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诸葛亮_《隆中对》学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5-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明确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3.能够结合课文及历史典籍对诸葛亮作出恰当的评价
  4.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以及锐利深刻的战略眼光。
  一、资料链接
  1.作者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作者陈寿(233—297)字承祚,晋朝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220-280)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2.时代背景简介
  东汉末年是个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摇役繁重、政治腐败不堪的黑暗时代。这时,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武装力量,为了取代东汉王朝,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军事混战。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和孙坚,在多次战争中,一步步扩大势力。赤壁大战之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立的形势。此后,三国之间又混战了七十二年,全国才得到统一。《三国志》就是记载这段时期的历史的史书。在当时的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中,刘备处于劣势。因此,他十分希望有能人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本文叙写的就是诸葛亮回答刘备的咨询,充分展示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二、初读文章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陇亩(   )  倾颓(   )  猖獗(   ) 存恤(   )  夷越(  )  
  三、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躬(    )耕陇亩                    好(    )为《梁父吟》   
  时人莫之许(      )也              谓(    )为信然     
  时先主屯(    )新野                先主器(   )之谓先主曰   
  此人可就见(    )                  不可屈致(    )也     
  凡(    )三往                       因屏人(    )曰        
  汉室倾颓(    )                     遂用猖獗(    )     1234
  然志犹未已(    )                   挟(    )天子而令诸侯       此诚不可与争锋(      )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也  利(    )尽(    )南海             此殆(    )天所以资将军     高祖因之以成(    )帝业             民殷(    )国富而不知存恤 
  内修(    )政理                      箪食壶浆(      )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     ”,解释:       。
  自董卓已来              ,通“     ”。
  3.翻译下列句子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操遂能克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此殆天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如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四、深入探究
  1.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3.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4.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5.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6.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7.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8.这番对策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才能?
  9.在诸葛亮眼中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五、积累迁移
  1.你还知道有关诸葛亮的其它故事吗?
  2.熟读课文。
  附参考答案和思路提示
  二、1.陇亩(lǒng)  倾颓(tuí)  猖獗(chāngjué) 存恤(xù)  夷越(yí)   1234
  三、1.躬,亲自。好,  喜欢。  许,承认。谓,认为。屯,  驻军防守。  器,器重、重视。就见,  到那里拜访。就,接近,趋向。屈致,  委屈(他)召他来。  致,招致,引来。凡,   总共。屏人,  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倾颓,崩溃、衰败。   猖獗,  这里是失败的意思。已,  停止,罢休。    挟,挟持,控制。争锋,争强,争胜。图,  谋取。利,物资。尽,全部取得。殆, 大概。成,成就,创建。  兴旺富裕。诚信仁义。  显明。    修,治理。 “箪”和“壶”是形容词作状语,表工具。箪,用箪。壶,用水壶。   
  2. 信,通“伸”,伸张。         已,通“以”。
  3.诸葛亲自耕种田地,喜欢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提并论,当时的人不同意这种说法。
  这个人可以去拜见他,不可以委屈他召他来,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生就去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我没有正确估价自己的德行和能力,想要为天下伸张正义,但是我的智谋有限,所以一再失败,直到现在。
  然而曹操终于打败了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的谋划。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南边直到南海的物资都可以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面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个战略要地。
  这大概是上天给您提供的机会,难道将军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
  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
  如果能占据荆、益二州,守住险要的地方,与西边的各少数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内部革新政治。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兵力,挟持天子来命令诸侯各国,(我们)的确不能与之争强夺势。
  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来迎接将军你呢?
  四、1.课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第二部分(第2段):徐庶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第3、4、5段):刘备往见,诸葛亮详陈对策。
  第四部分(第6段):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
  2. “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在徐庶看来,“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为“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3.“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的热心求贤。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
  4.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
  5.从政权、地利、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曹矛盾,可结为外援。
  6.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达给了刘备。1234
  7.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最后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
  8.表现了诸葛亮天才的预见能力“未出茅庐而已知天下三分”肯定了诸葛亮在推动汉末的纷乱局势向三国分力的方向发展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诸葛亮: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天才的预见和审时度势的非凡能力。
  9.是一个讲信用,重义气,重视人才,礼贤下士的名君。
  五、1.例 草船借剑 空城计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570.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