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藤野先生]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5-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6 雪
鲁迅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学知识,了解写作背景,积累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文章中优美、含有哲理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反复读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在对比和品析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
教学重点:品味优美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难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创设  
雪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而鲁迅却平中见奇,把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进行了一番描写。描写中寄托了深远的情思。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鲁迅的散文诗《雪》。
二、简介文学知识及写作背景
 1.《雪》选自散文诗集《野草》。
 2.作者及作品:.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19XX年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思想产生了巨大变化,弃医从文,开始了文学创作。1918  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而已集》、《二心集》等。
   3.写作背景见课后附录第一自然段。
4.学生记忆文学知识的重点。
三、展示目标
   1.解决并积累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自学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勾画疑难字词。4分钟后共同解决疑难。
1.学生读文,勾画疑难字词。
2.质疑答疑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
3.读写巩固、理解记忆。
4.专项训练
a.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磬口(    )   脂粉(    )    粘结(    )   灼灼(    )
朔方(    )   褪尽(    )    塑雪(    )
b.解释词语。
凛冽:                 消释: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在读文中完成以下两个问题:文章写了哪两个地方的雪?各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对于这两个地方的雪,作者感情更倾向于哪一方?你是怎样感觉到的?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有怎样的区别?
方法提示:先朗读一遍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用 蓝笔圈点勾画批注问题答案。再默读一遍课文,用红笔勾画再次发现并简要记录自己的理解。之后在小组内探讨疑难问题,10分钟后汇报。
1.学生读文思考。
2.小组交流疑难。
3.班内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指导点拨。
4.班内交流、教师板书。
问题答案:
a.文章写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充满生机(隐约着青春的消息、处子的皮肤、雪野中五彩斑斓、飞着、闹着)、绚丽有趣(明艳、洁白、闪闪地生光、塑雪罗汉)、不能持久(消释)123456789
朔方的雪独立向上(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旋转升腾)、坚强不屈(雨的精魂)。
b.更倾向于朔方的雪(4段“但是”转折)作者喜爱江南的雪、赞美朔方的雪。
教师质疑:
a.作者对江南的雪的不能持久持怎样的情感?(惋惜)
(此时学生会更明白作者为什么赞美朔方的雪)
b.文章写两个地方的雪,运用了什么写法?(对比)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收获:1.积累了一些词语。2.感受到了雪的美,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3.学
到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六、综合训练  
1.文学知识填空
《雪》选自     ,作者是    (谁),他是我国伟大的    家、    家、    家。
2.理解填空
江南的雪特点是        ;朔方的雪特点是        。
板书设计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充满生机、绚丽有趣、)————喜爱
雪           (不能持久)______________ 惋惜
朔方的雪(独立向上、坚强不屈)__________赞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雪》写了什么内容?
二、展示目标
1.品味文中优美、含有哲理的语句。
2.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
三、自学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语句,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表现力、句子的关键作用、句子蕴含的深意等中任选一个角度说说语言的精妙之处。5分钟后比一比谁品得清楚透彻。同时也勾画下不理解的句子。
1.自读品析。
2.班内交流品析。
品析举例:
a.比喻句“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用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两个富有感情色彩的喻体,一虚一实,从形到质,突出强调了江南雪野的特色。用“处子的皮肤”来比喻雪,引起读者对江南的雪的形态的想象,写出江南的雪白皙、柔嫩、健康的特点,意境新美。使人联想到诗人雪莱的一句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冬天来了,春天还会久吗?”。我想,江南雪野中隐约着的生气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是在启示人们:冬雪之后,春天就不远了。
b.雪野中的花草,特别细写了花的不同种类、多样形状和各种颜色,衬托雪的美丽。在数九寒天,作者用花的血红、深黄、自中隐青和草的冷绿,映衬雪的洁白,使柔雪显得更为明艳。
c.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这一“飞”一“闹”煞时使整个雪野活跃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使读者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吟唱的春虫,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
d.为了进一步扩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儿童塑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问”、•t拍手”、“点头”、“嘻笑”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真切、传种、热闹、有趣。
e.然而孩子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罗汉,由于寒夜的袭击,终于褪尽了胭脂,“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这里,通过雪罗汉被淡忘、消释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与苦闷的心情,喊出了对黑暗现实的抗议。123456789
f.朔方严冬的景象,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恶劣的环境下,朔方飞雪并不安于孤独凄凉的境遇,因此“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里作者以炽烈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刚劲的笔力,描绘朔方飞雪磅礴的气势,我们从朔方飞雪冲破酷寒的压迫,自由驰骋于太空的壮举,自然联想到当时作者及进步人士所作的种种不屈斗争,作者借朔方飞雪奋飞的情景,抒发他那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
3.教师质疑( 提问: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4.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
明确:  最后两段,作者从雪与雨的关系上,进一步深化朔方飞雪蓬勃奋飞的意境,与篇首相呼应。严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变成雪,但雪不屈于严寒。“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旋转、升腾。这里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鲁迅在孤独的心境中,以磅礴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虽流露孤军奋战的心绪与深受黑暗的重压之感,但主导思想是积极的、战斗的。
5.专项训练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精魂”是什么意思?)
明确:
第1题,这里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了江南雪花的娇艳明媚,同 时对“暖国的雨”提出问题,又为后文写朔方飞雪埋下伏笔,反衬出朔方的雨被凝成雪的不幸。
第2题,作者赞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它蕴含着“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
第3题,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飞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这个结尾耐人寻味。
 自学指导二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年代,南方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春暖花开,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冬之中。面对黑暗现实和冷酷的季节,作者借景抒情。滋润美艳的雪,象征什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严寒中旋转升腾的“朔方的雪”象征作者怎样的品质?在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鲁迅的情感却能合二为一,雪中蕴含了什么深刻的哲理?123456789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
3.质疑答疑、教师点拨。
明确:江南的雪象征了美好的理想,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炽烈追求。
朔方的雪象征了作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坚持不屈的斗争的品格。
蕴含的哲理是: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4.教师板书、学生笔记。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结本节收获。
五、写作训练:
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让人感到十分快乐。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语言力争生动,字数不少于100字。
板书设计:
江南的雪        追求美好的理想
雪                                        用战斗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朔方的雪        坚持不屈的斗争
6 雪
鲁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散文的特点:具有诗的意境、情趣,节奏和谐,同时在抒情手法上又有散文的随和灵活。
能力目标: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的能力。
1.指导学生诵读,感受体味作者深远的思想情怀。
2.品味语言,理解优美语言中深邃的寓意,即学会赏诗、品诗。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1.理解并深入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
2.养学生追求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品析作者描绘的(南方和北方的雪)两幅雪景图。
教学难点:作者在描写中寄寓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课前布置预习: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关于鲁讯的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思想。
一、情境导入:
从古到今有多少文人赞过雪花,有多少称赞雪花的诗句名垂千古,谁能说出关于雪的诗句呢?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鲁迅先生的《雪》。过渡:对于雪,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下感想也不一样。今天我们来看看1926年的鲁迅先生对于雪的感想又是如何?
二、 展示目标:
1.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三、 自学指导一:
朗读课文,思考:
1.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整体上有何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四、 交流研讨:
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
2.南方的雪美艳、北方的雪孤独。
南方的雪:柔软、滋润美艳、相互粘结、蕴含春温、睛日渐释。
北方的雪:冰冷坚硬、如粉如沙、蓬勃奋飞、对严寒的抗争。
点明:描写北方的雪与南方的雪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五、 综合练习: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磬(   )口     胭脂(      )    嬉(   )笑     模(   )样     123456789
褪(   )尽     朔(   )方       旋转(    )    奁(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一、 情景导入:
    著名诗人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作者鲁迅借江南的雪与北方的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胡鲁迅的《雪》。
二、 展示目标: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三、 自学指导二:
结合全文理解下列语句,品味作者深远的思想情怀: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冷冰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冷冰的”“紧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的青春的消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4.著名诗人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作者鲁迅借江南的雪与北方的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 交流研讨:
1.“冷冰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值得赞赏的。
2.“隐约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蕴育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北方的雪的物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4.由些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里,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喜欢,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得到升华。
七、质疑答疑:
学习到此,同学们对于本文存在哪些疑惑?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老师质疑: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对比写法、借景抒情)
八、课堂小结:
阅读鲁迅先生的《雪》,我们既欣赏到优美的江南雪景和北方的朔方飞雪,更体察到他那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所以说,《雪》不仅是一支不同凡响的雪之绝唱,更是一曲响彻云霄的人的精神的赞歌。美景、美情相得益彰。
九、综合训练:
谈谈雪,可以从以下角度谈起:
雪之美:自己眼中的难忘雪景或文学作品中的优美雪景。
雪之乐:
雪知识:
雪幻想:
可以建议学生把学后感悟整理成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鲁迅
南方的雪                 北方的雪
滋润美艳                 冰冷坚硬123456789
相互粘结                 如粉如沙
蕴含春温                 抗击严寒
晴日渐释                 蓬勃奋飞
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对严寒的抗争
柔软                     坚硬
对比  借景抒情------在孤独的境遇里独自抗争

7 雷电颂
郭沫若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解决本课的生字。感知课文内容。
2. 理解本文象征的写作手法。
3. 理解并掌握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本文运用的象征的手法是重点,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是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创设(介绍背景及其作者)
我们每年都过五月节,同学们都知道五月节的来历吧!它是为了纪念屈原(教师介绍屈原)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屈原的爱国精神永远是后人学习的榜样。所以在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作者郭沫若看到蒋介石的这种行为想到了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借屈原的爱国来鞭策蒋介石的行为,以致写了一篇历史剧《屈原》借屈原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今天我们就学习《屈原》中的雷电颂。作者郭沫若,进步文化界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我刚才所说这些就是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我们看看这节课其他的学习目标
二、 学习目标
1. 了解为大诗人屈原和本课写作背景及作者
2.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感知屈原的情感。
三、 自学指导一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给7分钟时间看谁完成的最好)
7分钟之后教师出示小黑板检测。给加横的字注音。
伫立(   )  睥睨(   )  鞺鞳(   )  污秽(   )  犀利(   )  稽首(   )
驰骋(   )  木梗(   )  虐待(   )  迸射(   )  波澜(   )  眩目(   )
1. 解决好生字之后给2分钟时间默读课文
2. 找单个学生朗读课文。
自学指导二:
通过两遍朗读课文同学们找出屈原赞颂的是什么?用几个自然段去写的?反对的是什么?用那几个自然段去写的?(给4分钟的时间看谁找得最快)
1. 自学文本
2. 交流研讨
(1)找同学回答自学指导的问题123456789
(2)既然我们知道屈原的情感,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请同学们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课文。
(3)分组朗读,男同学朗读赞颂的部分,女同学朗读反对的部分。
3. 质疑
四、当堂训练
把小黑板上的生字写到作业本上
五、总结
这节课主要是了解了屈原及写作背景,通过朗读课文我们知道了屈原的几多惆怅几多辛酸。

第二课时
一、情境创设
我们学过古文《爱莲说》作者在这里用象征的手法把莲花比作品德高尚的人。那么屈原赞颂的“风”“雷”“电”又代表着什么呢?
二、学习目标
1.理解象征的写作手法
2.掌握本文的修辞及表达效果
三、自学指导一
默读课文本文出现的主要事物有风、雷、电、洞庭湖、长江、东海、东君、东皇太一、河伯等土偶木梗都象征着什么?(给6分钟的时间完成。温馨提示:如果不会小组内相互讨论)
1.自学文本
2.交流研讨(如果不会的教师可以明确)
3.质疑(关于象征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不理解的再问)
自学指导二
屈原的这段独白通过上节课的朗读我们知道激情澎湃,气势宏伟,要做到这一点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排比、反复的修辞,请从课文中找出并反复体会句子的含义。(给7分钟的时间同学们交流研讨)
1.自学文本
2.交流研讨
3.质疑
四、 当堂训练
把课后第二题做到作业本上
五、 总结:

8 短文两篇
巴金
一、情境创设: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然而在上世纪的四十年代,作者巴金是怎样理解的呢?请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了解他的《日》《月》。
介绍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家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我们今天学习的《日》《月》选自他的散文集《龙•虎•狗》。
二、展示目标:
1.培养朗读、理解的能力。
2.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感知作者的情感。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自学文本
(一)默读课文,熟练掌握字词
浸    皓    暘    姮
(二)教与学
自学指导一:放声朗读课文,通过关键词来把握文章内容。
1.自读
2.交流研讨
①飞蛾扑火
②夸父逐日
③姮蛾奔月
3.置疑答疑
①作者为什么不写日、月,而写这些与日、月无关的东西?
飞蛾扑火       夸父逐日      对光、热的追求。
姮蛾奔月       改变这个星球(恢复他的光与热)
②《日》《月》中同时都提到了冷,作者对这个“冷”有何理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这些古诗中的体验很富想象吧!其文中写寒冷更有那个特殊年代的感受,与热形成了对比。为下文作了铺垫。
自学指导二:
联系《日》《月》中的音像,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的时代意义。
1.自学文本。
2.交流研讨。
“为看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轰轰烈烈的死”
“使已死的星球再生”
       追求光和热。(飞蛾、夸父、姮蛾只不过方式不同罢了)
3.置疑答疑。
(1)上世纪的四十年代当是怎么样的社会?(冰冷、黑暗)123456789
(2)作者从两篇短文中共同表达的人生追求是什么?
追求光明,拒绝寒冷。
4.专项训练。
作者写此文时正值抗战最艰苦的阶段,我们如何理解他的人生追求的?
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像扑火的飞蛾,逐日的夸父,奔月的姮蛾)
四、综合训练
放声齐读两篇短文。
板书设计:
10 组歌
纪伯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
               2.学习拟人的手法,培养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感悟作品理解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自然。
教学方法: 朗读  品味  感悟
教学重难点: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他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的笔下,自然万物均有生命灵气,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在短暂而又辉煌的生命之旅中,他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债物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他是谁呢?他就是黎巴嫩文坛骄子诗人,画家纪伯伦。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笔下富有灵气的海浪与雨。
   二、目标展示:
1.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感悟作者情感。
3.学习拟人手法。
   三、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 1
   请同学们利用工具书识字解词,勾画出文章的韵脚,朗读课文,3分钟后,看谁完成的最好。
   1.学生自学,读文,识字,解词。
   2.专题训练。
   给加点的词语注音。
  执拗(   )  憔悴(  )   馈赠(  )    真谛(  )   璀璨(  )
  镶嵌(  )   酷肖(  )   长吁(  )短叹       千山万壑(  )
   解词
   执拗:                憔悴:
   长吁短叹:            海誓山盟:
   盛气凌人:
   3.朗读课文。(提示:朗读时,注意读出感情与节奏。)
   (1)自由读。
   (2)指名读。
   (3)齐读。
(二)自学指导2
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勾画出描写海浪和雨的形象的语句,仔细品析不,把你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写在相应的语句的边上。5分钟后,看谁完成的最好。
1.学生勾画,读写。
2.质疑答疑:你勾画的语句中有那些不能体味出作者的感情?如学生不能质疑,教师可根据情况提出一些问题。
3.学生展示:
学生朗读
(1) 描写海浪的语句。
如:a.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
b.潮水时,我拥抱着他-----
  教师明确:在这首散文诗中,海浪被赋予了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
学生朗读
(2) 描写雨的形象的语句。
如:a.我哭,山河却在欢笑-----
b.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123456789
  教师明确:在这首散文诗中,作者在天上地下,雷电云霓,山河湖海中,广泛运用了拟人手法,使文中的世界成为一个富有灵性的“人之境”。
(3) 表现作者的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明确:
海浪——不仅仅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也更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
   雨——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传递着生命的能量,使世界生生不息。
4.朗读感悟。
四、知识拓展创新
 1.搜集〈〈组歌〉〉其他几首散文诗,课外阅读,体味作者情感。
 2.在这两首散文诗中,作者分别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艺术地描绘了“浪”和“雨”的生活,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你不妨模仿这种写法写一首散文诗。
五、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六、综合训练:
  1.给词语注音。
 炽热(  )   执拗(  )   海誓山盟(  )
   绽放(  )   憔悴(  )    长吁短叹(  )
  2.解词
   馈赠:            真谛:
   盛气凌人;        璀璨:
  3.填空新课标第一网
  纪伯伦是(   )国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   〉〉,〈〈  〉〉,〈〈  〉〉等。
板书设计:
组     歌
  海浪   热恋中的女性形象      爱的热烈,爱的深沉
                            ——对祖国忠贞不渝
 雨    奉献者和使者    滋润万物,传递着生命的能量,使世界生生不息。

123456789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566.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