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胜地。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青海湖的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畔山青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的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驄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当寒流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有时还要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象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青海湖以盛产湟鱼而闻名,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很值得提及的是,这里产的冰鱼较为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后,人们在冰面钻孔捕鱼,水下的鱼儿,在阳光或灯光的诱惑下便自动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鲜美。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游览胜地。海心山又称龙驹岛,面积约1平方公里。岛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自古以产龙驹而闻名。著名的鸟岛位于青海湖西部,在流注湖内的第一大河布哈河附近,它的面积只有0.5平方公里,春夏季节却栖息着10万多只候鸟。为了保护岛上的鸟类资源,这里还设有专门机构,负责鸟类研究和保护工作。12345
  青海湖岸边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对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有着良好的条件。早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就是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产地。青海湖一带所产的马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出名,当时被称为“秦马”。古代名著《诗经》曾描写过“秦马”的雄壮和善驰。以后,隋唐时代,这里产的马经过与“乌孙马”、“血汗马”交配改良,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良马。它不仅以神骏善驰而驰名,而且以能征惯战而著称。
  据《甘肃经济日报》报道,统计显示,近40年来月牙泉水位累计下降了9-11米,水面积也由1.45万平方米萎缩至0.53万平方米。张明泉等专家认为,造成这一情况的主因是敦煌盆地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因此要恢复月牙泉水位,最根本的措施就是下大力气关闭一批开采井,以法律的形式在月牙泉周围一定区域设立地下水禁采区,严控地下水开采量,恢复本地原来的地下水动态平衡。
  其次要调整产业用水结构,节约用水。专家研究发现,农业灌溉占到敦煌总用水量的90%,但若将目前的大水漫灌全部推广成节水灌溉,就可使灌溉用水量减少30%左右。针对此,张明泉教授认为,调整现有用水结构,减水农业用水,发展旅游产业,是恢复敦煌生态平衡、修复月牙泉地下水位的有效措施。
  专家们认为,目前月牙泉已经面临枯竭的危险境地,用别的方法恢复地下水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若在月牙泉西边1.5公里的沙湾开挖深1米左右,面积8000-10000平方米的渗坑2个,采取人工回灌地下水的应急措施,就可以保证月牙泉泉水不至于在短期内干涸乃至枯竭。“这只是维护月牙泉水位的短期行为,只能为防止月牙泉枯竭争取更多的时间。”张明泉强调,造成敦煌地区用水紧缺的根本问题还是水资源供不应求,因此应该考虑从祁连山哈尔腾河流域调水来缓解当地用水的紧张局面,恢复生态平衡,稳定月牙泉水位。(完)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古往今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1994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
  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古称“沙角山”、“神沙山”。山有流沙积聚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其山沙垄相衔,峰如刀刃,远看连绵起伏入虬龙蜿蜒,又似大海中的波涛涌来荡去,甚为壮观。沙粉红、黄、绿、白、黑五色,晶莹闪光不沾一尘。如遇摩擦振动,便会殷殷发声,轻若丝竹,重如雷鸣。故“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0.88公顷,平均水深3米左右,水质甘冽,清澈如镜。千百年来沙山环泉而不被掩埋,地处干旱沙漠而泉水不浊不涸,实数罕见。泉内星草含芒、铁鱼鼓浪,山色水光相映成趣,风光十分优美。
  鸣沙山、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至此,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来泉边漫步,都会驰怀神往,遐思万千,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724.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