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岳霖先生_六金岳霖先生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5-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六 金岳霖先生

教学目标

1.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的特点,品味本文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2.培养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获取有效资源的能力。

3.学习金岳霖先生待人真诚、坦荡、特立独行的品格。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信息收集、调查及整理归纳的能力。

2.欣赏文章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手法。

3.走近名人大家,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体会独到的写作手法,品味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预习及查找相关资料,并将学生分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资料汇总,课上进行汇报。

(设置此教学环节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作者及背景的了解,化被动为主动,给学生一个平台,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视野中少见的认知形象,激发其学习兴趣,锻炼概括表达等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二、导入新课。

有阅读才有生活,有书籍才会进步。我们一直生活在文学的滋养中,从睡梦前母亲口中绝美的童话故事到怡情悦性的优美散文再到拍案叫绝的精言辟语,文学为生活注入活力,为人生添涂色彩。然而文学的形式多样、色彩纷呈,这节课就由我们的同学引领,开始一段别样的文学之旅。

三、小组展示。

(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教师指导以避免照本宣科式的介绍。学生可以利用幻灯片将重要资料展出,自行整理,多角度、多方式展示。)

第一小组:作者介绍

1.作者的基本情况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从小受传统文化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家学习写作。他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与艺术研究上都有建树的作家。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几种作品集。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他还写散文、评论和剧本。他与人合作改编、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

2.作品特点

汪曾祺博学多识,兴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其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来亲切自然,于无形中仿佛与作者一道感受人情世故。

其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作者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作品追求更为淡泊的情感,情感的流露更为轻徐、舒缓、婉转,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似乎非世俗社会才有的静美。

教师总结:

一颗沉静的心灵比一颗暴烈的心灵总要伟大得多。宁静、深沉的作品总是比激起瞬间激情的作品有更高的价值。从汪曾祺的作品上,我们会领略到一种“坐看云起时”的从容和达观,激情被处理得平平淡淡了。他笔下的故事,清淡、飘逸、耐听,那些浓烈的、激动的、过于悲伤的东西都在他的娓娓叙述中变得淡而又淡,世俗风情,人情世故,娓娓道来,舒缓有致。这该是达到了一种为人与为文的极致了。12345

而社会的飞速发展致使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的“凡人小事”还没来得及完全呈现自己的意义就被抛到记忆的背后。我们常常忽略了欣赏日出又错过了感受日落。其实汪曾祺的散文正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欣赏啊!

第二小组:西南联大介绍

1.背景介绍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平津危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南开大学奉命迁于湖南,合组为长沙临时大学。继而上海、南京陷落,武汉震动,1938年4月,临大正式宣布迁往云南,改名为“西南联合大学”,于5月4日上课。直到1946年三校分别迁回平津,联大历时整整8年。

2.奇闻逸事

弗吉尼亚大学一位史学教授对西南联大进行了十年的研究后评价:“西南联大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思的一所大学,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保存了最完好的教育形式,培养了最优秀的人才,最值得人们研究。”

尽管物质条件异常艰苦,但西南联大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光彩照人的一所大学。8年时间里,联大培养了二位诺贝尔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近百人,成为真正的“大师之园”。这一度让世人匪夷所思。

由于形式所迫,当时学校贫困潦倒,教授学生生活清贫困苦。据说每逢下雨,雨点打在铁皮顶上,叮当作响,教授讲课便要提高嗓门。一次,经济系教授陈岱孙上课时,因雨声太大,学生根本听不到教师讲课,陈教授无奈,便在黑板上写道“下课赏雨”。此段趣事在联大广为流传,并笑称“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学生宿舍也是风雨飘摇,虽是土坯墙,却是茅草顶。每到外面下大雨,屋内就下小雨,这时候睡在上铺的人只得取脸盆、油布四处接雨。下完雨,宿舍里就变得泥泞不堪,甚至长起了杂草,学生们的鞋子往往穿一个雨季就烂了。同学们诙谐地称鞋底磨穿了是“脚踏实地”,鞋尖鞋跟通洞叫做“空前绝后”。

当时在联大当教授,生活极端贫困,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在西南联大流传着一个笑话:一名乞丐在大街追逐朱自清乞讨,朱自清被纠缠不过,便回头道:“别跟我要钱,我是教授!”那位乞丐听到这句话,扭头就走。

尽管贫困潦倒,联大的教授却从没有为金钱而污染为师的风范。周锦荪回忆,当时昆明城中有位附庸风雅的商人,辗转请朱自清为自己作一篇寿序,好向亲友炫耀,润笔费高达三千,当时朱先生冬天连棉袍子都做不起一件,但仍婉言谢绝……

3.相关评价

林语堂曾评价说:“西南联大物质生活不得了,但精神生活了不得。”

彭国涛说:“在西南联合大学读书,是我一生的荣耀和骄傲。”

多年后,回忆起西南联大,汪曾祺坚持认为,母校留下的最宝贵财富是“精神方面的东西,是抽象的,是一种气质,一种格调,难于确指,但是这种影响确实存在。如行云流水,水流云在”。

西南联大独有的“自由、宽容、坦荡、率真”,汪曾祺推崇了一辈子,这就是汪曾祺,一个在联大的特殊气氛中“泡”出来的作家。

有一个专门研究联大校史的美国教授以为联大8年,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30年出的人才都多。为什么?这位作家回答了两个字:自由。

教师总结:

烟火短暂但却耀眼夺目。我想西南联合大学正如璀璨烟火,虽仅历8年,却光耀历史。

古语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在西南联大我们分明看到了一批授知识于青年、示气节于学生、教做人于弟子的圣人,又一次体味了为人师表的含义。12345

第三小组:金岳霖介绍

1.金岳霖的基本情况

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宗师,著名教育家,中国第一批中科院院士。金岳霖清华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又去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游学。1926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

金岳霖是最早把西方现代逻辑学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著有《逻辑》《论道》《知识论》。

2.金岳霖逸事

在清华园里,金岳霖几乎被看成一个近乎不食人间烟火的怪物,整天沉浸在他自己抽象的逻辑世界中,为心中的挚爱林徽因女士终身不娶,家中除了书,就是一只与他同食一桌饭的大斗鸡。浪漫、风流而率性,视名利如粪土。冯友兰说他有魏晋风度,很像“竹林七贤”中的嵇康。

徐志摩这样描述他那个研究逻辑的朋友金岳霖:“金先生的嗜好是捡起一根名词的头发,耐心地拿在手里给分。他可以暂时不吃饭,但这头发丝粗得怪讨厌的,非给它劈开了不得舒服……”

有一回金岳霖给一位姓陶的朋友打电话,陶家的保姆问:“您是哪位?”金岳霖竟忘记了自己的姓名,张口结舌答不上,又不好意思说忘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是了。”保姆说不行。金岳霖再三请求,还是不行。只好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谁知王喜也说不知道。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我听别人都叫你金博士。”金岳霖听了,高兴地说:“阿弥陀佛,原来我姓‘金’!”

教师总结:

哲学似乎成了枯燥的代名词,能将哲学当做游戏,金老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单就这一点,我们也要向这位中国哲学界第一人致敬,因为金老把哲学视为生命!

四、课堂小结。

感受名师风采,体味大家言行。愿我们的同学走在文学的道路上,沐春风,享细雨,收获一路欣喜。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中国哲学第一人——金岳霖)

就是这样一位大哲学家,在“全民学哲学”的年代却也鲜为人知。而我们今天有幸走近崇高而遥远的金老先生,请大家珍惜机会,细细品味,感受其别样风采。

二、阅读感知、理解概括。

1.初读,找出关键语句。

(1)“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

全文的核心句,总领全文。“有趣”为文眼。

(2)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金先生的特点:学术上博学多识,生活中不谙世故,处世上真诚坦率。

2.再读,找出并概括有关金岳霖先生的为人行事。

明确:在本文中,关于金岳霖的为人行事有:

(1)奇特的外貌。讲课时戴帽,帽檐压得很低;戴一副一白片一黑片的眼镜;穿一件其他教员很少穿的夹克。

(2)奇特的行为举止。患眼疾,微仰着头;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养一只大斗鸡,同其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

(3)独特的教学风格。有时一上课就宣布穿红毛衣的女生回答问题,致使女生们紧张而兴奋;面对学生们提的各种问题,他都回答;开选修课,师生平等对话,上课时与王浩探讨问题,旁若无人。12345

(4)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学生觉得逻辑枯燥,但他觉得“很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可见他对专业理解的严格,又缺乏变通,不给学术沙龙东道主面子。

(5)对情义独特的珍惜。对学生很爱护,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悲哀;林徽因死后,别人都忘记她了,可他还记得她的生日。

(6)对生活独特的热爱。喜欢与孩子相处,与孩子一起做游戏;老年时,坐在平板三轮上逛王府井大街,以示接触社会,观察生活。

(视学生回答情况而定,教师做适当补充,不用面面俱到。)

三、结合文章分析金岳霖人物形象。

1.学术精英

金先生治学精深、满腹经纶、涉猎广泛,著有《逻辑》《论道》《知识论》。

一个“一肚子学问”的老者,一个游戏着并天真着的可爱老头,携着一颗纯粹的心,带着满腔的热忱,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学术的世界里自得其乐、游戏人生。

2.真诚洒脱

古怪的样子,别出心裁的提问方式,幽默的答问,不拘小节的行为,童心未泯的爱好,让我们看到了率性、可爱、有趣的老头,也正因生活中的飘逸、内心的纯净才成就了大作为。

3.真挚重情

(1)金岳霖超凡脱俗的恋情一直是人们传颂的佳话。林徽因,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曾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被徐志摩称为“灵魂之伴侣”。风华绝代,聪明过人,她嫁给梁思成后,金先生为她终身未娶,将爱情转化为友情,与梁林夫妇成为终生的挚友,和他们一家始终比邻而居,他用自己的高贵品质,赢得了梁思成的信任,也赢得了梁家后辈的尊敬,晚年有梁思成之子梁从诫侍奉在侧,颐养天年。

金岳霖对林徽因的至情深藏于一生。林徽因去世,亲朋送的挽联中,金岳霖的别有一种炽热颂赞与激情飞泻的不凡气势。上联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下联是“万古人间四月天”。在林徽因死后还给她过生日,重于情、深于情可见一斑。

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襟怀与品格。

(2)林国达溺水而亡后,一向有趣的金岳霖先生叹惋林国达死了很不幸,竟然一节课都没有笑容。

教师总结:

印象中,学者就该是严谨、求实、不苟言笑、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者,而金老给了我们惊喜,原来中国哲学界第一人也可以如邻家老者,随和、幽默,欣赏之余又多了几分亲切。

四、研读探究。

1.结合文章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语言特色。

(1)用细节为人物增色

塑造人物的方式有多种,本文长于细节描写,抓住人物的细小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刻画人物性格,别具一格。

(可结合课后“思考与讨论”二具体分析。)

同类经典语段赏析,如: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2)平实的语言风格

汪曾祺是现代著名作家,其散文别具一格,语言平实而有韵味,自然而然少做作。本文的语句都很短,描述性和议论性的语言都很精粹,辞达而已,不事夸张,但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本来面目,表达了作者的本意。这样的语言粗看不见精彩,须细品才见功力,如描写金岳霖对学生讲《红楼梦》里的哲学时有一个插曲:“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事件、情境本身就很有趣味性,作者只是照直说来,并没有过多的精雕细琢,但留有阅读品味的余地。又如描写金岳霖与朋友的交往:“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这些语句中间没有可有可无的文字,也许老作家行文至此,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而具有感染力的简洁、畅达的文风已经凝聚在字里行间了。12345

2.从文章中可以看到当时西南联大怎样的校风、学风?

(1)宽容个性。教师们充分地保留了各自的个性,金岳霖只是“许多很有趣的教授”当中的一个,他外貌、言行奇特,无人干预。汪曾祺就在他的其他文章中说过“西南联大是一个怪人、怪事空前集中的地方”。

(2)思想自由。闻一多可以在公开场合大骂蒋介石。

(3)学术气氛很浓。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尽管战事频仍,纷扰不断,但西南联大教学秩序井然,师生们致力于学问、学术,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后来许多联大毕业生学有成就,都应归功于联大的办学方针和校园学习风气。

教师总结:

汪曾祺以其独特的视角,不俗的写法,突破金岳霖哲学家的身份,把生活形象、师表形象留给广大读者,留给历史,汪老无疑是成功的,想必汪老眼中的金老更是成功的。

五、布置作业。

以下两题任选其一:

1.通过课内课外对金岳霖的了解,请以“我眼中的金岳霖”为题写一篇随笔。

2.仿照本文的写作风格记述身边的人。

六、文章荐读。

季羡林《怀念师友》中的《回忆陈寅恪先生》《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板书设计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学术精英

真诚洒脱

真挚重情

一代哲学宗师,流芳百世

高尚人格魅力,留名万古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576.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